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是作家亦舒非常經典的一部短篇小說。在1988年,這部小說就被楊凡導演拍成了電影,當時的主演是張曼玉和鍾楚紅。
上映後,整體反響並不好,不在於故事,而是導演把小說的核心內容改編得一塌糊塗,在他的電影中絲毫沒有找到亦舒的影子。
88版《流金歲月》,以蔣南孫和朱鎖鎖的友情為切入點,講述了兩人因愛生恨的情感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楊帆沒有著重強調這份無堅不摧的友情,而是把愛情作為重點描述對象。在大結局中,兩人因為愛上一個男孩,感情決裂,從此分道揚鑣。
當年的《流金歲月》在豆瓣影評中,雖然有中規中矩的7.2分,但下面的評論罵聲一片。
可能大家覺得,電影的改編並沒有把亦舒想要表達的感情展現出來,即便主演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張曼玉,電影依舊被定義為失敗的改編。
經歷了歲月的洗禮,33年後《流金歲月》再一次被翻拍,分數卻更低,只有7.0分。如若不是仰仗當紅影星倪妮和劉詩詩保駕護航,想必它的分數會遭遇滑鐵盧。
電視劇版和電影版都犯了相同的錯誤,就是把友情當作點綴,讓愛情成為主導,順帶還把蔣南孫和朱鎖鎖改編成了事業型女人,這種本末倒置的改編並未博得觀眾老爺的歡心。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影視劇,還原《流金歲月》的真實故事。
葉謹言本是李先生,與朱鎖鎖是「老少戀」
李先生是一個地產大亨,年紀屬於中年大叔,偏偏這樣的男人符合朱鎖鎖的口味,當朱鎖鎖在電視上看到李先生的模樣,便義無反顧去追求李先生。
李先生看到年輕貌美的朱鎖鎖,自然不知道怎麼拒絕,而且李先生喜歡朱鎖鎖那開朗的性格,朱鎖鎖對李先生的愛很純粹。
只不過李先生不可能給朱鎖鎖未來,李先生在原著中是有家室的人,充其量只能談個地下戀,卻不能給朱鎖鎖幸福。
影視劇中,編劇將李先生和朱鎖鎖的感情過分美化,李先生搖身一變成為朱鎖鎖的貴人。而在朱鎖鎖眾多男人中,最愛的人始終是這位李先生,也就是劇中的葉謹言。
謝家破產,蔣南孫清空積蓄替朱鎖鎖還債
朱鎖鎖在經歷了情感挫敗後,與謝宏祖結婚,本以為會安定過日子,不曾想謝家也會有破產的一天。朱鎖鎖逃離謝家後,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蔣南孫,只有南孫是鎖鎖的心靈歸屬。
當朱鎖鎖背負幾千萬的負債時,是蔣南孫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替朱鎖鎖還債,亦舒想要強調的是不變的友情,絕非鎖鎖那不堪一擊的愛情,宛若梁詠琪的那首《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描述的那般:朋友比情人更死心塌地。
兩個人歷經種種過往,友情卻完整地留存下來。
楊柯只是朱鎖鎖的過客
楊柯在影視劇中被刻意放大,但在原著小說中,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在後續面的章節中,幾乎沒有他的故事。
楊柯頂多算是朱鎖鎖的入門師傅,與朱鎖鎖沒有太多交集,而在影視劇中兩人卻成為了藍顏知己,編劇為何將他們兩人結合在一起,令人費解。
楊柯在影視劇中還成為了霸道總裁,甚至想要扳倒葉謹言。劇中還有很多原著中沒有出現過的角色,譬如袁媛、李昂、唐欣等人,亦舒只是想單純描述蔣南孫和朱鎖鎖的故事,影視劇拍攝的情感太過龐雜而不精。
為何經歷33年,《流金歲月》沒能翻拍成功,評分不升反降,實則沒有拍到原著黨和粉絲的心坎兒裡,原著劇情還原性不高。
大家想看美好的友情,不是職場片,不是商業片。兩個女孩經歷歲月的洗禮完成蛻變,這才是《流金歲月》的故事。
越是經典的小說,越難翻拍成功,這麼多年為何鮮有人翻拍張愛玲的小說,就是因為她寫的未必能拍出來,所以放棄吧,讓這些經典成為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