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軌跡,所處的行業和領域也不同,但是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那就是大家的一生都在為追求財富,實現財務自由而努力。當然賺錢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人在老家選擇踏實穩定的工作,也有人選擇去大城市漂泊,也有人選擇創業。但是創業之路並不是那麼好走,以中國多任首富馬云為例,他當初創業就經歷過很多失敗和挫折,然而他卻留給了晚輩很多經驗。
馬雲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分享他的創業故事,在一次大會上,世界銀行的行長問馬雲,是否被肯德基拒絕了,馬雲則回答確實有這回事,不過馬雲又說,他曾經被多次拒絕過,思前想後,他覺得還是自己做比較好。
沒有人創業是一帆風順的,馬雲也是如此,而且他可能經歷了比別人更多的挫折:
別人完成中學學業用了5年,但是他卻用了7年;他想進入重點高中和初中,然而考試再次沒通過;高中畢業後,他想找一份兼職,於是他去了肯德基,跟他一起面試的其他23個人都過了,唯獨他沒有通過面試;他還試圖考警察,但是他依舊失敗了;他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找了30多個投資者,沒有一個願意為他投資……
但後來的事實表明,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馬雲用多次失敗的經歷總結出了經驗,然後在他的努力下,終於獲得成功。
創業的難度有多大,可能只有當事人能體會到,但是如果你觀察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無一不是經歷過多次失敗而最終成功的,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你經歷失敗後就會放棄。創業需要找對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網際網路的機遇無處不在,雖然大家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有風口,但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如何才能避免雷區,避免走彎路呢?
說到創業,我們接著上面的話,繼續跟大家舉馬雲的例子。如今的馬雲早已功成名就,成為創業者的標杆,基於這一點,很多人想知道馬雲創業成功的秘訣,其實馬雲對晚輩不是沒有過建議。他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再窮不做「3生意」,再沒錢不碰「3買賣」,表面上看著兩句話說得似乎一樣,但是事實上它們的含義並不同,那麼這3個買賣和3個生意分別指啥呢?
人窮不碰三生意:
1. 投資過大的生意
為啥有人在創業之前就打了退堂鼓?原因很簡單,他們懼怕失敗,對於新手創業者,經歷失敗很正常,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具有抗風險的能力,所以對於創業者而言,不建議做投資過大的買賣。在八字都沒有一撇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甚至下了血本,一旦創業失敗,結果可想而知。
馬雲也說說過,做生意開公司,不一定非要追求規模,關鍵的是你是否能把業務做細,做精,正如插排界的公牛一樣,人家幾十年來一直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所以公牛獲得了成功。
2. 「廣撒網」生意
大家常說,不能被一棵樹吊死,雖然這句話很有道理,不過也分針對啥,在創業過程中,有人注重廣撒網的投資方式,然而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跟上面說的一樣,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把一件事做精,做好,這樣才能獲得成功,而不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
在2019年的全球女性創業大會上,馬雲曾表示,專注於一件事是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徑。因此在創業時,與其「廣撒網」,不如將一個項目做到極致。只有「生存」下來,我們才能逐漸走向成功。
3.商業夥伴太多的生意
大家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所以人們在創業的時候都想著多找幾個合作夥伴,然後一起創業。然而這也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隨著合作者的增加,因為利息關係,可能也會出現分歧。創業之初,由於各方面都不穩定,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就會導致合作人分道揚鑣的情況,這不光是損失錢,可能朋友間的友誼也不在了。
馬雲曾經說過:「很多人常說,生意就像婚禮,合夥生意就像婚姻。與朋友做生意或許還能拉近彼此感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建議不要和朋友一起開公司。」
再沒錢也不做三買賣:
不做賒欠的買賣
賒帳是很常見的,但是這不適合創業者。如果你剛開始創業就給人養成了一種賒帳的習慣,自己還沒賺錢卻白白搭了不少錢,最終你肯定會進退兩難。
不做無本的買賣
付出跟回報總是成正比的,這句話適合於任何事,有人想美事,覺得自己可以做無本買賣,然而他們卻忘了,天上不會掉餡餅,那些無本買賣往往是騙人的陷阱,一旦你進入了,之後可能後患無窮。
超出你的能力範圍的買賣。
賺錢的生意千萬種,但是有些買賣並不適合你。所以在決定做買賣之前,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要做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如果你硬要做那你你承受不住的買賣,一旦出現狀況,你就會吃不了兜著走!
機遇無處不在,疫情之下,各行業可能面臨大洗牌的情況,創業之路可能並不好走,不過這不是說普通人沒法創業。只不過大家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去嘗試以上這三生意和三個買賣,畢竟這是過來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