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懸空寺,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下意識就想到了山西恆山那座建於1500年前的空中閣樓。
但其實,我國有三座著名的「懸空寺」,除了山西恆山,在青海西寧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也有一座北禪寺,倚著山腰而建,屬於三座懸空寺之一,而另外一座「懸空寺」則位於河北石家莊井陘縣的蒼巖山上,名為橋樓殿。
蒼巖山,距離石家莊市50公裡,主峰海拔為1039.6米,因地處太行山脈,所以這裡多奇山險峰,有參天古木,亦有清泉瀑布,當然除了自然景觀以外,也少不了人文風景,又以福慶寺最有名。
福慶寺,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朝,建造者是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只不過那個時候,這座寺廟名字叫做興善寺。
隋朝亡國之後,南陽公主便在蒼巖山出家為尼,她在這裡開荒拓土,興建寺廟,遍尋草藥,以醫術救治當地的百姓,後來人們為了感念她的她的恩德,便為她修建了一座南陽公主祠,尊奉她為蒼山生母,而清朝光緒曾敕封南陽公主為「慈佑菩薩」。
到了宋朝時期,有一位五臺山的高僧,因為仰慕蒼巖山而來,而那時的興善寺已經瓦礫遍地,斷壁殘垣,他為了不使其沒落,便在此重新修繕寺廟,塑造佛像,寺廟也重新興盛起來,後來又上書給宋真宗,得真宗賜名改為如今的福慶寺。
歷代它都是河北著名的寺廟,每年來此出家的僧尼眾多,而蒼巖山的廟會更是熱鬧非凡,已經有1300年的歷史,尤其是三月的廟會,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而這也是源於對南陽公主的崇拜,由此可見這位生於1400多年前的公主,對蒼巖山的影響有多大。
穿過山門,就到了萬仙堂,它是一座古院落,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正殿為懸山式出巖建築,最晚建於明末時期,除萬仙堂外,還有蒼巖書院等也是明朝時期的古建築,實際上山間的古建築大多是明清所建,在山崖絕壁之間傲立,頗為壯觀。
不過,大多數人來蒼巖山,都是衝著橋樓殿而來。
過了碧澗靈檀,就是一處懸崖絕壁,而絕壁之上則是三座石橋橫跨在其上,橋的樣子很像河北的千年古橋趙州橋,不過據記載,這三座橋實際上比趙州橋建造的年代更加久遠,更神奇的是,在其中兩座橋上都有建殿宇,讓人忍不住好奇,古人到底是如何把它建在懸崖之上的。
沿著山間的石梯繼續往上,就可以來到三座橋上,值得一提的是上山的石道我們也比較熟悉,它就是西遊記中唐僧小時候放生鯉魚所走的那條。
橋樓殿,位於距離崖底70米深的石橋之上,橋本身長15米,寬7.8米,而殿則是二層重簷樓閣建築,有金色的琉璃瓦和朱紅色的殿柱,殿內有佛、菩薩、十八羅漢等塑像,以及諸多珍貴壁畫。
因為它位於懸崖之上,所以一直以來都遠近聞名,也是我國著名的「懸空寺」之一,現如今人們也不知道這座殿宇最早建於何時,如今我們看到的是康熙初被火焚毀後重建的,也有三百多年歷史了。
其實在這座殿宇後面的石橋上,還有一座殿宇,人們把它稱為小橋樓殿,原本這座殿宇名字叫做天王殿,建在跨度11.3米,寬6.20米的橋上,為歇山黃綠琉璃瓦頂重簷樓閣式大木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據記載,橋與殿同時建造於金代大定年間,距今有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也曾多次修繕。
在橋樓殿前,還有一座石橋,不過這座石橋上並無建築了,橋長18.6米,寬4.5米,主要是供來往行人行走的,名曰天橋。橋上有石獅子,經過上百年的風吹雨打後,如今已有些殘破,但還可窺見古人的精湛工藝。
蒼巖山,有三絕,除了前面已經提到過的橋樓殿之外,另外兩絕分別為:白檀樹和古柏朝聖。
在蒼巖的山澗中有許多上百年樹齡的白檀樹,據說最古老的檀樹之王已有千年歷史,樹根早已延伸幾十米,樹幹已經中空,可以容納下一人休息,而這些大大小小的白檀樹,形態各異,蒼翠如海,連陽光都被遮擋在外,夏天去的話絕對是避暑佳處。
古柏朝聖,指的是在懸崖峭壁之上有千萬棵上千年樹齡的柏樹,有的側出,有的倒懸,有的矗立,不管溮河形態,它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生長,那個方向就是南陽公主祠,可以說這些古柏在朝拜這位千年前的公主。
關於蒼巖山,還有諸多的傳說和故事,關於橋樓殿,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但它總歸是一處值得前往的名勝古蹟,尤其是進入深秋初冬時節,山上的樹木已經泛黃,與古樸的建築交相輝映,又多了幾分禪意。
如今的蒼巖山,已經不僅僅是一座佛教聖地,也是一處影視勝地,吸引了諸多影視劇劇組來此取景,比如《西遊記》、《乙未豪客傳奇》、《臥虎藏龍》、《白龍劍》、《花木蘭》等。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座「懸空寺」呢?你見過哪座建築讓你嘆為觀止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旅途故事吖~關注阿淵帶你看世界,我們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