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該不該回娘家,其實是道選擇題!

2020-11-21 花開淡墨痕WDP

大年初一該不該回娘家,其實是道選擇題!

網絡上看見一文, 以一位女性角度(媳婦)討論關於「初一能不能回娘家?」說來初一已經過去了幾天,有這樣的討論很合理,在傳統上,初一自然是與夫家的人一起共度喜慶,但回娘家過節有錯嗎?在我看來,不過是選擇而已。

我們無可避免指出,初一回夫家過年,是在父權制度下社會的產物,攤開「嫁出去的女人等於潑出去的水」思維作基礎,「家」的歸屬,於丈夫或妻子,都是夫家才是家,娘家自然是排第二。如今現代人審視這傳統,會覺得很合理或不合理,然如何執行則個人決定。

很多時候,我們會依賴傳統禮俗,因為那是先輩留下,我也相信這些禮俗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從就傳統一點一滴脫皮。從文化心理看,這裡存在「傳承」的關係,尤其是男性更是容易接受,並視為理所當然。若家族沒有提出異議,根本不會有該議題的思考空間。

一旦被提出,這將是一場性別對話,雙方是需要理性探探。文化並非釘死的鐵則,我們更應該反思某項禮俗背後的含義,或者說這件事其實對自身重不重要,我們遵守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初一回夫家事是與家人團聚,娘家為何是排第二。畢竟這件事不遵守,不會降臨厄運吧?一切都是協商對談,我不相信「破壞傳統」會招來家門不幸的話,如果有純屬因果吧。

在文化心理上,我們極容易會形成一種依賴性格,感覺跟著「傳統」就對了,不會錯的。然我們確實很少反思為什麼這麼做,這麼做的背後意義是什麼,這是一種行為慣性。長輩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雖然長輩也可能不知道到底為什麼這麼做,他們都是傳承下來的,而傳承的過程中,可能又簡化成現在呈現的樣子。

還有一層文化心理,即孝道——道德制高點。同樣是站在父權角度審視,「家」是要回的,也必然是夫家,我們需要「家人」開心,也必然是夫家的人,凡事從夫家角度著想,根本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維。沒人會反對孝順這件事,但娘家的丈人丈母娘也是丈夫的爸媽,不是嗎?其實,沒必要將孝順放在太高的位置,感覺就像逼死自己,孝順誰先都是不孝。

一般上,遇到這樣的難題,大男人主義就出現了,文化傳統也搬出來了,更少不了盡孝的措辭,大概會不歡而散,嚴重的話出現家暴現象。由此可見,這不僅是性別對談,也是對文化反思的舉動,到底初一能不能回娘家,說到底就是選擇題。

