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驟減!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

2020-12-15 全球紡織網

訂單驟減!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

2020-11-04 15:45:39 來源:化纖頭條

  今年以來,「出口轉內銷」成為外貿領域的熱詞,不少外貿受阻的企業,嗅到了家門口的機會,這就要揚帆返航。

  為了穩外貿,政策大禮包也如期而至。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外貿基本穩定」。

  但是,對於習慣國外市場的外貿企業,轉內銷並不是想轉就能轉的,國內市場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在市場需求、銷售渠道、客戶喜好、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困難重重。

  01.海外市場持續低迷,服裝出口嚴冬依舊

  過去兩個季度國內曾一度出現出口量飆升的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當時出口大幅回暖的主力軍是電子、家電類產品,服裝外貿不在其中。服裝銷售高度依賴線下社交的恢復,以及消費者的衝動購買,而當下歐美防疫還在衝擊實體經濟,消費者依然理性。

  美國市場是中國外貿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據商業地產服務投資機構世邦魏理仕的一份調查,美國零售增長近來已經超過疫情前,消費引領了美國經濟的復甦,但服裝零售比較慘澹,除了運動類服飾,快時尚、職業裝、定製服裝、禮服等品類仍處於下滑趨勢中。

  企業往年會押寶年末感恩節、聖誕節這樣的傳統「消費季」,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告訴《財經》記者,今年工廠最多拿到與上年持平的「聖誕」訂單量,更普遍的情況是延續全年的同比跌勢。

  大楊是中國最大西服生產企業、全球最大西服定製企業之一,近年營收增幅保持在40%的水平,訂單中80%由海外市場貢獻,由於今年受疫情影響下,今年的營收會掉回2017年的水平。

  「海外零售恢復得太緩慢了,店鋪租金、店員工資拿不出,現金流就撐不住。」大連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說,服裝業往往需要做大量營銷廣告去獲得流量,沒有現金,這些營銷就無從談起,更帶不來現金收入。

  這一年,大洋還遭遇了客戶破產的狀況。5月至今,大洋的4個海外客戶相繼破產。

  美國市場佔大洋集團外貿業務的一半以上,美國上市服裝企業J.Crew今年5月宣布破產重組,成為大洋的客戶中最早因疫情衝擊宣布破產重組的公司。破產前,J.Crew欠大洋120萬美元,自5月至10月,大洋能夠拿到50%的償付,剩餘50%將在J.Crew重組後,通過未來18個月的新訂單,以加價的方式彌補。

  一家法國客戶破產後,信保公司向大洋賠付了150萬美元,其餘30萬美元的帳款只能在未來可能的重組中落實。在過去幾個月中,大洋客戶、美國女裝品牌BCBG的代理商Centric Brands也宣布了破產。9月,大洋又收到一家英國客戶的破產通知。

  對於遇到困境的客戶,胡冬梅儘量提供幫助,她會積極為客戶的併購重組事宜牽線搭橋。「對工廠來說,拿到帳款是一方面,我們更希望外貿客戶能渡過危機,合作業務延續下去。」

  山東服裝外貿企業綺麗集團總裁趙明耀告訴《財經》記者,今年該公司營業額一度下降50%,近來外貿訂單在緩慢恢復,他預估到年底,公司營業額整體降幅為30%。

  廣東襯衫生產商溢達集團中國區內銷總監黃宏預計訂單的下降趨勢還會繼續,「海外疫情控制前景不清晰,經濟恢復也需要時間。」溢達是一家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大型服裝企業,2019年外貿額佔比85%,其中歐美市場70%,日韓市場15%。今年溢達的外貿訂單會比往年減少30%-40%。

  02.中美貿易摩擦加速「出口轉內銷」

  疫情對外貿的影響也許只是暫時的,但更讓外貿老闆們擔心的是,近年來的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對服裝出口構成長期的影響。

  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服裝紡織類產品加徵關稅後,中國輸美服裝的價格優勢就降低了。2020年2月起,美國執行了調整後的加徵關稅幅度:進口自中國的服裝類產品被加徵7.5%的關稅,此前一度加徵15%的關稅。

  今年7月,溢達在新疆昌吉的紡紗廠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根據美國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外國公司,在美國產品出口、轉讓貿易中會有諸多限制。

