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些修行「弊端」你有麼?學佛是為了指責他人?

2020-12-05 國學觀世界

學佛者聞法越多 越容易發現自己的各種 不足。

當你發現自己有那麼多的煩惱、習氣。在面對別人對你批評、誹謗的時候,你就不會百分之百怪罪他。

你會想:我也發現自己有這麼多習氣、缺點,他對我有這樣的看法 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很大的進步。

但是對於某些修行人來說,他們根本不去想自己的不足,別人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馬上就不高興,這就是「學佛不修」的結果。

修行的人,需要做到徹徹底底認識自己,優點、缺點都要認識到。如果看自己都是優點,看別人都是缺點,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不是真正的智慧,

我們修行人在別人身上要優點,在自己身上你也要能發現缺點,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合理的智慧。

佛法是內道,內道的意思是訓練自己的心,發現自己的煩惱,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把讀到每一句佛法,都當成 教育自己的方法來接受,你會進步很大;如果把學到的戒律、道理都當成衡量 他人的標準,還不如不學佛!!

「有些人學佛而成就,有些人學佛而墮落」

並不是說我們一學佛,就一切搞定了,保證沒有問題了。修行有兩個結果,最殊勝的結果和最惡劣的結果。你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把所有佛法都當作教育自己、認識自己、對治自己煩惱的方法來學習,哪怕聽到一句佛法,對你來說都是竅訣。

如果你學習之後,這個道理也懂了,那個道理也懂了,但你卻把這些標準來衡量他人:

「這個居士做得怎麼樣?」、「那個師兄做得怎麼樣?」、「這個師兄已經學佛十年、二十年了,如何如何 ……」、 「這是犯戒的,他這樣做,肯定學不好!」 等等。

這樣做的後果往往變成像:頻道的「後期君」一樣,就是總被居士大德們 (另眼相待),最後變成 做佛學頻道的幾年裡,不再願意出門見人。(哎!)

不懂的人,不知道佛法裡那麼多道理、戒律,往往對待他人會寬容,也沒有很高的要求與標準。

但是為何有些居士們對同修都會嚴厲「篩選」呢?因為她了解很多大道理:「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什麼是如法的,什麼是不如法的」。

當你看到一些「在家的居士、團體」,就馬上用學到的道理、戒律來衡量別人;要求別人一定要做到這樣的標準,那你就學反了。學佛學到的一切都要對準「自己」,不要用個人的觀念來觀察他人的修行。

修行非常好的人,一舉一動、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不會離開「覺知」,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但我們有些人對自己沒有覺知,自己的習氣是什麼樣的,自己對別人怎樣說話,態度是什麼樣的、,自己的姿勢是如何,都毫無覺知。

可是用所學的東西觀察別人卻特別敏銳,這樣的人不如不學,不然自己更生煩惱,性格也更苛刻,最後發現學習的佛法對自己根本沒有起作用,根本改不掉自己的習氣和缺點。 (最後往往產生「嗔恨心」)

歸根結底,學佛是教育自己、糾正自己、調伏自心、覺醒自心,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別人在怎麼做我們管不了,如果我們有菩提心,可以通過迴響,希望他好。(很少人會真的這麼做!)

總之,在生活中修行,首先是自己調伏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缺點、不好的習氣。其次,通過修行能控制住自己,使自己內心徹底轉變;

