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當籌碼,能傷害到的只有自己和愛自己的人。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生活卻是千種模樣,萬種姿態。當遭遇不順遂的時候,有人衝動之下拿生命當籌碼,以為可以報復讓自己不快樂的人。可是到頭來,真正被報復的也只有自己罷了。
25歲的年紀,人生剛剛開始有一點起色,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的時候,這位媽媽卻選擇了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在家庭矛盾發生後,女子先用農藥在房間內灌死了自己一歲半的兒子,隨後自己也選擇自殺。
家人發現後,雖然趕緊送往醫院搶救,卻也終究是回天無力。
悲劇發生後,很多人紛紛指責說:
「再怎麼也不應該帶著孩子一起離開,孩子是無辜的,即使是父母,也不該輕易剝奪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權利。」
到底是什麼導致女子如此決絕,帶著兒子一起離開呢?
「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們,是公公婆婆把我逼死的。說我有骨氣,就把孩子一起帶的走,他們根本就不是人,報仇!」
一份手寫的遺書曝光後,人們紛紛把目光移到了女子公公婆婆的身上。
自古以來,公婆和兒媳之間多多少少都會存在矛盾,很多家庭因為處理不好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最終「橋歸橋、路歸路」。
可到底是什麼樣的仇和恨,讓女子用兩條人命的巨大代價作為反抗呢?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說:
「公婆家裡要拆遷,女子希望自己也能分房子、分家產。可是公婆並不同意她的要求。
後來女子鬧自殺,公婆不但沒有勸阻,反而添油加醋的說要自殺,把孩子也帶走。」
本就心有不滿的女子,一氣之下真的帶著孩子離開了。
世人慌慌張張,匆匆忙忙,不過碎銀幾兩。錢財是我們生活的基本保障,卻也是身外之物。為了一個「財」字,讓人生戛然而止,不得不說太過衝動。
畢竟,金錢買不來生命。
有時候仔細一想,為什麼公婆和子女兒媳之間矛盾不斷?
其實大多數時候源於那份「分寸感」的缺失。
作為兒媳,公婆家裡的房子拆遷,本是他們老一輩自己的事情。老人有把兒子撫育長大的責任,卻沒有必須為兒子操勞一生的義務。
老人自己的房,拆遷之後可以分幾套房?分多少錢?分給誰?都是老人自己的事情。他們願意給兒子就給,不願意給兒子,兒媳也沒有必要以死相逼。
而作為公婆的老人,雖然是在維護自己選擇的權利,出言刺激兒媳帶孫子一起去死,未免太過偏激。
一個女人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嫁進來,開始融入一個新家庭。作為公婆的父母不說把對方當成女兒,最起碼也要把對方當做家人。
畢竟,她是準備陪著自己兒子過一輩子的人。
在《中國式離婚》裡有這樣一句臺詞:
「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他娶了你,就等於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會關係和你的父母。」
在越來越主張思想自由、生活獨立的今天,我們都偏愛每一代人各自過各自的生活,互不幹擾的灑脫生活。
但在中國式的婚姻裡,這件事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成為空談。
那既然避不開,也推不掉的時候,最好的經營方式,就是守好各自的分寸底線,明白「界」在哪裡。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愛的釐米》裡,關爸插手大女兒的婚姻,逼得多雲最終離婚。過分包攬兒子關震雷的人生,一味壓榨二女兒滿足兒子各種無理的要求,導致雨晴傷心絕望,斷絕父女關係。
而徐清風的媽媽更是一味地插手兒子的生活。談戀愛了各種挑刺,兒子吃餃子要吃自己包的,而不是女朋友包的。早餐吃什麼、喝什麼,必須她來安排……
逼得兒子的女朋友一個又一個的告吹,徐清風也對母親怒目相向,歇斯底裡的說「不談戀愛了,永遠守著你」。
以前,他們總以為這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可是當親子關係出現裂痕,生活一地雞毛的時候,他們才開始明白:
放手,才是一種更好的愛與成全。
當他們懂得那份分寸感,決定改變,不再事事幹涉兒女的生活時,他們各自的人生也慢慢回歸正軌。
不學無術,一味啃老、啃姐的關震雷,在關爸狠心的改變之下,成長蛻變為有擔當、有責任的人,換來了妻兒的回頭。
徐媽媽在放手讓兒子自己選擇人生之後,也開始了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再圍著兒子團團轉,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雨晴爸爸在知曉了自己的嚴重越界後,最終換來了女兒的原諒,心裡不再忍受煎熬。
親情、家庭、血脈……這些東西分割不開,但分寸感卻不能少。
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把握好自己的「界」,就是最好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