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與佛學,正確的修行,真正的念佛!

2020-12-08 騰訊網

一、修行必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1、自古修行人都把「理」分為兩層:一層是門外的理;一層是門內的理。門外的理可以通過別人的講授而獲得,也可以通過自己研習教理而領悟;門內的理則必須通過自己的實修實證才能獲得。

2、「但有言說,皆無實義」意思是:最根本的那一點自性已經超越了語言,只能通過自己的修煉去心領神會,而無法通過別人的言傳去領悟。

3、「佛學」是通過學佛實踐才能產生,只有自己親自實踐、修證,假以時日,才能形成自己的佛學思想和見地;

4、學別人之「理」,或只可用於談玄說妙,而並不能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實質問題;

5、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忠於自己的本職,都要通於本職,成為本職之「專才」,否則便是罪過!

6、長期坐禪而不研究教理或長期研究教理而不去實修之人,只能得到頭腦的領悟,而非實修之後的體悟和證悟。「佛學」是實修之後誕生的,而功夫的修證又有賴於佛理的指引,兩者應互相滲透、互相圓融;

7、現代人學佛條件比古人優越得多,今人比古人應該更多成就才對,但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你真想學佛,就必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即使不學佛,做人做事也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8、學佛也要不恥下問,要懂得尊重真理,要懂得抓住機會,這樣才能真正把握自己、認識自己、成就自己。

二、佛學與學佛

「佛學」是通過學佛以後才產生的。亦即「佛學」是學佛的實踐經驗總結。沒有學佛就不會有體驗,也就沒有「佛學」,「佛學」就是學佛後的體驗。如果只研究佛學,而不學佛——實踐佛學,就如同看餅終不能解飢,不要說「畫餅充飢」,連「看餅充飢」都說不上,即「看餅也充不了飢」!

如果只有理論而無實踐,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具體問題時,才發現有些理根本用不上。因為佛法是修學在事物上、悟在事物上、體現在事物上。如果你覺得自己對佛法的造詣很深,但是一遇到實際事情,所悟的真理又發揮不出來,甚至會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那麼你悟到的佛法、佛理根本沒有用!

祖師們自己所說的,都是自己所做的、實踐過的,是言之鑿鑿、言而有實的。而非憑空設想,空談理論。如果你沒有做到或做不到的,只能把它放在心裡,只能當作奮鬥目標去努力,而不能空口無憑、誇誇其談。

三、把「佛」學好了,做人就成功了!但目前學佛人恰恰相反

佛法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智慧之源,是佛祖入道之後所悟的「理」,不但「理」通也能當「事」用。

因此,真的能把「佛」學好,就絕對會是一個成功人士!

悟了佛法,就會做人做事,人與事做好了就肯定是一個成功者!想家庭幸福美滿,家庭就幸福美滿;想事業成功,事業就成功。

可是現在許多學佛的人恰恰相反,都是事業沒有、家庭失敗。

因為現在十個學佛人,九個半都是「怪物」,那種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忍、遷就他人的怪物——就是不會做人的怪物!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要先會做人,再在此基礎上才會做事,最後才能成功。

四、為什麼現在念佛的人難以成就?

「念」字上「今」下「心」,意指當下念佛要用心而非只用口,或做到心口相念,才謂「淨念」,並要「淨念相續」,以達到「口念,耳聞,心受」三者結合的境界,才能把佛號儲存進阿賴耶識中。

1、過去修「淨土法門」實際並不念佛,光念「阿彌陀佛」絕非淨土法門。因為無論念佛或修其它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有一個抓手,都首先要「降伏其心」;

2、古人修淨土法門,當想到「阿彌陀佛」時,六根都變成了阿彌陀佛的形象,就把自己在念阿彌陀佛變成了是阿彌陀佛在念阿彌陀佛。這樣持續下去,阿彌陀佛也不需要念阿彌陀佛了。

以上,現代人大多做不到這些,甚至沒有了解這些。

現代人念佛的典型是:一邊念佛一邊考慮問題,待十萬遍佛號念完了,問題也考慮好了,兩不耽誤!可笑又可悲!

五、何謂淨念?禪宗的淨念是指什麼?

