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偷襲珍珠港後………

2020-12-11 新民周刊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

日期:2020-12-09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二戰的格局也因此改變。

撰稿|竹 裡


  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軍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應對來自日本的350餘架飛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及美國陸軍、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遭受日本海軍轟炸。炸沉、炸傷主力艦、驅逐艦、巡洋艦等近20艘,擊毀飛機188架。

  這場偷襲直接導致2403位美國人死亡,1178人受傷,美國被拖入戰爭的泥潭,成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口中的「奇恥大辱」,後來羅斯福將這一天定為「國恥日」。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二戰的格局也因此改變。


不僅是孤注一擲


  日本偷襲珍珠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戰略選擇。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公眾,都在不斷追尋日本偷襲的原因。究竟為什麼日本要孤注一擲、斷然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作戰?

  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曾經擬定兩個作戰方向,分別以「南下」「北上」命名兩個作戰計劃。最開始,日本看上的是蘇聯廣袤的戰爭資源,擬定入侵蘇聯、佔領西伯利亞。但由於日本當時的軍事思想和戰術落後,在與諾門罕地區的蘇聯軍隊激戰4個多月後,遭遇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

  「北上」吃了敗仗後,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日本轉而掉頭策劃「南下」。當時東南亞有英國、荷蘭、美國的殖民地,這就給日本南下計劃增加了困難。起初日本遲遲不敢對美開戰,多次取消或推遲南進計劃,直到1941年,日本開始對東南亞擴張,引發英美不滿。在偷襲珍珠港的四個月前,英美宣布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艦艇拋錨,無法繼續侵略。這對日本而言幾乎可視為「開戰宣言」,為了按計劃進行戰爭,日本決定先發制人、冒險一擲,瞄準的目標正是珍珠港。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主要樞紐,日本認為要想奪取制空制海權、保證南下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親自出席的御前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機隊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波攻擊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

  當時只有19歲的海軍士兵Stratton在這場偷襲中倖存下來。Stratton回憶,一顆近800公斤重的炸彈擊中亞利桑那號,點燃了68萬升航空燃油,500噸火藥和450多噸軍火。爆炸將這艘船變成了一個直徑15米的火球。他身體70%的面積被燒傷。

  珍珠港偷襲後,日軍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瞄準了太平洋另一端的美軍。夏威夷被突襲後不久,關島失守,威克島上的部隊也在抵抗了幾個小時後投降。日軍同樣消滅了美軍部署在菲律賓的大部分空軍力量,並很快將要攻佔首都馬尼拉。英國軍隊也遭受了類似的失敗。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巡洋艦被擊沉,日軍的猛烈進攻貌似勢不可擋。


加速法西斯覆亡


  在日軍襲擊珍珠港兩個星期後,一個寒冷的下午,羅斯福總統和他的顧問們聚在橢圓形書房裡發表了講話。6200萬的聽眾、相當於美國人口近一半,從廣播中收聽了他518個字的講話。為讓公眾對戰爭做好準備, 羅斯福重申了一些言論:需要出兵海外作戰、物資短缺、稅收增加以及美國人將在大後方進行持續抗戰等。

  「每一位男人、女人和兒童都是我們美國歷史巨大使命的參與者。戰爭命運的改變——好消息或壞消息,失敗或是勝利,我們都必須共同承擔。」突襲也激怒了美國公眾,全國的報紙社論反映出了這一點。《洛杉磯時報》譴責這次襲擊是「瘋狗的行徑」。「是日本自尋死路。」《芝加哥太陽報》寫道:「國家就是團結一體,否則什麼也不是。」

  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所面臨的挑戰是,美國沒有發動進攻的條件。珍珠港事件後不久,羅斯福曾向他的妻子伊利諾坦言,「我們將不得不先擴充我們的海軍和空軍,那將意味著在獲得勝利之前,我們要吃很多的敗仗。」而當時美國3 000架戰鬥機中,只有約三分之一可以直接用於作戰;士兵在演習中用排水管代替迫擊炮,用掃帚當作機槍;海軍急於招募新水兵,甚至降低了對視力、身高和牙齒的要求。

  1942年1月1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標誌著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決心共同打敗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不到侵略國無條件投降,決不和敵國單獨議和,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進程。

  同年4月,美國對日本東京發動一次空襲。當時,美國海軍所有作戰飛機的作戰半徑,均無法達到轟炸東京所需的距離。經過一系列慎重挑選,航程達1932公裡、北美公司B—25型米切爾型轟炸機被軍方選中。這次空襲是對日軍突襲珍珠港的報復。

  二戰中,美國付出了慘重代價。根據美國國務院1964年一項解密文件,美國二戰時的傷亡人數為292131人。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書在柏林籤署,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也意味著一場席捲歐亞大陸的戰爭夢魘終於結束。