讓身邊的親人、朋友見到我們能如沐春風,對他人的批評 誹謗,也能泰然處之。那時,我們就真正的做到了「在生活中修行」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和大家講到這裡了。期待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感悟,再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學佛,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修行
    學佛學的是佛陀世尊的獲得解脫的法門,這個法事誰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法門可不可以利益眾生,是否佛教的教義,要看你在行事的時候,能不能體現出佛教慈悲的精神來。有很多熱嘴上說的是學佛,也做了三皈依的儀軌了,可是肚子裡全部都是男盜女娼,腦子裡全部都是想著自己應該得到什麼,完全沒有慈悲之心,也不懂的利益眾生,更別說布施行善了。
  • 佛教,為何不講究學,而強調「實證」呢?解讀學佛者修行的真相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並不講究學,而是強調修行者的親身「實證」,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佛教為何不像其它宗教一樣注重學,而強調「實證」呢?佛像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佛教修行的目的是什麼?這些痛苦是從哪裡來的?怎樣才能擺脫這些痛苦?這就是佛陀出家修行的原因,也是佛教修行的原因和目的。所以,佛教修行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離苦得樂」,不但是使自己,而且還要幫助他人「離苦得樂」。那麼,眾生如何修行,才能脫離苦海?為什麼修行可以使得我們脫離苦海呢?
  • 佛教:學佛後,身上出現這些情況,你肯定是學對了
    信佛不如學佛,聞思修是一個人的漸進過程,認識佛法是開始,是為未來的學佛做好鋪墊的。現在很多人學佛並非是真正的學佛,倒不如說是求佛。他們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學的佛,當然在剛認識佛法時候帶著這樣的心態並沒有什麼錯的,畢竟有個認知的過程,但是有些人卻是長年累月帶著這樣急功近利的想法,萬事求佛。
  • 佛教:學佛後,能記住這4句話,你才能愛人喜歡
    你為什麼要學佛呢?你是否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是一時的不順,來找佛指點捷徑,可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是為了長官發財,追求世間的福報,可是佛卻說一切本空。每個人不佛的目的不一樣,因緣也各不相同。學佛能有什麼好呢?學佛可以讓我們回歸清靜、光明、智慧的本心。
  • 女性學佛一定要注意這些,否則,易導致思想和行為錯位
    母親信佛多年,一直潛心修行。前幾日母親打電話給我,要我載她和也一向信佛的表妹去距離家最近的佛教聖地去進香。見母親口氣堅決,我便欣然應允。來到目的地,我們進完香,接著表妹就開始說出了她的困惑:她覺得自己這麼多年一直虔心修佛,卻覺得還是沒有多大的幫助,老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達不到一致,想趁著這次機會去請教一下廟裡的高僧。
  • 佛教:學佛修行一定要發願很重要,都是發哪些願,看了你就知道了
    佛教:學佛修行一定要發願很重要,都是發哪些願,看了你就知道了。信在學佛修行當中也很重要,「信為道德功源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一切善法的來源,可以生出一切功德,因此說信心是功德之母。
  • 我想賺錢,與學佛修行矛盾麼?
    客問:我想賺錢,與學佛修行矛盾麼? 答:不矛盾。在這裡,我想借鑑一下基督教的一些提倡和做法,對這件事多說幾句。 基督教在卡爾文、馬丁·路德進行宗教改革之後,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就有了利用世俗財富來鞏固信仰的責任和義務。
  • 明星學佛知多少_華人佛教_鳳凰網
    明星學佛,兩者結合巧妙,得的是慈悲為懷的大理念,獲的是清靜自然的大智慧。明星們以佛法為力量改造自己,利益他人,確又是大福報。他曾演唱《心經》等一系列佛教歌曲,並彙編而發了佛教音樂的專輯,她用專輯所募得善款全用以協助興建廟宇。她坦言佛教音樂是遠離煩躁。
  • 佛教:學佛的人,有這三大特徵,恭喜你,你走對了路!
    作為學佛的人,誦經念咒是必修之課,不論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有相應的佛經來進行指導。然後學佛的人,才會有所依傍。佛陀為了讓人們正確地修行,就講了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現在身處末世,各種思想層出不窮,真正能做到這四依法的,已經是少之又少。
  • 學佛:在家信眾修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反之有些信眾因歷劫以來的習氣不能消除,在學佛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病態」現像。就如落入迷信,整天神神叨叨;或將自己邊緣化,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或修行不是用在「心性」上,而是流於形式化,打著學佛的晃子去指責、苛求別人應怎樣怎樣;或向外標榜是佛弟子,實際上不修行,行為虛偽、甚至邪惡;或修行過程中沒有善知識、大德的指導,自己又沒有正知、正見。
