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項羽故將,季布被劉邦重用,此人救過劉邦卻被殺

2020-12-19 王玄陵

王玄陵《資治通鑑》精解 第 31 篇,坐標:《卷十一漢紀三》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季布「一諾千金」的名聲,其實是炒作得來的。季布這個人到底有多大能耐呢,翻遍司馬遷的《季布列傳》,我們看不到他的任何戰績和成績,我們只知道他是楚國人,在項羽的楚國滅亡之前,他「有名於楚」。項羽讓他帶兵,他曾經「數窘漢王」,好幾次在戰場上搞得劉邦很狼狽。

這個話說得很含糊,「有名於楚」到底是多有名,「數窘漢王」到底是他獨立打敗劉邦,還是跟著楚國的其他人打敗劉邦,這個咱都看不出來。

不過司馬遷說,在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曾經懸賞千金捉拿季布,而且有誰敢幫助季布藏匿的「罪及三族」,看這架勢似乎是欲除之而後快的。但是後來季布輾轉走了滕公夏侯嬰的關係,在夏侯嬰的勸說下,劉邦不但沒有殺季布,反而任命他為郎中。

原因嘛!是因為當時各為其主,季布就算是欺負劉邦也是情理之中,如果以前欺負過劉邦的人都要殺的話,那一定會搞得人心惶惶。

後來季布又歷仕孝惠、孝文兩朝,官至河東太守,成了大漢朝的三朝元老。

而季布還有一個舅舅,他這個舅舅名字不詳,史書上就記作「丁公」。丁公也是項羽的故將,據司馬遷的說法,丁公曾參與了項羽和劉邦的彭城之戰,劉邦潰敗的時候,帶兵追劉邦到彭城西。劉邦被追急了,回頭跟丁公說到:「兩賢豈相戹哉!」。

然後,丁公扭頭就走了,劉邦這才逃過了一劫。按這個說法,丁公可以說是劉邦的貴人和恩人了,但是這個畫面我們怎麼想都覺得很詭異,最大敵人的首級就在眼前,作為武將的丁公竟然扭頭走了?莫非真的是惺惺相惜?

如果是這樣的話,丁公放劉邦可以說是「義釋」了,不惜損害自己的利益,放棄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放走己方最大的敵人,那丁公這個人道德高尚的不得了啊!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三國演義》中關羽義釋曹操的情節,不過關羽放曹操是為了報恩,而丁公放劉邦卻是因為惺惺相惜,那這丁公的境界還是要高關公一籌的呀。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大煞風景,項羽失敗之後,這位丁公卻主動去投靠劉邦,結果卻被劉邦給當眾殺掉以示眾。

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丁公因為死了才在歷史上留名,而他被殺的罪名卻是因為,在項羽帳下的時候救過劉邦,所以劉邦要殺掉他來告訴眾人:「背叛主子的人就是這個下場」。

這個道理看似說的過去,但是卻禁不住琢磨,如果說背叛原來的主子就要被殺,那劉邦帳下的韓信、陳平、項伯、英布、彭越等人,哪個原來不是項羽的手下,為什麼沒有殺他們。

這個問題古人當然也想過了,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給出的解釋是政治需求:韓信、陳平等人投降的時候,天下未定,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當然要鼓勵地方的人來投靠。但是,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是天下共主,他自然不能再鼓勵這種背叛的行為,所以即使丁公對他有私恩,劉邦也必須殺他以警眾。

也就是說丁公本身是無罪的,只是不小心自己撞槍口上了。後世對於「丁公事件」基本都是持這個說法,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範》中說:

「適己而妨於道,不加祿焉;逆己而便於國,不施刑焉。」

做了對自己有利而對國家有害的事情,不能封賞;而做了對自己有害卻對國家有利的事情,不能懲罰。以此反推,殺丁公,是一件對自己也許有一點害,而對國家卻有利的事情,所以這件事情是應該做的。

