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招降敵將田橫和季布,卻殺死曾經救過他的丁公,卻是為何?

2020-12-19 國史拾遺

漢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在反抗秦國的過程中一步步發展壯大,最後又打敗強大的楚霸王,終於上位,一路走來,可以說步步驚心。他吃過很多敗仗,有很多次差點連老本都賠進去,但是他卻能最終勝出,不能不承認他是有真本事的。人們好說大浪淘沙,他可以說是淘盡沙粒最後剩下的真金!他的本事表現在很多方面,本文只說他在對待敗軍之將方面表現出來的胸襟和智慧。

劉邦打敗了項羽之後,天下已經是他的了,但是還有一些敗軍之將逃亡,其中就有田橫、季布和季布的舅舅丁公。劉邦對這三人採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田橫原本是齊國的貴族,趁著秦末動亂,他兄弟三人恢復了齊國。劉邦平定天下之後,田橫無力跟劉邦對壘,只好帶領五百手下逃亡到海島上棲身。劉邦深知田橫在齊國的影響力,知道他們兄弟把齊地的賢才都團結到了他們周圍,田橫帶去的五百人都是齊國的精英,他們暫居海島,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叛亂,實在是漢朝的心腹之患。於是劉邦就派使者到海島上宣布赦免田橫和部屬的罪過,並召回田橫欲委任官職。但是田橫有一個顧慮,因為當初田橫在跟劉邦為敵的時候,劉邦曾經派酈食其去勸降,但田橫卻烹殺了酈食其,現在酈食其的弟弟酈商又是劉邦手下的將領,田橫即使不怕劉邦,也會害怕酈商加害於他。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田橫還是齊國的丞相,酈食其到齊國勸降的時候,齊國準備接受招降,並解除了對漢軍的防備。誰知韓信卻發兵攻打齊國,田橫和齊王田廣認為酈食其欺騙了齊國,就烹殺了酈食其。韓信的大軍打敗了齊王田廣,並將其擄走。田橫自立齊王,但很快又被灌嬰打敗,他只好投奔彭越。後來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他害怕劉邦殺了自己,於是只好逃到海島避難。

田橫向使者如實說明自己的擔心,並拒絕了使者的招降,他說:「我只想做一個平民百姓,在海島度日。」使者回去後稟明劉邦,劉邦馬上詔令當時擔任衛尉的酈商:「我要招降齊王田橫,哪個敢動他和他的部下,誅滅滿門!」於是劉邦再度派使者去招降田橫,使者見到天橫,對他說:「你若肯歸附漢朝,非王即侯。若不肯歸順,漢朝大軍很快就會把你剿滅。」

田橫於是帶了兩個門客,乘坐驛車前往當時的都城洛陽。在距洛陽三十裡的尺鄉驛站,田橫對同行的使者說:「為表達對天子的尊敬,我要在這裡沐浴後再去覲見。」於是一行人就住了下來。田橫對兩位門客說:「當年我跟高祖同樣稱王,現在我卻要以敗亡臣虜的身份去覲見高祖,這是莫大的恥辱。我殺了酈食其,現在還要跟他的弟弟同朝為官,酈商即使迫於皇帝的詔令不殺我,難道我不會感到慚愧嗎?高祖召見我,其實不過是想看一看我的長相,現在我就把頭顱割下來,你們快馬送去,我的相貌估計還能保持原樣。」田橫說完就自刎而亡。兩位門客遵囑把田橫的頭顱送到洛陽,去見高祖。高祖看到田橫的頭顱,盛讚田橫兄弟是齊國的賢才,並為田橫流下眼淚。劉邦下令以王侯之禮厚葬田橫。下葬那天,兩位門客也自刎陪葬,島上的五百手下聽說後全部自殺殉主。

季布是項羽麾下的一員虎將,曾經多次打敗劉邦,讓劉邦吃盡苦頭。項羽死後,劉邦為了捉拿到季布,不惜懸賞千金,並嚴令敢窩藏季布者誅滅三族。季布只好逃到一個姓周的人家躲藏。周家為了季布的安全,把季布剃光了頭,並給他脖子上戴上鐵箍,把他賣給魯地的朱家做奴隸。朱家知道此人就是季布,就買下季布,把他安置在田莊之中。

