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型」房企豪賭港股上市,A股門前儘是「失落客」

2021-01-08 時代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9年,對中小型房企而言,是如履薄冰的一年。房地產行業正在以每天淘汰1.3家房企的速度進行大規模的洗牌,截至10月30日,已有410家房企倒下。驚人的數字不斷發出警示:不前進,就會被淘汰。

想要「活下去」的房企們正在奮力掙扎。匯景控股、中國天保、景業名邦、三巽控股、港龍地產……一大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房企衝向港股,渴望藉助資本的力量來打通接下來的每一個關卡。

「以前大家的認知是規模房企才會去上市,現在不是這樣了,中小房企有很多無奈,要生存就要規模,那就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上市不能保證我們一定活下去,但是有路走肯定比無路可走要好。」一家正在港股IPO的房企內部高管對時代財經表示。

其直言,不論國內還是境外,房企所處的資本環境一日不如一日,「先到先得」才是遊戲規則,「不一定是港股,如果有本事,在A股或者其他平臺上市都可以,只要不錯過好的機會。」

「蚊型」房企擠破頭上市

這一輪中小房企赴港上市的大風從去年開始愈刮愈勁。

2018年1月16日,隨著正榮地產在港交所敲響上市鑼聲,前20強房企中只剩下魯能和萬達未完成上市,而當時這兩家房企也正處於重組或排隊上市的過程之中。

正榮地產的上市像一條分割線,在其之後奔赴港股的,是一家又一家的中小型房企,甚至是迷你房企。

據時代財經統計,去年在正榮地產之後完成上市的房企有弘陽地產、大發地產、美的置業、恆達集團、萬城控股。其中,美的置業規模較大,為中型房企,IPO時剛剛邁過500億的門檻,而弘陽地產、大發地產是中小型房企,恆達集團和萬城控股則是名副其實的「迷你」房企,年銷售額均在10億左右。

而在今年眾多赴港上市的房企中,除了中梁控股的規模超過千億之外,德信中國、銀城控股、新力控股、三巽控股、港龍地產等房企規模均處於行業的中下遊。

為何越來越多的小型房企赴港上市?協縱國際集團聯合創辦人黃立衝分析稱,尋找資金助力擴張是根本原因。「最近房地產市場有些土地流拍,預示拿地的機會實際是比以前多了。房企看到機會,都希望可以繼續拓展規模,那麼資金壓力也隨之增大,普遍想尋求融資。」

這樣的觀點在前述高管口中亦得到證實。「這兩年有很多房企把總部搬到了上海,比如三巽控股、港龍地產,還有前段時間分拆物業上市的藍光等等。以我的理解,總部搬遷到一線城市是尋找資本幫助擴張的第一步,赴港上市就是第二步,目的都是要往資源更多、可能性更大的地方去。」

從大發地產、弘陽地產等房企上市後的表現來看,它們都毫不例外開啟了密集的融資動作。據不完全統計,去年7月登陸港股至今年上半年,弘陽地產一共發行了5筆美元優先票據,獲得超過11億美元資金,而今年4月及7月,大發地產發行了兩筆美元票據,獲得共計3億美元資金。

獲得資金的支持,弘陽地產和大發地產的規模都有了明顯的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弘陽不僅全年拿下30餘宗地塊,銷售額也創下新高至473.4億元。今年前9個月,在行業普遍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弘陽地產依然保持著40%以上的增長速度。

大發地產同樣有著上揚的成績。今年上半年,大發地產的合同銷售額為71.11億元,同比增長40.8%,而其收入為39.7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02.6%,錄得毛利9.61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約227.7%。

「坦白說,這兩年小房企的日子不好過。大家都喊著要做到千億,再看看手裡的資金,一點底氣也沒有。去年上市的那些房企給了我們很多信心和參考,當自身實力不允許我們走快的時候,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資本市場找到一些幫助。」前述高管說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去年,今年內地房企在港股過會速度有所放緩。截至10月底,只有中梁控股、銀城控股、德信中國三家房企成功上市,新力控股預計11月15日上市,另外還有海倫堡地產、奧山控股、萬創國際、匯景控股、中國天保、景業名邦、三巽控股、港龍地產8家房企在等待過會。

A股門前儘是「失落客」

與房企港股上市的熱鬧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股的冷清。

證監會最新公布的《上交所主板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目前在上交所排隊的房企共有三家,分別是萬達商業、富力地產和金輝集團,另有一家房地產相關企業同策房產諮詢。

這四家企業都是從2015年或2016年年初就開始敲門A股,四年過去,卻還在排隊等待上市。不過,四家企業的排隊名次都在今年有了些許進展,萬達商業、富力地產、同策房產諮詢、金輝集團的狀態均為「已反饋」,在排隊列表中分列第4至第6位,較去年年底有了大幅度的進步。

房企A股上市排隊情況

儘管如此,相比港股短則幾個月的過會周期,A股的上市之路可謂漫長。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表示,國務院曾禁止證監會批准囤房囤地房企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房企要在A股上市基本都要選擇借殼,操作起來比境外更複雜,周期更長,所以至今為止在A股上市的房企還很少。

