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業還是先成家?這八個字,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10 李大頭先生

作者|李大頭先生

話題|究竟是先立業還是先成家?

用時|文章共 2992 字 建議用時 5分鐘

前兩天,一哥們找我出來小聚,酒足飯飽之後卻愁眉苦臉,我問他:你這是怎麼了?

他說:現在真有點羨慕你,還沒有成家,你不知道,當初我也不打算那麼早結婚,尋思自己沒車沒房,存款也沒多少,想再拼搏幾年。

但是你嫂子對我說她們家也不要彩禮,車可以先不買,房子雙方父母湊個首付,剩下的我們以後慢慢還,我一想也對,女人的青春也就那麼幾年,還是儘早給人家一個交代。

我說這不是挺好的嘛,再說現在有幾個年輕人能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買房子啊,你這也算完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他聽了之後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可是我們婚後的生活並不像電視劇裡面那麼美好,老婆整天精打細算,日子勉強還算過的下去,但自己的爹媽整天催著要孩子,可是扣除每個月的房貸以及生活開銷,根本存不了幾個錢,怎麼還敢要孩子呢?

而且每次去丈母娘家吃飯,我都能明顯的感覺到人家對我的冷嘲熱諷,說別人家的女婿怎麼怎麼好的,我也只能聽著,誰叫咱沒本事呢,哎...

我也是一時語塞,不知該怎麼勸解,這個問題一直縈繞於我的腦海,後來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答案,覺得甚是有幾分道理:

老一輩人常說:成家立業,賢妻良母,但是到了現代,我們應該反過來讀——母良妻賢,業立家成。

好的真理,不論如何顛倒來讀,都是真理。

01

母良如何妻賢?

武志紅老師在《家為何會傷人》一書中說過一句話:

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糟糕的婆媳關係,二是嚴重的戀子情節。

很多母親都把自己的兒子當做是掌上明珠,抱著我是為你們好的心態進行道德綁架,即使這麼做是沒道理的,也是按照我的想法來,而自己的媳婦出於對長輩的尊敬也只能忍氣吞聲,將氣撒在你身上。

當矛盾不斷升級,需要你這個做兒子的確定立場的時候。

你幫母親:妻子則會認為,果然我是個外姓人,你們壓根就沒把我當一家人。

你幫媳婦:母親則會認為,這個兒子真是白養了,白眼狼一個。

所以說,不論幫誰,你都是裡外不是人,這個時候,就凸顯出有一個好母親的重要性呢。

因為一個好母親明白,袒護自己的兒媳婦其實是在幫自己的兒子。

樊登老師在家庭教育課中針對婆媳關係給出的建議是:

當妻子和母親出現矛盾的時候,丈夫應該義無反顧的站在妻子這邊,你要給媽媽劃清一條界線,諾,這是我們的新家庭,你跟我爸才是一個新家庭,你要鬧應該跟我爸鬧,而很多做婆婆的人沒有搞清楚這件事,他總是介入到兒子的生活當中,他覺得說我也是這個家庭的主人啊,家裡面應該由我說的算啊,一個家庭中不能出現兩個女主人,不然就會混亂。

詹森說過一句話:結婚過於急躁,閒來便是麻煩。

當你結婚的那刻起,你就應該徹底與原生家庭告別,孝道固然要做到,但是你也要為新家庭的誕生做好準備。

當你已經做好準備組建一個新的家庭時,也請讓自己的母親做好放手的準備,從此你的人生只應該存在敬老,而非言聽計從。

所以說,母良才會妻賢,誠然是有幾分道理的。

02

業立才可成家?

成家立業是我們人生的頭等大事。

立業,意味著你在這個社會中有了安家立命的本事;成家,意味著家庭的傳承,責任的擔當。

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究竟是先立業還是先成家,其中的前後順序卻變成了難題。

當我們把成家立業反過來讀:業立家成。

該當何解?

《北京愛情故事》裡的的石小猛說過一句經典臺詞:

對,我想要的太多了,你什麼都不想要,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你連夢都可以沒有,因為你是女人,你可以活的很輕鬆,你只要嫁一個男人,你什麼都有了,但是男人不行啊,我是男人,男人就必須得成功,他要不成功的話,他就沒錢,沒房子,沒車,只會被人看不起。

這段話很長的時間被奉一些人奉為金句,是啊,當一個男人一無所有的時候,該拿什麼說愛呢?

