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劉邦與朱元璋,為何白手起家的帝王總能對功臣趕盡殺絕

2020-08-30 壹加壹433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湧現出了許多偉大的帝王,他們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複製的貢獻。與此同時,他們的帝王之路卻不是那麼好走的。這一路上沒有鮮花與掌聲,只有荊棘與危險。為了登上帝位,他們的腳下都布滿了屍山血海。儘管如此,他們卻也堅持著在這條孤獨且不能回頭的路上走著。為了這個萬人之上的位置,他們不得不放棄了許多普通人該有的情感。漢高祖劉邦,在開闢大漢王朝之後,因為對韓信&39;畏惡其能&39;,於是給了他一個&39;欲加之罪&39;把他除去;草根出身的農民皇帝朱元璋,在創建明朝之後,卻將一路陪他戰鬥的功臣幾乎屠戮殆盡;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登上帝位,不惜發動&39;玄武門之變&39;,殺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親李淵退位。凌厲的手段之後,是一個個盛世拔地而起,那麼這些狠辣與冷酷,是否真的是一個合格統治者必要的條件呢?

一、天子萬年,安家定邦

漢高祖劉邦,出生於一個農家,甚至還是一個不怎麼上進的農民,被父親責罵後也依舊我行我素。他初入仕時只是沛縣的泗水亭長,這時也絲毫看不出他有一統天下的才能。一切開始的契機,應該是他因為釋放邢徒而不得不亡匿與芒碭山中。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他集合了三千弟子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

大圖模式


圖一:劉邦像

劉邦在沛縣當亭長的時候遇到了蕭何,並與之成為了至交,甚至可以說蕭何對劉邦有著知遇之恩。陳勝吳廣起義之後,蕭何極力勸說縣令將逃亡的劉邦召回。在當地民眾將昏庸無能的縣令殺掉之後,他又鼓勵搖擺不定的劉邦主動自薦,當沛縣的領導者。

劉邦對蕭何的評價有一句&39;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39;從這句評價看來,蕭何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全能的將才了。他還在韓信只是一個無名之輩時,就向劉邦舉薦了他,還有之後的&39;月下追韓信&39;足以看出他伯樂的才能和對劉邦的忠心。可以說,蕭何在劉邦統一天下的路上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比擬的。甚至,沒有蕭何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漢高祖。但就是這樣一個忠心又有能力的臣子,卻也不可倖免的遭到了君主的質疑。

但蕭何卻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化解了劉邦的懷疑。劉邦不放心蕭何在關中的影響力,他就把自己的家人送往戰場;當劉邦想要除掉韓信時,他堅定不移的殺掉了對他信任有加的韓信;當劉邦忌憚於蕭何在百姓中的影響力時,他馬上做出了&39;欺壓百姓&39;的姿態,用自汙的方式來自保。以上種種手段,讓蕭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

大圖模式


圖二:蕭何像

但是與他一樣功高震主的韓信,就沒有如此幸運了。韓信在前期憑藉自己卓越的才能獲得了劉邦的重用。在攻打趙國時,他背水為陣,大破趙軍,生擒趙王歇。攻打齊國時,他趁齊國對漢軍放鬆警惕時,用巧計發動猛攻,又滅了齊國。見到這一切的項羽十分惶恐,於是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想讓他投靠自己,但卻被韓信拒絕了。最後,韓信還是用自己的才能助劉邦擊敗了項羽。到此還是能夠看出,韓信還是十分感念劉邦對自己的重用和與信任的,對劉邦也是充滿尊敬與忠心的。

大圖模式


圖三:韓信

劉邦建立漢朝時已是年過半百,步入晚年時對於當年與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的猜忌日益嚴重。為了鞏固皇權,他便開始採用一些手段清理異姓王,首先被處理的就是韓信。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時,劉邦就已動了殺他的念頭。第一次他採取了陳平的計策,在諸侯王聚集到陳縣時抓住韓信問罪,但卻因為沒有切實的證據,就只能放了他,但卻把他降成了淮陰侯。第二年,呂后採用了蕭何的計策將韓信騙入宮中,最後將他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韓信的這個結局,只留下了一句&39;成也蕭何,敗也蕭何&39;的唏噓。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帝國破,謀臣亡。自古以來,開國的功臣似乎都逃不出這樣的結局。但是對於韓信,劉邦似乎真的有非殺他不可的理由。韓信是&39;兵仙&39;,是&39;神帥&39;,是第一次見到劉邦就敢說自己要當大將軍的人。他的才能與抱負,讓劉邦心生畏懼。漢朝建立時,劉邦已是中年,而韓信卻只有三十五歲,他還有大把的時間和能力,而劉邦卻沒有。劉邦是害怕的,他害怕自己的子孫沒有能力去制住這樣一位有能力,有野心,有功勞的老臣。所以他不得不先下手為強,以絕後患。但是劉邦在除掉韓信之後,就覺得輕鬆了嗎?我認為不是。韓信是他一統天下這條路上的謀士,更是兄弟。兩人在這一路上同生共死的情誼,始終是無法磨滅的。在得知韓信死後,劉邦的反應是&39;且喜且憐之&39;。他覺得韓信的死是可惜的,甚至是會讓自己覺得悲傷的。但他是不能後悔的,因為他是帝王。為了守住這來之不易的江山,為了自己的子孫能不被牽制,他必須要做出這樣的選擇。這是一個帝王必須要肩負的責任與孤獨。

