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採訪大S的婆婆張蘭時問道:如何與兒媳婦友好相處。
張蘭笑了笑回道:「先不要給自己戴上一個符號,就忘了自己的身份,要記住,自己不僅是婆婆,更是一個女人,一個媽媽。」
這番回應,讓網友們表示認可的同時,還稱讚張蘭不愧是事業型女人。
眼界高,有大智慧。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女人與女人之間,更應該感同身受,互相體諒。
畢竟都是同一條路走過來的,本就應該是戰友,而不是仇視的敵人。
張蘭身為婆婆,很好地參透了婆媳關係,那麼身為媳婦,就應該坦然地享受婆婆的單方面付出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段好的關係,應該是彼此成就,而不是光靠一個人的努力,好婆婆固然重要,好媳婦也不可或缺。
甚至於,有的時候,正是因為有著一位好媳婦的付出,才能夠收穫你想像中的「好婆婆」。
01:學會放大婆婆的優點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也不會有絕對完美的好婆婆。
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而如何能夠在漫長的時間中,與不完美的人和諧相處?
最佳辦法是:學會去尋找,去放大對方的優點。
有一個朋友,在婚後總是與我抱怨婆婆的各種缺點,今天是飯菜太淡,明天是水果沒有及時買......
長此以往的抱怨,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是朋友看婆婆越來越不順眼,兩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甚至到了後面,朋友對於婆婆的話都不予理會。
而當她再次因為生活中的瑣事向我抱怨時,我問了她一句,你的婆婆真的如你所說的這般不好嗎?她沒有一點值得你去稱讚的嗎?
事實是,朋友的婆婆,會每天幫助她清理房間,還會在她懷孕時,早早起床做飯,生活中的小事,婆婆能做的都做了。
只不過是結果不盡人意,這些優點便全變成了指指點點的缺點。
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會讓自己的心胸更加的開闊,對別人要求低一點,也就不會總是失望了。
有時候放過了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02:認清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可以情同母女,但一定要保持「邊界」。
我們可以和自己的媽媽訴說一切,無所畏懼,但是對於婆婆,還是要有一定的分寸感。
比如,你可以對你的媽媽好,也會偶爾對媽媽發小脾氣,然而與婆婆相處時,就不可以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
畢竟婆婆不是生你養你的母親,你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她不會照單全收你的一切。
甚至於,有的媳婦,還會無所顧忌地和婆婆吐槽老公,妄想讓婆婆與自己站在統一戰線。
要知道,婆婆不僅是你的婆婆,她還是你老公的媽媽,兒媳婦和兒子相比,孰輕孰重,不用爭論便有了答案。
讀者玲玲就深諳這個道理。
她和婆婆之間關係很好,兩人可以聊很多東西,還會經常相約著一起出去吃飯,逛街。
周圍的人都很羨慕玲玲與婆婆的相處氛圍,紛紛向她取經。
對此,玲玲的回答是,她會把婆婆當成朋友,跟她聊任何東西,唯獨不會和她聊老公,更不會說老公的壞話,如果非要聊老公,那聊的也一定是誇讚老公的話。
長此以往,在婆婆眼中,玲玲不僅是一個很會與自己相處的兒媳婦,還是一個懂事體貼老公的兒媳婦。
這樣的媳婦,試問哪個婆婆不愛呢?
03:體諒婆婆的付出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的付出都不是理所應當的。
當別人對你付出了,你就應該學會體諒,學會理解。單方面的索取,卻不回應,只會讓一段關係走向破敗。
很多年輕人,在結了婚,生了孩子之後,就把孩子「扔」給婆婆教養。
在她們看來,這是婆婆應盡的責任,把婆婆當成是免費保姆,甚至於,婆婆一旦做得不好了,還會得到她們的冷嘲熱諷。
如果是會「受氣」的婆婆,聽到這樣的冷嘲熱諷,可能也就把苦往自己心裡吞,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會「受氣」的婆婆,無法忍受後反擊了,一場婆媳大戰又不可避免。
還好,並不是所有的媳婦都是這般「無理取鬧」。
同事美麗,就很體諒婆婆的付出。
因為平時上班工作忙,沒辦法帶孩子,無奈之下只好請婆婆幫忙照顧小孩。
對此,美麗並沒有把這件事當成是婆婆的義務,相反,她認為這是一件麻煩了別人的事,於是每天她都會在下班的第一時間趕回家,來接替婆婆,去照顧小孩。
平時也會經常給婆婆買小禮物,除了生活的日常支出以外,還會給婆婆一些零花錢,來感激她的付出。
無關金錢的多少,美麗的這份心意,就讓婆婆感受到了溫暖。
有這樣的兒媳婦,婆婆又怎麼會捨得去「刁難」呢?家庭關係,又怎麼會不和諧呢?
04
不得不說,在中國式婚姻中,很多婚姻,都「死」於婆媳關係。
在很多人看來,婆媳關係好不好,決定權在於丈夫,然而事實是,一段關係如何發展,與關係中的任何人都逃不開干係。
但是很多媳婦都不明白,她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婆婆沒有喜歡兒媳婦的義務」這個道理,從而對婆婆放了過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她們把錯誤歸結於丈夫,歸結於婆婆,卻不歸結於自己。
不管是婆媳關係,還是其他關係,只有以真心,才能換取真心。
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