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出臺:餐廳、旅館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最高可罰5萬元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剛剛,《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改決定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修改後的條例將於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自2012年條例施行以來,本市首次對該條例進行修改。修改後的條例首次明確,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並對個人違法投放垃圾的行為,實行教育和處罰相結合。違規投放的個人「屢教不改」,最高可處200元罰款。
-
濟南垃圾分類解讀:明年5月1日起實施,不按規定投放的單位最高罰50萬
垃圾不分類,個人最高罰二百,單位最高罰五十萬 將於2021年5月1日起實施的《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未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
北京:個人不按規定垃圾分類屢教不改 最高罰200
針對「教罰並舉」、新版「限塑令」、一次性用品、垃圾混裝混運等社會關注的問題,本端記者昨天採訪了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主任郝志蘭和市城管委固廢處副處長馬建驥,請他們就社會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熱點1:垃圾分類義務個人違規投放多教育慎處罰早在2011年,本市就制定了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情況。
-
北京垃圾分類條例實施以來,混裝混運行為罰款超三百萬元
全市共有餐廚(廚餘)垃圾運輸車1006輛,可回收物運輸車502輛,有害垃圾運輸車91輛,其他垃圾運輸車3037輛。在分類處理環節,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44座,總設計處理能力3.27萬噸/日,基本滿足北京市分類處理需求。其中,焚燒設施11座,處理能力1.77萬噸/日;生化設施23座,處理能力0.8萬噸/日;填埋設施10座,處理能力0.7萬噸/日。
-
北京垃圾分類條例實施以來,「混裝混運」行為罰款超三百萬元
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進入到末端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處理量,即其他垃圾量1.6萬噸/日,同比去年下降32%。垃圾分類實施以來,北京新建改造分類驛站916座,提升改造分類桶站6.14萬組,全市居住小區固定桶站建設達標率89%。
-
上海市人民政府等4單位推進垃圾分類「上海經驗」
上海經過近10年的摸索,已經探索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新模式。2019年2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教育委員會及中共上海市長寧區委員會等單位負責人分別交流分享了垃圾分類「上海經驗」。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明年5月起施行 生活垃圾分為四大基本品類
,對個人處罰重點把握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多次違規或將被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自願參加生活垃圾分類等社區服務活動的,不予行政處罰,垃圾混裝混運也將被處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辦公或者生產經營場所應當根據需要設置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收集容器;住宅小區和自然村應當在公共區域成組設置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兩類收集容器,並至少在一處生活垃圾交投點設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其他公共場所應當根據需要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收集容器。
-
你是什麼垃圾?北京垃圾分類指南!
2020年5月1日開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由此全面開啟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當日,北京「生活垃圾分類LOGO」全新亮相,市區內垃圾轉運車也換上「新裝」,垃圾分類宣傳來到居民家門口、走進市民手機裡。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在即,您關心的十大熱點解讀來了
其中住宅小區和自然村,要成組設置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並至少在一處垃圾交投點設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容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辦公或生產經營場所應當根據需要設置四類收集容器;其他公共場所可根據需要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收集容器。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本市以上三類區域的分類垃圾收集容器在標識、材質、容量上都不太一樣。
-
你關心的垃圾分類熱點問題,答案都在這兒
「教罰並舉」新版「限塑令」一次性用品垃圾混裝混運……這些社會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現在詳細為您解讀01垃圾分類義務個人違規投放多教育慎處罰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主任郝志蘭介紹07混裝混運「混裝混運」罰款金額提至最高10萬在《條例》修改的過程中,曾提出過垃圾「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
-
【垃圾分類】上海垃圾分類 VS 日本垃圾分類
國內的大家都耳熟能詳,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四個桶,黑桶(幹垃圾),褐桶(溼垃圾),藍桶(可回收物)和紅桶(有害垃圾)。對於其內容物的說明更是好記,網上流傳的口訣——「豬能吃的叫溼垃圾,豬都不吃的叫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的叫可回收垃圾」。
-
北京垃圾強制分類正式實施 北京版你是什麼垃圾什麼意思?垃圾分類...
