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林正英一部《殭屍先生》在當時的香港以及東南亞影視圈引發轟動,同時,這部影片也為香港電影帶來了一個屬於殭屍片的黃金時代。
說起殭屍片,大部分的90後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陰影,不過好在,童年裡不僅有令人膽寒的殭屍,還有一身明黃道袍的英叔。
多數時候,英叔在電影裡面的形象都是一身道袍,手握一柄木劍。
但是為什麼不是鐵劍?鐵劍當然不行,在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那些喪心病狂的殭屍連槍械都不怕,卡車衝撞這種程度的物理傷害也不能讓其損傷分毫,更不必說用普通的鐵劍了。
至於為什麼選用木劍,是有一定的講究的,木不是尋常木,而是能夠闢邪的桃木。
王安石在《元日》中寫:「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有新桃換舊符。」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板子,上面畫著「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畫像,懸掛、嵌綴或者貼在門上,用來祛邪避禍。
「神荼」和「鬱壘」是兩尊神話中的神靈,他們把守在鬼界的入口處,看到有做過傷天害理之事的鬼魂就會將其緝捕,送去餵虎,所以鬼都很懼怕他們。
至於為什麼要刻畫在桃木板上,也是因為兩尊神是站在桃樹下的。
桃木闢邪在很早的時候就有這種說法,深得道家方士們的寵愛,所以才有道家法器桃木劍一說。
上面提到的神靈只是一種說法,有關桃木何以能夠闢邪還有另外兩種說法。
一是跟逐日的夸父有關,夸父逐日力竭而死,臨死前將自己的手杖拋出,化為一片鄧林,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桃林。因為是夸父的手杖,所以鬼才會懼怕桃木。
另外一種說法與后羿有關,據說后羿有位弟子,名為逢蒙,逢蒙跟隨后羿學藝,最後卻在背後痛下黑手。后羿死後成為了能夠統領萬鬼的官,大概同鬼王差不不多,而逢蒙用來偷襲后羿的武器恰好就是一根桃木棒,所以人們就認為桃木棒既然能夠殺死萬鬼統領后羿,那麼尋常的鬼怪自然也不在話下。
雖然桃木闢邪說法都是源自神話故事,但是它背後代表著的東西是千百年來都不曾改變的,它始終代表著從古至今以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