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出生人口連續三年下降。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提議國家取消對超生的處罰政策。
因為她認為,現行的全面二孩政策仍然處罰生育三孩以上(含三孩)的家庭,這樣就給社會發出一個錯誤信號,認為現在仍然要限制生育。
且必須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讓更多育齡夫婦生得起孩子,也養得起孩子。
我是一個二胎男孩媽媽,早已步入了二胎的行列,而想要二個孩子,並非家裡有金有礦,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給孩子一個相伴成長,互相扶持的手足。
但是我也深知自從生了兩個孩子之後,壓力倍增,且生活質量明顯有所下降。
因為父母需要帶孫兒,而公婆年紀又很大,沒有人幫我帶孩子,所以我只能全職在家,於是所有的重擔全都壓在老公一個人身上。
有時老公也抱怨工作很辛苦,但是卻沒有辦法停下,因為他的背後是一家人的指望。
可如果說真能實現人大代表黃細花所提倡的「減輕育兒成本」和「促進婦女持續就業」這兩點,從根源上去解決二胎家庭生育困難,那麼有沒有可能會實現人口增長?
答案不一定!
為什麼?先不說因為住房、教育上漲等原因,撫養孩子的成本提高,壓抑了年青一代的生育意願,還有就是出於對女性的尊重和保護。
在全面實行二胎之後,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家庭的老人以此為理由催生了二胎。
可如果現在不限制三胎的出生,那麼,好不容易走向子宮自由的媽媽又有可能會被逼著走向三胎之路。
還有一些偏遠貧窮的地方,本來生活就很困難,生而不養的情況已經出現,而如今三胎全面打開不加以處罰和限制,會不會造成越生越窮的狀態?
再說,生養一個孩子容易嗎?
不容易,媽媽們得承受十月懷胎的艱辛,生子帶來的身體疼痛,面臨產後身體出現的各種問題。
且養育孩子的漫長之路,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人管,都需要花錢,日後培養孩子,孩子上學到結婚生子,都是一筆筆無限的投入。
這一些些都是非常現實的生養問題,很多的媽媽哪怕在懷孕的時候,都是上班上到預產期,而哺乳期一結束就立馬去上班。
她不想親自陪伴人生只有一次童年的孩子嗎?她想,可是沒有辦法,因為有了孩子壓力大啊!
再者,有了孩子之後,生活和工作有時很難去平衡,並且,有可能還得忍受來自企業對於再就業媽媽的「偏見」和「冷落」。
所以,對於她們而已,再生一個孩子不止會拉低生活的質量,且對身體有傷害、再就業都會很困難。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不願意生二胎三胎的原因。
媽媽有話說:
有人說「房價、教育、醫療是最好的避孕藥」!儘管這看似是一句調侃的話,卻很真實的反應出現實生養二胎的難處。
而我更想說,生不生孩子,或者要不要二胎或三胎,是每個家庭的選擇。
有能力且喜歡孩子就多生,沒有能力喜歡享受兩人世界,不生也沒有關係,沒有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沒有必要一定得跟上二胎的腳步。
希望,所有的父母本著對孩子人生負責的態度選擇生或不生,不要讓生而不養的孩子成為社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