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

2020-12-19 歷史芷天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

當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被迫向「錢」看,追求利益成了生活的主題,有些人為了賺錢甚至不惜突破底線,實在是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老一輩人的觀念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有些老人說的「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到了年末還想做生意的可以了解了解。

「人窮不做三」裡的頭一件就是不做風險大的生意,人常言富貴險中求,這話其實說的一點都沒錯,仔細想想現在比較賺錢的行業沒有哪一個是不危險的,比較安全的工作反倒賺不到錢。既然如此老祖宗這話就要仔細斟酌了,沒有人不想賺錢,大家都想改善生活。

但手裡沒錢的人一開始不能幹太冒險的生意,這多少有些博弈的色彩,若是博成了那皆大歡喜,可若是失敗了,那又將進入一個難纏的泥坑。

所以說有風險的生意不是不能做,當然可以做,不過要分人。如果自己手裡有些閒錢又有經驗,那肯定可以嘗試。反之,如果自己手裡一沒本錢二沒經驗,兩手空空的還是不要做得好,還是穩穩噹噹地賺點安穩錢先聚龍點資源。

除了風險大的生意不能做,和別人合夥的生意也不能做,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合作才能共贏,怎麼老人反倒勸年輕人不要做跟別人合夥的生意呢?

合夥做生意固然好,幾個人的力量肯定要比一個人更大更強,有事情了大家商量著做也要比自己拿主意要更周全。可理想往往是比較豐滿的,而現實總是很骨感,合夥做生意的問題就在於合伙人不一定就那麼完美。一般來說創業初期合伙人之間共患難,互相之間還能有個照應,可生意好了之後合伙人之間的關係反倒不會太好。更有甚者,萬一倒黴碰上個不靠譜的合伙人那將對我們的生意甚至生活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最後一件不能做的生意是投資比較大的生意,一般來說投資大的生意利潤都比較大。可還有一種情況不能忽視,既然是做生意那肯定有賺有賠,賺了當然高興,若是賠了錢那可就愁人了,若是投資比較大的情況那可就更讓人難受了。這種事如果發生在年末,估計賠了錢的人年都過不好。所以說沒有太多本錢的,心理素質比較差的就別幹投資大的生意。

「沒錢三不幹」同樣也有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幹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有些人出發點是好的,但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想得不夠周全,以至於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若是硬著頭皮做最終吃不到好果子。另外,接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活,一旦完成得不好還會給別人留下一個不靠譜的印象,這是用多少錢都挽回不了的。

除此之外缺斤短兩的買賣也絕對不能幹,尤其在年前一段時間,這時候大家忙了一年都想花點錢置辦些東西,或者多買點好吃的好喝的犒勞下自己和家裡人。若是這時候給人家缺斤短兩,不僅會破壞買家的好心情,對於自己的良心顯然也過意不去。迷信點說,給人家缺斤短兩會讓自己的福報減少。

最後一件不能幹的事是經常賒帳的買賣。其實不管什麼買賣,講究的都是資金周轉,周轉速度越快說明生意越好,掙的錢也就越多。可如果自己幹的生意經常有人賒帳,那麼遲早會出問題,畢竟手裡握著的錢才是錢、才是資本,握著一堆欠條啥用也沒有。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一輩人在生活上總結的這些經驗還是有一定的借鑑價值的。眼看著馬上就要到春節了,還在幹生意的朋友不妨看看,如果能從中悟出什麼道理那就更好了,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富裕的快樂年。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張喜燕主編《俗語小辭典》、溫端政主編《中國俗語大辭典》