但是我想說,話雖然很現實,但並不對。

001 首先立業≠有車有房

中國人一直講究:安居樂業

很多人覺得 能做到的前提就是,你最起碼要有個房子,這樣才能夠遮風擋雨,誠然,道理沒錯,但是如果安在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身上,的確有些困難。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一語道破:「中國的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

現在有多少年輕人的夢想,只是單純的想要買一套房子?

我們都差點忘了,房子車子只是我們立業之後帶來的附屬品,而非終極目的,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著賺錢買房,那麼你的職業生涯也註定走不了多遠。

1)所謂的立業,首先是立身

人生的這個階段,你應該找到一份最起碼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需向父母伸手,沒有身外之債就算有所小成。

有一個安身立命的本事,並且可以不斷精進,長久的發展;當獨自生活,自己做飯,知道該放多少米,該準備多少食材,不會剩菜剩飯,這便以是立身。

2)其實是立志

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謂立志是確立意識的方向,無志之人的精神狀態是低級的,因為他的意識沒有方向。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說過「十年不得真理,十年無志;終身不得真理,終身無志。」

立志的前提是你要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想要有車有房只能算是目標,而非志氣。

美國心理學家費約曾做過一項實驗。他把一群大學生分成三組,要求他們分別舉起一套啞鈴一樣的裝置。他沒有告訴A組學生為什麼要這樣做,告訴B組學生儘量表現出最大的能力、看一下你們當中誰最有耐力,告訴C組學生完成這項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你們手中的裝置連接著電網,如果鬆手,整個城市都會斷電,為了你們的家人朋友請努力堅持。經測試證明:A組學生平均舉了10分鐘,B組學生平局舉了15分鐘,而C組學生平均堅持時間超過半個小時。

這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一個人的成就取得,日常潛能的發揮跟他的意志品質和要求是密切相關的。而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堅持?就是他們特殊的人生目標。

3)最後是立德

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曾國藩

做事之前,先學做人,想要立業先要立德。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在向周圍輸出知識,不論好壞。

人以類聚,我們是什麼人,周邊聚集的就是什麼樣的朋友,擁有的就是什麼樣的圈子,你德行優良,身邊的朋友自然都是良友,你若操守欠佳,在你周圍的人自然是沆瀣一氣,什麼樣的圈子決定著你有什麼樣的未來。

所以綜合來看,想要立業,首先你的立身,有了物質的基礎才可立志,再加上良好的德行,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002 其次成家是水到渠成,而非刻意

遇良人先成家,遇貴人先立業,無貴人而先自立,無良人先修身。

自立亦可遇貴人,修身亦可引良人。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都不會找到標準的答案。

有的人有自己的事業,擔心有了家庭之後會有了更多的牽掛,不敢放手一搏,如果伴侶也是支持的,那你就先忙於自己的事業;有的人青梅竹馬,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選擇了喜結連理也很正常。

如果你沒合適的伴侶,卻整日想著先成家後立業;如果你的事業暫時沒看到起色,卻整日想著業立家成,這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有的人渴望下班之後,有一處燈火在等候著你;而有的人則希望寥寥人生數十年,可以活出價值,成家立業其實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順序,一切都要看你,能做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總之覺得幸福就好,無需他人多言。

如題目所說:先立業還是先成家,這八個字,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很多人會認為我想說的是:母良妻賢,業立家成。

