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心高氣傲致越國俯首稱臣,臥薪嘗膽終復受辱之仇

2020-12-15 云云會美食

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大家一定聽過,但是具體的典故和歷史大家可能還不夠了解,那麼他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相互徵伐說起了。春秋時期是一個社會動蕩,各方面勢力蓄勢待發的一個時期,當時各國互相兼併和討伐的實例數不勝數,而「臥薪嘗膽」則說的是越國勾踐與吳國夫差之間的故事。

本來越國是一個不願參與戰爭,安心過好自己生活的一個國家,無心爭奪地盤。但是他們無心,別的國家卻有意。附近的吳國看準了時機趁越國的君王允常死後,新帝繼位朝政較為混亂的時候對越國發起了進攻。

但是剛上任的勾踐也不是吃素的,面對吳國的攻勢,雖然自己國內的兵力稀少,但是勾踐卻直接派兵迎戰

但是越王絕對不是一個心血來潮得主,他也會用計謀。在於吳國對抗的時候,他派出了一些士兵,竟然在陣前表演自殺,這樣吳國的軍隊都特別的驚訝,隨後就變成了越王腦子有問題的笑話,吳國的士兵也都在看笑話,完全失去了防禦的姿態。

而就在這時,越王勾踐看準時機,對吳國軍隊發起了猛攻,一舉取得了第一次與吳國的對抗,並重傷了當時的吳國國君,並且最終不治而亡,將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夫差。吳越之間的鬥爭也正式開始。

夫差的父親臨死前囑咐夫差一定要為自己報仇,於是身懷殺父之仇的夫差便著手開始準備了對越國的戰爭。在勾踐繼位三年之後,秣馬厲兵的夫差終於要對越王勾踐發起戰爭,提前得知這個消息的勾踐覺得如果自己就這麼等著別人來宰割自己,倒不如先下手為強

於是就不聽當時他身邊的大臣文種、範蠡的建議,執意對吳國發動了戰爭。但當時的吳國兵強馬壯,國力也十分的豐厚,越王勾踐最終敗在了吳國的大軍之下,退居會稽,無奈之下向吳國求和,並甘願俯首稱臣。

這下勾踐便抓到了機會,回到自己國家的勾踐與他的夫人一起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並且勾踐在自己的床頭懸掛一個苦膽,每日飯前都要品嘗苦膽以此來告誡自己不能忘記兩年來的侮辱,甚至與自己的民眾同住在草蓆之上,同甘共苦,這也就是「臥薪嘗膽」故事的由來。

他還頒布律法穩定軍民,派人挑撥吳國君臣之間的關係,使吳王殺掉了伍子胥。甚至還大肆地往吳國運送木材,導致吳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造房屋建築,大大地消耗了吳國的國庫。

就這樣堅持了十年之久,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說的就是勾踐了。他蓄勢待發,在公元前482年的黃池會盟中,藉機攻破吳國,迫使吳國與自己議和,但是越王勾踐的目的使消滅吳國,現在的議和只是為了給自己消滅吳國創造機會罷了。

