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上千個服裝廠訂單被取消 紡織外貿企業如何避險?

2020-12-19 中國紡織網

  隨著國外疫情不斷發酵,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多國已採取封城、封國、停工等緊急措施來應對疫情的蔓延!這也導致了全球經濟出現了暫時性停擺的問題,部分專家學者認為,疫情有引發世界經濟衰退的危險。

  上千個服裝廠訂單被取消

  疫情下孟加拉國經濟大受打擊

  孟加拉國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主席Rubana Huq於近日發布LinkedIn推文,具體如下:

       她寫道:迄今為止已經產生了15億美元的損失,品牌們紛紛取消或延期訂單,我們不知道明天怎麼辦,上個月成為合作夥伴的品牌都變成了陌生人。

  她說,多達1089個孟加拉國服裝工廠的訂單被取消,這將嚴重打擊該國經濟。Huq已經喊話共渡危機,並表示:「緊急情況下,我們可以接受延期付款。」

  孟加拉國是僅次於中國的服裝出口大國。這場危機對於中國出口商來說,打擊面將更廣——新冠疫情剛剛在國內平息,一波洶湧的退單潮就向外貿人襲來!

  目前國際市場正大量取消或推遲訂單,世界性經濟或出現停擺問題

  多國航線關閉導致貨物出運嚴重受阻

  部分國內外貿企業或將放假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努力,工廠生產已經全面恢復。可是隨著海外疫情的快速蔓延,形勢又急轉直下。這幾天已經接到不少來自美國、歐洲客戶推遲或取消訂單的通知。」淄博泓旭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波告訴記者。泓旭紡織是一家嬰幼兒服裝生產企業,近兩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產品已經打入美國、歐洲的中高端市場。

  浙江一家以歐洲市場為主,主營男式外套的出口企業負責人談到,歐洲正在成為此次疫情新的中心,多國航線關閉導致物流不暢,出口貨物出運嚴重受阻。與此同時,歐洲國家疫情還在持續蔓延,居民生活受到影響,當地服裝消費市場需求不振,訂單下滑明顯。

  「本周一開始的。現在很多歐美客戶不上班,都在家裡辦公。」當記者問及是否出現訂單暫停或取消的狀況時,從事服裝紡織貿易行業的何慧(化名)這樣表示。

  據了解,何慧所在的服裝貿易公司服務的大部分歐洲、美國客戶正在大量暫停或取消訂單。

  「因為疫情影響,歐洲很多服裝門店都處於關閉狀態,至少兩三個月內都會是如此,而且門店就算開著,生意也不好,所以所有訂單暫停,一些新下的訂單可能直接就取消了。公司80%的歐美客戶都出現這種情況。」何慧表示。

  如今,何慧每天早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從關注國內疫情數據,變成了緊盯國外疫情數據。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包括何慧在內的外貿行業從業人員都深刻地感受到全球經濟是一個共同體,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獨善其身。

  「我們公司下個月可能要開始放假了。就現金流而言,我們還能挺一挺,準備趁這段時間重組一下組織架構,做一下內部培訓,熬過此次疫情。」何慧無奈地表示,如果沒有新訂單,除了影響貿易公司,還有上遊的服裝生產工廠,它們可能面臨無活可做的局面。

  同樣在期盼國外疫情得到及早控制的還有在廣州從事鞋加工外貿的阿發(化名),據了解,阿發的鞋子主要出口日本,相對何慧而言,受疫情影響較小。阿發告訴記者,雖然日本疫情並不嚴重,但客戶也開始呈觀望狀態,接下來的訂單也沒有確定。

  何慧向記者表示,目前,全球客戶都處於恐慌狀態,他們對此次疫情的持續時間、所帶來的影響和應對舉措都沒有明確的想法,還都處於觀望狀態,所以他們大部分也並未明確指出要取消以前的訂單,而是暫緩交付,先降低採購。

  在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夾擊下,來自山東的一家對美出口地毯企業感到壓力較大。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說,目前美國正遭受愈發嚴重的疫情影響,展會延期,旅遊業停滯,該企業供應當地酒店和會議中心等場所的地毯產品需求大幅下降,本應新建的酒店可能延期或者停工,原本要更新的會議場所用地毯也不換了,原本就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市場份額被再次壓縮。