  1994年8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2月7日定為全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這一天,全美各地都會舉行紀念活動,在日落之前,美國各地政府機構會降半旗致哀。(撰稿 竹裡)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日軍偷襲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上午,日軍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軍覆沒。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目的又是什麼呢?於是,日本最終決定孤注一擲向美國發起挑戰,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位於西太平洋夏威夷群島,是日本南進擴大戰爭的主要障礙,日本妄圖通過摧毀美國海軍主力,從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日軍為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進行了周密準備。
  • 日軍偷襲珍珠港背後的氣象戰
    最近,日本氣象專家古川武彥出版了一本新書《通過人和技術概述天氣預報史》,書中講到日本偷襲珍珠港能夠成功,一大原因,便是他們精準的天氣預報。下面,就來講講這場偷襲背後的氣象戰,也可從中一窺日軍對於戰爭是如何處心積慮。
  • 1941年,老照片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策劃人。圖中可見,美軍的兵力部署早已被日軍掌握。即使如此,美軍也俘虜了部分日軍士兵。圖為美軍在珍珠港俘虜的第一個戰俘參與轟炸珍珠港的日軍飛行員。起飛前,飛行員正在接受指揮官的指令。
  • 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美國三艘航空母艦全部被調離珍珠港,是巧合?
    第一、據史料可知,美國在被偷襲前就已經得到了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提醒,而美國情報部好像也攔截了關於日本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當時,遠在中國的國民黨情報部就攔截到了日軍準備偷襲美國海港的情報,但具體是哪還未查清,蔣介石立刻電話警告了羅斯福,可羅斯福在接到蔣介石的警告後,並未有任何的震驚反應,反而十分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知道了。」便掛斷了,氣得蔣介石怒摔電話。
  • 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為啥沒有直接對美國本土發起攻擊?
    二戰爆發後,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大發戰爭財。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被迫加入到二戰中,成為同盟國的中堅力量。珍珠港事件,也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日本為了報復美國切斷對日本原油的供應,於1942年,日本採用偷襲的方式,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了襲擊。在這次偷襲行動中日軍大獲全勝,共有3000多名美軍在這次事件中傷亡,這次事件也上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有人會問,當年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後,為什麼沒有順勢對美國本土發動襲擊?
  • 攻其不備—日軍偷襲珍珠港
    這是一支肩負著奇襲珍珠港的秘密使命的日本機動部隊。他們於11月26日從千島列島的單冠灣出發,經過北太平洋,正悄悄地接近夏威夷群島瓦胡島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要基地——珍珠港。與此同時,日本還派遣了五艘袖珍潛艇悄悄地潛入到珍珠港打前哨。 美麗的珍珠港正在面臨著一場災難。
  • 姜毅英:破譯日軍偷襲珍珠港密電的江山女將軍
    ▶1941年12月初,國民黨軍統局一位女特工破譯了日本軍部無線電密碼,得知日軍將於同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的絕密情報。  ▶她隨即將此情報交戴笠,戴笠極立刻將電報轉呈蔣介石。  ▶蔣看完,即刻批示;「速通知美國政府。」  ▶然而,美方則抱半信半疑態度,致錯失防範。不過,從此美方始重視國民黨對日情搜能力,並加強兩國情報搜尋業務。
  • 太平洋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為何成為了自掘墳墓的行動?
    日軍偷襲珍珠港,從戰略意義上講並不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從當時的戰爭和日本國際環境來講,只能冒險偷襲珍珠港,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徹底癱瘓,使其無暇顧及東南亞的戰事,日本還能有一線生機,不然日軍的處境將面臨著溫水煮青蛙的悲劇,為何會這樣呢?
  • 揭秘:破獲日軍偷襲珍珠港情報的中國人
    他是中國著名的密碼破譯專家,因破獲日軍密碼而獲取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報。 1908年,池步洲出生在福建省閩清縣一個農家。日本東京大學畢業後,池步洲在中國駐日大使館武官署任職,並娶了出身望族的日本姑娘白濱英子為妻,婚後育有一兒二女,一家人其樂融融。
  • 1941年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幾小時後入侵香港
    1941年12月8日凌晨2時,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美軍基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不久,港英政府就已經獲悉日軍偷襲珍珠港,英國人有點不敢相信,而香港的處境不免讓他們擔心起來。清晨5時50分,日本陸軍飛行戰隊由九八式俯衝轟炸機組成的機隊從廣州天河機場起飛,飛往香港啟德機場展開首波空襲。早晨7點40分,土生秀治大佐率領陸軍飛行第45戰隊的26架九八式俯衝轟炸機,在雲層掩護下入侵香港領空。
  • 看了美軍這三大預判操作,十之八九,日軍偷襲珍珠港是被利用了
