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到底學什麼,學佛的落腳點就是做一個好人,說到我心坎裡去了

2020-12-18 老陽私塾

老陽按:有時候有人會問學佛到底學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你怎麼說呢?學佛最怕學成佛油子(這一個詞語是南懷瑾先生提出的),學成老油條就不行了,今天看淨慧長老的開示,覺得說的很好,對於沒有信仰的人也可以看一看,這才是適合所有人看的文章。頂禮淨慧長老。

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在什麼地方?

我想,落腳點就在實際的做人做事當中。我們學佛就是希望做一個好人,希望人生過得更圓滿、更有意義。

好人的標準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壞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聖賢,做偉人,成佛作祖。

無論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作好一個普通人,至少要達到六條標準。這六條標準把信仰、倫理、人性、實踐、能力等各個層面都包括進去了。其具體內容就是:

第一要知因果。不懂得世出世間的因果,一切事情都無從說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因果是一切社會道德、倫理、人性的基礎。沒有因果,這一切東西都無從建立,或者都將土崩瓦解。知因果雖屬於信仰層面的事情,但它卻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就個人而言,沒有因果信仰,人生就無法圓滿,斷惡修善、斷惑證真、轉凡成聖就失去了動力。就社會而言,沒有因果信仰,整個社會的道德秩序等就失去了維繫。一個社會,只有具足健康的宗教精神,社會穩定和安定團結才有保障。這是一條為古今中外一切國家、社會和民族所證明了的真理。任何一個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如果忽視了這一條,他的思想就無法圓滿。當然,因果的道理很複雜。一般人也承認因果,但只限於一世因果,不承認有三世因果。而三世因果恰恰是因果信仰的核心。要讓社會上的大眾接受三世因果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做很多的宣傳工作。

第二要講良心。良心是什麼?良心就是「知恩報恩」。要報四重恩:國家恩、眾生恩、父母恩、三寶恩。我們每個人都在接受這四個方面的恩賜。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四恩當中。即使我們死了,把骨頭燒掉了,我們還是沒有離開四恩。為什麼呢?你還要佔一塊地方裝骨灰盒!就算你把骨灰灑進了大江大河裡,那也是國家的呀!所以說,我們沒有一分一秒離開過國家的恩德。其它的恩德亦復如是。因此,我們要以良心來對待這四恩,要以良心來對待一切關懷過、養育過我們的人,他們都對我有恩。推而廣之,一切眾生都對我們有恩,我也要以良心來對待一切眾生。為什麼說一切眾生都對我有恩呢?佛經上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一切非人類的眾生,無始以來都曾經與我互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對一切眾生,不管是恩人還是仇人,我們都要存有報恩的心,一律要以良心來對待。我曾經講過多次,良心說到極處、究竟處,要以宗教來做保證。否則,這個良心是空洞的。良心可以說是人生的根本,人性的內涵,沒有良心,人性就不圓滿。

第三要守道德。從社會角度來說,遵紀守法是道德;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遵守清規戒律也是道德。我們既受四恩而活,因此,我們反過來應該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承擔起各種責任和義務。這是理所當然的。承擔責任和義務是守道德的最主要的表現。

第四要立志向。立志向在佛教裡叫做「發願」。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畢生的精力朝著這個方向奮鬥,這是我們立世和做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目標,有了這個人生的目標,我們的人生才不會出偏差。你所做的一切才會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現在有很多年輕人由於生活目標不清楚或不正確,走上了與社會相對立的道路,他們的行為不但毀掉了自己的前程,也給家庭、社會和國家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因此做一個好人首先意味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要有一個宏大的願力。人生的動力和價值就是由此而產生的。

第五要養識見——要培養自己的識見。識見不僅僅是知識,它比知識更實在。識見從何而來?從學習中來,從實踐中來,從發願中來,從學佛中來。有些人很有能力,但是識見不夠:他們的心胸不夠寬闊,做事不大度,待人沒有氣量,小家子氣。識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省。跟自己的我執習氣作鬥爭,識見是後天修持的結果。只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出一種好的識見。

第六要「充才幹」——充實自己的才幹。這是一個很實際的東西,屬於能力方面。它需要我們在實際事務中去磨練自己。一個人沒有才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有才幹,又有識見,又肯奉獻,這樣的人才是圓滿的人,才是堪當大任的人,才是一個能夠造福社會、造福人類的人。