原標題:北京推行垃圾強制分類人民日報北京5月1日電(記者朱競若、賀勇)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5月1日正式施行,與以往顯著不同的是,《條例》對個人生活垃圾分類由倡導性上升為義務性條款,並明確了對生活垃圾混投混放、收運企業混裝混運等行為的處罰措施。這意味著北京的垃圾分類從此步入強制時代。
-
上海垃圾分類 VS 日本垃圾分類
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1. 垃圾的分類國內的大家都耳熟能詳,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四個桶,黑桶(幹垃圾),褐桶(溼垃圾),藍桶(可回收物)和紅桶(有害垃圾)。對於其內容物的說明更是好記,網上流傳的口訣——「豬能吃的叫溼垃圾,豬都不吃的叫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的叫可回收垃圾」。日本的垃圾分類就沒有這麼簡單粗暴了。最基本的有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粗大垃圾和有害垃圾等。
-
廣東垃圾管理新規:單位未分類投放最高可罰50萬元
近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城鄉生活垃圾管理要堅持政府推動、城鄉統籌、屬地管理、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強調垃圾源頭減量,單位未分類投放最高可罰50萬元。
-
一家公司混運垃圾被海澱城管連罰兩次
分類投放好的垃圾上了垃圾收運車又被「一鍋燴」?近日,海澱城管萬壽路街道執法隊和花園路街道執法隊各查處了一起生活垃圾混裝混運違法行為,兩起處罰的對象均為同一家運輸單位——北京清雷諾科技有限公司。幾天前,海澱城管萬壽路街道執法隊在日常巡查執法中發現,一輛生活垃圾運輸車在為五棵松地區的思味濃餐館垃圾清運時,存在混裝混運問題,車內廢棄紙盒、塑膠袋等不同類別的生活垃圾全部混裝在車中。據調查,該運輸車輛負責清運周邊餐館生活垃圾,其所屬的北京清雷諾科技有限公司與餐館籤訂了生活垃圾清運合同。
-
《新聞1+2》 | 垃圾分類,失去便利終將換來紅利
完整節目音頻日前有網友稱,杭州海底撈紹興路店由於垃圾分類不合理,被城管局開出「垃圾拒運單」,經核實,該店垃圾處理不當的事實基本屬實,但相關部門並未實施拒運,而是要求該店面限期整改。根據2015年出臺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餐飲企業垃圾分類工作不到位可能被下「垃圾拒運單」。
-
即使宅在家裡,垃圾分類也不可鬆懈,家長的表現就是孩子的榜樣
通過立法,上海市明確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四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首次明確對生活垃圾全流程進行分類,確立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和相應法律責任等。比如,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款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可罰5萬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早在2012年3月就開始施行。
-
關於垃圾分類的20個問題答疑解惑
未按規定分類罰200?關於垃圾分類的20個問題答疑解惑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實施,你是否還有不少疑惑:「生活垃圾分4類,家裡要備4個垃圾桶嗎」「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就罰200元?」 針對這些疑問,新京報記者梳理了北京市城管委等相關部門發布的信息,帶來20個你最關心問題的權威解答。
-
濟南:垃圾處理單位先分後混,將面臨最高十萬元罰款
記者提問:法規實施後,全市範圍內將強制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我們想了解一下,會不會出現前面分好類了,後面又混裝混運、混合處理的情況,主管部門如何避免「前分後混」問題?濟南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愛民:「前分後混」是每個市民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條例》不僅對市民分類投放作出規定,更對分類收運、處理作出明確要求。下一步濟南市城管局將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杜絕混裝混運、混合處理的問題:一是完善前端投放設施。
-
大興區禮賢鎮「四強化」推進垃圾分類
7月2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大興區獲悉,禮賢鎮「四強化」推進「疫情防控+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制定方案、成立專班、完善基礎設施等舉措,強化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形成長效機制,為百姓健康生活構築安全防線。據了解,強化示範帶動,按照「先行試點,全面推廣」思路,禮賢鎮選取中心、東安等10個村為試點村,將原有混裝混運的村級垃圾大箱改為31個符合「四分類」垃圾桶的桶站集中點,並設置垃圾分類公示牌,逐戶發放戶桶2500餘個。同時以南中軸路、軍工路為示範線,道路兩側已全部完成撤箱換桶工作,安裝垃圾回收點位20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