如其所言,這幾年來,在A股IPO的房企們都有著跌宕起伏的經歷。

萬達商業是A股IPO房企中極受關注的一家,萬達商業曾籤下對賭協議,計劃在2018年8月底完成上市。2017年3月,萬達商業的審核狀態曾經從「已受理」進一步到「已反饋」,2018年11月再進一步更新至「預先披露更新」。

正當外界以為A股為房企打開窗口的時候,萬達商業的審核狀態又退回「已反饋」。今年2月,不知出於何種原因,萬達商業IPO按下暫停鍵,進入「中止審查」狀態,至今未有進展。

實際上,對於在衝刺A股IPO的路上出現「意外」,房企們早已不覺意外。去年9月,首創置業發布公告稱,考慮到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經過審慎考慮決定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建議A股發行申請。在此之前,首創置業已經多次闖關A股,這次的排隊時間也長達兩年多。

而為了回A,首創置業盡力在調整業務方向,加大在文創、土地一級開發、長租公寓等方面的布局。首創置業高管曾坦言,這些都是政府比較支持的業務,對IPO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現在房地產還是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沒有放鬆的跡象。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不放鬆,證監會打開窗口的機率就很小,房企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等,要麼走。」

從幾家排隊的房企來看,離開的意願似乎並不強烈。金輝集團相關工作人員向時代財經表示,金輝集團確實一直在A股排隊,時間很長了,但內部暫時還沒有轉戰港股或其他平臺的消息。

