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與做人有機結合,就能活得有滋有味,明明白白

2020-12-14 繭破

學佛的目的不是讓你研究佛學,搞研究的跟相信佛法的我們,根本不是一回事;學佛也不是讓你一定要去皈依,更不是讓你出家為僧,那是僧人的範圍。

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各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與範圍,不要失去目標與逾越範圍,違者一定受到懲罰,這是必然。

其實,學佛,就是教你去做人,教你去如何做個好人。

我們知道,做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就是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實際上就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理性的溝通原則、感通原則、諧和原則。

而佛家的居士五戒,戒的就是殺盜淫妄酒。

不殺,就是仁愛;不盜不取,這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誠信;飲酒會擾亂神智,讓人失去控制力和覺察力,導致行為顛倒,言語失常,這是不智。由此可見,持居士五戒也就是在修身處世,就是教你如何做人。

現在說,學佛就是等同於學如何做人,這一點也不違和,而好好做人,其實就是真真的踐行著佛法。

如果說學佛,似乎很是讓人不解,但如何說做人,就不會不解了吧。

我們從出生到死去,實際上就是一天天在學著做人,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即便如此,還有很多人學不會的呢,現在的很多人,稱呼其為人,其實並不是,這點,還是請大家分辨一下,叫人卻不為人的人,比比皆是。

對佛法有所興趣,想來了解,想來學習,這本身就是好事,這是你想學著如何做人,當然是好事。

我們學佛,學做人,不是讓你我去看破紅塵,更不是逃離現實,也不是一定在尋求解脫,只想在有生之年,過得順利一些,幸福一些,明白一些,這就足夠了。

學佛能讓你更加喜悅、更加有智慧地去生活。

我們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自覺地運用佛法中的智慧,去解決世俗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去舒緩壓力,幫助度過情感、健康危機、工作困境,以及化解家庭糾紛,讓生活更和諧更稱心如意,讓我們對自己更滿意等等,就是佛法的最大價值所在。

我們明白了佛法中的一些道理,就能在內心裡放下對得失、苦樂、贊毀的希望和恐懼,厭離這生死疲勞無盡因果循環的遊戲,為此息滅貪嗔痴,這就是佛法的最大意義所在。

把學佛與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就能把自己的生活活得有滋有味,明明白白,這才是學習佛法的真正目的所在。

我們知道,做人就得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而學佛也是如此,也有學佛的戒律,這些戒律並不可怕,就想做人的規矩一樣,只要能堅持去踐行,一樣能證得圓滿。

佛法的戒律並不是對你的束縛,這只是讓你明白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從而避免給自己與他人他帶來傷害與痛苦。其實一切的規矩均是如此,不遵守的結果,就是失敗與難過。

就如我剛才所說的佛家的居士五戒,戒的就是殺盜淫妄酒,這其中的每一條都包含著很多方面的規矩,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界定,加以避免,自然而然也就能做到了。

#佛法#把持戒理解為一種自律,自覺地檢討、克制那些會給自他帶來痛苦的身心活動,這無論從個人修養還是從社會共建的角度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辦班期間,能靜心寫下此文,為自己點讚)