  • 佛教:人為什麼要學佛?難道都是為了求福報嗎?
    佛教:人為什麼要學佛?難道都是為了求福報嗎?導讀:中國最大的宗教就是佛教,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信佛、學佛、修佛的人。對於不信佛的人而言,難免心中會有這樣的困惑:他們為什麼要學佛?難道都是為了求福報嗎?不盡然。佛法有云:學佛之人要懂得,智慧與禪定就能把人一生種種煩惱消滅乾淨。當一個人擁有智慧,他的心就能夠定得下來,這也是佛家經常講到的「禪定」。一個能夠做到禪定的人,煩惱也能夠被自己消除。心定能夠解決煩惱,生智慧。禪定加智慧,可以消除無限的煩惱。
  • 佛教文化:修行有很大的好處,那學佛修行,從哪裡開始呢
    學佛修行,從哪裡開始呢?一定是十善業道。這一點要反覆地去溫習。我今天的心是否善良。在道場裡面修行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親近三寶,這一點很重要。也有一些同修會說到場不清淨,還是在家修比較好,也有些道理。在家修的好處就是想怎麼修就可以怎麼休,只有這一個好處。
  •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所以學佛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你也不要執著於佛經上所有的話,一執著了,對不起,雖然不是邪見,但是成了邊見,也就是宗教性的偏見。宗教的偏見最多,也最排他。但是我看每一個宗教都一樣,因為基本上都是教人為善的,這總沒有錯吧!不必說你是那個教,我是這個教。你睡午覺,我睡晚覺。宗教的最高處是有不同,但你不要用最高來看人家,要從平等線來看。」很多學佛者說不要執著於文字「經」,這是有道理的。
  • 佛教:學佛後以為自己是在度化眾生,其實是大錯特錯,是你嗎?
    佛教的大願是誓渡眾生,我們學佛之後也會發在這樣的大願,可是許多人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渡眾生,認為渡眾生就是指身外的眾生,我們要清楚一點,就是想要渡眾生,就要渡自己,《圓覺經》講義中講到不能帶著煩惱渡煩惱眾生,越渡越煩惱」。各位同修一定要清楚,渡眾生之前,先渡自己。
  • 學佛修行最好修學哪一宗派呢?
    學佛修行最好修學哪一宗派呢?那麼對於許多初學的學佛修行者有問,在中國哪個宗派更適合學佛修行,大茶經就本話題,通過佛學大師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一書中以及大茶經的一些觀點做一個詳細闡述。對學佛修行,不管是站在佛學的角度,還是站在修行學佛的角度來說,大茶經認為都是由於學佛者的根性和環境而所產生,如果按佛教的角度來說,佛教斷然是不予有宗派派別的。
  • 佛教:最正確的修行方法,只有這三條路,你能做到嗎?
    好在佛在世時,就為我們指明了修行的道路,預見到了我們末世眾生的疑惑,所以佛要我們皈依「佛法僧」,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教不依不了義教,現在是像法時代,佛教的經典還在,佛菩薩的形象我們隨處可見;如果你不知道誰是善知識,但能夠依教奉行,至少還不會走錯了路,時至今天,筆者認為最正確的修行方法,只有這三條路,你認為對嗎?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如今,信佛、學佛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在修行的人,屈指可數,就如《楞嚴經》中所說,末法時代佛子多數無修無證,即便是初果人都難得一見。然而,歷代祖師常勸誡世人,學佛萬不可走了錯路。因為,一時不能開悟明心,尚且可以通過培植福報,廣結善緣,為將來見心見性種下善因。相反,若走上錯路,則等於自損善根慧命,可謂得不償失。
  • 佛教 一念修行,等同與佛,你信嗎?
    最初只是想把這幾十年學佛修行的一個心路歷程和有緣分享一下,正好又遇到百家號這樣廣闊的平臺。所以就寫了一些類似心得體會的膚淺文字,我也沒想到能寫這麼多,更沒想到能寫這麼久!或許也是佛菩薩加持吧!且隨緣吧……說來慚愧,我其實不會上網,而且也從來不上網。是我的一些學生總是鼓勵我,希望我講說一些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大眾結緣分享。可是愚笨的我又不會操作申請。
  • 佛教:學佛後,出現這3大跡象,說明你走對路了,恭喜!
    就像學佛,許多未曾進入佛門的人往往會將其視為迷信思想,覺得佛教就是搞崇拜神靈,這是大錯特錯的,也是對佛學的嚴重誤解。佛教與迷信根本是兩回事,佛是覺悟的人而非神靈,學佛是學智慧,而不是搞神通,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家經典很多,但歸咎一點就是要明了「因果」,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就應知命運的真相就是個人因果的顯現。
  • 學佛修行,出現5種品性,說明你沒有走偏
    學佛修行,出現5種品性,說明你沒有走偏。佛陀在世講經說法49年,講經達三百餘會。都是根據不同根基的眾生,根基不同的因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分別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難。佛和眾生的區別,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時,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