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幾個方面他與袁世凱有巨大差距

2021-01-09 假如我是狐城

清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李鴻章曾經說過在他以後能夠改變中國命運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文(也就是後面的孫中山),一個是在北洋水師下面任職的袁世凱。要說李鴻章的眼光也真的是能夠看見自己身後幾十年的事情,從清朝覆滅以後的中國局面果然在像李鴻章預言的那樣發展,而領導中國局面發展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就是從海外歸來的孫中山,一個就是從底層崛起的袁世凱。

他們兩個是晚清過渡到民國階段的一對冤家,就像中國太極之中的陰陽,如果說孫中山鬧革命的起源是從改革和君主立憲開始的陰,那袁世凱就是在朝鮮戰場上面初露鋒芒的陽。如果說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民主共和的先驅者,那袁世凱就是封建帝制的衛道者,兩個人的明爭暗鬥構成了民國那段風雲傳奇,而這段風雲傳奇的生涯之中孫中山卻始終是袁世凱的手下敗將,在六個方面都是不如袁世凱,也就註定了他的敗局。

血統與出身的比較

中國是一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國家,在晚清至民國做官做事都是要講出身和血統的。

袁世凱的出身於大地主大官僚家庭,他的家庭早在的叔祖父時代就已經發跡,他的叔祖父名字叫做袁甲三,名字雖然不怎麼顯眼,但卻做到了清朝南方的漕運總督,清朝官場之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影,清廉的官員尚且能夠在三年之中撈取到這麼多錢財,更何況袁甲三這個漕運總督可是比知府大多了,晚清那個官場註定了大家都要撈錢,這也讓袁家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為以後的政治仕途鋪了一條通達之路。

相比之下,孫中山的家庭就慘澹了很多,就是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後面他哥哥在海外檀香山做生意發了財,才使得孫中山有了海外留學的機會,但這樣的暴發戶是不可能和袁世凱這種家裡幾代人做官相比的,所以在家庭出身和血統上面,孫中山輸給了袁世凱。

帶兵打仗能力的比較

古人說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軍事打仗方面,袁世凱是妥妥的將門世家。他的叔祖父袁甲三和自己名義上面的父親袁保慶都是清朝漢人將領之中的實權派,而早在1881年的時候,袁世凱就加入到了李鴻章的淮軍之後,在這裡面,他並沒有靠自己家族關係迅速升級,而是真刀真槍的幹出來的。

1882年的時候,當兵才一年的袁世凱就駐紮在了最偏遠的朝鮮之地,當時朝鮮爆發內亂,朝鮮王妃請求宗主國出兵幫助,而當時的與袁世凱就在吳長慶手下,他帶頭衝鋒,在朝鮮皇宮之中親自殺死了數十名叛賊,使得叛亂被迅速平定。到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完敗之後,袁世凱又肩負重任,奉命在天津訓練新軍,而這支軍隊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成為了未來民國時代政府軍方高官的組成人員,也是清朝後期最有戰鬥力的一支軍隊,在維新變法之中被光緒皇帝視為決定變法成敗能否繼續下去的關鍵。

在軍事鬥爭方面,孫中山就相對遜色了很多。他本身就是傳統的秀才出身,也真的是應了那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古言。他前前後後在廣州阻止了很多次起義,人數幾十到幾百不等,但無一例外的是都失敗了,後面的辛亥革命將要成功的時候也是黃興作為主要領導者,後面將他從海外請回來的,而孫中山一回來之後便使得革命的步伐陷入了停滯之中,因為他們打不破袁世凱新軍的封鎖,只能和袁世凱談判,後面的結局就是袁世凱靠著自己手下的士兵和槍炮同時嚇到了革命軍和清政府,自己當上了這個民國的大總統。

孫袁政治能力的比較

政治是中國人流傳了五千年的智慧,這裡面的門道從來都沒有人能夠完全摸透。絕世聰明如李鴻章這些人也不得不為清朝背鍋,奸詐狡猾如同袁世凱者,也沒能夠在稱帝王面前堅守誘惑,最後因為這件事情落得了一世罵名。

在政治能力方面,袁世凱也是完勝孫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孫中山一直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在海外讀書的時候成立了一些復興中華的的小社團,到辛亥革命快要成功的時候,孫中山一下子成為了全國的大總統,這種跨越實在是讓人不敢相信,因為中國古代政治仕途一直講究的是一個循序漸進和熬資歷。『

相比較之下,袁世凱就正常了很多,他從淮軍之中的一個小兵做起,後來在朝鮮戰場上面立功,開始升級,在朝鮮任職的十來年時間一直做到了朝鮮總督大臣,儼然一副朝鮮的土皇帝樣子,到後面回到中國境內之後在北洋一系之中的地位也僅僅是次於李鴻章,在天津小站練兵的時候也是手握大權,是清廷漢人之中權位最高的人,在1901年李鴻章去世之後,慈禧太后直接任命袁世凱接替李鴻章的職務做北洋大臣,軍機大臣,所以後面袁世凱做民國總統完全就是水到渠成,這樣的政治仕途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也可以說是苦盡甘來。