以上我提出的這六條,不一定很全面,可以作為我們做人的一個參考,萬一你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第一條你做不到,按照下面的五條去做,也同樣可以稱做一個好人. 但是,它不穩定,因為它沒有基礎。真正要做一個向善、向上的人。就一定按照這六條準則來完成我們人生的修養。

關於

相關焦點

  • 佛法:我們學佛,就是學智慧、學覺悟!
    我們是「迷界的凡夫」,也就是一個毛病很多的人,通過學佛、修行,而成為完善的人。人格完善,就稱作佛。毛病很多的人,不敢講自己是學佛人。修,就是修理、修正。機器壞了,需要修理。行,就是行為。我們的行為很多,佛幫我們歸納起來只有三種,這就是「身口意」行為。我們的身體、言語、思想的行為,有許多毛病,有太多的不正確。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到了七八歲的時候要開始上學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跟著祖母去拜菩薩了。如果遇到周末或者是佛教裡大的節日,我還是會跟著祖母去玩玩、爬爬山、拜拜菩薩。說到我學佛的因,其實真的是很巧合,因為受到祖母的影響,以及她對我點點滴滴的教導,我會覺得跟著祖母去寺廟是去玩的或是去吃齋飯的,還會跟這些老菩薩聊聊天。
  • 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學佛的好處:「如貧人得寶,如暗得燈,如飢得食,如旱得雲」都不能把學佛的好處表述到萬分之一。信仰的力量學佛和不學佛有何不同呢?表面上看沒什麼兩樣,實質天壤之別。學佛人生命裡憑添了一股無別強大的力量,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 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學佛?
    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學佛?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普遍感覺身心疲憊,雖然有豐富的物質條件,但卻無法彌補內心的空虛;有很多娛樂方式可以消遣,但內心卻總是浮躁不安,很多人都有心理問題,亞健康已是司空見慣。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先要學做人,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
    我經常說一般人學佛,別的沒學到,滿口佛話,一臉佛氣。唉呀!那個味道真難受,變得每一根神經、肌肉都跳出來的佛法,你看那怎麼受得了!搞久了變成什麼?佛油子,把佛法當口頭禪就完了!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
  • 家庭生活中如何學佛,自己學佛很精進,家人不理解怎麼辦
    學佛要保持中道,當先社會需要的是民心安定,大眾歡喜,社會認可,所以學佛人對於佛法的理解要中道而不能偏在一邊,如果偏在一邊走極端就沒有給學佛人做一個好榜樣。相信這樣的情況有不少學佛同修都遇到過。而學佛同修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覺得很委屈,經常到佛前訴苦,我家裡那幾個人業障可重了,我天天勸他們學佛念佛一個個的都不聽。那麼這到底是誰有問題呢,是家人不理解還是自己方式不對。
  • 我們該如何正確學佛
    關於為什麼學佛的問題,每個人的因緣各不相同。或為離人世苦難,或為究法門奧義,但究竟則為成佛大事。學佛即為成佛,就如學習雷鋒當然是為了做像雷鋒一樣的好人,不然就不是真學。而對於如何成佛,路徑卻是各有因緣,行人所表現的修行狀態也是千差萬別的。
  • 淨空法師: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就是把真我找回來,把假我放下
    極樂世界真正是殊勝到極處,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大眾,無論是哪一個品位,三輩九品,從上上品到下下品,沒有例外的,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得這一二三忍。  「忍」就是定,忍有同意、有認可、有肯定,有很多意思在裡頭。對於佛所說的一切法,沒有絲毫懷疑,這叫「忍」。真正相信,這個很難。特別是淨土,難信易修,修學很容易,可是信心太難了,真的!
  •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我有一位老朋友,年紀七十幾,學佛也學了幾十年,而最近信心反而減退。他住在基隆,前一次來信,說是很想念我,我就去看他。他一見我,顯得很傷心的樣子,告訴我說,他最近年紀大了,又得了許多老病,心裡非常怕死,問我怎麼辦?我反問他說:你不是念佛念了幾十年,為什麼現在不念呢?
  • 學佛的好處是什麼?這些才是學佛的所得,早看早好
    昨天我分享了自己對為什麼學佛的認識,文中很多字眼確實惹來不少人唾棄,認為我在胡說八道。在這裡,我再次介紹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將佛學當作一門學問來學習的愛好者。既然是學習,當然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非一馬籠統地照單全收。今天的問題是: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其實並沒有真正搞明白,到底學佛有哪些好處!
