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繼深圳、蘇州之後,數字人民幣落地上海,首先在上海同仁醫院開展了試點測試。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不同於此前使用手機支付數字人民幣,此次脫離手機的可視卡式「硬錢包」首次亮相。
據報導,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一位醫生正在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的技術,率先藉助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
此次試點的第一位「嘗鮮者」,取出醫院新辦理的屏顯卡式硬錢包,在員工餐廳的支付終端上輕輕一刷,立刻完成了支付。
硬錢包卡片右上角的水墨屏窗口中,消費金額、卡內餘額、支付次數一目了然。
硬錢包卡片
「第一次用數字人民幣消費,感覺很方便,而且能夠看到餘額,很放心。」該使用者說。
數字人民幣支付終端
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支付模式引發關注
本次試點是繼深圳、蘇州手機掃碼、碰一碰支付之後,在上海第一次實現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支付模式。這為運用智能終端困難的人群使用數字人民幣,實現跨越數字鴻溝提供了可能。
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這種「可視卡」底層技術是晶片加NFC(近場支付)技術,且央行有統一標準。該產品主要是為不願意或者使用手機困難的人設計,如銀髮族等。不過,該產品仍在試點階段,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可匿名也可實名。按照匿名或實名程度的不同,對相關錢包金額上限有不同要求。該硬錢包可在銀行或相應機具及手機等設備上完成充值,技術類似於NFC圈存。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發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表示,相比其他方案,此次測試的智能可視卡滿足老年人和特定群體的需求,除了智慧型手機端的硬體錢包之外,需要有多種其他硬體錢包方案存在,未來數字人民幣在上海的試點範圍和場景將更加豐富和多元。
據同仁醫院透露,未來,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同仁醫院將進一步在醫院診療支付、體檢檢查、停車繳費等支付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試點在全國有序展開
從2020年開始,數字人民幣的推進節奏明顯加快,尤其在進入下半年後,數字人民幣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深圳市民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20年10月8日,深圳市推出促消費活動,面向在深圳地區用戶發放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5萬個,成為了數字人民幣在國內公開大範圍測試的首秀。
12月12日,繼深圳之後,蘇州成為第二個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城市。蘇州市面向所有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發放總計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每個紅包200元。
深圳試點時,數字人民幣支付方式主要是由商家手持POS機掃消費者的付款碼。而在蘇州試點中,數字人民幣錢包引入了線上支付和「雙離線」支付等新形式。
蘇州試點測試了數字人民幣App內「離線」和「碰一碰」支付功能。據悉,蘇州相城區多家商戶已安裝了支持NFC支付的終端器,這能讓用戶在網絡環境較弱或離線的情況下,憑藉手機與支付終端相靠近的方式進行數據交換,並完成支付操作。
進入2021年,近日,深圳第二輪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的中籤結果出爐。與首輪數字人民幣紅包相同,本輪深圳發放的紅包單個金額仍為200元,但數量增加至10萬個,除了工、農、中、建外,還新增了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兩家銀行作為參與方。
數字人民幣未來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隨著數字人民幣不斷加快推進步伐,疑惑和誤解也在不斷產生:數字人民幣到底是什麼?和普通的人民幣有區別嗎?數字人民幣錢包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有什麼區別?未來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對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新變化?
對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長、上海金融數位化研究中心主任,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提出,「今天我們先要把數字貨幣的技術和數字貨幣本身兩個東西分開,不要把技術就當做貨幣。」
我國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是M0的一部分,它的性質與現鈔相同。也就是說,今後現金是由三種形態組成的,即紙幣、硬幣和數字貨幣。所以,央行數字貨幣並不是人民幣之外的另一種貨幣。
此外,「技術能否被應用好,充分發揮該技術的性能,則在於對應用領域的深刻理解。即使在金融領域,數字貨幣技術的應用,也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數字貨幣。」劉曉春認為,一個機構有數字貨幣技術,不等於就可以發行數字人民幣。因此,「不必因為人民銀行要發行數字貨幣,就對那些技術公司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有太多的想像。」
不過,劉曉春認為,對作為現金的數字貨幣的作用還需要實踐的檢驗,不必有太過誇張的想像。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數字貨幣雖然克服了紙幣、硬幣的物理局限,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即收付雙方都需要具備共容設備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收付。這也是為什麼央行在發行前要進行大量測試的原因。
那麼,M1、M2是不是可以用數字貨幣?對此,劉曉春表示,這問題跟M1、M2是不是可以用紙幣是一樣的。M0、M1、M2的定義,不是根據貨幣的材質或形態,而是根據貨幣的流通形態或存在性質來區分的,它和科技技術沒什麼關係,跟會計技術有關。
他強調,數字貨幣技術,或者說數字加密技術,即使在金融領域,是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的,沒有必要只是局限在數字貨幣這個概念上。這裡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對金融業務和金融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前海傳媒 綜合自 人民日報 中國經營報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