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頭先生
話題|究竟是先立業還是先成家?
用時|文章共 2992 字 建議用時 5分鐘
前兩天,一哥們找我出來小聚,酒足飯飽之後卻愁眉苦臉,我問他:你這是怎麼了?
他說:現在真有點羨慕你,還沒有成家,你不知道,當初我也不打算那麼早結婚,尋思自己沒車沒房,存款也沒多少,想再拼搏幾年。
但是你嫂子對我說她們家也不要彩禮,車可以先不買,房子雙方父母湊個首付,剩下的我們以後慢慢還,我一想也對,女人的青春也就那麼幾年,還是儘早給人家一個交代。
我說這不是挺好的嘛,再說現在有幾個年輕人能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買房子啊,你這也算完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他聽了之後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可是我們婚後的生活並不像電視劇裡面那麼美好,老婆整天精打細算,日子勉強還算過的下去,但自己的爹媽整天催著要孩子,可是扣除每個月的房貸以及生活開銷,根本存不了幾個錢,怎麼還敢要孩子呢?
而且每次去丈母娘家吃飯,我都能明顯的感覺到人家對我的冷嘲熱諷,說別人家的女婿怎麼怎麼好的,我也只能聽著,誰叫咱沒本事呢,哎...
我也是一時語塞,不知該怎麼勸解,這個問題一直縈繞於我的腦海,後來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答案,覺得甚是有幾分道理:
老一輩人常說:成家立業,賢妻良母,但是到了現代,我們應該反過來讀——母良妻賢,業立家成。
好的真理,不論如何顛倒來讀,都是真理。
01
母良如何妻賢?
武志紅老師在《家為何會傷人》一書中說過一句話:
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糟糕的婆媳關係,二是嚴重的戀子情節。
很多母親都把自己的兒子當做是掌上明珠,抱著我是為你們好的心態進行道德綁架,即使這麼做是沒道理的,也是按照我的想法來,而自己的媳婦出於對長輩的尊敬也只能忍氣吞聲,將氣撒在你身上。
當矛盾不斷升級,需要你這個做兒子的確定立場的時候。
你幫母親:妻子則會認為,果然我是個外姓人,你們壓根就沒把我當一家人。
你幫媳婦:母親則會認為,這個兒子真是白養了,白眼狼一個。
所以說,不論幫誰,你都是裡外不是人,這個時候,就凸顯出有一個好母親的重要性呢。
因為一個好母親明白,袒護自己的兒媳婦其實是在幫自己的兒子。
樊登老師在家庭教育課中針對婆媳關係給出的建議是:
當妻子和母親出現矛盾的時候,丈夫應該義無反顧的站在妻子這邊,你要給媽媽劃清一條界線,諾,這是我們的新家庭,你跟我爸才是一個新家庭,你要鬧應該跟我爸鬧,而很多做婆婆的人沒有搞清楚這件事,他總是介入到兒子的生活當中,他覺得說我也是這個家庭的主人啊,家裡面應該由我說的算啊,一個家庭中不能出現兩個女主人,不然就會混亂。
詹森說過一句話:結婚過於急躁,閒來便是麻煩。
當你結婚的那刻起,你就應該徹底與原生家庭告別,孝道固然要做到,但是你也要為新家庭的誕生做好準備。
當你已經做好準備組建一個新的家庭時,也請讓自己的母親做好放手的準備,從此你的人生只應該存在敬老,而非言聽計從。
所以說,母良才會妻賢,誠然是有幾分道理的。
02
業立才可成家?
成家立業是我們人生的頭等大事。
立業,意味著你在這個社會中有了安家立命的本事;成家,意味著家庭的傳承,責任的擔當。
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究竟是先立業還是先成家,其中的前後順序卻變成了難題。
當我們把成家立業反過來讀:業立家成。
該當何解?