相關焦點

  • 為何孫中山鬥不過袁世凱?在6個方面,袁世凱與他有著巨大差距
    1911年,孫中山領導革命人士反抗清政府,掀起了影響深遠的辛亥革命。期間,他當上臨時大總統,走上人生巔峰。結果沒多久便被迫下臺,將總統的位置,讓給了善於權謀之術的袁世凱。那麼,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因為他在出身和能力等六個方面,都跟袁世凱有巨大差距。
  • 孫中山初期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有著巨大差距
    袁世凱回到宮中強制讓溥儀退位,袁世凱搖身一變成為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引起了革命黨人的反對,孫中山發起了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潰敗後便流落海外。後來袁世凱因為盲目稱帝被民眾拋棄,才給了孫中山等人有機可趁,呼聲最高的孫中山為何總是敗給袁世凱呢,兩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
  • 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六個方面他與袁世凱有巨大差距
    一年以後,國民黨領袖宋教仁遇刺(疑似與袁世凱有關),孫中山掀起「二次革命」,與袁世凱再次兵戎相見。但這次,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以慘敗告終,孫中山等人被迫流亡海外。後來由於袁世凱作死稱帝,被全國人民拋棄,身敗名裂,孫中山才扳回一城(不過這次主要是蔡鍔等人的功勞,跟孫中山沒多大關係)。
  • 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仍有著巨大差距
    可以說,孫中山所建立的民國,在袁世凱的手上換了味道,一心為民主奔赴的孫中山與想要恢復帝制的袁世凱勢不兩立。然而人們心中都有一個極為好奇的問題,那麼,為什麼孫中山在建立民國後不久就要辭職換袁世凱來擔任臨時大總統呢?即使他掀起了二次革命,與袁世凱兵戎相見,但還是未取得成功。這其中存在著很多原因,今天這個小故事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 革命先烈孫中山,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以下有些差距
    過了一年以後,孫中山發起了「第二次革命」,和袁世凱兵刃相對,這次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革命軍卻以失敗而告終,孫中山等人也被迫流落到海外去了。後來袁世凱稱帝,被人民拋棄,孫中山才勉強扳回一局。在孫中山與袁世凱的鬥爭中,孫中山大多數都處於下風,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述說。
  • 孫中山和袁世凱誰更厲害?從5個方面來比較,差距一目了然!
    孫中山和袁世凱誰更厲害?從5個方面來比較,差距一目了然!在清末民初的那段歲月中,曾出現過無數偉人。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清末中興四臣,孫中山和袁世凱了。而在這6個人中,孫中山和袁世凱又是爭議最大的兩位。關於這兩位人物,許多人都喜歡拿來作比較,看看誰更厲害?
  • 與宿敵袁世凱的鬥爭,孫中山為什麼屢戰屢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位置沒坐多久。僅僅一個多月,孫中山被迫讓位給袁世凱。宋教仁遇刺之後,孫中山開始「二次革命」,卻被血腥鎮壓,孫中山流亡海外。袁世凱是個不甘寂寞和平庸的人,想要輝煌一把,於是違背歷史潮流加冕稱帝。卻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最終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
  • 堂堂國父孫中山,為何辛亥革命後,卻鬥不過袁世凱?
    表面上看,這是革命者的一次大的勝利,但實際上,如果不是袁世凱有稱帝意願的話,孫中山等革命者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消滅袁世凱的勢力。孫中山作為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卻在不到半年之內就將總統之位讓給了袁世凱,表面上是袁世凱奪取孫中山的位置。其實從局勢來說,這是順勢而為的選擇,因為當時的中國要革命,不是空談理想和熱血就有用的,還得講究實力。
  • ​與宿敵袁世凱的鬥爭,孫中山為什麼屢戰屢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過,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位置沒坐多久。僅僅一個多月,孫中山被迫讓位給袁世凱。宋教仁遇刺之後,孫中山開始「二次革命」,卻被血腥鎮壓,孫中山流亡海外。袁世凱是個不甘寂寞和平庸的人,想要輝煌一把,於是違背歷史潮流加冕稱帝。卻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最終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
  • 孫中山為何「被迫」讓位袁世凱?並不是怕了,這三點原因才是關鍵
    提及孫中山,我們會把印象定格在國民革命的先驅者,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局面,他所提出的「天下為公」的口號是人們所追求的。孫中山先生生活在一個混亂的時代,現實的經歷讓他看清楚,既然維新派都已經相繼的失敗,唯一能救中國的只有革命,推翻封建主義的政權的才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 孫中山擔任大總統,已經大權在握,為何還讓位給袁世凱?
