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緊挨著茌平縣城的信華集團工廠正在生產。本報記者 丁先明攝
2月19日,幹韓村頭的赤泥沉降大坑內,排汙口正在排水。本報記者 丁先明攝
茌平縣城西側,309國道路南,當地村民指認的企業排汙井(攝於2月19日)。本報記者 丁先明攝
從谷歌衛星地圖上看,信華集團赤泥沉降大坑周邊分布著數個村莊。
本報記者 丁先明製圖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魯西平原上的一座明星縣城,這裡不僅是附近少有的經濟「全國百強縣」,還曾捧得「全省人居環境範例獎」以及「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等桂冠。然而,當地多名村民向媒體反映,在這個桂冠加身的縣城周圍,數十個村莊的地下水遭遇嚴重汙染,成為缺「血」的村莊。
在茌平縣城西部的溫陳街道和博平鎮,當地村民已有七八年不喝地下水,「一喝就鬧肚子」。就連灌溉,也得從遠處黃河引水,「莊稼也喝不了地下水」。
過去,一口井可以解決一村人的吃水問題。現在,這種景象在茌平縣已不復存在。不過,這並不影響茌平的對外宣傳——在過去10多年裡,茌平縣迅速實現由「欠發達」縣向全國百強縣的嬗變——這是茌平官員推介當地的常用語。
當地居民投訴稱,伴隨茌平經濟騰飛的,還有地下水的汙染,以及隨之而來的是當地居民癌症、腎病高發。
面對可怕的汙染和莫名的疾病,當地村民大多表現得無奈、麻木,習以為常。外人問急了,他們會扔出一句當地廣為流傳的領導名言:茌平人「寧可病死,不能窮死」。
當地環保部門則回應稱,茌平縣不存在地下水汙染的問題。
「地下水都汙染了,根本不能喝」
春節過後,因為微博網友的爆料,「拯救家鄉地下水」成為節後引爆輿論的一個公共話題。其中,有眾多網友發微博稱,山東省濰坊市部分汙染企業將工業廢水打入地下,從而造成地下水汙染。
網上關於濰坊地下水汙染的討論,甚為熱鬧。看完濰坊的情況,茌平縣計程車司機張師傅顯得「見怪不怪」,「這種情況,在茌平已有些年頭了,我們縣城周邊的地下水早就被汙染了,現在沒多少人敢喝地下水」。
為核實茌平縣地下水汙染的情況,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趕赴當地進行調查。2月18日晚上,記者來到茌平縣城西邊的溫陳街道幹韓村。在該村開闊的村部廣場,眾多村民向記者證實,七八年前,村裡已全部安裝自來水,村民幾乎都不再吃地下水。
記者調查了解到,當初政府出大頭,村民自配一部分資金,將東阿縣的自來水引至每家每戶。
儘管水價賣到每立方7元多,比城裡貴得多,而自打的井水不要錢,但井水已很少用於飲用。
「水價是不便宜,但沒啥法,地下水都汙染了,根本不能喝。」一名張姓村民告訴記者,「因為自來水費錢,俺只用它做飯燒茶,刷鍋洗碗洗衣服都用家裡的井水,哪裡用得起那麼多自來水?」
安裝自來水前,井水是這個村莊唯一的飲用水源。而現在,地下水不能喝,幾乎婦孺皆知。很多村民告訴記者,家裡10多米深的自備井水,打上來後明顯發黃,放上半天后,能在水面上看到一層薄薄的油花,有時還有些泡沫。
看到記者準備品嘗當地的井水,村民們鬨笑起來,並提醒記者:「我們這兒很多人一喝井水就拉肚子,你小心點,兜裡多裝點手紙。」
村民告訴記者,地下水不光人不能喝,莊稼也不能喝,幹韓村的灌溉用水全部引自黃河。這些水要穿越東阿縣,奔騰數十公裡,才能來到幹韓村的田間地頭。「沒啥法,地下水都汙染了,莊稼也不喝。如果用井水澆,不死也得減產。」黑夜中,一名中年村民抽著煙,無奈地說。
