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醫大西京醫院腎移植聯合輔助性肝移植再獲成功

2020-12-22 中國軍網

近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泌尿外科、肝膽外科、顯微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科室協作,成功為一名高致敏尿毒症患者實施腎移植聯合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這也是該院自2014年成功實施世界首例腎移植聯合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治療高致敏尿毒症患者以來,成功開展的世界第二例該類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各項指標正常。

患者王偉(化名)現年32歲,於2010年2月進行了一次腎移植手術,四年後移植腎臟喪失功能,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看著王偉在病痛的折磨下日漸憔悴,家人希望再次進行移植,輾轉多家大型醫院,但均因王偉體內群體反應性抗體(PRA)水平長期高達80%(正常值為0-10%),且抗體分布廣泛,多個HLA位點抗體檢測螢光為強陽性,易發生難以逆轉的超急性排斥反應而被告知無法手術。經人推薦,王偉和家人慕名來到西京醫院就診。入院後,為確保手術成功,西京醫院泌尿外科、肝膽外科及相關科室的專家反覆論證研究,為患者制定出嚴密的手術方案和應急預案。手術歷時9小時,獲得成功。術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各項指標正常。

據悉,2014年3月6日,西京醫院多學科協作,成功為一名高致敏尿毒症患者實施世界首例腎移植聯合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解決了該患者在高致敏狀態下無法進行腎移植的醫學難題,至今隨訪患者2年7個月,已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據西京醫院泌尿外科袁建林主任介紹,與既往術式和經驗相比,腎移植聯合輔助性肝移植充分利用了移植肝臟免疫吸附和誘導免疫耐受的功能,使移植腎臟成功避免了超急性排斥反應的損傷。手術還保留了患者原有肝臟,使其免於承受切除肝臟左葉的損傷。術後患者可按常規劑量服用免疫製劑,減少了出現感染、腫瘤等方面的風險。這兩例手術的成功實施,在為高致敏尿毒症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對其他高致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器官移植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相關焦點