說對劉邦有一點害處,是因為劉邦落了一個「以怨報德」的罵名,這些似乎已經可以解釋「丁公事件」了,而我們也順利的把這個事情定性為「以怨報德」的帝王之術。但是,讀歷史久了,我總還是覺得這裡面有些說不出來的東西。

最值得懷疑的,比如丁公釋放劉邦的動機,這個根本就說不清楚。如果丁公真的是能夠抓住劉邦,在劉邦遭逢大敗的時候,丁公為什麼要把他放掉呢,如果他當時去投靠劉邦也能落個封賞,可是他又沒有去。而在劉邦大敗的時候,丁公似乎也沒有必要給自己提前留後路,那他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累了,就寫到這裡。

相關焦點

  • 劉邦招降敵將田橫和季布,卻殺死曾經救過他的丁公,卻是為何?
    他的本事表現在很多方面,本文只說他在對待敗軍之將方面表現出來的胸襟和智慧。劉邦打敗了項羽之後,天下已經是他的了,但是還有一些敗軍之將逃亡,其中就有田橫、季布和季布的舅舅丁公。劉邦對這三人採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態度。田橫原本是齊國的貴族,趁著秦末動亂,他兄弟三人恢復了齊國。
  • 丁固幫劉邦卻被殺,季布追殺劉邦反而被重用,劉邦:大家引以為戒
    就在眾人快要絕望之時,劉邦出現了。他帶著自己的仁義之師,以平民之身,以諸侯的身份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我想,英布等人的臨時倒戈,未必沒有這層關係在裡面。因為英布和項羽,本質上就不是同一類人,反倒是劉邦,和英布一樣,出身低微。
  • 季布與劉邦有仇都當了官,此人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卻把他殺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還和韓信有很大關係,他就是劉邦。不過他非但沒有報恩,反而是殺了他的救命恩人,但是卻迎來了後人的讚揚。這又是怎麼回事。劉邦殺的這個人就是丁公,不過在之前還得先說一個人那就是季布。這個季布本來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以守信聞名於世。不過他的軍事才能也很出色。
  • 劉邦為何殺恩人丁公用仇人季布?劉邦:丁公出賣項王季布一諾千金
    丁公是項羽的部將,史書把他的身份記模糊了,多認他是季布的舅舅。季布名氣很大,項羽「五虎上將」之一,多次把劉邦打得屁滾尿流。另外,「一諾千金」的成語就是為季布量體裁衣。項羽被滅後,劉邦不計前嫌,重用了昔日仇敵季布,給了他中郎將一職。而曾經救過劉邦一命的丁公卻被殺頭。劉邦什麼套路?
  • 季布曾是劉邦仇人,丁公是其恩人,為何劉邦卻放了季布殺了丁公?
    楚漢爭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項羽兵敗自刎烏江成就了劉邦的霸業,要說這劉邦當了皇帝最恨誰,那就是季布了。這季布是誰?季布是項羽麾下四大猛將之一,不僅能力強,而且人格魅力很大,楚漢相爭時,一直追著劉邦打,數次將劉邦置於困境,差點讓劉邦丟了小命,劉邦真的是要恨死他了。
  • 項羽剛死,劉邦為何就殺了這位恩人?史學家:換來漢朝400年天下
    劉邦當時就一皺眉,對丁固劉邦太熟悉了。此人是項羽手下親信大將季布同母異父的兄弟。就在不久前,劉邦剛剛寬宏大量的赦免了季布,並封其為「郎中」。沒想到這招效果會這樣好,很快丁固就跑來了!但劉邦如今,卻是眼珠滴流亂轉。
  • 丁公是劉邦的恩人,季布是劉邦的仇人,劉邦為何誅殺恩人赦免仇人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取得勝利後他的死對頭項羽的部將丁公與季布分別來降。丁公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在彭城之戰敗逃時,他曾經放過劉邦。季布是項羽的得力幹將,他曾經多次逼得項羽走投無路。但是劉邦卻將丁公斬首反而重用季布。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的生平事跡。