果然在公元前478年之後多次對吳國進行攻伐,最終消滅了吳國,殺死了夫差,奠定了自己越國的千秋霸業。

總結:吳越的戰爭也是歷史上十分著名的,勾踐憑藉他臥薪嘗膽的故事被塑造成為了一個敢於忍耐的正面形象,而消滅吳國之後的越王在政事上仍然有著十分正確的導向,仍然運用「五政」來治理國家,使國家的發展變得井井有條,最終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但是他卻殺掉了當時幫助自己重振雄風的大臣文種,實屬不幸。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大仇得報,之後卻做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越王勾踐是夏禹的後裔,春秋時期越國的君主,父親允常在位時與吳國的君主闔閭產生了怨恨,彼此徵戰不休,允常死後勾踐繼位。根據《史記》中的記載,這場戰鬥是這樣的:越王勾踐派遣不怕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他們排成三行,衝入吳軍陣地,高喊著自刎身亡,吳軍看了之後直接懵了。(何止吳軍懵了,我看了都懵了好一陣兒…..)
  • 越王勾踐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野心太大,下場很悲慘
    越王勾踐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野心太大,下場很悲慘!
  • 越王勾踐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野心太大,下場很悲慘
    越王勾踐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野心太大,下場很悲慘!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典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是這樣一個著名的歷史典故只是漫長歷史中的小小的部分,我們知道越王勾踐為了讓自己不忘在吳國遭受的屈辱,每天都以兵器為枕、以稻草為鋪、以懸梁苦膽為食,艱苦奮鬥十年有餘,最終打敗了吳王
  • 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真的值得後人讚頌嗎?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臥薪嘗膽一詞出自蘇軾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強,忍受痛苦之後定會苦盡甘來,這句詞也成為了不少人座右銘。臥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越大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種屈辱,臥薪嘗膽。
  •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復國後,越國去哪裡了?
    而對聯之中提到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復越的精彩典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越王勾踐亡國後採取極為嚴苛的方式隱忍求全,暗中積蓄力量一舉滅掉吳國的故事都非常熟悉,甚至在中學課本中就有《勾踐滅吳》這麼一篇古文專門描述勾踐是如何一步步滅掉曾經強盛一時的吳國的然而,勾踐滅吳後,勾踐去了哪裡?越國大臣的結局如何?越國國運如何?多數人對此知之甚少。
  • 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臥薪嘗膽,越王勾踐及越國王族的最終命運?
    大家好,我是龍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今天我們不聊西楚霸王項羽,只聊聊,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和他的越國……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國徵討越國,吳王闔閭親率大軍前去徵戰,雙方大軍在今浙江嘉興帶展開決戰。越兵背水一戰,以死相拼,結果大敗吳軍。吳王也被毒箭射傷,闔閭臨死之前,吩咐立太子夫差為王,一定要為父報仇。夫差勵精圖治,經過三年的努力,吳國逐漸強大起來。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越國殺父之仇,親率大軍進攻越國。越王勾踐率軍迎戰,在夫椒對陣。
  • 越王勾踐:春秋最後一位霸主,臥薪嘗膽後東山再起
    吳王闔閭死前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之仇。為了提醒吳王夫差不忘sha父之仇,伍子胥在夫差寢宮門前安排一對侍衛,每次夫差出入宮門,侍衛必喊道:夫差忘了殺父之仇嗎。同時,夫差加緊安排操練兵馬,以攻打越國。面對吳國的攻打,越國大臣文種和範蠡認為,吳國練兵多年,勢必報殺父之仇,越國應堅守城門,不主動出擊。但勾踐並不同意,發起大軍與吳國一戰。最終越國大敗。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壯大越國,可後世能力不足,越國在一夜之間覆滅
    前言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典故可謂家喻戶曉,我們都敬佩越王勾踐越王勾踐在吳國做俘虜的那幾年裡,每天都要用兵器作枕,用稻草作鋪,經過多年的籌備,他終於戰勝了吳王夫差,回到了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其實一直是一個比較強盛的國家。
  • 越王勾踐 臥薪嘗膽
    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即位。吳王闔閭以為有機可乘,準備出兵打越國。伍子胥不叫打,但是莫法,打仗了結果就是闔閭戰敗,自己身受重傷,還莫走到家了就死了。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說我們越國的珍奇寶貝願意全部貢獻給大王,只求大王保留他們的宗廟,別滅他們的國家。出差開始不答應說。我跟越國有不共戴天之仇,還講和。我我我講恁大爺,文種又說了。勾踐願意帶住他媳婦來吳國贖罪,做您的臣僕。我們國家給你們當小弟。他了生死都抄在大王的手裡邊了,你還怕啥,要是哪天你看他不順眼了,叫他幹啥他幹啥,給你當驢騎都中。還有就是大王你也能留個好名啊,為什麼不答應呢?
