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何成為了自掘墳墓的行動?

2020-12-10 青史之名

日軍偷襲珍珠港,從戰略意義上講並不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從當時的戰爭和日本國際環境來講,只能冒險偷襲珍珠港,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徹底癱瘓,使其無暇顧及東南亞的戰事,日本還能有一線生機,不然日軍的處境將面臨著溫水煮青蛙的悲劇,為何會這樣呢?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大部分資源需要進口,瘋狂掠奪是日軍武力擴張的原因之一,日本關東軍強佔中國東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全面侵略東南亞開始,日本在國際上的形勢就非常不利,當時太平洋上的霸主美國雖未對日本宣戰,但早已對其進行了孤立政策,使日本資源進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大將深知美國工業的發達,但為了擺脫坐以待斃的處境,只能鋌而走險,殲滅美國太平洋上的艦隊,從而一勞永逸的掠奪東南亞,形成以戰養戰的最終目的。

於是日本出動六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此時停泊在港口內的大部分戰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大炮巨艦的主角美國戰列艦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9艘大型戰列艦擊沉4艘,其餘5艘也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從表面上看,日軍的此次偷襲行動可謂是大獲全勝,但從毀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目的上來看,日本此次行動並不算完美,因為美國三艘航空母艦並沒有停泊在珍珠港內,所以日軍的艦載機並未對美國的航空母艦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這也為後來的珊瑚島和中途島兩次大規模海戰,美國扭轉戰爭局面埋下了伏筆。

就算當時的日本艦載機沒有找到美國的航空母艦,還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其喪失行動能力,那就是將珍珠港內的450萬噸重油全部毀掉,如果毀掉了這些美國儲備良久的重油,那麼不僅美國航母不能縱橫太平洋,就連珍珠港內的機械廠也無法正常運營,更不可能短時間內修補好被日軍艦載機擊傷的戰艦,美國太平洋艦隊也就不可能短時間內重塑戰鬥力,那麼為何日本艦載機沒能擊毀美國的儲油呢?

這要從日本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海軍中將南雲忠一說起,南雲忠一是山本五十六的得力助手,偷襲珍珠港這麼艱巨的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從資歷和指揮能力上講南雲忠一的確算是日本海軍中的佼佼者,但其優柔寡斷的缺陷和過於保守的風格讓日本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飽受摧殘,毫無疑問,未轟炸美國珍珠港內的重油也是南雲所為。

當時,日本艦載機被分成了三個批次轟炸珍珠港,說白了第一批次擔負著試探的重任,因為當時日本人不會料想到美國人毫無防備,當第一批次的艦載機偷襲成功,發回「虎,虎,虎」的捷訊後,南雲這才放心讓第二批次艦載機黑壓壓的向著珍珠港上空壓去,此時優柔寡斷的南雲備受熬煎,美國的航母不在珍珠港,會在哪呢?會不會出其不意的攻擊日本艦隊呢?南雲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和他在後來的中途島海戰先是轟炸中途島還是先攻擊美國的航母抉擇一樣,結果南雲做出了保守的選擇,見好就收,當得知前兩個批次的艦載機已經將珍珠港內的戰艦大部擊毀後,南云為了避免自己陷入被美國航母襲擊的危險,放棄了第三次的攻擊,也就失去了擊毀珍珠港內重油的機會。