  • 曾是項羽爪牙,數次將劉邦逼入絕路,季布為何會受到重用
    本文「曾是項羽爪牙,數次將劉邦逼入絕路,季布為何會受到重用」由宓哥說歷史獨家原創發布,如有抄襲,必維權!對於劉邦而言,季布這個人幾乎可以說是他的噩夢,以前在與項羽還沒有分出勝負的時候,季布只要一出陣,那麼劉邦就只能捂著腦袋亂竄,因此季布在項羽失敗之後就成了劉邦欽定的頭號通緝犯,可是不要忘了,季布雖然這會兒是一個通緝犯,但是完全不影響他一直到漢文帝的時候都是河東太守,那個時候一個太守對於漢朝而言就相當於那一片地區的負責人
  • 季布身為項羽手下五大將之一,最後劉邦為什麼沒把他給殺了?
    季布身為項羽手下五大將之一,最後劉邦為什麼沒把他給殺了?起初鍾離眛跟韓信二人都在楚營的時候,鍾離眛受到了項羽的重用,但是韓信根本就沒有,就算鍾離眛是很多次向項羽來推薦韓信,項羽也是一直都沒有重用韓信。然而劉邦在鴻門宴之後卻引起了項羽的殺心,也就是因為這種原因,劉邦才打算要拼一拼,打算跟項羽來爭奪天下。
  • 季布是劉邦的仇人,丁公是劉邦的恩人,結局卻大相逕庭
    劉邦善於用人這一點,從他對項羽的兩個手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項羽原來帳下有兩位將軍,是季布和丁公。這兩個人和劉邦都有或多或少的關係,但劉邦對他們的態度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結局也是大相逕庭。季布在跟隨項羽時,他多次獻計,讓劉邦吃了不少苦頭,後來項羽死了後,劉邦懸賞捉拿季布,為了捉住季布,劉邦還下令誰私藏季布,就殺他三族,從這我們不難看到劉邦對他是有多恨。後來,季布被朱家藏在了自己家中,並且幫助他和劉邦見面。但是劉邦卻沒有殺了季布,反而任命他為郎中,後來又先後擔任中郎將、郡守等職位。
  • 同樣是劉邦的仇人,為何季布被賞而恩公被殺
    於是周氏找來剪刀先將季布的頭髮剃掉,而後找來鎖鏈套在季布頸上,又給了季布一套粗布衣裳,讓他混在自己幾十個被賣給朱家的奴隸當中向魯地行去。再加上周氏早有書信送來,所以他鎮定的付了錢,將這批奴隸買了下來。在家中,他悄悄指了指混在奴隸中的季布,告誡自己的兒子:這個奴隸幹不幹活全憑他自己的心情,再有就是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請他同桌共食。
  • 雍齒,季布是劉邦仇人,卻能善終,丁固是劉邦恩人,卻被殺害
    豐邑不僅是劉邦的家鄉,也是劉邦手下很多部將的家鄉,如此重要的地方,劉邦託付給雍齒,可見劉邦對雍齒的信任,就是這樣的一份信任,卻讓劉邦吃盡了苦頭,讓劉邦狼狽不堪。而此時的劉邦在前線,被秦將章邯打的大敗,面對強秦的攻勢,劉邦決定避其鋒芒,退軍回沛縣,走到半路,收到情報,說雍齒叛變,劉邦火速回去,與雍齒大戰,雍齒卻用劉邦家人做威脅,氣的劉邦咬牙切齒,和雍齒大罵口水戰,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口戰了,劉邦的嗓子都罵啞了,結果還大病了一場。劉邦不得已,投奔項梁,從項梁出借兵五千,把豐邑團團圍住,雍齒抵擋不住,最後逃往魏國。
  • 雍齒,季布是劉邦仇人,卻能善終,而丁固是劉邦恩人,卻被殺害
    劉邦起事以後,開始攻打周邊的郡縣,在佔領家鄉豐邑以後,劉邦帶領將領繼續攻打其他城池,留下雍齒防守豐邑。豐邑不僅是劉邦的家鄉,也是劉邦手下很多部將的家鄉,如此重要的地方,劉邦託付給雍齒,可見劉邦對雍齒的信任,就是這樣的一份信任,卻讓劉邦吃盡了苦頭,讓劉邦狼狽不堪。
  • 仇人季布被封官,恩人丁公卻被殺,劉邦為何這麼做?
    季布是項羽手下大將,是個非常誠信並且忠誠的人,項羽戰敗後,季布下落不明。因為曾經幾次在戰場上差點殺掉劉邦,這個人對劉邦來說就是一個威脅,萬一哪一天,打出為項羽復仇的旗號,那是非常棘手的。於是,劉邦懸賞天下捉拿季布,並且下令窩藏季布者誅滅三族。