朱家於是來到洛陽面見夏侯嬰,對夏侯嬰說:「季布有何罪?他作為項羽的部下為項羽效力,這是人臣的職分,難道項羽的手下都要殺絕嗎?高祖新得天下,就挾私報復,器量未免太狹窄。況且,以季布的才能,如果朝廷逼急了,他就可能會投靠北面的匈奴或者南方的百越,這不等於資助敵國嗎?希望您能向皇帝說明這個道理。」夏侯嬰非常認同朱家的觀點,就上朝向劉邦進言,劉邦點頭稱是,立即赦免了季布,還把季布招召來,授予他郎中的官職。這位季布,後來在惠帝時做到了中郎將,在文帝時做到了河東郡守,後半生都為大漢盡忠。

季布有個舅舅叫丁公(還有一種說法,說丁公是季布的同母異父的弟弟),也是項羽的部將。前205年,楚漢在彭城大戰,漢劉邦被打得大敗而逃。丁公帶領部屬追擊,在彭城西包圍了劉邦的殘兵。雙方短兵相接,劉邦跟丁公打了個照面,對丁公說:「兩個英雄難道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嗎?」丁公居然帶兵撤退,放劉邦一馬。等劉邦做了天子,丁公覺得劉邦欠他一個大人情,於是就去謁見劉邦,他心裡想著劉邦不封他王侯,起碼也要給他個高官做做。誰知劉邦卻翻臉不認人,下令把丁公拉到軍營梟首示眾。劉邦還說出他殺人的理由:「丁公身為項羽部將,卻不忠誠於項羽,項羽的敗亡就是他造成的。以後做人臣的,千萬不要效法丁公!」丁公用自己的腦袋做了劉邦教育臣下的反面教材。

審視一下劉邦對上述三位敵將的態度,不難發現劉邦的邏輯,田橫和季布都是賢才,劉邦對他們一概既往不咎,還要對他們加官進爵,這樣的胸襟不愧為大漢天子。而對於丁公這種賣主求榮的小人,劉邦卻不僅不因為此人救過自己就加以封賞,反而殺之以儆效尤。這一點則充分表現出劉邦的智慧:他就地取材,殺一人而警示教育天下人,這是多麼高超的教育藝術!所以說,劉邦擁有如此的胸襟和智慧,他之能得天下,絕非偶然。

作者:土老帽

參考文獻:

司馬光:《資治通鑑》,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

相關焦點

  • 季布曾是劉邦仇人,丁公是其恩人,為何劉邦卻放了季布殺了丁公?
    楚漢爭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項羽兵敗自刎烏江成就了劉邦的霸業,要說這劉邦當了皇帝最恨誰,那就是季布了。這季布是誰?季布是項羽麾下四大猛將之一,不僅能力強,而且人格魅力很大,楚漢相爭時,一直追著劉邦打,數次將劉邦置於困境,差點讓劉邦丟了小命,劉邦真的是要恨死他了。
  • 同是項羽故將,季布被劉邦重用,此人救過劉邦卻被殺
    王玄陵《資治通鑑》精解 第 31 篇,坐標:《卷十一漢紀三》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季布「一諾千金」的名聲,其實是炒作得來的。季布這個人到底有多大能耐呢,翻遍司馬遷的《季布列傳》,我們看不到他的任何戰績和成績,我們只知道他是楚國人,在項羽的楚國滅亡之前,他「有名於楚」。
  • 劉邦為何殺恩人丁公用仇人季布?劉邦:丁公出賣項王季布一諾千金
    丁公是項羽的部將,史書把他的身份記模糊了,多認他是季布的舅舅。季布名氣很大,項羽「五虎上將」之一,多次把劉邦打得屁滾尿流。另外,「一諾千金」的成語就是為季布量體裁衣。項羽被滅後,劉邦不計前嫌,重用了昔日仇敵季布,給了他中郎將一職。而曾經救過劉邦一命的丁公卻被殺頭。劉邦什麼套路?
  • 丁公是劉邦的恩人,季布是劉邦的仇人,劉邦為何誅殺恩人赦免仇人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取得勝利後他的死對頭項羽的部將丁公與季布分別來降。丁公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在彭城之戰敗逃時,他曾經放過劉邦。季布是項羽的得力幹將,他曾經多次逼得項羽走投無路。但是劉邦卻將丁公斬首反而重用季布。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的生平事跡。
  • 楚漢之爭戰後,為何劉邦提拔要殺自己的季布殺死對他有恩的丁公?
    曾經追的劉邦吃盡苦頭的季布,最後劉邦為了顯示自己的心胸和器量,同時也為了提倡忠君之意,所以反而讓季布做官了。但是同樣追劉邦的丁公,對劉邦有恩,卻被劉邦殺了,同樣是因為劉邦想提倡忠君之意,丁公當初身為楚軍,卻對項羽不忠,放過劉邦,劉邦若不殺他,就是提倡對主不忠的思想!
  • 丁公對劉邦有救命之恩,為何劉邦還將其殺死?
    看漢高祖劉邦,兩樹典型,一成一敗,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劉邦樹的第一個典型是季布。項羽敗亡後,項羽的部下或者在戰鬥,或者在觀望,為了掃平這些敵對勢力,劉邦死了很多腦細胞。後來,季布的朋友朱家找到滕公夏侯嬰,希望夏侯嬰幫忙勸說劉邦赦免季布。朱家說:「以前季布確實得罪過陛下,但是當初那麼做,只是各為其主。而且項羽的部下可以全部殺光嗎?現在陛下剛得到天下,安撫人心最重要。
  • 放過劉邦一馬的丁公,最後結局如何?他後悔自己的做法嗎?
    項羽勇武過人,可謂是戰神級別的人物,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之稱,他手下大將不少,著名比如有龍且、鍾離昧、季布,當然項羽屬下還有一個叫丁公的。這丁公一說是季布同母異父的弟弟,一說是季布的舅舅,不管是誰,他都是和季布有關的。
  • 季布是劉邦的仇人,丁公是劉邦的恩人,結局卻大相逕庭
    劉邦善於用人這一點,從他對項羽的兩個手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項羽原來帳下有兩位將軍,是季布和丁公。這兩個人和劉邦都有或多或少的關係,但劉邦對他們的態度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結局也是大相逕庭。季布在跟隨項羽時,他多次獻計,讓劉邦吃了不少苦頭,後來項羽死了後,劉邦懸賞捉拿季布,為了捉住季布,劉邦還下令誰私藏季布,就殺他三族,從這我們不難看到劉邦對他是有多恨。後來,季布被朱家藏在了自己家中,並且幫助他和劉邦見面。但是劉邦卻沒有殺了季布,反而任命他為郎中,後來又先後擔任中郎將、郡守等職位。
  • 季布與劉邦有仇都當了官,此人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卻把他殺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還和韓信有很大關係,他就是劉邦。不過他非但沒有報恩,反而是殺了他的救命恩人,但是卻迎來了後人的讚揚。這又是怎麼回事。劉邦殺的這個人就是丁公,不過在之前還得先說一個人那就是季布。這個季布本來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以守信聞名於世。不過他的軍事才能也很出色。
  • 同樣是劉邦的仇人,為何季布被賞而恩公被殺
    於是周氏找來剪刀先將季布的頭髮剃掉,而後找來鎖鏈套在季布頸上,又給了季布一套粗布衣裳,讓他混在自己幾十個被賣給朱家的奴隸當中向魯地行去。再加上周氏早有書信送來,所以他鎮定的付了錢,將這批奴隸買了下來。在家中,他悄悄指了指混在奴隸中的季布,告誡自己的兒子:這個奴隸幹不幹活全憑他自己的心情,再有就是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請他同桌共食。