    武昌起義之前,袁世凱已經賦閒好幾年了,如果沒有武昌起義,袁世凱這輩子都未必再有起復的機會,北方不是袁世凱的本錢,所以不是袁世凱沒有武力統一,袁世凱賢憑藉武力逼清朝把權力全部交給他,他先統一了北方。統一北方之前,他需要南方穩定不鬧事,給他時間,所以袁世凱可以接受議會制,可以接受在一些人看來,軍隊絕對優勢下不應該接受的條款,因為他知道,只要北洋軍在手,什麼制度都不重要。
  • 孫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為何他不敢坐龍椅?
    孫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做了臨時大總統,為何他不敢坐龍椅?孫中山做了臨時大總統之後,為何不敢做龍椅呢?很多人提到的一個原因是迷信或者說是詛咒,說龍椅只能是皇帝坐,袁世凱不是皇帝,坐下去的話會有危險等等。其實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 思想先進的孫中山,為什麼鬥不過袁世凱,二人差距在這裡
    後來,袁世凱想要恢復帝位,被眾人拉下臺,這才結束了他的專制統治。出身那麼,為什麼同為領袖的兩人最後卻都沒有成功?思想先進的孫中山為何鬥不過封建的袁世凱?他在官場上混跡多年,他的領導能力在孫中山之上,比孫中山更有經驗。
  • 日本人為何如此懼怕袁世凱?他們全力支持孫中山,只為制約袁世凱
    溥儀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退位的過程也是很曲折的。在他退位之前,全國各地都陸續舉起了起義的大旗。不過,這些人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是想反清復明,有的人則是想推翻封建社會。但是,他們想達到最終目的的途徑都是讓溥儀退位,因此,一時間整個國家動亂。
  • 袁世凱為什麼能從孫中山手裡拿到總統?我們分析孫中山的性格
    袁世凱身為北洋軍閥首領,其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但孫中山先生在人心這方面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那麼為何,袁世凱能從孫中山先生手中奪取大總統一職呢?我們來具體分析分析(當然要客觀)。
  • 袁世凱當年沒做的事情,孫中山做了
    對於袁世凱,人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他賣國求榮的「二十一條」和臭名昭著的稱帝之舉,這兩件事直接使他在歷史中遺臭萬年。孫中山曾經評價袁世凱:「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為此,他不惜出賣國家利益,與曰本籤訂『二十一條』以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持。」可是當筆者找出相關史料去分析時,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袁世凱並沒有做到喪心病狂的賣國求榮,而孫中山先生卻籤了一個所謂的「中日盟約」。
  • 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的原因探析
    對這一問題許多歷史學家都曾作過解釋,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愚以為,孫中山先生讓位給袁世凱,不是某一個人的主觀意願,有其複雜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是歷史合力作用的結果。本文試圖從主客觀兩個方面來闡釋這一原因。 一、客觀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後的國際國內形勢,呼喚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凱莫屬。
  • 民初共和博弈:孫中山、袁世凱的殊死較量
    孫中山一頓,「那我就讓位給他。不過,總統就是總統,不必再加臨時二字。」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這天是12月27日。孫中山接見起義各省代表,有代表提出在漢口開代表會時,集體商議若袁世凱反正,則推舉他為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不僅表示同意,而且,進一步明確提出,袁氏可以直接就任正式大總統。所以,與會代表非常震驚。孫中山的這個表態,迅速被人密電袁世凱。
  • 老照片|孫中山為何要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讓給袁世凱?
    袁世凱雖遭解職,但仍在北洋軍中擁有巨大影響力。當時北洋軍是清朝最強大的武裝。左圖:「中華民國元年孫大總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攝影」,前排左六為孫中山;右圖:法國畫報《Le PetitJournal》報導袁世凱在當選臨時大總統後次日(1912年2月16日)剪掉髮辮,以示支持共和。1911年1月22日,孫中山發表聲明,只要袁世凱贊成清帝退位,自己即行辭職,讓袁世凱當臨時大總統。
  • 孫中山為什麼讓位給袁世凱當總統?其實孫中山很高明
    但筆者認為孫中山這麼做是非常高明的,因為袁世凱手握著清王朝賴依生存的北洋新軍,這支軍隊是清王朝重金打造的現代化軍隊,就是袁世凱手握著這樣的一支軍隊,才能把清王朝的命脈玩弄在自己手中,甚至清朝的未來是袁世凱說了算,所以在軍事力量方面袁世凱是完全佔有優勢的,袁世凱控制著訓練有素的北洋軍值7萬多精兵,還有仍然效忠於清庭的禁衛軍和其他新軍,總兵力達14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