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寧召開有部分中央領導人和部分省、市委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討論1958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和預算。會議前後,毛澤東集中中央和地方許多領導人的意見,起草了《工作方法60條(草案)》。這個文件著重強調了「不斷革命」的思想,並提出要「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毛澤東在會上再次批評了1956年的反冒進,說反冒進使6億人民洩了氣,是方針性錯誤。這次南寧會議大批反冒進的結果,使黨內急於求成的「左」傾思想迅速發展起來。有些地區和部門開始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大躍進」計劃。
3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開展反浪費反保守運動的指示》,強調要採用大鳴、大放、大辯論,開現場會議和展覽會等形式,「揭露和批判浪費、保守的現象和它們的危害性」。並說這是一個「生產大躍進和文化大躍進的運動」,抓緊這個運動,「就可以用同樣的人數和同樣的財力、物力,辦出比原定計劃多百分之幾十以至數以倍計的事業」。
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有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討論和通過了《關於1958年計劃和預算第二本帳的意見》、《關於發展地方工業問題的意見》和《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併為大社的意見》等37個文件。毛澤東在會上多次講話,繼續批判反冒進,說冒進是「馬克思主義的」,反冒進是「非馬克思主義的」,並指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已經基本形成」。講話提出我國當前還存在著所謂兩個剝削階級(一個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餘和資產階級右派;另一個是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兩個勞動階級(工人、農民)。並認為崇拜有兩種,除錯誤的個人崇拜外,還有一種「正確的個人崇拜」。4月,北京大學開始批判該校長馬寅初。1957年7月5日,《人民日報》 發表了馬寅初根據他在第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的發言內容而寫成的《新人口論》一文,呼籲要重視節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長。4月以來,首先在北大採用大字報、辯論會等方式對馬寅初的《新人口論》及其整個學術思想、政治觀點進行錯誤的批判。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中,其他高等院校和一些報刊也發表大量文字,對馬寅初進行公開的指名批判。1959年12月,馬寅初在《新建設》上發表《重申我的請求》一文,表示要堅持真理,「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此時,康生斷言,馬寅初的問題已經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右派向党進攻的政治問題。他下令「要像批帝國主義分子艾奇遜那樣批判馬寅初」。於是,對馬寅初的批判更加升級。1960年,終於撤銷了馬寅初擔任的北大校長職務 。
5月5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正式通過了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倡議而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及其基本點。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儘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是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次會議還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正式改變了八大一次會議關於國內主要予盾已經轉變的正確分析,認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這就確認了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問題的「左」傾理論。會上,浙江、甘肅、安徽、雲南、廣西、青海、河北、廣東、新疆、河南、山東等省和自治區的代表大會發言中,報告了本地區黨組織在整風運動中,同黨內的所謂「右派分子」、「地方主義分子」、「民族主義分子」以及「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作鬥爭的經過。許多地方的重要領導幹部被宣布為「右派集團」、「右傾集團」或「反黨集團」。這是階級鬥爭擴大化錯誤在黨內的突出表現。會議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認真貫徹執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爭取在15年,或者在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毛澤東在會上講話,強調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揚敢想敢說敢作的創造精神。會後,在全國各條戰線上,迅速掀起「大躍進」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