  • 古代史:他帶著五百門客逃到海島上,可劉邦知道後依舊不放心
    田橫對使者說:「請回去告訴陛下,我田橫曾經烹殺了哪食其,他弟弟哪商現在在朝廷做衛尉,我怎麼敢見他呢?臣願意呆在海島上,就當是為皇帝陛下守邊。」使者回去匯報,劉邦當即給哪商下令說:「田橫如果來了,不許尋釁鬧事,否則我誅滅你全族。」讓使者再去一趟給田橫傳話:「告訴田橫,沒人敢動他一根毫毛。再推辭的話,我就要舉兵徵討了。」
  • 仇人季布被封官,恩人丁公卻被殺,劉邦為何這麼做?
    劉邦做事情很多時候常人看不清,就像剛從項羽營中過來投奔的韓信,在蕭何的一番勸說下,直接拜寸功未立的韓信為大將軍,後來垓下之圍戰勝項羽之後,對於曾經的對手季布,劉邦給他封官,而對於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卻下令處死,接下來我們看看劉邦為什麼這麼做。
  • 季布跟鍾離昧、結局如何?體現了劉邦怎樣的用人態度!
    劉邦稱帝自然要對項羽手下的將領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季布,丁公,鍾離昧三個人的命運各不相同。勇冠三軍打得漢軍屢戰屢敗的季布讓劉邦很是頭疼,最後卻聽了夏侯嬰的建議赦免了他的罪行;丁公窮追不捨劉邦兒子女兒一家三口差點被活捉說了幾句好話才得以逃過一劫,當他前來邀功請賞時最後卻落得一個被殺的下場;鍾離昧是韓信的好朋友劉邦全國上下通緝他,韓信不想被連累無奈之下只得自殺。
  • 丁固幫劉邦卻被殺,季布追殺劉邦反而被重用,劉邦:大家引以為戒
    總而言之,劉邦能夠以這樣的出生,最後登臨帝位,必定有其過人的地方。而能夠體現他過人之處的事例也有很多,本文就舉其中一個,那就是劉邦對待丁固和季布兩人不同的態度。丁固很多人可能不認識,他還有一個綽號叫做丁公。
  • 劉邦封賞了仇人季布,卻誅殺了救命恩人丁公,這就是皇帝!
    說起季布,相信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還是聽說過這個名字的,季布曾經是項羽的部下,在楚漢爭霸之時他多次將劉邦逼入窘境,而劉邦消滅項羽,建立漢朝之後卻立馬赦免了他。但是說起丁公相信就沒幾個人知道了,其實這也是一個決定中國歷史的關鍵的人物,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人。
  • 劉邦斬殺了自己的恩人丁公,司馬光為何給予了很高評價?
    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之!」滕公待間,言於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復見之。布母弟丁公,亦為項羽將,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顧謂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丁公謁見。帝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
  • 在睢水之戰中放劉邦一馬的丁公,為什麼下場很悲慘?
    在項羽手下吃過很多次敗仗的劉邦終於在垓下之戰中一舉將項羽集團殲滅,統一了天下,奠定了漢朝400年的基業。而項羽在該下的10萬大軍,除了大部分被殺之外,餘下的人都乖乖投降了漢軍,而且在這麼多將領中,還有兩位曾經救過劉邦的性命,不過其中一人的命運卻非常悲慘,這究竟是為何呢?
  • 季布:一諾千金
    大家都在擔心季布項上的人頭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然而,眾人多慮了,呂后出乎意料的繼續保持沉默,從此再也不提和匈奴開幹的事,因為她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她絕不感情用事。 / 季布是何人? 季布曾經是項羽的愛將,劉邦建國之後發出A級通緝令要季布的命,為何?
  • 英布謀反與季布被赦(劉邦在洛陽 6)
    何況,他的預感基本上是正確的。  你想啊,韓信、彭越和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都是劉邦分封的異姓王,地位相當。短短幾個月內,韓信、彭越先後被誅,罪名都是謀反。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英布怎麼可能還有安全感?  暗中布置兵力的英布,認為自己還是有勝算的:劉邦老了,不太可能親徵,諸將中只有韓信和彭越能打過自己,可他們都死了。那麼,即使謀反又怕什麼呢?
  • 劉邦賞仇人季布,殺恩人丁公,說明了怎樣的道理?大恩有時是大仇
    只不過這個季布一開始並不是劉邦的人,而是跟著項羽幹。季布還是項羽手下的五大名將之一,這樣的他可以說讓劉邦吃盡了苦頭,他跟著項羽的時候,曾經追的劉邦到處亂跑。這件事之後,他被人嘲笑了很久。當時追劉邦,讓劉邦這麼狼狽的人,其實就是丁公。不過,丁公追上劉邦之後,並沒有殺劉邦。也就是說儘管劉邦有個兒女,還是被丁公給追上了。劉邦看到自己逃不了了,被丁公給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