其實並不是。

通觀全文,總結一下,我覺得只有這八個字才是最好的答案:因人而異,順其自然。

我是李大頭先生,見字如面,專注分享各類成長知識,職場乾貨,幫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
    先成家後立業、傳宗接代是老一輩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是父母最為頭痛的事。曉偉今年28歲,在農村已是大齡未婚青年,父母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託媒人找親戚、朋友、鄰居,逢人就問有沒有合適對象,介紹一位和兒子相親。得來的都是相同的答案:「沒有合適的女青年啊。」在農村女青年一到結婚年齡就有很多媒人來說親,遇到合適又談得來的對象很快就結婚了。
  • 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
    當你聽到「我現在哪裡有條件結婚啊?」這句話的時候,請問你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大概最先想到的是沒錢。表述者的反問與聽者的直接反應,都是很正常的,表明我們雙方都受同樣的世俗文化影響,以致談「條件」的時候,就自然與金錢掛上關係。
  • 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
    成家的好處是:成家代表著結婚,結婚本就是一個幸福美好的事情,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盛大而美好的結婚夢。它不僅僅是為了對方,也是為了自己,同樣也是為了父母圓夢。而且每個人都是有著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有一位在背後默默支持你的妻子將讓你的生活、事業事半功倍。
  • 《親愛的熱愛的》:男人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韓商言給出了答案
    古代的男人,想要立業,先成家,把家裡安頓好了,沒有後顧之憂了,才會出去創業闖蕩。可如今社會的男人,似乎不太一樣,剛好反過來,先立業再成家。可正因為這樣做,導致了大量男青年成為大齡剩男,年過30還沒結婚。家裡催婚的催婚,安排相親的相親。
  • 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看完改變了我的想法…
    古人云:「先成家後立業」老一輩經常說先成家後立業,然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素質的整體改善,對於婚嫁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並不是說「先成家後立業」目前不正確,而是難以符合現代人的要求。萬達老總王健林也是在成家之後開始創業,所以老人們之言也不是不對。現代人:「先立業才可成家」現代人們雖然說經濟水平提高了,但是女孩子的思想也不再是老一輩的思想。抖音一個成都的女孩小甜甜一句話,只要吃飽就行,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焦點,為什麼呢,她表達了廣大男人們內心深處的感受。
  • 當代男人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句很經典的話,遇到貴人先立業,遇到良人先成家。可惜的是沒遇到貴人也沒遇見良人,十七八歲的時候總會遇見很喜歡的人,在給不了她未來的時候偏偏遇見了,多年後你回想然後稱之為錯的時間對的人,二十四五歲不願交付真心卻遇到一個喜歡你的人,你說究竟該去尋找自己想要的良人 還是退一步將就餘生呢?一個男人,在這短短一生中到底是該先成家還是先立業?正如開頭所以說的,遇到貴人先立業,遇到良人先成家!
  • 到底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再成家?
    「先成家,後立業」是中國的古話,有些人深以為然,有些人卻並不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你認為到底應該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再成家呢?選擇先立業再成家的人主要出於以下的考慮:首先,戀愛需要成本。因此由於以上的兩個原因,很多人選擇了先立業,再成家。張智霖和袁詠儀就是先立業再成家的典型。前幾天看《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各位妻子們訴說著求婚的經歷,袁詠儀表示張智霖是在兩個人在一起九年之後才求的婚。謝娜疑惑的問為什麼可以九年都不結婚。袁詠儀說張智霖希望能多賺一點錢,給她更多的安全感。
  • 先成家再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呢?
    先成家再立業這是先人們的通常做法,成家立業 成家在前,立業在後,認為成家之後有了終身的伴侶結婚後也定了心性這時候再去創業比較無後顧之憂了,心性穩定有了成熟的心態更加合適去創業了。有了家就更加懂得了家庭的責任與義務因為公司就是一個大家庭一樣 柴米油鹽醬醋茶 很多瑣事不能避免 沒有相對的責任心是不能做大事的。
  • 先成家還是先立業?
    一光棍勸我生二胎,你能先把婚結了不?昨天和一個大學同學閒聊,他開玩笑說「你這大孩子都五歲了,該再要個了,你看國家都放開二孩了,這是鼓勵你要孩子呢」。我搖搖頭,一副很不屑的樣子對他說「別人勸我要二胎也就算了,你一連婚都沒結的人,憑啥勸我啊,咱們還是先來說說你的事吧」。我大學宿舍6人,最遲的去年也結婚了,我算結婚早一點的,孩子已經5歲了。現在就剩他自己還沒結婚了,關鍵是他還不著急,還有事沒事打電話勸我們哥幾個生孩子。他不結婚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說「男人就應該先立業再結婚,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是不牢靠的。
  • 你是想先成家後立業還是想先立業後成家
    頭條上有個關注度很高的問題:「你是想先成家後立業還是想先立業後成家,兩者婚姻的幸福感一樣嗎?」先來說說先成家後立業吧先成家的話好處是有很多的:第一可以更早感受到婚姻所帶來的甜蜜和幸福結了婚以後,可以和你的愛人過些專屬於你們兩個人的小日子,你儂我儂,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盡享婚後的濃情蜜意
