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 沒有什麼比市場回暖更重要的了。
3 月 31 日晚 , 吳曉波發起了一場 " 加油 , 老闆 " 直播活動 , 邀請一圈商界人士探討危機下的行業復甦計劃 , 向公眾和企業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 ,2020 年將是中國企業服務軟體的元年 , 要在數位化升級中尋找下一波機會。
無可否認 , 新興科技的優勢正在轉化為防疫鬥爭中的階段性成果。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見證了我國數位化時代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線上辦公、生產和生活 , 數位化和智能化迅速變革著國內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大家開始關注下一波科技變革與行業、社會結合的點會出現在哪裡。
" 宅經濟 " 催生新一輪科技紅利期
在 " 加油 , 老闆 " 這場直播中 , 吳曉波邀請了地產、家電、餐飲、藥業等各個行業的代表。其中 ,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 CIO 張小懿在主題為《疫情下 ," 宅 " 經濟加速智能家居落地》的演講提到 : 這是一個流量時代 , 誰能直接跟用戶連接、掌握用戶真實的使用數據 , 誰就掌握真正的價值。
近年數位化轉型的美的 , 它看見了什麼 ? 我們把時間撥回到兩個月前 ,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人們最大的影響是被 " 隔離 " 在家 , 龐大的人口流動戛然而止 ," 健康生活 " 從分散型的需求變成全社會剛需 , 基於 " 家庭場景 " 典型 " 宅經濟 " 由此誕生。
不只美的 , 疫情期間 , 家電巨頭們已經從過去高空轟炸 , 開始變成落地的貼身肉搏。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領域 , 美的、海爾連續多場直播健康場景賣貨 , 高溫消毒洗衣機、空氣淨化器、衣物殺菌護理機等品類熱賣。因此 , 市場預測 , 今年健康類家電將迎來高增長。
智能家居健康類產品受到市場追捧 , 這種 " 剛需 " 並非疫情時才形成 , 但卻在疫情中被集中放大。需要注意的是 , 這種需求一旦被激發 , 將從一個臨時需求轉化為長期剛性需求。就像 2003 年 " 非典 " 催生的電子商務一樣 , 消費者習慣了網購 , 然後中國的電商高速發展。
如果說 " 宅經濟 1.0" 成為電商的搖籃 , 那麼 ," 宅經濟 2.0" 則將成為家電企業智能化升級的一次歷史機遇。但吳曉波也斷言 :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的 , 美的這類大企業也是因為有之前的數字基礎設施積累 , 才能在疫情中爆發 , 中小企業可以借鑑美的大數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方式。
前沿到常態 , 用戶智能綜合體驗成關鍵
疫情期間 , 網友們被逼成 " 廚師 " 的段子流行於社交媒體 , 疫情形成的 " 家庭場景 ", 逼著無所事事的消費者們和家庭場景的設備頻繁互動。
不過 , 值得關注的是從產業角度而言 ,AI、IoT、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成熟和常態化 , 是有一個轉變的過程 , 但疫情的到來 , 直接讓消費者對智能電器的使用體驗提前了至少 3-5 年 , 要抓住科技紅利的更深層次環節 , 著力點落在了 " 體驗 " 上。
" 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 正如吳曉波所說 ," 從張小懿的分享中獲得啟發之一便是疫情期間人們提升了對『健康』的需求 , 消費者更加重視體驗 , 而企業將成為滿足這種需求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美的正是這個方案提供者。比如疫情發生之後 , 美的美居 App 推出 " 微氣候 " 功能 , 消費者可以自定義家裡的空氣環境 , 還同步升級了健康雲食譜功能 , 讓用戶迅速獲得廚房場景的價值服務。
事實上 , 在智能家居領域 , 美的應該是比較早提出一套完整的 " 體驗 +" 概念的品牌廠商 , 在實現 " 用戶綜合體驗領先 " 目標也非常堅定。美的採取的是軟硬體一起提升產品的體驗 , 比如提升聯網設備數、連結便捷性、平臺穩定性 , 以及場景內容設計的精細度等。
在智能場景體驗上下了狠功夫的美的 , 場景精細化運營思路在行業內已經形成較強的差異化優勢 , 譬如根據用戶大數據的分析 , 將智能家居環境切分了健康的家、安全的家、便利的家、個性的家等特色體驗場景 , 每一個特色場景又細分出若干子場景 , 極大滿足了不同細分人群的需求。
可見 , 張小懿提到的美的 " 流量思維 ", 集中體現在 " 智能產品 + 場景服務 " 的體驗 + 模式。用戶的體驗可能僅僅幾秒鐘 , 但這背後需要品牌商技術團隊的精細化深度開發 , 從硬體質量、創新 , 到軟體支持 , 再到網絡的適配 , 需要打磨每一個環節。
最後 , 回到在吳曉波的這場活動中 , 後疫情時代智能家居行業如何復甦 ? 吳曉波似乎給出了答案 :" 危是大家的 , 機是自己的 ", 疫情給了所有企業機會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與消費者重建關係 , 關鍵在技術路徑的選擇 , 從美的經驗中可以看到 , 當線上線下快速融合時 , 數據化啟動能力是中小企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消費者最終獲得的不是一款產品 , 更多是一種解決方案 , 企業將會成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