1、淨念就是沒有夾雜的、清淨的、純淨的念。即前面的雜念已斷,後面的雜念未起,中間的空靈明了狀態。

2、禪宗的淨念是時刻看著自己的念頭,對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要清清楚楚。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正確學佛
    此外,我們還看到有人以學術研究佛學的方式學佛。雖然法門無量誓願學,但學佛並不等於佛學。我們學佛,是常隨佛學,按照佛的教化來修行。佛學研究無可厚非,可是作為根器淺陋的末法眾生,我們窮究一生也難得窺見佛法全貌。最可怕的是,有些學者研究來研究去,最後得出釋迦牟尼佛不存在、大乘非佛說等荒謬結論。我們要澄清什麼是學佛。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一篇真正的佛法文章應該教會人們自己去看待事物。現在卻有很多所謂的文章即讓人看不懂,又非常無法理解,寫文章的小編寫著別人的修行感悟,給別人講別人的感悟。可是別人的感悟並非見得你能受用,看起來文章很有佛意,但卻能讓你似懂非懂,沒有任何利益。為什麼念佛回向會有功德?因為這個功德是真誠的,誠心是用來祝福的,每個人的意念都是充滿了力量。
  • 念佛能了生死!這是真正的修行,很少有人知道!
    念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我們要對此堅信不疑。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末法眾生,如果沒有念佛法門,很多人都難以得到解脫,也不知要在苦海中掙扎多麼漫長的時間。我們要永遠感恩佛陀為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開示這個無上法門,我們應該發願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永絕輪迴。念佛為什麼能了生死?
  • 佛教:念佛號,有什麼好處?學佛的人應該知道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號是佛教最普遍一種修行方式。對於大眾來說,念佛號,即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最受歡迎的修行方式之一。也就是說,念佛這一法門,無論男女老少,甚至何時何都可以念,不受任何年齡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就算是躺著、工作、生病等都可以念,不僅如此,念佛還是最殊勝的修行法門,具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效果。四、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關於念佛的功德,《無量壽經》如些說:「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多往生者,但記其名,窮劫不盡。
  • 學佛:在家信眾修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未法時代,佛學作為一種人生最高智慧,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這是一件值得隨喜的事情。但隨喜的同時也應看到信眾在修習佛法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問題。有些信眾並不是都能運用佛法智慧來正確指導自己的人生,調和好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與心理上的障礙。
  • 為什麼要學佛,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修行
    所以說,佛法只是一個鑰匙,一個法門,能夠讓我們真正的脫離苦海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那顆與生俱來的智慧之心。學佛學的是佛陀世尊的獲得解脫的法門,這個法事誰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法門可不可以利益眾生,是否佛教的教義,要看你在行事的時候,能不能體現出佛教慈悲的精神來。
  • 揭開念佛修行的真正奧秘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念佛就是一種修行了。並且,根據無數人的「經驗」,念佛能得到佛菩薩的加被。一旦有佛菩薩加被,你的境界就會一日千裡。但是過去修行的大德們有這樣一句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也就是說,念佛的方式不對,也達不到修行的目的。
  • 南懷瑾老師:真正學佛的人要有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
    真正學佛的人要有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我們看到,從東漢以後,佛法進入中國,由漢到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之間,我們看《高僧傳》,看各種的傳記,各方面的記載,古人證道的非常多,學佛成道的不管男的、女的、出家、在家。
  • 佛教:最正確的修行方法,只有這三條路,你能做到嗎?
    佛說我們凡夫沒有擇師之眼,我們不知道誰是善知識,不知道誰是真正的明師,更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明心見性,怎樣才算是悟道證道,這就是我們今天學佛的難處,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人最怕走錯了道路,如果南轅北轍,那就會離佛原來越遠了,更怕曲解了佛意,落入魔道,那更是悲劇了。
