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關於戰爭的古詩詞,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2020-12-12 八婆小說館

五首關於戰爭的古詩詞,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推書沒人看,那就只能用詩詞來試試了,看這是不是你們喜歡的。今天就在這裡和大家說說關於描寫古代戰爭的經典詩歌,其雄偉,其悲壯總是讓人感觸良多呀!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那上古的金戈鐵馬。

第一首: 長相思·山一程,納蘭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帶著千萬萬馬遠赴他地巡視,思鄉心切,孤單落寞,生出怨惱,怪這外地不如家鄉清淨。

第二首:訴衷情,作者:陸遊 (宋)

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這首詩主要表達的使人殺敵之心盛烈,奈何年歲已大,一輩子就這樣老死滄州的傷感之情。

第三首:己亥歲二首,作者:曹松 (唐)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對於戰爭的厭惡,什麼封侯拜將,建功立業,那要犧牲多少士卒的生命才能成就一個人的霸業呀!。

第四首:梅嶺三章,作者:陳毅(現代)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陳大將軍好大的魄力,這種為革命捨生取義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生死看淡,上來就幹!去了黃泉也不過是招來先前戰死的舊部,便是在地下也定要再戰一場!

第五首:賣花聲,作者:張可久 (元)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這首是詩是一首懷古詩,對於秦漢之爭的感時傷懷而已。

