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70後地級市「一把手」:山東籍8人全國最多

2021-01-10 水母網

近日,「75後」陳飛出任德州市委副書記,並被提名為德州市長候選人。待他的市長候選人身份「轉正」後,山東17市黨政「一把手」陣容中的「70後」將增至3人。放眼全國,近年來,越來越多「70後」出任地市黨政一把手。據梳理,目前至少有37名「70後」任地市(州、區、縣)黨政正職。他們中,山東籍官員最多,高學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等成為普遍特點。

數量

在31個省區市中,至少有37名「70後」擔任地市(含州、區、縣)黨政正職職務

學歷

至少13人有博士頭銜超三分之一

履歷

數據顯示,22人曾在共青團工作,佔比接近總數的六成。有不少曾在企業任職多年。

其中,擔任過所在省的團省委書記一職的就有多人,包括廣東揭陽市市長陳東(曾任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黑龍江黑河市市長張恩亮(曾任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書記)、山東萊蕪市市長王磊等。

年齡

平均年齡43.62歲

最年輕的今年35歲

1970年出生的最多有15人,佔比超四成

「80後」僅一人

女性

饒南湖 周文霞 王磊 郭建群 王宏

籍貫

山東 8人

重慶 5人

江蘇 4人

黑龍江、上海、河北、四川、貴州、湖南各2人

安徽、湖北、福建、廣東、廣西、甘肅、遼寧、河南各1人

製圖/王雲峰

仕途歷程:22人曾在共青團工作

在山東省內任職的孫愛軍、王磊和陳飛,都有著在共青團工作的經歷:孫愛軍曾在清華大學任校團委副書記一職,回到山東工作後,他還曾擔任過團省委副書記、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黨委書記等職務;王磊曾擔任過山東農業大學團委副書記,後來又擔任過團省委書記一職;陳飛則曾在共青團青島市委工作,擔任過共青團青島市委書記一職。

另外,在上述37人中,有不少曾在企業任職多年。其中,上海楊浦區委書記諸葛宇傑就曾常年在上海港務工程公司工作,後來升任該公司總經理,還曾擔任過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等職務;江西新餘市委書記劉捷曾長期在湘鋼第二煉鋼廠工作,後升任該廠廠長,還曾擔任過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湖北孝感市市長滕剛曾在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多年,後官至該公司副總經理;湖北潛江市長黃劍雄曾在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當工人,後來還曾任該公司助理工程師;湖南衡陽市市長周海兵曾在湖南建工集團工作10多年。