  這類事件直接促使溢達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中國市場,目標是降低歐美市場訂單比例,做大國內市場份額。溢達擬定了明確的目標:國內市場份額要從15%做到45%,同時也要擴大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銷售額。

  受貿易環境影響,長遠來看,外貿企業有做大內銷的動力,短期內,企業則希望通過內銷彌補一些今年外貿的降幅。

  新目標下,溢達在加大國內市場投入,尤其加大了對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例如向國內產品開發團隊和銷售團隊投放更多資源,並重新調整生產系統以適應內銷生產需求。

  今年的形勢,促使溢達做出了自有品牌大幅開店的計劃,積極招代理、參加展會,「有一些品牌收縮了投資,我們是反過來的,反而因為疫情,加速了我們擴大國內市場的決心。」她說。

  溢達的外貿客戶包括無印良品、Lacoste、Tommy Hilfiger等國際品牌,現在也給安踏、Fila、七匹狼、森馬等國內品牌代工。國外品牌通常主導性很強,給國內品牌代工,則需要工廠提供更多設計和賣點想法,和品牌客戶共同創造生意,工廠可發揮空間更大。

  溢達現在也嘗試跟幾家線上品牌合作,與大貨模式相比,線上單計劃性弱、單量小、需求急、產品更新快,外貿企業在這一階段,更多是去了解線上品牌怎麼做,去更接近市場。

  03.轉型須跨多道坎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成功轉向內銷的外貿企業主要呈現兩大特點。從企業類型來看,已起步的多為龍頭企業,這類企業往往較早開始國際國內市場「兩條腿走路」,可通過較成熟的內銷渠道彌補當前出口下滑的損失。從行業來看,紡織服裝、輕工、農產品企業轉內銷可行性較高,這三類企業靠近終端市場,進入國內銷售渠道成本較低。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企業存在「想轉不敢轉」「想轉轉不了」的情況,背後原因則來自多方面。

  市場不夠熟。多位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國內市場環境與國外有所不同,很多國際上暢銷的商品轉內銷後水土不服,缺乏銷售市場,獲取訂單較難。如湖北省襄陽恆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主要出口改裝車輪轂,但由於國內改裝車市場規模較小,企業短期內難以調整市場策略。

  品牌不夠響。轉內銷短期可以藉助電商平臺打開國內市場,長期還需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才能站穩腳跟。一些出口企業經過多年打拼,已在海外樹立品牌形象,但國內用戶對其產品並不熟悉,國內市場知名度不高,培育客戶需要時間。

  經驗尚欠缺。一些企業表示,內外貿商業運行模式存在差異,外貿產品多是大批量、少批次,業務模式簡單,流程相對較短。國內市場一般為小批量、多批次,研發設計、廣告營銷、渠道拓展等環節較多,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往往經驗不足。湖北省一家機械製造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為中小微外貿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開拓內銷市場的能力不夠,面臨的風險更大,因此信心不足,轉內銷業務一直止步不前。

  專家表示,國際市場形勢千變萬化,出口和內銷面臨環境大不相同,外貿企業應依據實際情況作出理性選擇。對於想要國際國內市場「兩條腿走路」的企業來說,在依靠政府幫扶之外,自身還要練好「內功」,加強國內市場研究,積極主動適應新的環境,創口碑、樹品牌,真正實現內生性「造血」。

  04.學會「兩條腿走路」

  對轉做內銷的外貿服裝企業,更好的策略是外貿和內銷兼顧。短期來看,訂單和銷售大幅回暖還需要時間。

  內銷市場還需要時間恢復,人們普遍消費能力下降,很多服裝廠去年生產的衣服還沒有賣出去,直到近期都還在消化庫存,各個區域庫存情況不均衡,品牌忙於低價甩貨,整個生產鏈條非常混亂。這種影響是很微妙的,導致了整個服裝市場新的訂單不多,進一步影響了大家的生產預期。

  很多服裝外貿企業老闆的心態已經由早期的焦慮轉為平靜。他們表示,市場不會一直一帆風順,要適應環境,研究國內市場的規則,學習成功企業的做法。

  多位企業主依然看好外貿領域的長期機會,但前提是疫情問題解決,社交恢復如常。對於貿易前景當中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依然會是主流。全球分工的大趨勢不會因為某個國家或地區領導人的雜音就徹底瓦解,地緣政治關係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波動是正常現象。