二、縱橫亂世,利璋誅元

元末明初,中國大地滿目瘡痍。氣候異常惡劣,導致各處饑荒不斷,百姓只得各處逃難。加上蒙人對各個人種進行了殘酷的等級劃分,使得各地的百姓苦不堪言。於是,人民紛紛揭竿起義,希望能擺脫元朝殘酷的統治。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時局裡,四處危機四伏,卻也充滿了無限的機會。朱元璋就在這樣一個危險與機遇共存的亂世中,憑藉自己的能力,殺出了一條血路。

大圖模式


圖四:朱元璋像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可以說是白手起家,最後成功創業的典範了,他的&39;白&39;不單單是缺少創業資金這麼簡單。他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卻因為瘟疫和天災失去了家人。於是,還不滿十六歲的他選擇了出家,儘管在寺廟裡只能幹最下等的活,但好歹還能有口飯吃。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就發生了全縣大饑荒,寺廟裡也沒有了糧食,住持只得把寺裡的僧人遣散,萬般無奈下,朱重八又踏上了逃亡之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獨自遊蕩了三年。在這三年中,他嘗盡了人情冷暖,見識了無數赤裸的人性。為了活下去,他在街頭乞討,甚至進入人家家裡偷盜糧食與錢財。在這亂世之中,乞討與偷盜似乎都是司空見慣之事。此時的朱重八,只是這亂世的芸芸眾生之中,脆弱、卑賤而又毫不起眼的一個角色罷了。

這三年的流浪生活,將他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變成了一頭冰冷而又靈敏的猛獸。見識過更多人性黑暗面與炎涼世態的他,更加理解了&39;人不為己天誅地滅&39;的含義。在江湖中漂泊,人們都崇尚以暴力解決問題,這也就讓朱重八養成了狠厲而又冷漠的個性。一個契機,讓他加入了郭子興紅巾軍,從此走上了武裝反抗強權,最後成為大明開國明君的道路。他將名字改為朱元璋,實際上是&39;誅元璋&39;的諧音,表示了他希望當一柄誅殺元朝的利器,給百姓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在他登基之後,就開始積極地整頓吏治,肅清官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讓他落下&39;暴君&39;名頭的&39;洪武四大案&39;。第一個案子是&39;空印案&39;,早年間朱元璋看到了許多蒙古貴族徇私舞弊的各種行為,對政治上欺騙的行為深惡痛絕,於是就借著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空印文書,開始大規模整頓吏治。整個過程,殺了七八萬人。可見,多疑的朱元璋是把所有潛在的和表面的懷疑對象一次性清理乾淨了。整個過程雖說血腥,但官場上也變得乾淨透明了許多。

大圖模式


圖五:空印案

第二個案子是&39;胡惟庸案&39;。胡惟庸是一路陪著朱元璋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也是明朝最後一任中樞丞相。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的歷史,到朱元璋這裡也不例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坐上了皇位的他,卻發現自己還是要受制於人,於是他心生一計——廢除丞相制度。他用了七年的時間,一步步縱容著胡惟庸,直到他逐漸變成了一個權傾朝野,獨斷專行的權相。洪武十八年,有人告發胡惟庸謀反。此時朱元璋覺得時機成熟了,便把胡惟庸一黨一舉殲滅。在此案中受到牽連的還有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三萬餘人。至此,中國具有丞相的時代結束了,皇權也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大圖模式


圖六:胡惟庸像

剩下兩個案子分別是&39;郭桓案&39;和&39;藍玉案&39;,這兩個案子同樣也牽涉了數萬人,但起到的政治意義卻是不可忽視的。朱元璋最是痛恨官員貪汙,對貪汙的官員都處以極刑。可即便已經如此,郭桓等人仍舊知法犯法,於是朱元璋就採取了更加狠厲的手段整治貪官汙吏。據統計,郭桓案結束之後,整個六部基本就只剩一兩個代表了,可見整治力度之大。而朱元璋處理藍玉的初衷,則是與劉邦處理韓信的原因相差無幾——朱元璋擔心自己的子孫沒有能力震懾住這位居功自傲的臣子,於是就先替朱允炆把這個障礙處理了。但是很顯然,藍玉並不是最後一個被處理的障礙。緊隨其後的,還有夏侯周德興、穎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至此,跟隨朱元璋的一眾開國功臣差不多也就被肅清的差不多了。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上&39;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39;的典型代表,早年間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教會了他&39;無毒不丈夫&39;的道理。他的狠辣與決絕,使得他能帶領人民推翻元朝的統治,處理起昔日的功臣來,也絲毫不見手軟,這才有了政局一片清明的景象。出生於底層的朱元璋,更能體會百姓生存的不易,這樣一位皇帝,對於官員來說,可能是一位暴君,但對於百姓而言卻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動蕩的時局造就了他狠辣的手段,而這些手段卻也為後人開闢了一個強盛的大明王朝。