  • 西京醫院成功實施腎移植聯合輔助性肝移植
    11月1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成功實施腎移植聯合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這是該院開展的世界第二例手術。患者王偉(化名)32歲,2010年2月進行了一次腎移植手術,四年後移植腎臟即喪失功能,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記四醫大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教授
    從戰士到醫學博士,從外科大夫到肝移植領域的權威……40年來,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懷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不斷進取,勇攀高峰,用嚴謹的態度推動肝移植領域的發展,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 豬—猴輔助性肝移植突破世界最長存活時間紀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潔 張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日前,這一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聯合多家研究機構實施的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研究項目取得突破:移植肝受體猴已成功存活16天,突破了豬—猴輔助性肝移植的國際最長存活時間紀錄。
  • 高質量發展再進一程!省人醫大器官移植團隊為生命成功接力
    省人醫大器官移植團隊為生命成功接力 心、肝、腎移植 在手術、麻醉、護理、感染和重症監護等團隊的合作下,經過6個半小時的移植手術,新的肝臟被成功移植到的患者張先生體內,張先生重獲新生。 據李相成教授介紹,年僅32歲的張先生患有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償期等併發症,肝移植是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張先生已經順利回到肝膽中心監護病房,生命體徵穩定。
  • 計算機輔助4D列印乳房重建術首獲成功
    成果展示臺  科技日報訊 (記者史俊斌)6月6日,曾經備受乳腺癌困擾的28歲陝西籍女子張雪經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複查,結果確認:其乳房外形良好,植入物與自體組織相容性好。經科技查新顯示,該計算機輔助4D列印生物可降解材料填充物乳房重建手術為世界首例。
  • 西京醫院成功實施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 突破...
    西京醫院成功實施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 突破國際最長存活時間記錄 2020-06-29 16:07:00來源:央廣網
  • 男子肝移植術後又患嚴重痔瘡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聯合解決難題
    (陳英翔)家住哈爾濱的男患王某今年34歲,但是在身體正當壯年的階段,他卻在三年內因為不同疾病經歷了3次手術,如今,在哈醫大一院肛腸外科病房恢復的他馬上就可以出院了,嚴重困擾他生活的痔瘡問題解決了,然而,這背後凝結了哈醫大一院多學科醫療團隊辛苦的付出!
  •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活體肝移植手術成功!
    6月11日,37歲的努爾加那提 · 亞森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 · 腹腔鏡外科病房眼含熱淚說,她的體內,姐姐布結乃提 · 亞森的一半肝臟已成功移植存活。這是西北首例腹腔鏡右半肝供肝切取的活體肝移植。來自喀什地區莎車縣的姐妹倆年齡相差兩歲,感情一直要好。
  • ...內蒙古包鋼醫院一周內成功實施8例腎移植、3例肝移植手術!
    近日,內蒙古包鋼醫院肝腎移植團隊成員協同作戰,一周內成功實施8例腎移植3例肝移植手術,術後,接受移植的患者目前情況都比較平穩,重症監護室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徵 ,確保患者平穩度過圍術期。    據了解,7月24日,在內蒙古包鋼醫院的手術室裡,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拉開帷幕。內蒙古包鋼醫院副院長、肝膽外科主任張生彬團隊 ,腎移植專家、泌尿外科主任劉致中團隊和普外科主任趙金帶領團隊中堅力量24小時不眠不休地實施手術,幾十名醫生「輪番上陣」,將接連完成2例腎移植手術和1例肝移植手術,創造生命奇蹟。
  • 中大孫逸仙紀念醫院重啟器官移植 三位肝腎移植患者獲新生
    再加上臨床供血緊張,用血量往往較大的器官移植也被迫暫停。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新啟動了此前因新冠疫情一度中斷的器官移植工作,接連開展了一臺肝移植手術和兩臺腎移植手術,三位患者迎來新生。 11年B肝病史患者,「換肝」後重獲新生
  • 中國首例「四代」機器人輔助自體腎移植術在西安交大二附院獲得成功
    超越常規腔鏡和人手極限,擁有7個自由度「轉腕」,可540度自由旋轉……7月7日,國內首例第四代機器人輔助自體腎移植手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實施。現年52歲的張女士,因右側腰部不適到西安一家醫院就診,相關檢查顯示右側腎盂擴張積水,右側輸尿管中上段長段佔位,右側輸尿管息肉伴局灶性纖維上皮乳頭樣增生。因病變輸尿管長度較長,手術難度較大,患者輾轉多家醫院,均未得到有效治療。前不久,患者到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就診,該科種鐵教授團隊經過多次縝密的討論,決定為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自體腎移植術。
  • 西京醫院國際首創計算機輔助4D列印乳房重建術
    西京醫院甲乳血管外科凌瑞主任展示4D列印生物可降解材料填充物2017年6月6日上午,來自陝西的28歲患者張雪(化名)來到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複查。2016年8月,西京醫院甲乳血管外科專家團隊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滌塵教授、賀健康教授團隊,利用計算機輔助4D列印生物可降解材料填充物,為張雪成功實施乳腺癌切除和乳房重建手術。通過近一年的隨訪,複查結果顯示張雪乳房外形良好,植入物與自體組織相容性好。
  • 安徽省首例低齡兒童間肝移植手術成功實施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安徽省器官移植再獲新突破,近日,安徽省兒童醫院聯合安醫一附院強強聯手成功為阜陽一4歲患兒實施肝移植手術。這是我省首例低齡兒童間肝移植手術。這一手術的成功實施,意味著安徽省兒童醫院肝膽外科技術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 ——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紹洋
    彌留之際,他仍然放不下工作:「如果再給我十年,我會做得更好……」從醫30年,他先後在顱腦麻醉、急危重症麻醉、手術期心腦保護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推動我國麻醉醫學快速發展,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7項重大獎項;他完成各種複雜手術麻醉7萬餘例,未出現一例明顯併發症、無一例醫療糾紛……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最後時日,當醫院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補拍一些宣傳素材時,
  • 安徽這些患兒可在浙江享免費肝移植手術
    該院普外兒科主任戚士芹介紹,兒童肝移植代表了肝移植的高技術水平,受到病源、技術、經濟等多方面影響,安徽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良好。去年12月,該院就曾聯合安醫一附院,成功完成我省首例低齡兒童間肝移植手術,目前患兒已經治癒出院。【數據】先天性膽道閉鎖:每10000個新生嬰兒中約有1個什麼是兒童終末期肝病?
  • 他把肝移植技術帶入世界醫學巔峰
    14個獲獎團隊和個人中,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教授是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領域專家,上述獲獎理由正是對他學術造詣和成就的最高評價。我國老一輩的外科專家們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中期曾嘗試性地開展過人體肝臟移植工作,但由於諸多原因沒有一例患者獲得長期生存,最長的一例也僅僅存活了264天。隨後的10年中,肝移植成為全國外科醫生的一大「禁區」,沒有人再嘗試著開展該類手術。沈中陽那時一心要攻克這一難關,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越是難題他越要去嘗試創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開始了不斷創新肝移植術式的追夢人生。
  •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病醫院腎移植科發展紀實
    1997年、1999年、2001年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科連續3次被衛生部、共青團中央命名為「青年文明號」,2013年一附院移植團隊薛武軍教授主持「腎臟移植關鍵技術創新及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我國現代醫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2018年移植團隊薛武軍教授又喜獲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榮譽背後是強大的移植團隊在這場生命接力賽中的責任與擔當。
  • 澳門人在珠海成功「換肝」!5個家庭因器官捐贈重獲新生
    「很感謝捐贈人的大愛,讓我重獲新生。」在中大五院肝移植病房中,來自澳門的袁叔今年63歲,被肝病困擾長達十年。在等待肝源的200多個日夜裡,這一例大愛捐贈者為他帶來了希望。如今,「新」肝在袁叔的身體裡健康地運轉。
  • 全球首例多米諾肝移植聯合小腸移植手術在浙順利完成
    我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和肛腸外科主任、小腸移植中心主任吳國生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在這一天同時挽救了三個家庭,更是創造了全球首例「多米諾」肝移植聯合小腸移植。4個陌生人,因為生命大愛「相遇」在一起「多米諾」肝移植聯合小腸移植涵蓋了3臺肝移植手術、1臺小腸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