相關焦點

  • 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想做生意的人,不妨看看
    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古人的生意經,值得一看在過去社會,人們都是靠傳統的農耕為生,農民種田地都是靠天來吃飯,年成好的時候老百姓得以豐衣足食,然而災年的時候百姓們就遭殃了,為了擺脫這種靠天為生的日子,於是很多人們都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
  • 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老祖宗留下的生意經,誠不欺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老一輩人對於生意的看法:「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十個字簡單概括了他們的生意經精髓。那麼具體是哪三不做,哪三不幹呢?人窮不做三1、風險比較大的生意不做凡是生意都會有風險,只不過有些生意風險大,有些風險小。
  •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老祖宗的話蘊含處世道理
    有的俗語雖然流傳的年代比較久,對於現代人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依舊受用,比如古人曾經說過這句話: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此古人覺得人再窮也要保證營養,這筆錢不能省。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戳心
    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人生有的時候時運未至,很容易就會陷入窮困窘迫的生活之中,但是人生起起落落,貧窮有時,富貴亦有時,暫時窮困終有富貴之望。然而根據老祖宗的經驗總結,若是在窮困時犯了這幾個忌諱,只怕就很難翻身之時了。
  • 農村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是什麼意思?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堪稱人生箴言類型的,這句老話就是:「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從字面上看,這句話還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說人在貧窮的時候,不要接觸三種生意和買賣,那麼這裡「三」又各指代什麼呢?
  • 俗語「落魄不思三人,沒錢不碰三藝」啥意思?落魄的窮人值得一看
    俗語「落魄不思三人,沒錢不碰三藝」,何意?人生低谷時謹記心中在人生的旅途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磕磕絆絆,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因此而自暴自棄,人在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因為不知道哪一秒就會帆船。
  •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人立於天地之間,處在繁華俗世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歧途,於是乎老人們便把自己的經驗和走的岔道總結成智慧語言,口口相傳給下一代,作為以農業為本的超級文明古國,在鄉間田地當中有許多俗語植根於生活沃土,卻也是文學領域的生動素材,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處世俗語便是如此,「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作為老祖宗的血淚忠告,您知道嗎?
  • 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話糙理不糙,做父母不妨一看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每次都很享受認知俗語的過程。雖然現代很多年輕人都追逐一些潮流文化,但是在我眼裡,潮流文化和俗語文化沒法比。前兩天回農村老家,學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句話,反正我們這裡老一輩的都知道。
  • 俗語:「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老祖宗給中年人的告誡
    俗語:「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老祖宗給中年人的忠告中華文化浩浩湯湯五千年,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俗語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經過後世的代代相傳,並逐漸被世人所接受,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它們通俗易懂,說起來朗朗上口,其中也蘊藏著博大精深的智慧,很有告誡作用。
  • 「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牢記老祖宗的勸誡,可受益終身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其代表作《滕王閣序》中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但同時也有古人說「人窮難免志短」,大抵人窮志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能夠像王勃那樣做到窮且益堅的人相對來講還是較少。不過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越是窮困之時,為人處世就越要有志氣,老祖宗們就曾在歷經人情冷暖以後,總結出了一句流傳至今的俗語「人窮不省三錢, 沒錢不串三門」。「人窮不省三錢」就是說人的生活狀態再怎麼窘迫,有三種錢也是不應該省下來的。
  • 農村俗語:「人窮不思三種人,沒錢不貪三種欲」,這句話是啥意思
    俗語在中國傳承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延續一直教導很多人,教會很多人的認知,俗語也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關於人文的,農村俗語有這麼一句「人窮不思三種人,沒錢不貪三種欲」,這句話說的教育後人做人的道理,那麼這一句話具體講的是啥意思呢?
  • 人在低谷時不做三件事,老祖宗總結出一句俗語,這就是智慧
    人在低谷時不做三件事,老祖宗總結出一句俗語,這就是智慧人生就是一個起起落落的過程。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有的人的人生比較順利,而有的人的人生卻是坎坎坷坷。因為一個人越不順利,他的的思想可能就越狹隘,看不全面,就更難走出低谷。而關於人生低谷時期該注意一些什麼,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總結出來了。人在低谷一定不可以做這三件事。第一件就是窮不思貴人。當我們身陷困苦之時,總是希望能有一個人能拉我們一把,將我們帶出低谷。這個人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貴人。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老祖宗想表達什麼?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流傳下來的也有很多,但在民間最受歡迎的就是俗語文化了,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它承載著是老祖宗的智慧,都是古人用實際經驗積累下來給後人的,目的是希望後人以後不走彎路,雖然有的俗語看起來很誇張,但實際上都有哲理,畢竟出發點都是好的,就像今天說的這句:窮死不耕丈人田
  • 農村俗語「人窮時不串三種門」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依然受用
    而就算不辦喜酒,在年底的時候,很多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回到了老家,也是要去走親戚、串門的。在農村裡,大家都是一個熟人的圈子,平時不忙的時候就很喜歡相互串門,聚在一起聊一些生活中的瑣碎事。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太喜歡串門了,但是老輩人還是樂此不彼的。而說到串門,老祖宗留下來一句俗語:「人窮時不串三種門」,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在今天依然還適用。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雖然早就過了立春節氣,但從現階段溫度層面來說,依然屬於冬天的範圍。
  • 做生意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
    還有一種就是口口相傳的俗語,這些俗語經過千百年的沉澱和篩選,能夠流傳下來的都是具有很深刻的道理,非常值得我們來學習,今天我們就來看這樣一條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比如古代開設賭場青樓這樣的買賣,雖然不違反法律,可卻對社會沒有多大的益處,反而會損耗自己的福分,這樣的生意不要去沾染。做生意買賣,最好就是不但自己能夠獲得利益,還能夠給予他人幫助,讓社會上充滿正氣,這種生意才能夠世代傳承,並且讓自己的家族興旺。
  •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後句才是精華,大有益處,多數人不知
    深刻是因為其中的那些道理有著非常深刻的含義,足以使人警醒,淺顯則是因為俗語大多都是比較通俗易懂,是很好被人們理解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分享一句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除此之外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更是對我們十分有幫助,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其實這句俗語所講述的就是與我們的"窮"與"富"有關的,而這個問題也是人們一生所在追逐的。
  • 農村俗語:「窮算命,富燒香」,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經驗之談
    第二種情況就是因為財富的獲得方法不正當,暗地裡感到對人的虧欠,為了能夠彌補這份虧欠,所以就不斷的燒香拜佛,企圖讓自己做了虧心事也不至於沒有了財富。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隱藏了一句,叫做「不窮不富心不慌」,這句話才是整個俗語的精髓所在,這句話正是道出了一些出世之人的思想,不僅說出了知足常樂的珍貴之處
  •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到底啥講究?看看古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老祖宗創作俗語時,本是為了方便後世人的生活而總結的一些生活經驗,而大多數俗語在後世的我們眼中,不僅依舊可以成為生活的依據來作為參考,還能很好地為我們展示祖輩人的生活狀態,甚至老祖宗的一些講究、禁忌也被囊括其中,就像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句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它就完美展示了祖輩對於窮富兩種生活的態度和一些生活上的講究。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是何意思?現在明白還不晚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是何意思?現在明白還不晚文/ 歷史冰工廠當一個人很貧窮的時候,就會經常想著要怎麼樣變得很有錢。可是,要明白,變得富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真想要如此,你得需要很多努力,改掉自己的很多毛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