婚喪禮節,婚禮禮節簡化地最快,喜慶節日注重於氣氛,繁文縟節總被拋到一邊,時間久了,就被遺忘了。這很能說明,傳統不是永恆不變的東西,尤其現代人對於傳統禮俗簡單就好的態度。我們一邊害怕傳統慢慢消散,一邊覺得不勝其煩,半推半就,傳統也就慢慢變樣,這是一種社會現象。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不掃地、不回娘家,你家鄉也有這樣的風俗嗎?
    在陝西關中過年有個風俗,一是大年初一不能掃地;二是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這個風俗有什麼來歷或者道理呢?聽小編給你娓娓道來。一、大年初一不掃地據傳農曆正月初一是掃帚星生日,這個掃帚星是何許人呢?相傳她是姜子牙的妻子。據說姜子牙在渭水釣魚等待周文王時,他老婆嫌他窮,就離開了他。
  • 春節趣談:為何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而大年初一和除夕不能回呢?
    春節趣談:為何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而大年初一和除夕不能回呢?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很多人都知道過年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節日。在過年期間,有著非常多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大家都知道多少呢。就是過年的時候需要貼春聯,貼福字。大年的初二的時候還要回娘家。
  • 【年俗解讀】大年初二,今天為什麼要回娘家?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按照民間的習俗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製圖:徐湛為什麼要回娘家?作為一個沒有結婚又沒有對象的小編不回娘家還能回誰家大過年的來都來了都不容易......小編就一本正經地給你科普一下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民間認為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
  • 婚後鬧矛盾,該不該回娘家住?
    雪兒不在家住後,爸爸一個人很孤單,後經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阿姨,阿姨比她爸年輕許多,對他爸也好,會照顧人。沒多久就登記了。第二年,阿姨給爸爸生了個兒子,老年得子,雪兒爸感覺年輕了許多,人也精神了。雪兒時不時回來看看他們,一家人倒也和睦。可現在自己的家庭出問題了,她實在沒地方去了,只能來爸爸家。
  • 小姑子,到底該不該插手娘家的事情
    老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在現如今,嫁出去的女兒總會在不適當的時間,參與到娘家的家庭中,從而導致家庭關係緊張,今天我們就一起談談小姑子,嫁出去後該不該管娘家的事情,尤其是在所謂的孝心上。誰知道,這樣的爭吵被婆婆傳到了小姑子的嘴裡,這下,兩個小姑子,上門找弟弟討說法,周女士老公正好不在家,兩個小姑子就問周女士,周女士也就說了原因。
  • 大年初二 回娘家
    春節趣談:為何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而大年初一和除夕不能回呢?因為這幾天回娘家既不會得罪婆家,也不會得罪娘家。
  • 作為已婚的女兒,娘家的事情該不該管,網友有不同說法
    作為已婚的女兒,娘家的事情該不該管。看這個問題,我一頭霧水,首先女兒出嫁了,如果是獨子,自己的父母還是要孝順,這個沒有任何商量的。對於80後,不管是丈夫還是妻子,都是自己父母家裡的獨子獨女。如果還按過去一代人說法,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麼對於女方來說明顯不能接受。畢竟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孝順和贍養。甚至現在小兩口安家,都是以掏空六個錢包為代價。
  • 為什麼回娘家正月初一不能回,必須是初二之後?看完漲知識了
    另外,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她們只能在大年初二的時候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因此,大年初二這一天也被稱為迎婿日。為什麼大年初一已經結婚的女兒不能住在娘家呢?而在大年初一,人們都有給已經去世的老祖宗供奉香火的習俗,因此,人們認為如果大年初一外人來到家裡頭,那麼老祖宗們就不會再進自己家門了。而初一過後,老祖宗就回天上了,所以到了初二女兒就可以回娘家了。
  •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大年初二回娘家有什麼規矩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也稱「回門」。很多人都想知道怎麼回事?以及有啥講究?一起來看看吧!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民間認為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
  • 大年初一先回娘家好還是婆家好?聽聽過來人的說法,很有道理
    ,麗麗跟老公結婚已經兩年了,之前幾年大年初一都是在麗麗娘家過的。今年麗麗老公就跟麗麗說大年初一回婆家過,麗麗想了想就勉強同意了,但是在回家的途中,兩人又因為這件事吵了起來,因為麗麗老公沒跟麗麗商量就給婆婆發了兩萬塊錢的紅包,麗麗發現後氣的不行,覺得老公不尊重自己,自己又不是不講理的人,氣的不行。
  • 原來,初二回娘家是如此由來......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 在農村,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重要日子
    大年初二回娘家,在農村甚至全國來說,是一種特有的風俗。在河北過年,人們的風俗是大年初一是不允許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的。不過到了初二,出嫁的姑娘需要攜帶丈夫及孩子回娘家,回娘家的時候帶上大包小包的禮品,全家總動員出行。
  • 初二回娘家的由來
    是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們都回婆家過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仗著自己是馬皇后最小的女兒,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宮中與父母一道過大年。歷來對子女管教極嚴的馬皇后勸說安慶公主:「你已為人妻,要孝敬公婆、體貼丈夫。他們多麼想與剛過門的新媳婦熱熱鬧鬧地過個團圓年哪!」
  • 為什麼有這個所謂「初二回娘家」?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是這樣來的
    為什麼有這個所謂「初二回娘家」呢?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怎麼不回呢?而出嫁的已婚婦女歷來被是「外人」,因而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和初一,需待老祖宗初一晚上返回後,女兒才可攜夫帶子以回到娘家。
  • 大年初一去拜年,很少有人磕頭了,這個傳統風俗該不該被捨棄?
    盼望著,盼望著,除夕夜終於來了,在我們豫東這邊的一些地區,不少家庭會把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混為一體來說,原因是年夜飯從大年三十的晚上,能吃到大年初一的凌晨,一大家子的人(包含堂兄弟),圍在一起,敘說這一年的點點滴滴。
  • 過大年,漲知識: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這一天不能殺狗
    為什麼回娘家是大年初二?大年初一回娘家的話又會有哪些說法?春節的熱鬧氣氛當然不會過了春節當天就減弱太多,這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連續許多天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初一是辭舊迎新的一天,拜年、收紅包都是非常歡樂的活動。
  •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原來是這樣……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接下來就由小編來跟你嘮嗑嘮嗑吧~1、初二為啥要回娘家?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人們早起後,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拜年。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 春節舊俗:古人正月初二也要回娘家?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歡迎來到百家號陸花花侃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春節舊俗:古人正月初二也要回娘家?和現在有什麼不同?春節對於我們百姓的意義不言而喻,從大年三十到元宵節前後幾乎每一天都有講究,每一天都是重要的節日。在很多地方每年春節的第2天,就是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時候。那古代的時候,古人是不是也要在這一天回娘家呢?情況會和現在不一樣嗎?其實很多習俗都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尤其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所以和現在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會比現在更加莊重、有意義。
  • 大年初一,家族群裡發紅包,娘家嫂子做件事,我直接退出群聊
    原創作者|豆豆01過春節,本身就是一個喜慶的日子,誰料大年初一,我和娘家人的關係鬧僵,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我結婚有半年時間了,娘家和婆家隔得比較近,平時經常來往,兩家的關係也處得比較親。娘家嫂子是二婚,我哥是頭婚,當初兩個人談戀愛,我爸媽就有點反對,不是看不起二婚女,而是她人品有點問題,喜歡背後算計別人。可沒辦法,爸媽從小就慣著我哥這個兒子。娘家有一個群,平時不怎麼聊,今天大年初一的早上,我第一時間就給我哥和大嫂,還有爸媽拜了個早年,按照規矩,我這個出嫁的女兒,只有年初三才可以回門。
  • 出嫁女兒最好少回娘家串門 回娘家這些禁忌你都知道嗎
    嫁出去的閨女就是別人家的人,在我國民間閨女出嫁之後回娘家有很多禁忌,如果不遵守意味著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們來看看回娘家都有哪些說法吧。   回門時日的禁忌,是要讓新婦遵守往來之序,不該回門時一定不能回門,否則會有兇事發生;該回門時,一定要回門,否則,也會有兇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