  • 「臥薪嘗膽」最開始不是用來形容越王勾踐的,而是蘇軾寫孫權的?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受困於會稽山上,勾踐選擇屈辱求和,俯首稱臣,越國成了吳國的附屬國,除此之外,越王勾踐為了表達自己對吳王夫差的忠心,主動到吳國宮廷服役三年,過著奴隸般的生活,表面上越王勾踐顯得頹廢不堪,實際上他一直在暗中默默收集情報,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復國,為了不忘記亡國的恥辱
  • 歷史上的恨人越王勾踐時時不忘滅吳雪恥
    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大禹後裔。其先禹之苗裔,夏後帝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吳王闔閭曾於公元前496年被越軍所敗。勾踐歸國後,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範蠡、文種等人,改革內政,休養生息。後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空虛之機,一舉攻入吳國並殺死了吳太子。夫差返國後只得言和。
  • 越王勾踐的雙面性格,臥薪嘗膽背後的狠毒心腸
    但是,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吳越相爭,持續有百年之久,越過一直到勾踐這一代,才將敵國消滅。而勾踐也是歷經磨難,在國家被破之後臥薪嘗膽,發奮圖強,最終才取得最後的勝利。雖然,臥薪嘗膽的典故世代傳頌,被奉為有志者事竟成,艱苦奮鬥的優良典範,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復國雪恥
    本文章由小帆聊歷史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標明轉自百家號春秋後期,吳國和越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財物,展開了激烈的生死搏鬥。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在一次與越王勾踐的爭戰過程中中箭身亡。夫差為報殺父之仇,守節孝期剛滿就親率大軍兵臨越國。
  •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在復仇之後都做了什麼?越國的命運又是什麼
    論起春秋戰國最苦命的一個國王,越王勾踐應該能排進前三名,論起春秋戰國最能隱忍的一個國王,越王勾踐應該能排到第一名。這樣一個著名的人物,在臥薪嘗膽報仇後,怎麼越國就像消失了一樣呢?我們看看越國在滅掉吳國以後都做了些什麼事情?第一件事:稱霸。勾踐滅吳後,順勢北上中原,邀請了齊國、晉國等大國,周天子也賜給了他祭祀之肉,承認他的地位。接著為了體現他的公平之處,他把吳國侵佔其他國家的土地,全部都還給了楚國等國。第二件事:殺功臣。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真真假假
    其實,是越王勾踐先發動對吳國的侵略戰爭,但戰爭失敗。為了活命,在吳王夫差身邊當侍從,為了取得吳王信任,在吳王患病時,吃吳王的大便。最後通過美人計,進獻美人西施,麻痺吳王夫差,才被放回越國。而重獲自由後,勾踐為了報仇用盡手段,用越國饑荒的藉口向吳國借種子,但在歸還種子時將種子全部煮熟,導致吳國大饑荒,無數百姓餓死。在吳越交戰時,勾踐設計讓一批囚犯在衝鋒陷陣時突然拔劍自刎,擾亂吳軍士兵的鬥志。可見,歷史真實的勾踐更像一個流氓,為了贏不折手段。這樣的人,真的會臥薪嘗膽嗎?
  • 重讀《臥薪嘗膽》:擊敗夫差的不是越王勾踐,而是夫差自己的天真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一副對聯,直接將越王勾踐推到了與楚霸王項羽同樣的高度。在年少的歲月中,讀到這幅對聯的時候,非但沒有察覺出什麼問題,反而覺得再正確不過了。越王勾踐兵敗之後,十年忍辱負重,最終擊敗了昏聵的吳王夫差,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讓吳越百姓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麼一看,勾踐既是艱苦奮鬥的典範,又是仁義愛民的明君,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當我們看到《臥薪嘗膽》背後的真相時,卻不得不感嘆,美化後的故事欺騙了我們好多年。
  • 越王勾踐真的臥薪嘗膽了嗎?
    吳越兩國交戰,越國戰敗,吳國戰勝。越王勾踐忍辱求和,從此,越國成為吳國的臣國。越王也在吳國宮中服役三年,後來吳王免去了越王的罪,將他放回越國。為了不忘亡國之痛,為了報仇雪恨。越王勾踐在屋頂上吊了一個苦膽,日日夜夜都要嘗一嘗,用來激勵自己。累了的時候,就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來鍛鍊自己的意志。這就是臥薪嘗膽。但越王是不是真的用臥薪嘗膽來激勵自己呢?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後稱霸天下,後來的越國,下場很悲慘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典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是這樣一個著名的歷史典故只是漫長歷史中的小小的部分,我們知道越王勾踐為了讓自己不忘在吳國遭受的屈辱,每天都以兵器為枕、以稻草為鋪、以懸梁苦膽為食,艱苦奮鬥十年有餘,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成功復仇。很多人都以為,故事發展到這裡就結束了。
  • 越王勾踐為了復國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其中曲折卻鮮為人知
    再比如越王勾踐,忍受了稱臣於吳王的屈辱,最後成功復國,報仇雪恨。下面我們就針對隱忍這個問題,先來介紹一位人物吧。越王勾踐作為允常的兒子,在允常死後接任了皇位。實際上越國和吳國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戰爭,在他們的父輩時期,越王允常和吳王闔閭就結下了非常深的怨恨。在越王勾踐即位之後不久,吳王闔閭得到消息,想要趁此機會來滅掉越國。當時吳國的軍隊不僅多,而且非常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