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所以驚蟄這一天陽氣上升,氣溫開始回暖,與之相伴的則是春雷乍動,萬物復甦的景象。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
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雖然早就過了立春節氣,但從現階段溫度層面來說,依然屬於冬天的範圍。
所謂「雷打驚蟄前」,意思是指在驚蟄之前打雷下雨,打雷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不過在冬季卻是很少出現打雷,這是為什麼呢?
民間有句老話說:「春花秋開雷打冬,開春蛙鳴六月雪」,春天的花開在秋天,在冬天打雷,剛剛開春就有蛙鳴,六月飛雪,這都是氣候中的反常現象。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現象都不會發生,那麼關於冬天打雷是什麼原因?其實氣象學家早有解釋,主要是大陸冷氣團的影響。
冬季的空氣寒冷並且乾燥,再加上太陽距離地球較遠,太陽輻射弱,空氣中不易形成劇烈的對流,我們知道空氣中雷電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空氣對流導致上升氣流與電荷的摩擦,沒有這個前提條件,自然不會形成電閃雷鳴的情況。
同時,也不排除在北方地區會有較強冷空氣突然南下,導致南方來的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強行使得對流加劇,此時也會形成雷陣雨天氣,也就是所謂的「雷打冬」現象。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出現了「雷打冬」的現象該怎麼辦?古人說:「生意莫作忙做田」,意思是,生意和其他的事情放在一邊,趕緊把家裡的農田打理好,只有這樣今年才會有糧食吃,不至於餓著肚子。
看到此處,可能很多看官就會奇怪,做生意掙錢難道不比打理農田要強上很多嗎?這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古人看來,人的立身之本還是在於家裡的田產,錢是會貶值的,田產才是家的根基所在。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則是「商末」的思想影響,這裡將是經商與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歸為一類,便可看出古人對於商業並不看重,這是小農經濟所特有的封閉性,倒也無可厚非。
那麼,為什麼當出現「雷打驚蟄前」這樣的現象時,就要立刻開始「忙做田」呢?古人會根據一些現象對未來進行一定的推測,在古人看來,如果在驚蟄前打雷,那麼這一年的雨水會很多。
大量的雨水會造成洪澇災害,加上彼時水利設施不發達,農田排澇能力弱,想要明年收成有保障,一定要提前開始修築排澇工程,做好防範措施。
當然也有人認為,「雷打驚蟄前」是指打雷的天氣出現在二月二龍頭節的時候,人們認為這是龍王在大發善心,明明大家還沒有開始求雨,就已經有了雨水,所以這一年龍王很開心,必定風調雨順,此時「忙做田」的話必定會大豐收,可比做生意要賺得多。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就介紹到這裡,昔日科技不發達,人們只能藉助於這些自然現象來對未來進行一定預測,如今有了天氣預報,人們可以提前一個星期得知下星期的天氣狀況,為農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相信我們的日子,會隨著科學的發展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