  3月19日,商務部召開網上新聞發布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之勢,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認病例,一些國家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衝擊,貿易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紡織外貿企業如何避險

  紡織企業對接單勢必更加謹慎,即使真的有訂單下達,也要考慮後續是否會被取消的問題:不做,交期趕不上;做了,可能被半路取消,浪費投入、增加庫存。

  結合多數外貿的業務特點,建議:

  ▎沒有定金的外貿訂單不要輕易接,或者嘗試走可靠保險,即能支持客戶又將風險轉移。

  如果以前一直是賒銷的客戶,可以跟客戶說本次新冠肺炎導致各原料廠家資金吃緊,都只接受現金訂單等。

  ▎已經在生產的訂單一定要跟客戶確認一遍。

  避免用「這個單子還要不要」這樣的表達,萬一客戶不回覆你,你騎虎難下了。建議說「了解到新冠肺炎對貴國影響嚴重,您的訂單運輸或者銷售有沒有問題,三天之內不能確認就取消(或者發貨,視具體情況而言)」。這樣,迫使客戶在疫情已發生的情況下再確認一遍合同,從而避免其日後引用「不可抗力」主張違約免責。

  ▎已發貨的且已到帳期的,一定要抓緊催款,金錢給付義務的通常不會因為疫情而不履行。

  如果客戶以此為藉口,很有可能對方已有財務困難。順勢給定履行期限,對方不能付款的考慮控貨,退運等。

  ▎建議出口企業梳理受疫情影響重點國別下存量風險

  對已經出運貨物,密切關注貨物運輸情況,及時與貨代、船公司諮詢溝通,應對可能頒布的海關禁令展開減損工作。加強對買方到期應付款的收匯跟蹤。

  ▎建議出口企業對於還未出運的貨物,及時與買方進行有效溝通

  合理安排出運時間,密切關注疫情防控情況下,買方可能發生的拒收和拖欠風險。

  ▎建議出口企業在洽談新合同時提前約定

  通過不可抗力、物權保留條款等形式,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的風險予以提前約定,儘量避免或減少因疫情導致的不確定性影響。