飼養家禽,在廣大農村很普遍。然而,記者在幹韓村走訪,卻很少發現牛、羊、雞、鴨等家禽。問及原因,一名年輕婦女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牛羊也不愛喝井水。你們再往東邊走走,那裡的牛羊,以前喝了地下水都不生育。」
看到記者不停詢問地下水的情況,幹韓村一名60多歲的大娘告訴記者,「俺們這邊有自來水,吃水還算方便。你們再往南走走,那邊有幾個莊自來水管壞了,老百姓只能挑水喝」。
「我們村不大,癌症死了好幾個」
2月19日一早,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幹韓村南邊的小刁莊。這裡緊鄰309國道,距離縣城不到10公裡。因為前兩年修路,村裡的自來水管道受到破壞,至今未能修復。這個不到200人的小村莊,幾乎家家都得挑水或拉水喝。
該村65歲的烏大娘告訴記者,村裡一般家庭的水井只有10多米,水打上來發黃,上面漂著一層說不清楚的東西,沒法喝。村裡有一眼80多米深的井,水看起來沒那麼黃了,自來水不通了,那口深井就成為村裡的重要水源。
烏大娘知道地下水汙染的事,但村裡的自來水斷了,只能喝地下水。「10米的井水我不放心,但80米的井水看起來乾淨多了,水也好喝些,我們都喝這水。」
80米的地下水就沒有汙染,長期飲用對身體沒有影響嗎?面對這個問題,烏大娘依然保持著微笑,「俺不懂這個。自來水沒了,俺總得喝水。」
即使80米的井水不要錢,烏大娘也用得精打細算。她家的儲水器是兩個100升的白色塑料桶,拉一次,夠用20來天。「我和老伴都得了腦血栓,拉不動水,都是孩子給俺弄好,得省著點用。除了吃飯用,其他的,用10米的井水就行了。」
地下水到底有啥危害,烏大娘說不清楚,但村裡這些年患病的愈來愈多,她歷歷在目。「我們村不大,癌症死了好幾個,現在還有一個44歲得癌症的,讓人揪心」。
一談到患病的話題,當地村民就嚷嚷開了。人群中,一名之前不太說話的婦女大聲告訴記者,「去聊城、濟南看病的,俺們茌平的最多。」經詢問得知,她家裡有一名腎病患者,看病時,有醫生會問:「怎麼又是你們茌平的?」
拉著記者四處走訪的計程車司機,親戚中也有兩名腎病患者。「為啥得病?肯定和地下水汙染有關係。」這名司機說,「但具體有啥關係,俺也講不清,老百姓也沒化驗過水質。」
對於患病,幹韓村眾多村民顯得逆來順受。「得病就看唄,看不好、看不起,那也沒法。」「有錢人都搬走了,搬到聊城、濟南去住,沒錢的,只能自求多福。」
當地人告訴記者,人患病,莊稼也不健康。小刁莊一名村民告訴記者,過去,一畝地能收1300多斤玉米,現在產量好的也就是八九百斤,有的只能收四五百斤,「玉米稈也長不起來,差不多矮一半」。
記者走訪附近的陳匠村、付樓村、北五裡村、齊莊村等數個村莊,村民無一例外地表示,地下水遭遇汙染,人不能喝、莊稼不能澆,這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
汙染到底來自何方?村民將矛頭指向近在咫尺的「四百」工廠,上述村莊均分布在「四百」周圍,有的僅是一牆之隔。
對於迫在眉睫的汙染,當地村民顯得無計可施。「這麼大的企業,我們說管啥用?那都是領導的事。我們向上級反映過,外邊的新聞記者也來過,好像也沒啥改變。」當地村民見慣了一撥撥的外來者,他們對此似乎並不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