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2020-12-14 小妖趣談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和詩歌不同的是,俗語大多比較容易理解,並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雖通俗易懂裡面卻不乏大道理,如今我們現在在農村等地也經常能從老一輩口中聽到一二,就如同我們今天所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俗語是非常好理解的,那便是你給別人一鬥米別人會感激你的恩情,你給別人一擔米卻是給自己養了一個仇人,或許大家都不理解,這一鬥米難道比一擔米還多,為何給的多了反而會成了仇人呢?其實老祖宗說這話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人的欲望是得不到滿足的,當你在別人危難之時幫助了別人,被人感激是正常的,但若是你一直幫助別人,讓人形成對你的依賴,一旦有一天你不幫助他了,自然你們關係破裂,反目成仇。

從前有這樣的兩家人,兩家人是鄰居,一家窮一家富,兩家本來沒什麼來往,相安無事,有一年收成不好,窮人家便沒了糧食,此時富人家買了不少糧食,想著大家都是鄰居,便給了窮人家一些,救了窮人一家的性命,此時的窮人家非常感謝富人,後來又告訴富人自家明年種子沒有用著落,為此富人又給了他一些糧食,沒想到回到家後窮人卻萬分抱怨,說富人那麼有錢卻只給了自己那麼一點,此話傳到富人耳中,兩家老死不相往來,成了仇人。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就像大明星孫儷曾經資助了一個學生,從他高中的時候便一直資助他,後來他如願考上了大學,並知道了資助自己的人是一個大明星,和其他貧困山區走出的孩子不同,他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山區孩子的影子,最終孫儷停止了對他的資助,沒想到這位同學為了報復竟然在網上洋洋灑灑寫了六千字來抨擊孫儷,給孫儷生活工作帶來了不小影響,而當時的他已經二十歲了,完全可以憑藉自己能力兼職賺錢,加上他自己還有學校各種補助,但是他並沒有,甚至還反咬一口自己的恩人,這真是「擔米養仇」活生生的例子。

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在這世上不知多少人把這情分當作了本分,認為別人幫助自己是應該的,若是有一天不幫了那就是別人出了問題,有如此思想的人真是可悲,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禽獸尚且都知報答舐犢之恩,羊羔下跪報答母親恩情,烏鴉也知銜食回報母親情義,有的人卻不知,把自己恩人當作仇人,真是可悲可笑。

相關焦點

  •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除了父母,沒有誰有義務幫助我們,所以當有人願意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之心,並且尋求合適的機會回報對方。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2、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說的有道理嗎?這句話其實主要說的是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也就是說你給人一石米會養出仇人來,而如果你只給人一鬥米的話,你能養出一個恩人來。
  • 文化淺析:老祖宗的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道盡世間人性
    中華文化中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說的通俗點就是一鬥米養恩人、一擔米養仇人。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所謂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在英雄的好漢,也逃不過人情世故。武松的汙點不是他手刃潘金蓮,更不是他幫助施恩搶快活林,而是他在對柴進和宋江的態度。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老祖宗早已看透了人心,才有此一言。當初武松在老家醉酒後和人爭鬥,一不小心將人家打暈了。武松是什麼力道?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自古就有「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一說法,很多人不理解。既然都是善良的開始為什麼結果卻大相逕庭?難道給的多了還不如給的少嗎?字面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施捨別人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戴德,會念及你的善舉,把你當作恩人一樣對待。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今天介紹一句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啥意思?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此處的「升」和「鬥」,都屬於古代計量單位,所代表的容量,跟現代並不一樣,但不妨礙咱們分析俗語。從漢朝開始規定,十升為一鬥,那麼「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理解起來就簡單了,字面意思是說,你給別人一升米,別人會把你當成恩人,若給他一鬥米,就會把你當仇人,究竟有沒有道理?從很小的時候,父母和老師就反覆告訴我們,要記住別人給予的幫助,學會知恩圖報,千萬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人,否則會被戳脊梁骨。古人云:「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
  •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呢?
    不是的,生活在當下,正因為我們的善良反而遭到這社會的理所當然而被傷害。一而再再而三的使人與人之間有了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而選擇冷漠。那麼在農村老人常說的這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又是什麼意思呢?從小就聽身邊老人家經常提起過「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老話,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一句的成語來源句也叫「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意思就是:在別人在最關鍵或者最困難的時候,你給他施以援助,他會非常的感激感謝你。
  • 人為何會「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要學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但現實中卻充斥著不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故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插圖【一種聲音】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鬥米,他會當你是恩人。
  • 老祖宗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到底準嗎?古人的智慧揭示人性
    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使絆子,但仔細思考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在無形之中助長了小人的囂張氣焰,知道他們人品不好,但是有時候就往往狠不下心來,老人就講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要給大夥說句農村俗語,大夥來看看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呢?「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俗語,事實上,這句話主要是講人情世故的。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任何時候都適用的人性檢測標準
    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都是他們的血淚史。之所以把這些道理留給我們,就是不讓我們再走他們曾經的彎路,可如今很多人對此都不以為然。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古人都知道的道理,我們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 古人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實際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有的人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對他人感恩戴德。然而一旦習慣了他人的給予和付出,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散,甚至認為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有著深刻的道理。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在農村廣為流傳,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我們也知道農村有很多廣為人知的俗語,農村的這句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知道有很多農村的老人很相信這句俗語,儘管有的俗語根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在我們眼中,農村老人的這一做法就有點迷信了,當然了,我們還是比較相信科學的。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是什麼道理?
    古人常說,有恩不報枉為人,但民間還有這樣一句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猛一聽感覺就是胡說八道,但仔細領悟其中的道理之後,會發現確實如此,該俗語是啥意思呢?所謂的「升」和「鬥」,都是古代的容量單位,一升米相當於現在的1.25斤大米,而一鬥等於十升,從字面上來看,「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的意思也不難理解,小恩小惠能讓別人記住你的恩情,但大恩大德有可能讓對方記恨你,把你當成仇人,說好的「大恩大德,沒齒難忘」,怎麼成了「鬥米養仇」?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照這樣說,最大的仇人該是自己的孩子
    按道理說,目前的孩子們生活條件比我麼小時候好了很多很多。為什麼反而越來越不珍惜目前的生活呢?我覺得老話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可以解釋這些現象造成的原因。如果說擔米養仇,那麼對自己的孩子,那是多少擔米,那得養出多大的仇人。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這麼說
    自古民間就流傳著一句俗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細想之後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現代的社會雖然說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了,但難免還是有一些人生活拮据,貧衣少食,有時偶爾看到,就算是個陌生人難免也會心生憐憫。
  • 農村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還有這一種用法
    農村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還有這一種用法文/尋瀾前幾年因為綜藝火了的大衣哥朱之文,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平時的出鏡率也比其他人少了很多。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這句農村俗語的這種用法,農村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這就要從大衣哥說起,他沒有明星架子,他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記得自己是一位農民,他從不忘本,也不追逐名利。當然也像很多人出了名之後一樣,每天他們家門口都有好多人來看,而且很多媒體也都會在大衣哥家的門口來採訪或者是拍照。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許多人深有體會!
    民間有一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道盡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快要餓死時,你給他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若你給了他一擔米,他就會抱怨你為什麼不能給的更多點,反而會因此對你心懷不滿。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對這幾種人太好,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想必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家裡長輩的口中聽到一些俗語,經常聽到他們說老祖宗的話不能不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具體更多的俗語大家可以買相關書籍來閱讀一下。很多人都把這些不當回事,但是有些話結合實際來看,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這一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