  • 從《季布列傳》看劉邦的政治智慧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劉邦平定項羽之後,在洛陽南宮宴請功臣,問起所以奪取天下而項羽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回答說是因為劉邦能夠同天下之利,而項羽妒賢嫉能,不能夠予人以利,所以失去天下。劉邦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奪得天下的主要原因在於自己能夠用人,張良、蕭何、韓信這些人才都被自己所用,而項羽只有一個範增卻不能用。
  • 季布跟鍾離昧、結局如何?體現了劉邦怎樣的用人態度!
    劉邦稱帝自然要對項羽手下的將領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季布,丁公,鍾離昧三個人的命運各不相同。勇冠三軍打得漢軍屢戰屢敗的季布讓劉邦很是頭疼,最後卻聽了夏侯嬰的建議赦免了他的罪行;丁公窮追不捨劉邦兒子女兒一家三口差點被活捉說了幾句好話才得以逃過一劫,當他前來邀功請賞時最後卻落得一個被殺的下場;鍾離昧是韓信的好朋友劉邦全國上下通緝他,韓信不想被連累無奈之下只得自殺。
  • 一人被殺,一人封侯:劉邦的兩位救命恩人
    明知自己的侄子劉濞野心勃勃,為何仍封其為吳王……  今天我們要破解的謎題是:為何對兩個同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丁固和項伯,卻採取砍頭與封賞兩種截然不同的手段對待?  丁固,薛郡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人,是西楚霸王項羽麾下一名不太出彩的武將。丁固本應是個被歷史遺忘的小人物,機緣巧合使其蹭上了西漢歷史的名人榜。據史書記載,丁固是一諾千金中的主角——季布的同母異父弟弟。
  • 項羽死後,劉邦立即殺了個恩人,賞了個仇人,換來漢朝400年江山
    濮陽一位姓周的俠士,就不顧劉邦的命令,收留了季布,將他藏了起來。一直這樣藏著,顯然不現實,外面鬧得風風雨雨,忙著抓季布,遲早會搜查到他這裡,到時候就藏不住了。埋頭苦想了一陣子,周俠士想了一個辦法,將季布裝扮成奴僕,賣到當地大財主家——朱家。朱老爺子也是個很有眼力見的人,他當時一眼就看穿季布了,知道此人不凡。但是,他沒有想過用季布去換取更多的榮華富貴,而是打算幫他一把。
  • 英布謀反與季布被赦(劉邦在洛陽 6)
    劉邦心知肚明,仍將他砍頭示眾,還誅其三族。呂后更毒辣,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分賜各路諸侯。彭越的人生,因此蒙上了極為慘烈的色彩。  呂后這個人,玩得一手殺雞嚇猴的好把戲,不過玩過火了,就不好收場了。  比如,諸侯見到肉醬,確實都被嚇傻了。驚嚇過後,很多人不敢再起反心,淮南王英布卻開始作謀反的準備。因為英布預感到,下一個變成肉醬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 一諾千金的季布,在項羽死後下場如何,被西漢三個皇帝重用
    當然,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因為一個人,這人就是季布。《史記》中有句話,形容季布「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可見,季布遵守承諾還是非常出名的。不過關於季布這個人我們並不熟悉,他是項羽的部下。楚漢之爭時項羽失敗了,那麼季布之後的下場如何呢?季布年輕的時候就好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而且遵守承諾。只要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在項羽起兵的時候,他跟隨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