不得不說,美國當時的軍工業發達到令人匪夷所思,除了被日軍直接擊毀的戰艦,大部分受傷戰艦在最短的時間裡得到了修復,就連沉沒在港內的戰艦美國人都打算撈出來修理,這真的多虧了南雲沒有下達擊毀重油的命令,不然,珍珠港內的戰艦豈會在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題外話,如果日本擊毀了美國的重油,不僅讓珍珠港內的軍工業徹底癱瘓至少半年,美國殘存的太平洋艦隊也只能從美國本土出發參戰,到東南亞的距離將擴大很多,日本在太平洋上至少能多稱霸兩年以上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爭的起點——偷襲珍珠港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偷襲珍珠港的這一瘋狂設想,竟然最初是由一個美國高級將領提出的。 二、竟然是美國人提供了偷襲珍珠港的戰術 1921年一個英國記者寫撰寫了一本書,名叫《太平洋海上霸權》,當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熱愛軍事的美國海軍上將哈裡就被其吸引住了。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勾起了他的創作欲望。
  •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及美國陸軍、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遭受日本海軍轟炸。炸沉、炸傷主力艦、驅逐艦、巡洋艦等近20艘,擊毀飛機188架。   這場偷襲直接導致2403位美國人死亡,1178人受傷,美國被拖入戰爭的泥潭,成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口中的「奇恥大辱」,後來羅斯福將這一天定為「國恥日」。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二戰的格局也因此改變。
  •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太平洋戰爭全面拉開序幕
    1941年12月7日,三百五十四架日本作戰飛機偷襲美國夏威夷的大型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到兩小時,即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炸死二千四百零三人,炸傷一千一百七十六人。美國就此猝然捲入戰爭。日本由於對俄戰爭的勝利,一躍而為世界強國。
  • 日軍偷襲珍珠港背後的氣象戰
    氣象不但對農耕、航行、日常生活至關重要,對戰爭的勝負,也有很大影響。最近,日本氣象專家古川武彥出版了一本新書《通過人和技術概述天氣預報史》,書中講到日本偷襲珍珠港能夠成功,一大原因,便是他們精準的天氣預報。
  • 歷史上的今天:日軍偷襲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上午,日軍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軍覆沒。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目的又是什麼呢?於是,日本最終決定孤注一擲向美國發起挑戰,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位於西太平洋夏威夷群島,是日本南進擴大戰爭的主要障礙,日本妄圖通過摧毀美國海軍主力,從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日軍為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進行了周密準備。
  • 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美國三艘航空母艦全部被調離珍珠港,是巧合?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不過在這之前,美國太平洋艦隊中的三艘航空母艦接到命令,全部外出執行任務了,沒有在港內,躲過了這一次偷襲。這是巧合嗎?第三、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珍珠港的飛行員立刻駕駛戰鬥機起飛進行防禦,而這些戰鬥機的起飛地則在珍珠港偏遠的小機場裡,但這些小型機場一般是不用的,基本不會停靠飛機,為何會有戰鬥機停靠在此地。據史料記載,在被偷襲之前,美國下令將一些戰鬥機全部開往了小型機場,而其他的飛機則全部從停機倉庫中拉出,擺放在停機坪上,好像就是要讓日軍知道他們的飛機都在這裡一樣。
  • 迷霧重重的偷襲珍珠港事件
    ,不如說是美國為了與日本開戰而故意讓日本襲擊成功的陰謀,因為從日軍準備偷襲到美國因偷襲珍珠港而對日宣戰的整個過程中,不合常理且無法解釋的巧合太多了。日本對珍珠港的襲擊還要從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說起。由於江陰海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打亂了日軍在中國大陸的戰略部署,日本於1939年制定了兩個戰略方向:北上奪取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或者南下奪取英荷在東南亞殖民地的資源。
  • 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衝繩島戰役是二戰時太平洋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戰役,日軍有組織抵抗於1945年6月21日宣告結束,此後雖有極少數殘餘日軍仍在做零星的無組織抵抗,但已無關大局,此掃尾行動到7月2日宣告全部結束。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對於珍珠港的偷襲其實比較成功,因為就正面戰場而言,日本沒有什麼可比性,這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績。雖然偷襲之前具有很多可能性,但最終迎來的結果非常優異,在日本來說,可以讓他們自豪很久。日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勇氣進行這次襲擊,除了日本一直以來日漸膨脹的野心外,和襲擊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山本有著不可割斷的關係。
  •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 為何不佔領珍珠港?真相是什麼?
    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軍基地,日本為什麼不佔領它呢?從當時的情況看,可能有能力佔領的。但僅僅是轟炸了一下,就撤回了。很快美國修復,利用這個極好的軍事基地,重創日本海軍。