相關焦點

  • 全國部分「70後」地市黨政一把手名單+簡歷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越來越多的「70後」年輕幹部開始走向地市黨政一把手的位置,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記者根據中國經濟網地方黨政領導人物庫資料,對全國各地市(州、盟、區)黨政正職進行了梳理,以下是其中39名擔任地市黨政一把手的「70後」幹部。    在這39人中,有8位書記和31位市(州、區、縣)長,最年輕的是1975年9月出生的湖北隨州的郄英才。北京、上海、山東、湖北、重慶是目前「70後」一把手最多的省份,除北京有4人外,其他省份各有3人。
  • 尹力任福建省委書記,盤點各省市現任「一把手」,山東人最多
    尹力任福建省委書記,盤點各省市現任「一把手」,山東人最多 2020-12-0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盤點山東16市黨政主官:濟南市走出9名書記市長,聊城市唯一「雙70後...
    12月3日,趙豪志、宋永祥分別出任青島市代理市長、濱州市代理市長,山東省16市黨政「一把手」形成新組合,更多年輕、富有從政經驗的官員走上前臺,山東政壇呈現新格局:「70後」書記、市長達到9人,唯一的「70後」黨政主官組合平均年齡僅46.5歲;濟南籍或曾在濟南長期工作的書記、市長(代理)多達9人;16位市委書記中,7人由市長升任;另有10地市政府市長人選有變動,今年以來已現
  • 省級黨委一把手 豫籍官員有3位 山東籍全國最多
    曾任山東省副省長,是萊西人。據統計,山東籍省委書記全國最多,河南籍的省(市、區)委書記共3人。曾任山東省副省長,是萊西人。據統計,山東籍省委書記全國最多。跟小編一起看看山東都走出了哪些書記? 山東籍的省(市、區)委書記共5人: 孫政才(重慶市委書記、榮成人),趙克志(河北省委書記、萊西人),姜異康(山東省委書記、招遠人),李鴻忠(湖北省委書記、昌樂人),王三運(甘肅省委書記,單縣人)。
  • 河南3月份調整6地一把手 "60後"河南本籍官員扎堆
    原標題:河南3月份調整6地一把手 "60後"河南本籍官員扎堆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唐嘉藝)進入3月,河南省多地市頻繁調整地市黨政「一把手」,目前,已有6名「一把手」履新(見下表)。此外,洛陽市市長李柳身已出任河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暫未卸任市長職務。
  • 全國省級黨委「一把手」 河南籍官員有3位
    (市、區)委書記全國最多7月31日中央宣布,貴州原書記趙克志任河北省委書記。曾任山東省副省長,是萊西人。據統計,山東籍省委書記全國最多。跟小編一起看看山東都走出了哪些書記?山東籍的省(市、區)委書記共5人:孫政才(重慶市委書記、榮成人),趙克志(河北省委書記、萊西人),姜異康(山東省委書記、招遠人),李鴻忠(湖北省委書記、昌樂人),王三運(甘肅省委書記,單縣人)。
  • 萊蕪為什麼是地級市 很多山東人都不知道的事
    近日關於萊蕪撤市劃區的消息有被傳得沸沸揚揚,關於萊蕪市的討論也有不少,很多人都有疑問,萊蕪為什麼會是地級市呢?   萊蕪市常住人口130萬左右。萊蕪南北最大距離58公裡,東西最大距離56.8公裡,總面積2246.21平方公裡。下轄萊城區、鋼城區兩個市轄區,是山東省唯一一個沒有下轄縣區的地級市。
  • 廣東15地市換一把手:多為本土派僅1人空降
    今年以來,全省有15個地市的黨政「一把手」發生更換,共有11位市委書記、11位市長或代市長履新。除肇慶市代市長陳旭東由海關總署「空降」之外,其他20位「一把手」均為廣東本土培養的黨政幹部。南都記者梳理發現,22位「一把手」以「60後」為主,有3位「70後」,生於1972年的潮州市代市長殷昭舉成為目前廣東各地市最年輕的「一把手」。
  • 廣東12地市黨政一把手簡歷:九成碩士以上學歷
    粵東西北橫跨12地市,經濟處於欠發達狀態,亟待趕超振興,其主政官員選拔任用也顯示出獨特性。2012年廣東地市換屆完成以來,累計已有30名官員被任命為粵東西北黨政「一把手」。陽江市市長丘志勇生於1958年11月,2012年11月上任時約54歲;揭陽市市長陳東生於1970年4月,2012年1月上任時年僅41歲,是其中唯一的70後。  市委書記、市長在上任年齡上也有所差異。南都記者梳理顯示:30名主政者裡,市委書記共17人,市長13人。其中,市長上任時平均年齡46.8歲。市委書記上任時平均年齡稍大些,為48.3歲。其中,梅州市委書記黃強擔任現職時為53歲。
  • 已有4省份政府一把手調整,「70後」副省級再增一人
    王寧1961年4月出生,湖南湘鄉人,此前長期在住建部任職,2015年12月調任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2017年6月轉任福州市委書記;一年後出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兼任福州市委書記,直至此次履新。公開簡歷顯示,唐登傑1964年6月出生,江蘇建湖人,早年在上海大眾汽車、上海電氣集團等企業任職,2003年出任上海副市長。任職8年後轉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總經理、董事長。2017年5月出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任職僅半年多,調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2018年「去代轉正」。王寧、唐登傑均為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 62位地方黨政一把手24人去年就任 最年輕省長46歲