  不少外貿人士認為,2020年的遭遇客觀上或許是中國服裝產業的轉型契機,激勵更多代工企業開發品牌、設計、智能生產能力。

  雖然長期來看,中國服裝外貿企業有機會向著更有技術含量的方向轉型,不過短期內,對大多數服裝外貿企業來說,今年的目標僅僅是保住基本盤,保住就業。


相關焦點

  • 五五購物節|出口轉內銷,大批上海外貿企業上線多個電商平臺
    外貿企業上線電商平臺,將帶來哪些優惠?4月28日,上海電商平臺支持外貿出口產品內銷暨「出海優品·雲購申城」活動啟動。2020年,上海將助力千企億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平臺開專區。外貿企業也拿出最大誠意,商品低至一折。
  • 上海市政府聯合拼多多等啟動出口轉內銷,覆蓋1000家上海外貿企業
    4月22日,在上海市商務委組織、拼多多承辦的出口轉內銷培訓會上,可容納一百多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為滿足外貿企業主的需求,當天共舉辦了3場這樣的培訓。由上海市商務委組織、拼多多承辦的出口轉內銷培訓會。(穆功 攝)「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停滯了3個多月。」上海服裝外貿企業主徐佳表示,受海外疫情形勢變化的影響,公司的業務已停滯至今。
  • 出口轉內銷 「轉」出新天地(產經觀察·危中尋機謀轉型·產業集群...
    出口轉內銷,「轉」的意義何在,效果如何,還面臨哪些問題?請看記者對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調查採訪。是應對之舉也是主動轉型看長遠,出口轉內銷有利於外貿企業優化經營結構、降低運行風險、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國外大型商超業務保持正常,但一些中小客戶訂單新增乏力。」
  • 【兩會熱議】應對疫情危機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怎樣才能「加把火」?
    【兩會熱議】應對疫情危機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怎樣才能「加把火」?商務部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出口總額下降4.9%,其中,出口下降6.4%。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外貿企業「眼睛向內」需要哪些支持與幫助?  外貿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外貿至關重要。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市場持續走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 「出海優品 雲購申城」上海政企合力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
    據了解,上海市商務委和相關部門在前期調研摸底過程中,了解到一批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境外市場需求不足,國外客戶訂單縮減或取消,產品面臨積壓風險。為解企業之困,上海市商務委第一時間與拼多多、i百聯、愛庫存等電商平臺積極開展對接,為外貿企業聯繫內銷平臺。
  • 上海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國內銷售,首批出口轉內銷商品本月上線
    上海首批出口轉內銷商品將於4月28日上線。4月23日,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透露,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外貿企業面臨訂單取消或延期。為應對當前形勢,一些具有自主品牌或國內商標的外貿企業,嘗試調整企業內外銷比例,拓展國內市場銷售渠道。
  • 出口轉內銷 「轉」出新天地(產經觀察·危中尋機謀轉型·產業集群篇)
    危機之下,一些企業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穩住海外訂單的同時,也著手出口轉內銷、嘗試「兩條腿走路」。出口轉內銷,「轉」的意義何在,效果如何,還面臨哪些問題?請看記者對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調查採訪。是應對之舉也是主動轉型看長遠,出口轉內銷有利於外貿企業優化經營結構、降低運行風險、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國外大型商超業務保持正常,但一些中小客戶訂單新增乏力。」
  • 想撿漏低價品牌外貿貨?小心商家借出口轉內銷之名賣仿品
    不過據無錫外貿行業人士稱,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都有正規的途徑,尤其是品牌商品,沒有品牌方授權是無法進行內銷的。扛著「疫情影響」大旗的出口轉內銷超低價商品不少,是營銷噱頭,消費者「撿漏」機會很小。   因疫情轉內銷的「外貿貨」今年特別多   「疫情原因甲方撤單,現有少量庫存,低價出售。
  • 京東京喜推幫扶政策助外貿型商家轉內銷
    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面對困局,很多外貿型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尋找出口轉內銷機會。為給外貿型企業「輸血」,近日,京東旗下的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正式推出專項「外貿型商家扶持政策」,從金融保障、入駐服務、流量扶持等多個方面進行幫扶,全力扶持外貿企業開展出口轉內銷,為外貿企業贏得「疫」線「生」機。