結語

歷史中的皇位之爭大多都是殘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能登上皇位的明君,往往都是最為心狠也最為果決的,他們都擁有著比別人更高的覺悟。可見,成大事者必先要犧牲比別人更多的東西,心狠手辣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畢竟,只有到達了那個高度,才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能,才能造福人民,成為萬世之君。

相關焦點

  • 草根皇帝:從劉邦到朱元璋,為何草根出身的皇帝更愛殺功臣?
    歷史上有兩位真正意義上的草根皇帝,一位是劉邦,另一位就是朱元璋。劉邦家裡上數三代都是農民,他自小就是個混混。長大後,當上了亭長的小官職。朱元璋就更慘了,家裡窮得都吃不飽飯,又是當和尚,又是當乞丐的。但是他們兩人都有共同點:雖然他們都是草根出身,但是他們並不安於底層農民的命運。
  • 別迷信什麼白手起家!揭開劉邦、朱元璋「草根逆襲」的歷史真相
    中國歷史上白手起家、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最有名的莫過於劉邦和朱元璋了。後人一直對他們「從草根到皇帝」的傳奇經歷所深深敬佩、折服,可是細細品來,這兩人所謂的」草根「背景,則細思恐極!乍一看,劉邦和朱元璋比,劉邦吃喝不愁、呼嘯一方,而朱元璋一文不名、衣不裹體、食不果腹,連基本生計都難,這樣看來,朱元璋真是歷史上最不容易、最勵志的皇帝了!實則朱元璋的命比劉邦更好的多!
  • 中國歷史上的僅有的兩個草根皇帝,劉邦和朱元璋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能夠被歷史認可的王朝包括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我們翻開歷史會發現開國的草根皇帝就兩個!
  • 劉邦和朱元璋,兩個草根皇帝,為何都把屠刀伸向開國元勳?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生活年代相隔1600年,卻似穿越時空的兩兄弟,都出身草根,都成了開國皇帝,坐穩江山後都不約而同地把屠刀伸向了有功之臣。朱元璋稱帝後,並沒有著急屠殺功臣,火燒慶功樓的情節只是後人杜撰而已。不過,他整肅貪官汙吏的確殺了很多人,但那些貪官都算不上開國功臣。朱元璋殺功臣從胡惟庸開始,然後是李善長、藍玉。
  • 別再迷信什麼白手起家!草根皇帝劉邦、朱元璋的背景其實非常強大
    中國封建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400多位皇帝,然而真正靠著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了。然而重讀史書,你會發現劉邦和朱元璋並非白手起家,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靠山」,而且背景非常強大。
  • 劉邦朱元璋並非過河拆橋,殺開國功臣乃人之常情
    歷代帝王中,惟有劉邦和朱元璋算的上是白手起家,從最底層的老百姓做起,一步一步的「爬」上皇帝寶座的。漢高祖劉邦本是沛縣的一個地痞無賴,職位不過一個泗水亭長,而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世就更慘一些,一個放牛娃出生,後來還出家當了和尚。
  • 劉邦和朱元璋殺戮功臣的區別
    自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使用皇帝稱號以來至公元1912年清朝宣統皇帝退位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數百位皇帝。在這其中開國皇帝也有數十位。相比於其他開國帝王,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其中可以稱得上是佼佼者,因為他們兩人出身比較低微,劉邦是秦朝治下的亭長(類似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朱元璋出身更是不堪,是一位和尚。
  •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皇帝,劉邦逆襲靠知人善任,朱元璋靠什麼
    導語古代歷史,作出一番功績的皇帝依然好多的,在我國是一個有著久遠歷史文化的國度,因此 在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朝代持續的更換,也認證了一句話,這句話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歷史上皇位的傳遞大多數全是世襲制,下一任皇帝到底是誰也是由上一任皇位決定的
  • 同樣是草根出身的皇帝,劉邦和朱元璋誰更勝一籌?
    一個是漢高祖劉邦,還有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草根出身。至於其他朝代的開創者來說,他們原本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勢力。所以劉邦和朱元璋一直以來也是比較勵志的成功對象。那麼就這兩個草根皇帝而言,在個人能力上他們兩個誰更勝一籌呢?接下來筆者就針對這個問題和大家簡單聊聊。
  • 草根開國皇帝,為何愛殺功臣?
    在這方面,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兩個登峰造極的人物;與此相比,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卻又以善於柔下和「杯酒釋兵權」聞名後世——最愛君想說,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不同的開國皇帝,有的喜歡殺功臣,有的卻能柔下、和諧共處呢?