    時至今日,偷襲珍珠港依然是軍事愛好者的爭議熱點,然而隨著秘密史料的開放,以及各種信息的整合,才發現珍珠港事件的背後,不僅僅只是一場經典的偷襲戰這麼簡單。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美軍的種種不合理的部署,不禁讓人懷疑,珍珠港事件中,難道美國默默配合了日軍的偷襲?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巧合。
  • 偷襲珍珠港時,日軍為啥不炸掉油庫?並不是美國的陰謀
    導語:偷襲珍珠港時,日軍為啥不炸掉油庫?並不是美國的陰謀相信大夥都聽說過,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軍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美國斷絕日本的石油資源供給,就是為了逼迫日本做出極端的舉動,好讓自己有參戰的。畢竟美國是個民主國家,沒有人民開口應允的話,那聯邦政府是不可能參戰的,而珍珠港遭到偷襲目的就達到了,而且是日軍在轟炸時,沒有做到的事情更加讓人懷疑。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沒有炸油庫。
  • 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為何既驚喜又憤怒?
    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以後,希特勒到底有沒有大罵日本人眾說紛紜。有的人說罵了,認為日本此舉使美國提前加入戰場。所以一個不能完全倒向自己陣營的強國日本對於希特勒而言是比較束縛手腳的,因為他不知道日本到底在想什麼,當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希特勒可以毫不猶豫的確認日本已經上了這艘船,日本不可能有退路了。這兩個解釋其實都是正確的,國際政治尤其是外交同盟的這些關係,並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籤訂了一份條約關係就能真正確定。雖然在我們看來很複雜,但相對來講很容易,真正不容易的是條約的履行。
  •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 希特勒不喜反怒:這是不折不扣的自殺
    在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前,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這個龐然大物在20分鐘後就向左傾覆,隨著艦體沉入大海,導致429人喪生。就從轟炸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開始,日軍轟炸機對珍珠港內的大型艦隻展開輪番轟炸,珍珠港內到處都是巨大而恐怖的轟炸聲,成為一片火海。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前部彈藥庫中彈爆炸,在9分鐘內沉沒,艦上共有1177人喪生,佔珍珠港美軍總死亡人數的一半。
  • 日軍偷襲珍珠港未解之謎:美軍無防範事出有因
    今年12月7日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71周年,時隔71年後的今天,日軍偷襲美軍在夏威夷的軍事基地仍然是美國人最深刻的歷史記憶之一。每年12月7日,美國民眾都會為在珍珠港事件中喪生的2402名美軍士兵舉行悼念儀式。在2011珍珠港紀念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說:「美國人會銘記1941年12月7日,以紀念這些愛國者們的堅強,表彰那些為了我們的自由而犧牲的人們。」
  • 日軍在偷襲珍珠港時,如果被美軍發現,改為強攻結果會怎樣?
    深度摘要: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獲得巨大成功,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拉開大幕。如果日軍的突擊艦隊在偷襲前就被美軍發現,只好將偷襲改為強攻,結果會怎樣?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獲得巨大成功,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拉開大幕。如果日軍的突擊艦隊在偷襲前就被美軍發現,只好將偷襲改為強攻,結果會怎樣?
  • 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航母執行任務逃過一劫
    而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對整個二戰的走向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不過從珍珠港開始,它就被幸運女神眷顧,而敵人氣的牙痒痒就是沒辦法。這個幸運兒就是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它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恰好因為有其他部署任務而駛離了珍珠港,這也讓它免於遭受日本的猛烈炮火,倖免於難。
  • 解密文件:日軍偷襲珍珠港借天氣預報發暗號
    解密文件:日軍偷襲珍珠港借天氣預報發暗號 2013年03月08日 13:10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   日本昨(7日)解密的外交文件顯示,日本外交部在1945年8月二戰結束前焚燒近8000份保密程度較高的文件;有關解密文件揭露了日軍偷襲珍珠港時
  • 揭秘誰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密碼(二)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突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夏威夷珍珠港基地,幾乎使太平洋艦隊覆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隨後,池步洲破譯出了日軍即將偷襲珍珠港密碼的重要情報。這一重要情報呈送到蔣介石那裡後,蔣介石侍從室籤注的意見是:「速送外交部密告美國大使高斯,並電告我駐華盛頓武官郭德權轉達美國軍方」。蔣介石批「可」。但美方回答說:美日談判已陷入僵局,國務院已知道日本撤僑計劃,美國也準備同時撤僑。美方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日本將對美國進行突襲的意圖。
  • 偷襲珍珠港解讀
    研究此次事件的成敗得失,有利於我們了解二戰歷史和今天美日關係之緣,對未來戰爭的偷襲戰也有一定借鑑或啟迪作用。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撃)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