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推進,社會上掀起了一陣「二胎潮流」,家有二寶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新風尚。可隨著人們逐漸冷靜下來,當年的「二胎熱」似乎也有退卻的趨勢,二胎出生率已經不再呈現暴增長,甚至還有不升反降的趨勢。
作為「二胎大省」的山東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在2016年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後,山東一年出生新生兒177萬人,同比增長53萬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在這177萬的新生兒中,有112萬屬於「二胎寶寶」。
可隨著「二胎潮」的退卻,就連許多山東人都暴露出不想生的意願,新生兒出生率也是逐漸下滑,遠沒有當初傲視全國的霸氣。而二胎意願減少的背後,其實也藏著山東人迫不得已的「苦衷」。
為啥當初的「二胎大省」 如今卻出現了不想生的情況?窮是最好的避孕藥
當初的「二胎大省」如今之所以冷靜下來,最主要的是以下兩種經濟原因,讓不少山東人面對二胎只能感慨:窮才是最好的避孕藥。
1)房價居高不下
相關數據顯示,山東人口增長出現下降的拐點在2017年,與此同時,2017的山東出現了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那就是山東省各大中小城市的房價大幅度上漲。許多地區的房價飆升突破萬元大關。
2014~2017年山東省出生死亡人口數據
要知道在當地工資能夠破萬的居民寥寥無幾。這也就導致人們在生育前,就被結婚時買的房子掏空了積蓄,哪還有錢來考慮二胎的出生。
2)工資水平遲遲不變
和房價上漲相對應的,山東各大中小城市的工資收入卻沒出現明顯的變化。年輕的夫妻們既要用這微薄的工資來支付車貸、房貸等各類貸款,還要維持一家三口的衣食住行,哪還有餘錢為二寶的出生做準備?
和山東普遍偏低的收入相對應的,是現在養娃的高額支出,讓人望洋興嘆
身邊不止一位山東的朋友吐槽,現在就連一個孩子都養不起了,更不要說生二胎了。他曾經算了一下家中大寶出生到現在的花銷。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原來現在生一個孩子竟然無異於一臺碎鈔機,真的是太費錢了。
我們不妨按照他的經歷來算一筆「經濟帳」:
生孩子+坐月子=15000元
奶粉:他家母乳餵養時間比較長,直到寶寶一歲後才換成奶粉。每月1000元,一直到2歲,一共花費1000*12=12000元
紙尿褲:每月200,用到2歲,花費200*12*2=4800元
截止到寶寶兩歲時,不算輔食和繪本和寶寶生病的花銷,硬性花銷就達到了31800元。如果再算上疫苗、保險品、衣服、保險等雜七雜八的事項,總得算下來就要接近8萬元。
而孩子緊接著就要做好幼兒園的準備,這意味著寶寶真正的花銷才剛剛開始。怪不得他半調侃半無奈地說,窮才是最好的避孕藥啊,如果再多一個孩子,還怎麼生活啊。
除了房價和收入,這三點觀念上的變化,也成為山東人「冷靜」的原因
1)家庭觀念的變化
山東作為中國的「孔孟之鄉」「儒學發源地」,有著非常濃重的傳統家庭色彩。他們更願意一種兒孫滿堂,家和萬事興的家庭氛圍。
可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原本在農村,家族式聚集的生活模式,已經被「進城工作」給打破了,原來的大家族,也變成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單元。人們關注的重點也從家族的興盛轉移到了自己家庭的和諧上。
「生幾個」自然也從家族問題轉移到了家庭問題,由父母自己決定。
2)養老觀念的變化
傳統文化中講究的「養兒防老」的觀點也在社會越來越完整的社會養老體系和商業保險的衝擊下,變得越來越不受重視。畢竟「養兒防老」有一個前提是兒子孝順,如果養出一個「不孝子」,無異於前二十年的投資變成了一筆壞帳。
在養老問題上,年輕的夫妻更願意為自己的未來買一份保險,而不是選擇多生孩子。
3)年輕夫妻生活觀念的變化
老輩人的經歷幾乎是出人意料的相似:前半生懵懂無知,含糊度日,後半生為了孩子,操勞餘生。所以產生「生一個也是生,生兩個也是生」的想法。
這種生活觀和現在的年輕夫妻完全相反,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享受當前的生活,而不是盲目地生個孩子當自己的「拖油瓶」。
寫在最後
說到底,生不生二胎畢竟是父母自己的選擇,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部分喜歡孩子的父母還是會選擇生育二胎的,可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千萬不要勉強。
畢竟孩子和父母修來的緣分,不是為了出生後和父母一起來吃苦的。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