  • 賭徒的計劃:偷襲珍珠港將成為摧毀美國太平洋海權的決戰
    對山本五十六來說,在戰爭伊始就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便海軍能夠暢通無阻地掩護陸軍南進是至關重要的。他堅定地認為短期戰爭是日本唯一有希望贏的戰爭——在初期打一場漂亮的勝仗,將使同時面臨兩洋戰爭且有意見分歧、氣勢受挫的美國與日本達成保留日本新獲領土的和平協定。正是從這一前提出發,山本構思了對珍珠港的奇襲(不過,正如他所理解的那樣,攻擊將發生在正式宣戰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內)。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沒想到英美反應迅速,立刻完全禁運並凍結日本資產,日本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準備消滅太平洋上日本的最大威脅——美國太平洋艦隊。日軍在北線無法和蘇聯陸軍抗衡,只有打通東南亞和印度地區,而該地區最強對手就是美軍,奇襲確實能夠有相當大的優勢。太平洋戰爭初期確實也如日本帝國預期的那樣,只是工業基礎薄弱無法與美國抗衡。 日本選擇偷襲珍珠港,是面對美國施展離岸平衡手戰略的孤注一擲,而當時日本的實力遠低於美國,進攻中國又沒法以戰養戰(當時的中國缺乏石油和工業),所以日本屬於無可奈何的做法。
  • 攻其不備—日軍偷襲珍珠港
    這是一支肩負著奇襲珍珠港的秘密使命的日本機動部隊。他們於11月26日從千島列島的單冠灣出發,經過北太平洋,正悄悄地接近夏威夷群島瓦胡島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要基地——珍珠港。與此同時,日本還派遣了五艘袖珍潛艇悄悄地潛入到珍珠港打前哨。 美麗的珍珠港正在面臨著一場災難。
  •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被說是失敗的?只因這兩處地方未轟炸!
    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何被說是失敗的?只因這兩處地方未轟炸!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事力量算是比較強大的,要不然發起的戰爭也不會捲動整個亞洲,當時就連澳大利亞,遠在大洋洲都被日軍所侵略,有人覺得當時如果不是日軍的行為太過放肆,惹到了美軍,也不會在二戰中徹徹底底的失敗,當初真的是日軍先招惹美軍的嗎?
  • 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航母執行任務逃過一劫
    而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對整個二戰的走向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不過從珍珠港開始,它就被幸運女神眷顧,而敵人氣的牙痒痒就是沒辦法。這個幸運兒就是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它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恰好因為有其他部署任務而駛離了珍珠港,這也讓它免於遭受日本的猛烈炮火,倖免於難。
  • 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為啥沒有直接對美國本土發起攻擊?
    二戰爆發後,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大發戰爭財。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被迫加入到二戰中,成為同盟國的中堅力量。珍珠港事件,也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日本為了報復美國切斷對日本原油的供應,於1942年,日本採用偷襲的方式,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了襲擊。在這次偷襲行動中日軍大獲全勝,共有3000多名美軍在這次事件中傷亡,這次事件也上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有人會問,當年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後,為什麼沒有順勢對美國本土發動襲擊?
  • 日本輕鬆偷襲珍珠港,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是美國的「苦肉計」?
    鄧葆光突然明白,日本將會不宣而戰,突襲南太平洋的美國軍事基地,佔領南洋群島,方可取得南洋出產的橡膠。而珍珠港駐紮著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自然是日本突襲的首要目標。 鄧葆光立即設法,以絕密電報鄭重告知英、美兩國,「日軍極可能不宣而戰,進犯南太平洋英、美海軍,襲擊珍珠港!」
  • 日軍在偷襲珍珠港時,如果被美軍發現,改為強攻結果會怎樣?
    深度摘要: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獲得巨大成功,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拉開大幕。如果日軍的突擊艦隊在偷襲前就被美軍發現,只好將偷襲改為強攻,結果會怎樣?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獲得巨大成功,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拉開大幕。如果日軍的突擊艦隊在偷襲前就被美軍發現,只好將偷襲改為強攻,結果會怎樣?
  • 偷襲珍珠港解讀
    研究此次事件的成敗得失,有利於我們了解二戰歷史和今天美日關係之緣,對未來戰爭的偷襲戰也有一定借鑑或啟迪作用。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撃)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
  •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已經成功破譯日軍電碼,為何珍珠港還被偷襲?
    只是東南亞是英、美等國的殖民地,進軍南洋等於向英美宣戰,於是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應運而生。在山本五十六看來,要執行前進東南亞的策略,就要把美國太平洋艦隊這個絆腳石給消滅掉。 他認為不可與國力雄厚的美國打持久戰,要贏得這場戰爭,日軍唯一的希望就是以突襲手段,在開戰的初期,就把美國的太平洋一舉殲滅或是重創,從而確立日本的軍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