  • 古代皇帝為何都要把功臣趕盡殺絕?這背後又牽扯到什麼利益?
    古代皇帝為何都要把功臣趕盡殺絕?這背後又牽扯到什麼利益?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很多開國功臣似乎都沒有好的結果,要沒被殺要麼反殺,反正就是極少數才有善終的。但是還有漢光武帝和宋太祖這樣的明君,他們就能成功處理自己與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互相得到了利益還沒有撕破臉面,避免了衝突的發生。那麼為什麼後來的開國皇帝就不能效仿此法呢?
  • 同樣是白手起家,朱元璋被稱為「太祖」,為什麼劉邦是「高祖」?
    同樣是白手起家,朱元璋被稱為「太祖」,為什麼劉邦是「高祖」?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的帝王,但是人們對於這二人的稱呼卻截然不同:劉邦一般被稱為漢高祖,而朱元璋一般被稱為明太祖。太祖和高祖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僅劉邦朱元璋?小販劉備與奴隸石勒為何不算
    白手起家的難度非常巨大,真正能夠做到白手起家的人自然也非常少,像前些年就有一個著名的企業家,總吹噓自己是白手起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東北「借」了一火車皮玉米,運到深圳後賣光,再支付購買玉米的成本,賺取其中的差價,這個生意做了5個月後賺到300萬。
  • 草根皇帝哪家強?劉邦朱元璋各顯身手!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縱觀我國的古代歷史,我們會發現當上皇帝的大部分都是貴族,很少有布衣當皇帝的,這個原因有很多,比如古代的教育制度,封建觀念等等。不過雖然很少,我們還是有幾位從底層民眾一路爬到皇帝這個位置的人。在西瓜視頻創作人【China古人云】的作品【劉邦朱元璋同臺飆戲,超級勵志的草根皇帝!】
  • 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像劉邦與朱元璋那樣,過河拆橋、屠戮功臣呢?
    也就是說,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朱標管不住這些驕兵悍將,所以,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其實是為兒子的順利掌權,修橋鋪路。於是,朱標沒話說了!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雖然天不假年,朱標最終坐上皇帝寶座。但是種種跡象都表明:朱標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帝國繼承人,他有能力、有威望、有手段,有他在,肯定是可以鎮住場子的。
  • 劉邦稱帝是因為知人善用,同為草根皇帝的朱元璋,又是何原因
    ,所以在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朝代不斷的更換,也驗證了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帝王的產生大多都是世襲制,下一任皇帝是誰也是由上一任皇帝決定的。這其中最難的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因為這兩位可是完全沒有靠山,是從草根上位成為一代帝王的,這其中的苦難可想而知。
  • 朱元璋為何能成為史上最傳奇的帝王?只因他創造了兩個歷史奇蹟
    那麼文不如李世民,武比不過秦始皇的朱元璋,又並非文武全才的人物,卻為何能創造出兩個歷史奇蹟,成為史上最傳奇的帝王?探討這個問題時,就需要先分別看下到底是哪兩個歷史奇蹟,邊看便談了,先說第一個:唯一的草根帝王……二、唯一的草根帝王自秦始皇成為第一位帝王后,所有大一統朝代的開國帝王中,只有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帝王。
  • 朱元璋建慶功樓殺功臣,僅一人脫身,並寫了首詩成功自救
    然而在西漢和明朝,誅殺開國功臣就如同分封授爵一般容易,劉邦和朱元璋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他們稱帝的道路非常艱辛,也比歷代出身高貴的皇帝更加能明白民間百姓的疾苦,但是他們卻在登基後,毫不留情地將一路跟隨自己打拼的功臣大殺特殺
  • 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創大明王朝,其歷史地位能和劉邦比肩嗎?
    開局一個碗,白手起家的朱元璋確實很厲害,但是朱元璋時期,蒙古入住中原已經快一百年了,基本上蒙古人處於統治階層,導致了他們的快速腐化,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期打遍亞歐無敵手的那隻勁旅,跟晚清時的八旗兵差不多,再加上暴政起義軍揭竿而起
  •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那麼他會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屠殺功臣?
    歷史上一直被我們詬病的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如此,劉邦在建立漢朝先後殺了彭越英布韓信這些異姓王,甚至最後還要殺死呂雉的妹夫樊噲,就連蕭何都差點被劉邦處死,幸虧蕭何機智躲過一劫,朱元璋相對於劉邦殺死的功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