相關焦點

  • 學佛先做人,人道修好,佛道自成
    我們現在離學佛、修道的標準還遠得很。大家連做人的基本思想都沒有修正過來,人還沒有做完善,怎麼可能學佛呢?學佛先學人,人沒有學通,怎麼可能學佛?有時候我也笑自己:做人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我都不願意做,都做不好,還想去做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事——成佛!
  • 學佛必讀經典---拙緇
    對於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面對如此浩瀚的經典,難免望洋興嘆或望而卻步;就是那些已開始信佛、學佛的人,究竟要讀哪些經典,又到哪裡能請到一些必讀的經典,也往往無從措手。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編一部類似基督教《聖經》那樣的書,供一般在家信佛、學佛的人學習、讀誦。這個問題一直有人在探索,並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學佛要典》、《佛教聖經》等書的問世,都在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
  • 做人,不戴面具;交往,不玩心眼
    做人,不戴面具;交往,不玩心眼 做人,我不喜歡戴面具 以真面目示人,我活得最真實 以真性情交人,我活得最坦誠 以真感情對人,我活得最乾淨 雖然我長得不起眼 但我活得不虛假
  • 隨身空間文:稀裡糊塗成棄婦,她帶空間掙錢養娃,活得有滋有味!
    以下這4本小說,都是經過慎重地精挑細選的高質量文,文筆超好的,其中,第四本《田園棄婦:隨身空間養萌娃》稀裡糊塗成棄婦,她帶空間掙錢養娃,活得有滋有味!趕緊點開看看吧!第一本:《農家女之空間有田》——作者:輕鬆片刻簡介:姐睡一覺就能穿越,嘿,那個誰,姐已經二十多了,你叫妹妹沒問題吧!你媽知道你這毛病嗎?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先要學做人,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
    我經常說一般人學佛,別的沒學到,滿口佛話,一臉佛氣。唉呀!那個味道真難受,變得每一根神經、肌肉都跳出來的佛法,你看那怎麼受得了!搞久了變成什麼?佛油子,把佛法當口頭禪就完了!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
  • 有滋有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有滋有味,指十分有味道,生動。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8卷:「有許多話頭做作,鬨動這些血氣未定的少年,其實有枝有葉,有滋有味。」反義詞有:索然寡味,有滋有味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狀語;用於口語。
  • 學佛與佛學,正確的修行,真正的念佛!
    即使不學佛,做人做事也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8、學佛也要不恥下問,要懂得尊重真理,要懂得抓住機會,這樣才能真正把握自己、認識自己、成就自己。 二、佛學與學佛 「佛學」是通過學佛以後才產生的。亦即「佛學」是學佛的實踐經驗總結。
  • 人生,活得寬心一點
    做人,心有多寬,福就有多厚,心寬似海,才能風平浪靜;不要總是生活在過去的痛苦中,也不要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再大的事,挺過去就不是事。再深的痛,熬過去就不再痛;該走的留不住,該留的趕不走,去留隨意,莫強求。
  • 為什麼學佛?學佛有哪些好處?
    有人會好奇你怎麼想著要學佛呢?我最開始學佛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只是想靜心而已。那時候我感覺自己的生活一團糟,就想靜心讓自己沉住氣。學佛之後感覺生活改變啦好多。今天就把自己學佛後的親身體驗記錄下來,僅供參考。
  • 做人就應該這樣,活得真實一些——歐陽娜娜
    其實做人就應該這樣,活得真實一些。可能有些人會說你很自私,你很自我。可是,難道做人是要裝給別人看嗎?把自己裝扮成一副自己都不喜歡的樣子,戴著面具去生活,那樣的生活沒有人會喜歡吧!歐陽娜娜最讓我喜歡的一點就是她足夠真實,每一次訪問,歐陽娜娜都會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從來不會說一些官方的話或者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話,這樣的歐陽娜娜真的是讓我沒辦法不喜歡。最後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歐陽娜娜的時尚大片。
  • 做人,不要去強求不屬於你的東西
    做人,一定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金錢、權力,不屬於你的,千萬不要惦記。因為,上天必然是公平的,有所得就會有所失。你拿走了一些本不屬於你的東西,那麼必然會失去一些屬於你的東西。有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貪念而得不償失。做人,不要去強求不屬於你的東西。
  • 劉墉《說話的魅力》|李白沒白居易活得好?從會說話開始
    可白居易一生,活得有滋有味,名利雙收。李白呢,幾度被貶,最後還稀裡糊塗地因為錯投永王,差點兒要了命,60多歲了跑去投靠族叔而活。為什麼李白在世時沒白居易活得好?胡適和章太炎,都是國學大師,顯然章太炎比胡適的學問大。
  • 佛教:不懂感恩的人,沒有資格學佛
    近日陝西靖邊58歲的馬某將79歲的母親活埋,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底線和認知,一個人有都多大的仇恨才會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那是生養自己的母親啊,老話說:生養之恩大於天,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是沒有資格做人的。
  • 多少人學佛,什麼是第一階段,訣竅是什麼,根本說不清!
    還有,說學佛就是學做人的,學佛就是學開心的,學佛就是學放下的。那傻瓜和自殺的人,真的什麼都放得下,豈不最容易成佛了?還有更多的說法,比如有對你說,念某些咒,念某些經,供什麼護法神,就可以成就的。甚至還有保證,只要來聽某某人講經,就能開智慧,就能當場授記成佛的。我的天,這就不是講經了好吧,這已經是赤果果的騙人了。
  • 學佛兩年財運依然不好負債纍纍,男子不解求問法師,一語驚醒
    許多拜佛和學佛之人,給大家的感受就是有所求,因為心中有求有念,寄希望於神佛庇佑。這樣的信仰和祈念真的就有效嗎?曾經有一弟子問師父:「師父您好!我的財運不好,這是為什麼?學佛近兩年,負債還是不斷,我該怎麼辦?
  • 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做人活得「窩囊」,只因走錯了四條路,警惕
    在生活中,總有人抱怨活得「窩囊」,抱怨自己被人欺負。那麼,回過頭來想想,為什麼人會「窩囊」,進而被人當成軟柿子來拿捏呢?只因為他們前面的選擇失誤了,從而走錯了路,以至于越活越不自在,越過越感到卑微。那麼,人這輩子,不能走錯這四條路,否則,將會後悔莫及。
  • 學佛到底學什麼,學佛的落腳點就是做一個好人,說到我心坎裡去了
    學佛最怕學成佛油子(這一個詞語是南懷瑾先生提出的),學成老油條就不行了,今天看淨慧長老的開示,覺得說的很好,對於沒有信仰的人也可以看一看,這才是適合所有人看的文章。頂禮淨慧長老。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在什麼地方?我想,落腳點就在實際的做人做事當中。
  • 日本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過日子,就是要「有滋有味」
    日本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過日子,就是要「有滋有味」!如果說房屋是生活的「百寶盒」,那麼廚房就是這間寶盒裡面的「靈魂」擔當。所以說,我們想要知道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只要看看這家人的廚房就好。但是,如果看這戶人家的廚房裡面是熱熱鬧鬧的,那麼就算沒有大富大貴的生活狀態,這家人的日子勢必就過得熱騰騰的,有滋有味的。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有一組日本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曬照走紅了朋友圈,很多讀者朋友們在看後紛紛點讚:「過日子,就是要過得有滋有味」。
  • 內心乾淨的人,活得通透,過得心安
    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明明白白,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底線。一個人,守住了這條底線,才能活得更清澈,更通透,才能遠離更多的浮華,才能走得更遠。孟德斯鳩說過: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真正的乾淨,不止於表面,而是由內而外。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今天的文章是來自一位翁師兄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給翁師兄的改變。隨喜讚嘆這位師兄,年紀輕輕就能值遇正法,希望他道業增進!正文各位師兄,各位大德,很高興又到了共同分享,共同學習的時間。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小時候因為父母比較忙,沒人帶我,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隨我的祖母一起生活,我的祖母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我們當地的寺廟,去燒香,拜佛。我也跟著一起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