九江首報只徵不轉,破解「生態」用地難題

2020-12-16 大江網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九江市為破解「生態」用地難題,規範用地管理,按照《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嚴厲打擊非法佔用耕地行為的緊急通知》中關於「溼地公園等生態環境用地在保證不佔用基本農田、控制佔用耕地規模、落實耕地佔補數量和質量雙平衡的前提下,對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用地,可以只辦理土地徵收、不辦理農轉用手續。」的要求,對九江市九龍山公園項目,迅速組織了相關報批材料,向省國土資源廳進行了申報。此次用地報批,是在保留原土地用途不變,採取「只徵不轉形式」,在全省為首例。

  九江市九龍山公園項目總用地面積15.0614公頃,農用地14.5584公頃(其中耕地1.3051公頃),未利用地0.4984公頃。九江市發改委2011年12月批准立項,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批准用途為公園綠化用地,2013年已建成。由於該項目為生態綠化用地,土地用途和土地權屬仍然保持不變,再加上每年用地計劃指標有限,當時只是給予村集體九龍村補償,沒有辦理土地徵收農轉用手續。從用地管理角度上來看,該用地權屬不清,難以落上合法的「戶口」。

  此次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上報,正是破解「生態用地」難題,規範生態用地的有效形式,是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成片用於生態、農業用途的非建設用地依法定權限按原用途只報徵收轉為國有,不佔用建設用地規模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這一模式尚屬全省首創,既有利於加強對中心城市生態綠地的保護,又有效破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用地規模不足的難題,確保了城市生態用地的土地權屬來源和用途的合法性。(劉訓峰)