  • 你認為應該先成家還是先立業呢?
    長輩們總是說先成家,後立業,成家立業這個詞語,成家在前,立業在後,男孩成了家,成為男人後,他才會有責任心,做事才會穩重,不會任性,成熟的心理也會對事業有幫助;也有人認為應該先立業,如果沒有穩定的事業,一般也不會有很強的經濟實力,結婚肯定要加重父母的負擔
  • 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問題的關鍵在這兒
    有些人感覺我高考完了就徹底輕鬆了走過才發現,高考其實是你人生中一個十字路口而已還有大把的事情去做於是你大學畢業了,覺得這樣應該輕鬆了吧?,你遇到困難了,找父母畢業之後真的是什麼都得靠自己其實,世界上最大的事情,就是孝跟其他的所有事情比起來,孝順絕對是第一位的,「百善孝為先」
  • 先成家立業還是立業成家,看完你就有了答案
    在中國來看,長輩們對後輩的唯一寄託就是先成家,後立業,這也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奮鬥的目標,但就今天的中國社會現狀來看,究竟是先成家立業還是立業成家,成了讓眾多年輕人頭疼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俗話說得好「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是個體,家庭是群體。
  • 先成家還是先立業?俗語:遇良人先成家,遇貴人先立業,有道理嗎
    人們常說「成家立業」,意思是先結婚後創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男人說:「我現在事業無成,還不能結婚」。那麼到底是應該先結婚還是先創業呢?其實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很好:「遇良人先成家,遇貴人先立業」,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到底應該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李雙林
    是適合上班還是適合偏業?以後的事業及財運怎麼樣?2.現代很多人都說先謀生,後謀愛,我現在沒事業,所以我一直沒想過自身婚姻問題,但母親有點著急,我也從未交往過女朋友,我想問問我將來婚姻是怎樣的?另一半的情況大概是什麼樣的?3.我的八字對父母的身體狀況有什麼不好嗎?如果是的,需要注意什麼?
  • 如果你30歲了還沒結婚,是先成家立業?還是先立業成家?
    是按照長輩的先成家立業呢?還是按照現在流行的先事業後成家?我相信大家都很難作出自己的選擇,因為30歲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如果30歲還沒結婚,會擔心隨著年齡的增大,很難再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看著那些大學同學都已經步入婚姻家庭生活了,好像都蠻不錯的。但我還是想先把自己的事業做出一番成績,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保障未來的生活。下面來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愛情觀吧!
  • 男人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這一直是大家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
    長輩們總是說先成家,後立業,成家立業這個詞語,成家在前,立業在後,男孩成了家,成為男人後,他才會有責任心,做事才會穩重,不會任性,成熟的心理也會對事業有幫助;也有人認為應該先立業,如果沒有穩定的事業,一般也不會有很強的經濟實力,結婚肯定要加重父母的負擔,結婚後還要顧家,不能一心撲在工作上了,影響事業成長。
  • 男人應該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過來人說:「各有各的好」
    喜歡我請關注我,隨時給你分享情感故事男人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很多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有多種可能性,有的人說,先成家好,有的人說,先立業好,那麼我們今天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先成家後立業,這可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了。也是父母經常述說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父母想要早點讓你去結婚。我們可以考慮一個問題,到底是先成家好,還是先立業好。1,我們先講講先成家再立業的人的思考。
  •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先成家再立業,還是先立業再成家呢?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先成家再立業,還是會先立業再成家呢?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其實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想法,那當然是先立業再成家啦。首先,我不著急結婚,我覺得要結婚首先得看緣分,暫時沒有緣分,那就先單著唄,反正一個人也過的挺好,自由,瀟灑。
  • 先成家還是先立業?不同時代答案截然不同!怎麼選才正確?
    古人說,先成家後立業,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成家之後才會有壓力和責任感,男人才真的成熟起來。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卻因為這個觀念早早解體,破散。在重壓之下,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了。時代變了,觀念也要變!成家立業哪個放在前?有個基本前提大家要明白!成家為了什麼?為了事業?還是為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