    31位黨委書記中,籍貫為河北的最多,包括孫春蘭、張寶順、郭庚茂、尤權、李建華、王憲魁等6人;籍貫為山東的有5人;江蘇籍貫、河南籍貫、湖南籍貫各有3人。  省級政府一把手:新任17人中 最年輕的46歲  省級政府一把手的調整較多。
  • 現任書記省長山東人最多
    新時報記者注意到,此番履新福建的尹力與卸任的于偉國籍貫均為山東。今年以來,各省份黨政「一把手」密集調整,履新的官員中,有4人為山東籍;盤點目前各省市自治區的黨政「一把手」籍貫,可以發現,山東老鄉人數最多,有11人。「老鄉」跨省接棒「老鄉」據公開簡歷,尹力今年58歲,是山東德州臨邑縣人。
  • 菏澤市成為全國擁有淘寶村最多的地級市
    9月4日,魯網記者從菏澤市商務局獲悉,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淘寶村和淘寶鎮名單》中,菏澤市以396個淘寶村成為全國擁有淘寶村數量最多的地級市。據悉,2020年,菏澤市以淘寶村鎮培育為抓手的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實現了新的突破,菏澤市以396個淘寶村,成為全國擁有淘寶村數量最多的地級市,與去年相比提升了兩個位次,佔全國淘寶村總數的7.29%,佔全省的66.22%;淘寶鎮達到69個(含街道辦事處),佔全省的52.2%。全市11個縣區實現了淘寶村鎮的全覆蓋。
  • 媒體解析高官盛產地:中央委員裡30個山東人
    據廉政瞭望記者統計,在十八大選出的205位中央委員裡,有30個山東人,超過1/6;在國務院的所有的部委局行正職中,江蘇籍官員則以11人拔得頭籌;在31個省委書記中,河北籍的官員有6人,排名第一;在現任的省級政府一把手中,浙江籍官員以7人領跑;在各省級黨委常委中,人數最多則是山東的57人。但絕不可認為,只有這些地方容易出幹部。
  • 18大後九省團委密集換屆 新書記均系本省籍幹部
    上述9人中也僅有張桂華是換屆後首次擔任團省委書記一職,其餘8人則是先由上一屆的書記連任或副書記(主持工作)升任。  此輪換屆還具有的一個特點是,新任團省委書記均由本省籍幹部提拔,大多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4人擁有博士學位。  換屆後,全國團省委書記的年齡結構大致呈正態分布。
  • 廣東政界觀察:5名70後任市長,來自深圳的官員多受重用
    5名「70後」擔綱地級市長廣東21個地級及以上市中,目前有5個地級市市長由「70後」擔綱,他們分別是:梅州市市長張愛軍(1970年4月生);肇慶市市長呂玉印(1970年11月生);河源市市長林濤(1971年7月生);陽江市市長溫湛濱(1971年1月生);潮州市市長殷昭舉
  • 18大後九省團委密集換屆 新書記均系本省籍幹部(簡歷)
    上述9人中也僅有張桂華是換屆後首次擔任團省委書記一職,其餘8人則是先由上一屆的書記連任或副書記(主持工作)升任。    此輪換屆還具有的一個特點是,新任團省委書記均由本省籍幹部提拔,大多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4人擁有博士學位。    換屆後,全國團省委書記的年齡結構大致呈正態分布。
  • 地級市撤銷,四大班子領導去向已定
    原標題:地級市撤銷,四大班子領導去向已定  山東省萊蕪市撤市1個月後,其市委書記梅建華的去向日前明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保障廳黨組書記。2000年後,他先後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質檢總局任職,2011年任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  2016年夏,新一輪央地幹部交流啟動,中央和國家機關與省區市中青年幹部進行了雙向交流任職,人數至少有50名。  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合肥學院院長張文兵進入國家質檢總局,任產品監督司司長,而梅建華則「空降」山東,出任萊蕪市代市長,次年去代轉正。
  • 2019年全國各省市區地市黨政「一把手」變動匯總
    今年以來,8名「70後」幹部晉升副部級,他們的任職透露出什麼信息?上百座地市黨政「一把手」調整,是否有你的家鄉?19所教育部直屬高校迎來新領導,這些學校你是否耳熟能詳?……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2019人事年終系列報導,梳理今年中央、省區市、地市、高校等人事變動,以饗讀者。
  • 山東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市,一旦成功,或將升為「地級市」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山東省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速度一直保持很快的省份之一,山東省之所以在如今全國各地都在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還能遙遙領先與其它省份。山東的萊西市和萊陽市就是兩個有望合併的城市。雖然他們分屬於不同的市管轄,但它們之間的距離很近,也都是省內的縣級市,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經濟在近幾年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而且之前這兩處就是合在一起的,是有著「合併」的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