  • 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佛教文化中修行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主要以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讓人們從自我約束的戒律中到修心本性,修正我們的德行。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運召來,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
  • 家庭生活中如何學佛,自己學佛很精進,家人不理解怎麼辦
    相信有學佛同修遇到過類似情況,早晨很早起床,學佛很精進,把一些經咒念完,幾個小時過去了,家人一看真好,真用功,你怎麼不去出家當和尚呢,這樣就會造成誤會,家人不會認為你學佛精進用功是應該的,僅僅會以為你讀經了早飯沒人做了,你學佛了我們生活受影響了,甚至有些極端的情況,家人會因此排斥佛法,甚至有可能會和佛學劃清界限,心想都是這個佛學影響了我們的家庭生活。
  • 學佛修行之人,光靠念佛就能有好運?這件事情不做,修多少漏多少
    導語:佛學浩瀚無邊,猶如大海,裡邊有各種奇珍異寶,很多人都想能夠依靠佛學,獲得幸福的人生。 其實努力按照佛的教誨來修行,努力精進,是可以改變自己外部境界的。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可小視。但也有很多人非常努力的念佛修行,自己的境況卻沒有絲毫的轉變,有的甚至越來越糟,這又是為何呢?【一】改過從善只在當下未論行善先需改過。假如人的過失不改,縱使行善,也好比一個桶子破了兩個洞,再怎麼加滿水還是漏光了。
  • 學佛修行最好修學哪一宗派呢?
    學佛修行最好修學哪一宗派呢?那麼對於許多初學的學佛修行者有問,在中國哪個宗派更適合學佛修行,大茶經就本話題,通過佛學大師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一書中以及大茶經的一些觀點做一個詳細闡述。對學佛修行,不管是站在佛學的角度,還是站在修行學佛的角度來說,大茶經認為都是由於學佛者的根性和環境而所產生,如果按佛教的角度來說,佛教斷然是不予有宗派派別的。
  • 念佛在修行路上的重要性!
    ,其中不乏有欲三皈五戒的初學修行人。也有個別有緣人線下約了時間見面詳細了解對方的修行情況,總之,還是有緣能夠接觸到一些修行迷茫中的大眾。這也讓末學深感欣慰,他們個個都如同20歲左右的末學一般,對禪是什麼不了解,尋遍線上線下各方都不得其解,一直帶著遺憾與迷茫前行。末學這種狀態持續了近10年時間,才有幸能得遇真正禪法。
  • 因是子佛學入門:佛學入門的第一本書
    此外,蔣維喬先生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佛教學者、佛學教育家。他於1918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開設的「唯識學」課程,是我國高校開設佛教課程之始。其所著《中國佛教史》、《佛學綱要》、《佛教概論》、《佛教淺測》等書,亦可謂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 劉素雲老師修行念佛語錄-念佛偈
    《劉素雲老師念佛語錄念佛偈》做人要正,做官要清,學佛要像(佛)。記住「中」字,就是讓我們閉住嘴巴,少說話。學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念佛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學佛的人要拓開心量,心大,量大,法才大。把自己舍掉了,念佛就是兩個字 ' 老實 』 ,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 誦經持咒念佛——佛學篇
    誦經是修行的一種方法,如何善用這種方法達到修行的真正目的,需要過來人的指點,絕不可以為自己只要在家誦經就夠了。 9、網友:頂禮師父!當然,要真正達到這個效果,不是僅僅口念一聲那麼簡單,必須是內心與佛相應,篤誠敬信。
  • 誦經念佛的人,命運為什麼會改變?
    人們常說,修佛就是修心,學佛就是學做人。那麼我們要修什麼心呢?要修出離心、修慈悲心、修菩提心、修平常心、修精進心、修布施心、修忍辱心。我們學習的榜樣就是佛菩薩,佛菩薩怎麼做,我們就跟隨他們怎麼做。這樣才能最終成就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 佛教:這些修行「弊端」你有麼?學佛是為了指責他人?
    但是對於某些修行人來說,他們根本不去想自己的不足,別人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馬上就不高興,這就是「學佛不修」的結果。修行的人,需要做到徹徹底底認識自己,優點、缺點都要認識到。如果看自己都是優點,看別人都是缺點,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不是真正的智慧,我們修行人在別人身上要優點,在自己身上你也要能發現缺點,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合理的智慧。佛法是內道,內道的意思是訓練自己的心,發現自己的煩惱,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
  • 學佛修行,出現5種品性,說明你沒有走偏
    學佛修行,出現5種品性,說明你沒有走偏。佛陀在世講經說法49年,講經達三百餘會。都是根據不同根基的眾生,根基不同的因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分別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難。佛和眾生的區別,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時,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