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行必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1、自古修行人都把「理」分為兩層:一層是門外的理;一層是門內的理。門外的理可以通過別人的講授而獲得,也可以通過自己研習教理而領悟;門內的理則必須通過自己的實修實證才能獲得。
2、「但有言說,皆無實義」意思是:最根本的那一點自性已經超越了語言,只能通過自己的修煉去心領神會,而無法通過別人的言傳去領悟。
3、「佛學」是通過學佛實踐才能產生,只有自己親自實踐、修證,假以時日,才能形成自己的佛學思想和見地;
4、學別人之「理」,或只可用於談玄說妙,而並不能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實質問題;
5、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忠於自己的本職,都要通於本職,成為本職之「專才」,否則便是罪過!
6、長期坐禪而不研究教理或長期研究教理而不去實修之人,只能得到頭腦的領悟,而非實修之後的體悟和證悟。「佛學」是實修之後誕生的,而功夫的修證又有賴於佛理的指引,兩者應互相滲透、互相圓融;
7、現代人學佛條件比古人優越得多,今人比古人應該更多成就才對,但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你真想學佛,就必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即使不學佛,做人做事也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8、學佛也要不恥下問,要懂得尊重真理,要懂得抓住機會,這樣才能真正把握自己、認識自己、成就自己。
二、佛學與學佛
「佛學」是通過學佛以後才產生的。亦即「佛學」是學佛的實踐經驗總結。沒有學佛就不會有體驗,也就沒有「佛學」,「佛學」就是學佛後的體驗。如果只研究佛學,而不學佛——實踐佛學,就如同看餅終不能解飢,不要說「畫餅充飢」,連「看餅充飢」都說不上,即「看餅也充不了飢」!
如果只有理論而無實踐,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具體問題時,才發現有些理根本用不上。因為佛法是修學在事物上、悟在事物上、體現在事物上。如果你覺得自己對佛法的造詣很深,但是一遇到實際事情,所悟的真理又發揮不出來,甚至會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那麼你悟到的佛法、佛理根本沒有用!
祖師們自己所說的,都是自己所做的、實踐過的,是言之鑿鑿、言而有實的。而非憑空設想,空談理論。如果你沒有做到或做不到的,只能把它放在心裡,只能當作奮鬥目標去努力,而不能空口無憑、誇誇其談。
三、把「佛」學好了,做人就成功了!但目前學佛人恰恰相反
佛法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智慧之源,是佛祖入道之後所悟的「理」,不但「理」通也能當「事」用。
因此,真的能把「佛」學好,就絕對會是一個成功人士!
悟了佛法,就會做人做事,人與事做好了就肯定是一個成功者!想家庭幸福美滿,家庭就幸福美滿;想事業成功,事業就成功。
可是現在許多學佛的人恰恰相反,都是事業沒有、家庭失敗。
因為現在十個學佛人,九個半都是「怪物」,那種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忍、遷就他人的怪物——就是不會做人的怪物!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要先會做人,再在此基礎上才會做事,最後才能成功。
四、為什麼現在念佛的人難以成就?
「念」字上「今」下「心」,意指當下念佛要用心而非只用口,或做到心口相念,才謂「淨念」,並要「淨念相續」,以達到「口念,耳聞,心受」三者結合的境界,才能把佛號儲存進阿賴耶識中。
1、過去修「淨土法門」實際並不念佛,光念「阿彌陀佛」絕非淨土法門。因為無論念佛或修其它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有一個抓手,都首先要「降伏其心」;
2、古人修淨土法門,當想到「阿彌陀佛」時,六根都變成了阿彌陀佛的形象,就把自己在念阿彌陀佛變成了是阿彌陀佛在念阿彌陀佛。這樣持續下去,阿彌陀佛也不需要念阿彌陀佛了。
以上,現代人大多做不到這些,甚至沒有了解這些。
現代人念佛的典型是:一邊念佛一邊考慮問題,待十萬遍佛號念完了,問題也考慮好了,兩不耽誤!可笑又可悲!
五、何謂淨念?禪宗的淨念是指什麼?
1、淨念就是沒有夾雜的、清淨的、純淨的念。即前面的雜念已斷,後面的雜念未起,中間的空靈明了狀態。
2、禪宗的淨念是時刻看著自己的念頭,對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要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