好了,今天的古詩詞就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都喜歡哪一首呢?我對於陳毅將軍的那首梅嶺三章是深深有感呀,觸動心靈,一股豪壯之氣隱隱欲出。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曹松: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49首古詩詞。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唐·曹松《己亥歲二首》其一《己亥歲二首》是晚唐詩人曹松的組詩作品。詩作以幹支為題,明確表明了詩人對現實的批判態度,戰爭的冷酷,人民的流離。安史之亂以後,戰爭先在河北,後來蔓延入中原。到唐末時,又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整個大江以南都被瀰漫在一片硝煙戰火中。
  • 此人名氣小但一首詩卻膾炙人口,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筆者只要說出兩句詩來,相信大家一定是會恍然大悟,「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這兩句詩一定是不會陌生,而且這兩句也是唐詩裡的經典名句。曹松的這兩句詩,也正是出自於他的詩作《己亥歲感事》,雖然這首詩大家比較熟悉的正是那後面的兩句,其實通篇寫得同樣精彩,那這首詩應當說也是同樣的值得我們一讀,儘管這首詩並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但在《全唐詩》裡也是一首極為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極為抒情,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更是營造出一種悽美的意境。
  • 【每日一句】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今天的每日一句,為朋友們推薦唐代晚期詩人曹松《己亥歲》中的名句: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李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王朝江河日下,唐末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對農民起義,李唐王朝進行了窮兇極惡的鎮壓,到處兵荒馬亂、生靈塗炭,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憑此詩留名千古!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這兩句首先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徵伐不斷,民不聊生的亂世圖。首句中的「澤國」,即指江漢流域。這一句說漢江流域都被畫入了作戰圖,言外之意就是說戰火已經從大江以北蔓延到了大江以南。由此,一個到處打仗的亂世就被形象地描繪出來了,然而表達上卻含蓄委婉。
  •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但今日君要為你推薦的這部紀錄片,非但意義深遠,更是將百年前的一戰黑白史料,用當下最先進的彩色技術逐幀還原,呈現在世人眼前——《他們已不再蒼老》這是一部一戰英國老兵的口述史,一部完全由旁白結構的紀錄片。被還原的真實一戰片段這場追憶指向的是戰爭的日常,是每個人私密而真實的感受,區別於以往任何宏大卻模糊的官方表述。
  • 每日分享·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注釋>>>樵蘇:打柴為「樵」,割草為「蘇」。請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將功成要犧牲多少士卒生命!賞析>>>此詩題作《己亥歲》,題下註:「僖宗廣明元年」按「己亥」為廣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幹支,詩大約是在廣明元年追憶去年時事安史之亂後,戰爭先在河北,後來蔓延入中原。
  • 【每日一詩】7月19日: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到了唐末,又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戰場。這就是這首詩開頭一句「澤國江山入戰圖」所表達的事實。兵荒馬亂之後就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生民何計樂樵蘇」。打柴為「樵」,割草為「蘇」,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叛亂會導致人民大量的被殺戮,平叛同樣也會導致人民大量的被殺戮。「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血淋淋的現實。
  • 老書蟲強烈推薦3本網遊小說,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老書蟲強烈推薦3本網遊小說,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絕地求生之王者巔峰顧超傑本想偷摸進安全區,正全神貫注盯著正北方西大橋那邊公路的方向。可是他沒有想到,就在這一剎那的時間,自己的隊友就被人爆頭擊倒在地。他心裡一緊,連忙快速跳動,左右搖擺起來。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不第一時間扭動自己的身體的話,很有可能下一個被爆頭的就是自己。顧超傑此時扭動著身體,跳躍起來尋找著最近處的掩體。可是環顧了四周,正前方的安全區內,根本就沒有什麼掩體。唯一的掩體就是在往機場方向不遠處的一個大石頭。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曹松《己亥歲二首其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
    己亥歲二首其一唐曹松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詩句譯文:富饒的水域江山都已繪入戰圖,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請你別再提什麼封侯的事情了,一將功成要犧牲多少士卒生命!
  • 「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戰爭最受傷害的依舊是廣大老百姓!
    中華民族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數不勝數,自然成了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重要題材。曹松寫詩,有賈島之風,賈島號稱苦吟詩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而曹松也說「平生五字句,一夕滿頭絲」。前面提及的是曹松的哪一首詩呢?那就是《己亥歲二首》(其一):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安史之亂後,戰亂不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詩人以澤國(江漢流域)也繪入戰圖,委婉表達了兵荒馬亂、戰火蔓延神州大地的一派可怕情景。
  • 一將功成萬骨枯!
    一將功成萬骨枯!1141年前,是公元879年,中國農曆己亥年。
  •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上句是什麼?
    追古裝劇,尤其是歷史劇,你一定聽過「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臺詞。意思不難理解,一個將帥若想功成名就,登上人生的峰巔,必定要犧牲掉千千萬萬士兵的生命。儘管這樣,還是有那麼多人,終其一生也要實現封侯拜相的終極理想。這在詩人曹松看來,實在是一種罪惡。
  • 一將功成萬骨枯,關於戰爭的唐詩有哪些精彩詩句?
    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出自杜甫的《春望》,傳誦千古的名作。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在,春天的城區裡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離開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前半句更經典,你要是知道了算我輸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前半句更經典,你要是知道了算我輸唐朝將我國的詩歌文化發展到了頂峰,初開始的初唐四傑,再到後面的詩仙李白,他們用一首首詩歌將大唐的盛世展現在後人的眼前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人用來表明自己為了建功立業,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但是這其實是唐詩《己亥歲》中的一句,而他的上半句更經典,讀完整句詩,仿佛就看了戰爭帶來的滿目瘡痍,戰後的悽涼。讓人們加深了對戰爭的認識。曹松的《己亥歲》全首詩為: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一將功成萬骨枯」,原來是一句唐詩,全文每一個字都值得咀嚼
    尤其是到了晚唐時期,詩人們寫到戰場、寫到戰爭,其中所用的字眼都有說不出的悲苦,其中所表達的情感,更是有一種無言的悲涼。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一將功成萬骨枯」。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首古詩就是唐代曹松的《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其中這一句的出處。想來這一句就非常的殘酷,一位將領的功成名就,不知要犧牲多少人的性命!
  • 世人只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殊不知上一句來得更有內涵
    世人只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殊不知上一句來得更有內涵其實說到中國古代的古典文化,想必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到像中國這樣綿延不絕。要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文明依然延續,中華民族的根始終都存在,沒有被任何外在的東西所毀滅和玷汙。
  • 一將功成萬骨枯,你知道上句嗎?全詩另有意境,作者經歷讓人深思
    一將功成萬骨枯,現在解釋的意思是一個將帥的成功是靠成千上萬的生命換來的,但很少人知道這句詩的上句,作者是誰?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全詩另有意境,作者的經歷更是讓人深思。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曹松的《己亥歲》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 世人皆知「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上一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古人通過文學作品,或者民間諺語,創造出至今仍有借鑑意義的名言警句,其中不少達到家喻戶曉之地步,比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一句唐詩,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從字面意思即可看出,與古代戰爭有密切關係。無論哪個朝代,只要打仗肯定會有傷亡,只是殘酷程度不同罷了,勝利一方的將領,凱旋後必然頭頂光環,受到帝王無盡的賞賜,不知是否想起戰死沙場的那些將士。
  • 「詩紅人不紅」系列:一將功成萬骨枯流傳千古,仙佛茫茫兩未成是誰...
    古詩詞一直是我國偉大的文明精粹,沒有一種語言比其更為凝練,比其具有包容性。 我們從小就學習唐詩三百首,唐詩宋詞,感受著古代文人的文化薰陶,徜徉在歷史的廣袤海洋中。其中我們認識了李白、蘇軾、白居易等等詩人,也學會了他們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