  • 學佛,莫學口頭禪
    這完全就是錯誤的信息,而這錯誤的信息,還在影響著更多人對學佛的認知。因為後面還有一句話,才是核心,「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為什麼在流傳的過程中,後面的兩句話,被人刻意刪去,或者避而不談了呢?這其實是一些人,故意給自己找一個放縱的理由。
  • 為什麼學佛?學佛有哪些好處?
    學佛之前的我現在想想感覺我以前就是個「極品」,說話不注意場合,說話不經大腦,反映遲鈍。這些都是同事對我的評價。前面2個我還是不屑一顧的,總是想著做人開心就好。管那麼多幹什麼 ,怎麼開心怎麼說,從不去思考。後面這個嘛,我自己也很認同。別人說我同樣的問題,要別人說過2、3次,我在晚上想想才知道怎麼反擊他們。別人說我我當時一時反映不過來拿什麼話還回去。
  •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選擇哪一個更好?
    如果你也接觸了佛教,同時又對道教比較有興趣,也許也會糾結在這個問題上,到底佛教和道教,哪一個更好,如果在佛道之間,做一個選擇,又該如何去選?如果對佛法,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因為佛法上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該如何選擇?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該如何選擇?很多接觸過佛教,也接觸過道教的人,都有一個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選擇,是選擇學佛好呢?還是該選擇學道?回到學佛學道的問題上,佛的觀點也同樣如此,佛不會反對大家去學道,如果佛認為,自己的話,就是真理,別人說的,就是錯的,那佛就已經不是佛了,因為佛如果還有分別心,還會起分別相,就不是佛。
  • 輕鬆學佛:學佛就倆字。如果真的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成佛
    我們也希望創建這個話題,讓更多的學佛人可以輕鬆上路,更好學佛。今天我們聊一聊應該如何學佛。簡單地說,學佛就倆字:一個是「學」,一個是「佛」。把這兩個字搞清楚,學佛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了。首先我們要了解「佛」這個字。很多人都會說:佛不就是釋迦摩尼嗎?
  • 一個學佛的人,他應該從什麼開始?師父說先從這本書開始!
    講上面講了一時,接下來再講一個關鍵字的字眼,「佛」。這裡的佛當然我們知道是釋迦牟尼佛,在如是我聞那一段,我們也說了,一個學佛的人,他應該從什麼開始?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人是從拜佛、念佛開始,一個人真正開始學佛,是從學習佛陀的傳記開始,對吧?因為很簡單,你要成為佛陀那樣的人,你要學習佛陀身上的智慧。
  • 佛教:學佛為啦什麼?
    學佛也有一段日子啦,最近突然感覺很迷茫,自己學佛為啦什麼。在又認識到一位善友之後。讓我找到啦這個問題的答案。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學佛的點滴。學佛的最初的目的就是想靜心,現在心靜下來啦。有時候就在想自己學佛為啦什麼?為啦沒有煩惱?
  • 學佛與做人有機結合,就能活得有滋有味,明明白白
    其實,學佛,就是教你去做人,教你去如何做個好人。我們知道,做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就是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實際上就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理性的溝通原則、感通原則、諧和原則。而佛家的居士五戒,戒的就是殺盜淫妄酒。
  • 今天我講講我學佛幾年的真實感受
    後來在一家健身房認識了一位太極老師,那時起自己的思維開始改變,有些以前不信的東西開始慢慢相信,但那時候還沒接觸佛法,後來在機緣下讀到了一本了凡四訓,就是這本書給我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深信因果,其實我也覺得奇怪,從小就不信那一套,大人說這個不能幹,那個也不行,幹了對自己不好,啥啥的,我就覺得是迷信,我偏幹。
  • 慧海慈航:淨慧老和尚開示 六條準則 做一個好人
    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就在實際的做人做事當中。(圖片來源:資料圖)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在什麼地方?我想,落腳點就在實際的做人做事當中。我們學佛就是希望做一個好人,希望人生過得更圓滿、更有意義。 好人的標準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壞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聖賢,做偉人,成佛作祖。   無論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作好一個普通人,至少要達到六條標準。這六條標準,把信仰、倫理、人性、實踐、能力等各個層面都包括進去了。其具體內容就是:第一要知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