  ▎新訂合同適當放寬期限

  對於業務確實受到疫情影響的買方,在新訂立合同時可考慮適當放寬付款期限,給予買方一定的緩衝期。

  ▎疫情期間建議做好與買方溝通信息的保存記錄

  尤其是涉及債權債務確認、還款跟蹤、催收債務的往來郵件、微信聊天記錄等,為後期一旦出險快速理賠提供參考依據。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服裝產業鏈:外貿訂單減少,上遊廠商「唇亡齒寒」
    原標題:疫情下的服裝產業鏈: 外貿訂單減少,上遊廠商「唇亡齒寒」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衝擊了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鏈。吳婷(化名)是一家服裝企業的外貿主管,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今年以來遭遇了缺工人、缺上遊原材料、物流漲價、海外訂單取消等問題。
  • 訂單遭取消、企業復工不復產,外貿人是否迎來「至暗時刻」?
    在一二月無法復工時,外貿企業訂單堆積、無法履約。在三月中旬復工後,不少工廠為完成訂單而招聘了新工人,但訂單卻又因疫情被暫停,甚至被取消,外貿企業面臨著復工不復產的困境。「目前國內工廠基本恢復生產,年前的訂單在擱置兩個多月後都在加班加點生產,忙著出貨,突然接到客戶取消訂單的信息,損失著實不小,因為公司一般只收取客戶30%的定金,成本遙不可及。」一位外貿從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 大量外貿訂單湧入,紡織電子等工廠紛紛爆單
    近期,不少紡織外貿工廠出現爆單情況,甚至有些工廠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其實,進入9月就是傳統外貿的旺季,加上印度疫情導致印度大量紡織廠停產,訂單的轉移成為工廠爆單的一大因素。紡織市場的突然爆發,似乎整個外貿行業都被「點燃」了。
  • 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現金流王子確診後英國客戶直接取消訂單
    在溫州,一位外貿鞋企老闆為了補充現金流,把杭州房子賣了,估摸著可以撐半年以上;在紹興,一位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說,和英國客戶一再確認無誤的訂單,在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肺炎陽性之後,訂單沒了;上海一家不鏽鋼公司外貿員說同事之間有了一個新的笑話:疫情發生前,要考慮客戶的信用問題,但疫情發生後,發貨後客戶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 從紡織轉戰口罩 看海寧這家企業如何在逆境中找出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疫情之下,許多外貿企業面臨訂單被取消等局面,如何在逆境中找出路?浙江龍仕達選擇轉型,從原來的紡織領域「轉戰」口罩行業,目前,口罩訂單量已排到2個月之後。龍仕達原本是一家紡織企業,主要生產氨綸包覆絲、滌綸彈力絲等,廣泛應用於針織、襪子、手套等領域,產品以出口歐美國家為主。現在因疫情影響,100多個外貿訂單被取消,價值大約1500多萬元。「目前,原有業務的訂單量做到4月15日就基本完工了。」也就說,企業到4月中旬就面臨停產狀態,如何在逆境中謀發展?
  •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倉庫裡的庫存去掉了一半,但現在接到的訂單一個個快做完了,卻沒有新的訂單接上。伴隨著歐美疫情日漸嚴重,歐洲開始二次封城,明年春夏季節的備貨行情被直接打亂,佔據歐美市場主流的沃爾瑪、COSTCO等大型商超對服裝訂單大量取消,11月的市場行情直接被「腰斬」。看著倉庫裡的庫存又重新累積起來,紡織人心中萬分惆悵。‍
  • 訂單驟降 外貿企業自救各顯神通
    企業積極自救多位外貿從業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月時是客戶催著你發貨,現在復工都正常了,近一兩周情況卻突然急轉直下:客戶能取消訂單就取消訂單,能暫停的就暫停,還有的甚至是做好的貨都不要了。「歐洲6月底前的訂單全部取消,美國6月10日以前的訂單也全部取消,包括知名快消品牌H&M,把春節後下的幾十萬件訂單都取消了。」山東海陽針織毛衫協會會長、海陽錦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程明最近很頭疼,「目前手裡還有加拿大幾十萬件訂單,想拖著慢慢做,看堅持到5月情況會不會好一些。」類似的情景正在外貿行業頻繁上演。
  • 紡織廠停工,客戶將所有訂單暫停,放假4個月!
    這個行業就是外貿行業了,特別是出口比重最大的紡織服裝行業,工廠很多訂單紛紛被取消,外貿行業徹底寒冬。3月18日,現有員工1200多人的大型玩具製造商泛達玩具因歐美取消訂單宣告結業。3月21日,擁有4000名員工的知名品牌Cosonic耳機製造商佳禾電子因疫.情宣告工人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廠。
  • 浙江江蘇等地外貿訂單應接不暇 企業開足馬力搶生產
    上午十點,隨著一輛滿載牛仔布料的貨櫃卡車緩緩駛出廠區大門,位於浙江金華的浙江藍之夢紡織有限公司完成了2021年新年的首批外貿訂單。而在一旁的製造車間裡,上百臺機器仍舊隆隆作響,滿負荷運轉。公司銷售副總陳豔說,去年年初時是無訂單可做,現在是訂單做不完。