《北京愛情故事》裡的的石小猛說過一句經典臺詞:
對,我想要的太多了,你什麼都不想要,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你連夢都可以沒有,因為你是女人,你可以活的很輕鬆,你只要嫁一個男人,你什麼都有了,但是男人不行啊,我是男人,男人就必須得成功,他要不成功的話,他就沒錢,沒房子,沒車,只會被人看不起。
這段話很長的時間被奉一些人奉為金句,是啊,當一個男人一無所有的時候,該拿什麼說愛呢?
但是我想說,話雖然很現實,但並不對。
001 首先立業≠有車有房
中國人一直講究:安居樂業。
很多人覺得 能做到的前提就是,你最起碼要有個房子,這樣才能夠遮風擋雨,誠然,道理沒錯,但是如果安在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身上,的確有些困難。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一語道破:「中國的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
現在有多少年輕人的夢想,只是單純的想要買一套房子?
我們都差點忘了,房子車子只是我們立業之後帶來的附屬品,而非終極目的,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著賺錢買房,那麼你的職業生涯也註定走不了多遠。
1)所謂的立業,首先是立身
人生的這個階段,你應該找到一份最起碼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需向父母伸手,沒有身外之債就算有所小成。
有一個安身立命的本事,並且可以不斷精進,長久的發展;當獨自生活,自己做飯,知道該放多少米,該準備多少食材,不會剩菜剩飯,這便以是立身。
2)其實是立志
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謂立志是確立意識的方向,無志之人的精神狀態是低級的,因為他的意識沒有方向。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說過「十年不得真理,十年無志;終身不得真理,終身無志。」
立志的前提是你要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想要有車有房只能算是目標,而非志氣。
美國心理學家費約曾做過一項實驗。他把一群大學生分成三組,要求他們分別舉起一套啞鈴一樣的裝置。他沒有告訴A組學生為什麼要這樣做,告訴B組學生儘量表現出最大的能力、看一下你們當中誰最有耐力,告訴C組學生完成這項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你們手中的裝置連接著電網,如果鬆手,整個城市都會斷電,為了你們的家人朋友請努力堅持。經測試證明:A組學生平均舉了10分鐘,B組學生平局舉了15分鐘,而C組學生平均堅持時間超過半個小時。
這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一個人的成就取得,日常潛能的發揮跟他的意志品質和要求是密切相關的。而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堅持?就是他們特殊的人生目標。
3)最後是立德
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曾國藩
做事之前,先學做人,想要立業先要立德。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在向周圍輸出知識,不論好壞。
人以類聚,我們是什麼人,周邊聚集的就是什麼樣的朋友,擁有的就是什麼樣的圈子,你德行優良,身邊的朋友自然都是良友,你若操守欠佳,在你周圍的人自然是沆瀣一氣,什麼樣的圈子決定著你有什麼樣的未來。
所以綜合來看,想要立業,首先你的立身,有了物質的基礎才可立志,再加上良好的德行,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002 其次成家是水到渠成,而非刻意
遇良人先成家,遇貴人先立業,無貴人而先自立,無良人先修身。
自立亦可遇貴人,修身亦可引良人。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都不會找到標準的答案。
有的人有自己的事業,擔心有了家庭之後會有了更多的牽掛,不敢放手一搏,如果伴侶也是支持的,那你就先忙於自己的事業;有的人青梅竹馬,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選擇了喜結連理也很正常。
如果你沒合適的伴侶,卻整日想著先成家後立業;如果你的事業暫時沒看到起色,卻整日想著業立家成,這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有的人渴望下班之後,有一處燈火在等候著你;而有的人則希望寥寥人生數十年,可以活出價值,成家立業其實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順序,一切都要看你,能做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總之覺得幸福就好,無需他人多言。
如題目所說:先立業還是先成家,這八個字,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很多人會認為我想說的是:母良妻賢,業立家成。
其實並不是。
通觀全文,總結一下,我覺得只有這八個字才是最好的答案:因人而異,順其自然。
我是李大頭先生,見字如面,專注分享各類成長知識,職場乾貨,幫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