相關焦點

  • 物業行業上市報告:從一無所知到集中爆發,房企分拆紅籌上市成主流...
    物業公司更傾向於選擇港股而非A股上市,核心原因有三點:1)A股對於申請IPO公司的盈利要求較為嚴格。2)A股對於分拆子公司上市的關聯交易比例的要求是所有地產子公司型物業公司無法繞過的坎。3)中國證監會對地產子公司型物業公司IPO持審慎態度,目前還沒有這類物業公司在A股實現上市。
  • 7家中小房企借上市奮力一搏
    與大唐地產一同通過聆訊的,還有四川房企領地集團,加上已上市的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港龍中國、匯景控股,2020年共有7家中小型房企拿到港股入場券。與往年不同,今年中小房企上市難度明顯加大,領地、大唐均衝擊兩次後才得以上岸。仍在排隊中的萬創國際、海倫堡、奧山控股、三巽控股、鵬潤控股、實地地產,已在數次遞表、屢敗屢戰的路上掙扎許久。
  • 四川第一家港股上市房企亮相:21年的開疆擴土,迎來關鍵一躍!
    四川第一家港股上市房企亮相:21年的開疆擴土,迎來關鍵一躍!領地控股董事長劉玉輝在致辭時表示:「此次成功上市是領地控股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意味著正式邁入國際資本市場,為企業實現有質量的規模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當日,領地控股的股價走勢平穩,以5.69港元/股收盤,市值定格於56.9億港元。
  • 港股再添「川派房企」 領地控股上市首日股價平收
    繼藍光發展之後,港股再添一家「川派房企」。今日(12月10日),領地控股(06999,HK)於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截至收盤,報5.69港元/股,與發售價持平,總市值為56.9億港元。
  • 從祥生看「上市小年」的房企突圍
    01有媒體稱今年為房企的「上市小年」,前赴後繼但困難重重,排隊者多,破門者少。但看完近幾年的數據不難發現,「上市小年」何止是今年,2018年,成功登陸港股的房企有7家,2019年有6家,今年截至目前也是6家。
  • 分拆中原建業上市港股,建業或將擁有第四家上市公司
    來源:新浪證券從房地產開發、裝配式建築、物業服務,再到代建領域,建業或將擁有第四個港股上市公司平臺。11月10日,建業地產宣布,將分拆旗下代建業務平臺CCMC集團即中原建業集團(簡稱中原建業)在港股主板上市,工銀國際、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法國巴黎銀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上市房企高管薪酬百強榜:年薪最高竟拿2.4億
    沒錯,這是排名前三位的上市房企高管2018年的薪酬。高嗎?太高了,甚至比很多上市零售企業2018年的淨利潤還高(參考《2018年中國零售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高嗎?不高,結合上市房企高速增長的銷售業績來看,這樣的回報理所當然。
  • 融資代價高昂 今年7家中小房企借上市奮力一搏
    與大唐地產一同通過聆訊的,還有四川房企領地集團,加上已上市的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港龍中國、匯景控股,2020年共有7家中小型房企拿到港股入場券。與往年不同,今年中小房企上市難度明顯加大,領地、大唐均衝擊兩次後才得以上岸。
  • 房企觀察 | 領地集團擬赴港上市:去化率持續低迷 短期債務如泰山壓頂
    羅大佑在1997年為香港回歸創作的《東方之珠》,歌詞寫盡滄海桑田,不管是胸膛蒼涼,還是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從2018年起,這首歌簡直可以用作內地房企赴港上市的主題曲:港股市場,心頭之珠。
  • 2019年最後一天,赴港上市房企們被潑了一盆涼水
    新昌集團的退市,無疑讓赴港上市的房企們心裡涼了一把。上市潮縱觀2019年,房企們似乎對出海上市情有獨鍾,從年頭到年尾,一個接一個房企赴港掛牌。據統計,2019年成功登陸港交所的房企有德信中國、銀城控股、中梁控股、中國天保、新力控股、景業名邦6家。2019年還有包括保利物業和時代鄰裡在內的8家房企,分拆物業公司在港交所掛牌。年內已經有16家涉房企業上市,包括6家房企、10家物業公司,其中港股仍是受追捧的資本市場平臺,仍有14家赴港上市。
  • 2016年7月上市房企市值排行榜TOP100:港股篇
    備註:  1、時間:截至2016年7月15日;  2、企業:以主要在內地經營房地產業務,並在香港上市的124家房地產企業為對象;  3、指標:總市值=A股收盤價*A股合計+B股收盤價*B股合計*人民幣外匯牌價+H股收盤價*H股合計*人民幣外匯牌價;人民幣兌港元按1港元=0.8616人民幣元換算;  4、資料來源
  • 河南又一房企香港敲鐘,今年第三家港股上市豫企 | 極刻
    繼建業地產、偉業控股等豫股之後,又一家河南房企踏入香港資本市場。也是繼福森藥業、春來教育後,今年以來河南第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偉業控股、正恆國際控股之後,又一家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河南房企。港交所是眾多河南地產企業上市的目的地,在此之前,已有多家河南房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這其中就包括目前河南最大的地產企業建業地產,以及後來的偉業控股、正恆國際控股等。
  • A股16家房企有實力獨吞
    數據顯示,目前A股16家房企符合獨家拿地資金條件。基於上海規定公開市場拿地資金需要全部為自有資金,樂居統計發現,目前A股上市房企中,三季度末持有現金及等價物超過地塊起始價176億元的有16家,具備獨吞豫園地塊的資金條件。其中,藍光發展、榮盛發展尚未在上海拓展項目。由於港股三季報普遍未公布持有現金及等價物數據,目前港股房企的資金深淺尚不得而知。
  • 年淨利潤7000餘萬元 超迷你型房企萬城控股何以IPO?
    這家超迷你型房企按每股港幣1.07元至1.33元發售1.875億股,集資最多2.49億港元。萬城控股股份預期12月20日正式掛牌港交所,根據近期掛牌的房企表現來看,破發的機率非常高,這意味著,萬城控股一上市或就將在仙股的邊緣徘徊。或許可以將其和同為蚊型房企的恆達集團作為對標標的。
  • 時代觀察 | 錯失黃金十年,東莞前首富再試港股IPO
    時代財經APP記者 屈慧內房股的行情高漲重燃了地產商對於香港上市的信心。近日,一家名為豐耀地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豐耀地產」)的內地房企在港交所掛出了上市申請。對多數人而言,豐耀地產只是一家陌生的公司,但實際上它是東莞本土地產商富盈集團在海外設立的離岸公司,其持有富盈地產100%股權。
  • 赴港上市、遷都入滬 安徽房企打響「突圍戰」
    一家開市、兩家申請港股IPO、三家遷總部至上海……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安徽房企「向上走、向外闖」的突圍戰正在打響。日前,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中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1735.HK)舉行開市儀式。此前不久,三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巽控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上市。
  • 為什麼叫a股 中間包含了什麼樣的含義
    不同的股市,對其股票的稱呼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股票市場上市的叫美股,而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稱為港股,而中國股票市場上市的股票通常被稱為A股。但大家就想不明白為什麼叫a股?究竟中間包含了什麼樣的含義呢?馬上來了解一下。
  • 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百強,今年深圳15家房企入榜
    本次測評的研究對象為滬深上市房企117家,在港上市房企83家,以及海外上市公司2家,合計共202家。與2019年相比,納入測評的上市公司總數淨減少8家。報告顯示,2019年A股房地產板塊表現弱於港股內房股板塊,這是因為香港上市的地產股大部分是龍頭房企,當前市場向頭部集中的趨勢加速,資金更青睞龍頭房企。從估值來看,近兩年,滬深上市房企和在港上市房企估值水平接近一致,2019年在港上市房企平均市盈率小幅上升,但平均市淨率有所下降。在運營規模表現上,經營規模穩步增長,行業分化趨勢延續。
  • 深度解析上市房企債務結構現狀/圖解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數據精華
    泰禾陽光城槓桿仍處高位 銷售趨冷房企債務風險不減  2019年,上市房企的債務結構似乎並未隨著銷售步伐的放緩而有所改善。從A股已披露半年報的21家房企來看,有息負債率和剔除預收帳款的資產負債率均值較2018年年末均有一定程度增加;短期償債能力則較2018年年末和中期均有下降。
  • 房企紛紛分拆物業上市,是「造殼」還是搶地盤?
    11月6日,新城集團旗下新城悅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第9家香港上市的物業公司。 與此同時,佳兆業服務、旭輝永升物業等物業公司也進入上市倒計時。 房企分拆物業上市的熱潮再度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