相關焦點

  • 海南規範「只徵不轉」「不徵不轉」「只轉不徵」用地制度
    中新網海口2月28日電 (尹建軍 田碩)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28日介紹,該省明晰「只徵不轉」「不徵不轉」「只轉不徵」用地制度的內涵、合理確定適用範圍、明確辦理程序和有關要求等內容,落實用地制度改革,以保障海南自貿區(港)產業項目落地,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 海南規範只徵不轉、不徵不轉、只轉不徵用地制度
    中新網海口2月28日電 (尹建軍 田碩)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28日介紹,該省明晰「只徵不轉」「不徵不轉」「只轉不徵」用地制度的內涵、合理確定適用範圍、明確辦理程序和有關要求等內容,落實用地制度改革,以保障海南自貿區(港)產業項目落地,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 常州首次批准「只轉不徵」用地
    常報全媒體訊 常州經開區日前獲批我市首個「只轉不徵」工業用地,用地企業為江蘇靚時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設計開發、製造、銷售高端裝飾材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只轉不徵」是指對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未利用地等非建設用地,依法辦理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但不予以徵收,仍保留農民集體所有性質的土地利用方式。總部位於常州經開區的靚時新材料是經開區的區級重點項目企業。該企業用地類型為工業項目,由於歷史原因,項目用地不符合現行的土地徵收政策。
  • 海南創新用地制度 土地「只徵不轉」「不徵不轉」
    「這是一條實踐了『只徵不轉』『不徵不轉』土地利用方式的道路。」5月14日,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我省出臺《關於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和用地保障的意見(試行)》,提出開發邊界範圍內新增的防護綠地、公園綠地等生態綠化用地,或者自然景觀用地、零星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項目用地,可採取「只徵不轉」或「不徵不轉」的方式,按照土地現狀用途管理,由項目用地單位與土地權利人依法籤訂土地使用合同,明確雙方種植、養殖、管護與經營等土地使用關係。
  • ...報數字報-美麗鄉村等佔農用地項目保留集體用地性質「只轉不徵」
    □南國都市報記者 黨朝峰 實習生 方蘭蘭  不含商品住宅項目  《意見》明確提出,實行差別化產業項目用地供地模式,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提供有力的規劃和用地保障。產業項目不包括商品住宅項目,商品住宅項目的規劃和用地管理按照海南省有關規定執行。
  • 廣州創新「只徵不轉」徵地模式保護城市「綠肺」
    新華網廣州4月12日電(記者烏夢達)記者從廣州市國土房管局了解到,該市為協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而創新的「只徵不轉」徵地模式已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廣州將投資超過60億元,通過徵地不改用途的方式保護萬畝果園這一「廣州綠肺」。
  • 【1765號建議】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用地採用只徵不轉劃撥供地...
    因此,為適應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要突破思想觀念上的禁錮,勇於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用地制度,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降碳除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為人民服務是沒有任何政策法律障礙的。為了使我省的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提出以下建議:  1、明確界定生態用地項目的概念和範圍。生態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是用於提供生態產品的土地。
  • 海南這一類用地項目,將保留集體用地性質「只轉不徵」
    1不含商品住宅項目《意見》明確提出,實行差別化產業項目用地供地模式,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提供有力的規劃和用地保障。產業項目不包括商品住宅項目,商品住宅項目的規劃和用地管理按照海南省有關規定執行。
  • 常州市首個土地「只轉不徵」獲批次批覆
    昨天(9月28日),常州經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發揚「店小二」精神,將服務延伸進企業,積極解決企業用地緊缺難題,獲得常州市首個土地「只轉不徵」批次批覆。   良好的發展勢頭對土地有很大需求,不過由於這個項目是工業項目,用地不符合現行的土地徵收政策。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常州經開區中心所所長何賢挺介紹:「在經開區範圍之內,我們先行先試,擬定了集體轉用的徵地流程。徵地流程的擬定遵循了三個原則,第一,程序要清晰明了,第二,主體職責要明確,第三,權益要合法保障。」
  • 廣東首次嘗試徵地「只徵不轉」 保留原用途不變
    這標誌著以「萬畝果園」的保護開發和海珠湖規劃建設為核心,打造未來生態城市發展樣板區「海珠生態城」工作正式啟動。據悉,此次徵地將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保留原來土地用途不變,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萬畝果園徵地將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是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成片用於生態、農業用途的非建設用地依法定權限按原用途徵收為國有,不佔用廣州市建設用地規模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這一模式尚屬全國首創,既有利於加強對中心城市生態綠地的保護,又有效破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用地規模不足的難題。
  • 科學網—用「只徵不轉」解決農業高校用地問題
    鑑於農業高校實習試驗基地的屬性大部分仍是基本農田,張改平建議國家繼續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為農業高校提供應有的實習試驗基地。所謂「只徵不轉」,是指由政府徵用農村集體農用地後,不改變農用地性質,不變更土地用途,將其作為國有農用地直接劃撥給農業項目用地單位。
  • 張改平委員:用「只徵不轉」解決農業高校用地問題
    鑑於農業高校實習試驗基地的屬性大部分仍是基本農田,張改平建議國家繼續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為農業高校提供應有的實習試驗基地。所謂「只徵不轉」,是指由政府徵用農村集體農用地後,不改變農用地性質,不變更土地用途,將其作為國有農用地直接劃撥給農業項目用地單位。
  • 廣州萬畝果園徵地首次嘗試「只徵不轉」徵地方案落實
    這標誌著以「萬畝果園」的保護開發和海珠湖規劃建設為核心,打造未來生態城市發展樣板區「海珠生態城」工作正式啟動。據悉,此次徵地將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保留原來土地用途不變,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萬畝果園徵地將採取「只徵不轉」的方式,是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成片用於生態、農業用途的非建設用地依法定權限按原用途徵收為國有,不佔用廣州市建設用地規模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這一模式尚屬全國首創,既有利於加強對中心城市生態綠地的保護,又有效破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用地規模不足的難題。
  • 張改平委員:「只徵不轉」破局農業高校試驗基地難題
    張改平說,自原國土資源部於2010年前後開展土地徵轉分離改革試點工作之後,「只徵不轉」這種方式為農業高校實習試驗基地的土地徵用提供了政策性途徑。張改平解釋道,「只徵不轉」是指由政府徵用農村集體農用地後,不改變農用地性質,不變更土地用途,將其作為國有農用地直接劃撥給農業項目用地單位。
  • 長壽區著力破解鄉村振興四大發展難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4日15時20分訊 記者從長壽區政府網站獲悉,長壽區著力破解鄉村振興四大發展難題。一是著力破解鄉村發展缺「人」的問題。在全市率先啟動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優化提升工作,通過調整配強支部班子、選派第一書記等方式,有效解決了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不強問題。
  • 碧水綠地潤花城——廣州市海珠區以「只徵不轉」方式建設保護萬畝...
    在一座經濟高速發展、用地資源日漸稀缺的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裡,保存並呵護這樣一片生態「綠肺」,意味著當政者需要付諸更多的智慧和心血。  近年來,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給花城人民留下一片碧水綠地,廣州市政府投入巨資,全力建設和保護海珠萬畝果園溼地。而作為職能部門,市國土房管局海珠區分局更是在其間竭盡所能,創造性地摸索出了「只徵不轉」的保護建設新模式。
  • 廣州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首創「只徵不轉」模式
    集聚發展 緊湊開發黃金三角區域  根據廣州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指標僅剩下77平方公裡。按照廣州近年年均建設用地增量28.57平方公裡計算,不出3年,廣州將無地可用。怎樣做好存量用地的盤活顯得極為重要。
  • 焦點|廣東多舉措破解產業用地難題 洪偉東也稱「只要是好項目就不...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洪偉東在11月19日召開的廣東省政府舉辦用地改革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用地改革情況時這樣說到。   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china-crb)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處獲悉,11月19日,廣東省政府舉辦用地改革新聞發布會,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省通過「優化新增用地指標」、「三舊改造」等舉措破解該省「用地難、用地貴」等困擾實體經濟發展的用地難題。
  • 足球小鎮建設用地徵遷工作推進會召開--延安市人民政府
    來源: 志丹縣政府網站 近日,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馬志在保安街道辦召開足球小鎮建設用地徵遷工作推進會
  • 破解東莞用地之困
    D.統籌發展盤活土地資源   由此不難理解,正在推進「三舊」改造,進行土地二次開發,是我市在新增建設用地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挖掘存量土地潛力、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立勳指出,當前東莞的「三舊」改造還存在不少困難,特別是經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