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運河文化主題展區。(主辦方供圖)
圖為大運河文化主題展區。(主辦方供圖)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王志豔)「躊躇滿志的趕考舉子,春風得意的巡河官員,風塵僕僕的西方傳教士,靜靜流淌著的運河水……」栩栩如生的人物與風景交織成一幅詩意大運河圖畫。8月22日,以數字長卷講述運河故事的「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展亮相第十六屆北京國際圖書節。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運河在古代社會的重要性,可以說,水運決定了古代城市的興衰,大運河就相當於今天的高鐵、飛機和高速公路,運河沿線的城市因此而興盛。一條運河,在把中國南北連為一體的同時,也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通道。
三年磨礪一部藝術創新之作
《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是以大運河北京通州段為基礎,運用穿越時空的人物嫁接與互動的方法,製作成的數字影像動畫。以高3米、長25米的LED巨幕為展示方式,結合特製的背景音樂音效,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大運河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動畫不僅呈現了明代通州漕運的繁忙,也展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諧宜居、藍綠交織、智能融合的美好未來。
《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製作團隊,歷經三年創作磨礪而成。它是一部藝術創新之作,汲取了現代科技手段,通過數字影像的形式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歷史與未來相結合、文化與科技相結合,不僅展現了大運河的歷史風貌,而且強烈地表達了對真實、完整的文化遺產現實命運的思考。它不僅是一部傳播宏大運河文化的優質影片,更是對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價值的一次綜合提取、展現與全新表達,是對傳統文化的當代闡釋。
據介紹,此次數字影像是在一幅百科全書式原創歷史手繪長卷的基礎上開發製作的,該長卷由中央美術學院畫家繪製,運河專家審定。整個畫卷內容豐富、細節考究,生動再現了17世紀初明朝運河通州段的繁盛景象,是海內外首次將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歷史內容與繪畫長卷相結合的全新嘗試。
以長卷為基礎,研發團隊全方位、立體化地對運河故事進行深度挖掘、豐富內容、考證細節、精心策劃,輔以專業的數字影像公司和配音團隊,呈現了此次《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展,讓公眾能夠身臨其境地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心去感受運河的昨與今。
依託25米長巨幕演活1226個人物
此次影像展共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篇章《運河圖》,依託高3米、長25米的巨幕呈現的動畫,讓原創歷史長卷中的人與物 「活」了起來,其中各色人物1226個,大小船隻106艘。與此同時,動畫運用科技手段實現了三維動畫與二維場景的完美融合,讓觀眾獲得了穿越時空的在場感。
置身其間,你能看到數百年前的運河上,舳艫相銜、朝暮不絕;能聽到運河旁的船工號子,此起彼伏,響徹雲霄;還能與軍糧經紀一道,查對密符,驗收漕糧。這些基於史實生動再現的細節、人物與故事共同構成了河上、碼頭、街前和橋旁的熙熙攘攘。夜幕降臨,繁忙的運河歸於沉靜,兩岸的行人逐漸散去,萬家的燈火逐次點明,河面上泛起皎潔的月光,配著燃燈映水、畫舫凌波,呈現出一番靜謐祥和的運河夜景。鬥轉星移,時空再次穿越,一座座高樓在運河兩岸平地而起,一塊塊生態綠地和諧地融入其中。運河的古與今,通過穿越的形式,讓觀眾盡收眼底。
第二篇章《運河注》,是將畫中掌故、人文地理用動態詞條的方式交替呈現在歷史長卷之中。除此之外,項目組通過H5技術,精心將詞條圖文並茂地再現在移動端。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眾便可享受一場知識的饕餮盛宴。
第三篇章《運河記》,則是此次穿越之旅的記錄,詳細介紹了長卷的創作背景和運用手法。通過將前兩個篇章中的經典場景拉近,向觀眾展現了《運河圖》與《運河注》中的豐富細節。
另據出品方介紹,在大運河這個IP的基礎上,除了開發出《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這樣的產品之外,在傳統紙質圖書出版方面,研發團隊已與國際知名出版機構達成協議,通過內容海外授權的形式實現文化輸出。預計2019年8月將有多語種版本的圖書覆蓋歐美亞太地區的十幾個國家,實現全球同步發售,讓運河故事真正「走出去」。
據悉,此次數字影像展將於8月22日至26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E3館展出5天。未來,該主題還將舉辦全球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