  • 回顧2019年,紡織行業經歷了哪些「刻苦銘心」的事?
    >如何來形容今年的紡織行情,大多數紡織人會說「旺季不旺、淡季很淡,生意不好做!」受到中美貿易關係不確定性影響,他們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明顯收縮,對方下單比較謹慎,一些原有的訂單不僅直接消失,而且會被臨時取消,對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的損失。一外貿老闆表示「今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生意一般,我們在積極開拓別的國家市場,減少美國客戶的比例。」
  • 美國、東南亞市場傳利好 2020年紡織外貿行情或好轉
    2019年的紡織外貿行情較前兩年有了很大的下滑,尤其是美單,較去年數量降低一半已經是大部分企業的「家常便飯」。因此,紡織人更關注的是明年的外貿行情。而近期傳出的利好消息,或許能夠讓我們隱約窺見明年行情的一些苗頭。美國市場有望疏通:涉及15個紡織服裝產品稅號又被排除!中國商務部近日表示,中國和美國過去兩周已同意分階段取消加徵關稅。
  • 化纖頭條 | 「退單潮」、「訂單荒」爆發,又一家紡織企業被「逼停...
    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剛剛從國內延遲復產復工的第一波壓力中走出來的外貿企業,又迎來了第二波壓力:訂單取消!由於國外疫情控制導致的延遲消費、訂單擱置或者取消,眾多企業不得不剛開工即按下暫停鍵。廠房租金和稅費要付,工人工資要付,中國近五千萬外貿從業人員正在集體承擔壓力。而2019年,中國外貿企業對GDP的貢獻是10%。
  • 部分企業已開始尋求 「放假」 避險!
    近日,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2021年放假安排表,眾多「打工人」都在欣喜的籌劃如何安排和計劃出遊。此時卻有一部分人,提前接到了放假通知,反而是苦不堪言。 11月末某工廠發函,稱近期行業淡季,客戶訂單缺失,11月29日起放假。發布視頻的人表示,感覺自己又要失業了,飯都快吃不起了。
  • ...上了,100萬米外貿訂單取消,紡織服裝老闆們哭了!今年生意太難做了
    全球疫情爆發,服裝外貿人真的要睡不著了!今年做的還是去年的單子外貿訂單正在取消的路上。。。今年三月訂單少一半HM和Zara訂單取消嚴重」服裝邦社群裡另一位成員表示:「國內國外都一個樣,疫情沒有結束,大家都得餓死!」
  • 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匯率波動,6個方法做好年末回款工作!
    對於外貿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的升值對進口企業有利,而對於出口企業影響則較大。 那這樣的情況下,外貿企業如何規避風險? 所以對於新訂單報價,可以積極與買方探討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幣種,以規避掉大部分匯率波動風險。企業應及時了解有關改革和政策的動態,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考慮使用人民幣。
  • 紡織廠再現累庫 訂單持續性不足
    紡織廠再現累庫 訂單持續性不足 2020-12-02 08:55:07 來源:中國棉花網 據湖北、江蘇、山東等省中小棉紡織企業反饋,11月中旬以來棉紗、坯布、面料等後道產品走貨逐漸減緩
  • 棉市觀察|紡織廠再現累庫 訂單持續性不足
    >企業反饋,11月中旬以來棉紗、坯布、面料等後道產品走貨逐漸減緩,部分企業開始出現產品累庫的現象,目前庫存、資金壓力不算大,在可承受範圍內,但紗廠、織布廠和服裝企業對1月份的產銷形勢並不看好。  河北、河南等小織造企業減停產的情況較9、10月份持續上升,OE紗、32S及以下紗線報價陰跌不止(60S以上棉紗、高端包漂棉紗詢價和成交相對活躍)。從調查來看,2020年下遊棉紗、坯布、面料、服裝等銷售一般帳期為1-3個月,加上臨近年底部分企業面臨還貸、結清供應商貨款等支出,因此加大貨款催收力度,儘早實現落袋為安。  為什麼「金九銀十」剛過,下遊產銷進入下滑通道了呢?
  • 悲催:把紡織服裝廠搬到東南亞,結果掉進了坑……
    悲催:把紡織服裝廠搬到東南亞,結果掉進了坑…… 2018-05-30 10:40:51 來源:紡織印染服裝平臺
  • 訂單驟減!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
    訂單驟減!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5月至今,大洋的4個海外客戶相繼破產。  美國市場佔大洋集團外貿業務的一半以上,美國上市服裝企業J.Crew今年5月宣布破產重組,成為大洋的客戶中最早因疫情衝擊宣布破產重組的公司。破產前,J.Crew欠大洋120萬美元,自5月至10月,大洋能夠拿到50%的償付,剩餘50%將在J.Crew重組後,通過未來18個月的新訂單,以加價的方式彌補。
  • 優衣庫、HM等海外客戶砍訂單,中國服裝廠轉內銷努力破局
    當時有不少外貿服裝企業表示,國內市場不是藍海,企業無法「說轉就轉」,無論是做代工還是自有品牌,都沒那麼容易。但同時,他們也認為,做內銷首先是一條尋求增量訂單的路。其次,訂單外流至新興生產地、輸美貿易額加徵關稅以來,外貿額就已經下滑了,有外貿企業已經在主動降低外銷比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