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2020-11-20 閩南網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放假安排2020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bai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du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zhi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dao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賽龍舟

  賽龍舟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據記載,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配香囊

  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祈求家庭平安。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飲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栓五彩線

  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日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驅五毒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蟾蜍、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午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以避其毒。

原標題:網絡中國節——端午習俗知多少?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時間:2020-06-27 1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
  • 端午節的風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8個端午節傳統習俗習慣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想必有不少人想知道。小編整理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個節日。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今年端午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端午節的風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據晉代人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俗呢?小編整理了中秋節風俗的相關資料,帶大家一起了解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
  •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其中賽龍舟與吃粽子這端午節兩大的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每年端午節都必吃粽子,也必舉行賽龍舟等等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會在大門柱子上掛上艾草和、菖蒲用於驅病、防蚊、闢邪的習俗。
  • 端午節別稱及習俗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別稱有端陽節,解粽節,端五節,重五節,龍舟節,五月節,天中節,菖蒲節,浴蘭節,地臘節,端禮節,屈原日,燈節,女兒節,五蛋節,夏節,午日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傑哥就來和大家嘮嘮。
  • 盤點:端午節各地習俗,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那麼端午節各地習俗,都有什麼活動。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五月仲夏之時,國內迎來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裡小編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端午已到為何農村會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的說法?端午節有何習俗?
    端午已到為何農村會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的說法?端午節有何習俗?時間:2020-06-25 17: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已到為何農村會有大端午和小端午的說法?端午節有何習俗? 雖然今年有兩個閏四月,但是端午節還是說著說著就到了,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
  • 民間端午習俗:回望中國傳統的祛病防疫節
    所以,舊時過端午節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形成了插蒲草、艾葉,喝雄黃酒,拴五色絲線等驅邪避疫的特殊習俗。民俗形成於生活實際需要,是傳統社會對一些躲避瘟疫手段的總結,最後才演變成為在固定日期行使一些具有儀式感的行為。端午節就是中國傳統社會擁有深刻公共意識和廣泛民間基礎的衛生防疫節。從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和食俗來看,端午節蘊藏著豐富的醫藥衛生和養生保健內容,堪稱為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保健節」。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端午節習俗:飲雄黃酒避五毒 南方民間送瘟神(圖)
    資料圖:桂林漢服愛好者舉辦「端午雅集」活動,現場教學編織五彩繩。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民間端午節有沐蘭湯、飲雄黃酒避五毒等豐富多彩的習俗,但南北方略有差異,「南方一些地區會舉行送瘟神儀式以求祛除疾病,競技類活動也比較多;北方過端午則以家庭範圍為主」。  端午節別名眾多南北方習俗不盡相同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較大,亦有「紀念介子推」、「紀念伍子胥」等說法。
  • 端午節看遍全國各地奇葩習俗,有你家鄉嗎?
    在內蒙中西部、山西、陝西一帶,有端午節吃涼糕的習俗。晉北還有在端午節當天逛城牆的風俗習慣。壽陽、交城等地,還有舉辦大型廟會的習俗。中餐一般喜歡吃鵝湯下麵,晚餐才是節飯。此外,早起還要喝一杯雄黃酒,以避毒祛瘟。成年人喝雄黃酒時,還要蘸著雄黃在小孩的額頭上寫個「王」字,叫做「畫王老虎」,耳朵、鼻子等處也要抹上雄黃酒,達到鎮百怪、避蟲毒的目的。
  • 英文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划龍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文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划龍舟 2012-06-19 17:35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重慶人過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這一天,人們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拴五色線……紀念「懷石投汨羅以死」的屈原。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豐富多樣的習俗,至今仍是人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重慶人是怎樣過端午的呢?吃什麼?吃粽子 蘸白糖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頭條| 五月初五話端午,最全的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因呼為女兒節。」7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3習俗美食多端午節習俗1、吃粽子——傳統食物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端午節的飲食習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它是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