  • 訂單驟降 外貿企業自救各顯神通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解到,在溫州,做開關的已轉型生產口罩,幾家大型鞋企老闆則上直播帶貨;在寧波,政府牽頭與電商平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出口轉內銷。上海外貿界龍彩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手頭的訂單暫停了,新品開發也放緩了,好在我們外貿銷售額佔比才20%左右。」面對突如其來的「退單潮」,很多外貿企業展開積極自救。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榮譽會長周德文說,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轉行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二是出口轉內銷,與電商平臺合作銷售,通過直播「帶貨」。
  • 瓷都「疫碎」:德化外貿瓷企訂單下滑,轉產內銷面臨激戰
    「外銷瓷廠沒訂單停工,內銷茶具廠訂單沒那麼多」,曾師傅說,疫情暴發以來,不少當地人沒工作,以為滴滴好賺錢,就租車或買車來加入行列,結果「很糟糕」,本身疫情期間出行需求就減少,再加上隊伍壯大,他「轉進城區手機1個小時不響,繞到哪裡都不響,接不到單,真的是很氣很鬱悶」。
  • 優衣庫、HM等海外客戶砍訂單,中國服裝廠轉內銷努力破局
    當時有不少外貿服裝企業表示,國內市場不是藍海,企業無法「說轉就轉」,無論是做代工還是自有品牌,都沒那麼容易。但同時,他們也認為,做內銷首先是一條尋求增量訂單的路。其次,訂單外流至新興生產地、輸美貿易額加徵關稅以來,外貿額就已經下滑了,有外貿企業已經在主動降低外銷比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 江蘇南京:政府搭臺,用電商直播加速外貿商品轉內銷步伐
    一邊是外貿商品展示區域,另一邊是外貿企業與電商平臺、MCN機構溝通洽談區域。看過企業展示樣品後,平臺和機構負責人與企業負責人坐下來,面對面溝通後續商品推銷形式和途徑。  9月4日,在南京市浦口區求雨·MCN直播空間進行的南京首場出口轉內銷商品上線行動,給外貿企業緩解壓力、深度拓展國內市場開闢出新路,贏得了參與企業的一致好評。  據悉,本次出口轉內銷商品上線行動,由南京市商務局主辦,浦口區商務局、南京高新區(浦口園)協辦,南京求雨山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求雨山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 超35萬外貿企業借1688拓內需 新批發模式轉內銷獲推廣
    來源:中國網科技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意見》指出,要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依託各類網上購物節,設置外貿產品專區,精準對接消費需求,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一系列的實施意見,和阿里1688幫扶外貿企業轉內銷的新批發能力不謀而合。
  • 廣東潮州陶瓷企業出口轉內銷 實現海內外雙循環
    受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海外訂單遇冷,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出口難的問題。日前,針對外貿轉內銷時所面臨的種種難題,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外貿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內銷展會,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 今非昔比,外貿企業都在忙著「轉」
    ■ 本報記者 吳 力   今年以來,在海外訂單減少、庫存積壓、現金流不暢等壓力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出口產品轉內銷成為外貿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選擇。國務院和有關部門以及各地政府順勢而為,在政策、標準和渠道等方面積極突破,推動出口產品轉內銷取得積極成效。
  • 訂單遭取消、企業復工不復產,外貿人是否迎來「至暗時刻」?
    據此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在世界經濟放緩、貿易保護加劇以及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國1-2月出口同比回落17.2%,進口回落4%。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承擔著大量歐美品牌的代生產。在一二月無法復工時,外貿企業訂單堆積、無法履約。在三月中旬復工後,不少工廠為完成訂單而招聘了新工人,但訂單卻又因疫情被暫停,甚至被取消,外貿企業面臨著復工不復產的困境。
  • 從主打外貿轉向開拓內銷 平衡好「兩個市場」 我市外貿企業「向內...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唐達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性、複雜性、傳播性遠超預期,形成全球大流行,對國內外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外貿出口企業普遍面臨產品出口受阻、訂單交付延遲、新增訂單減少等不確定性因素。意丹華服裝企業有限公司是江門一家外銷型服裝企業,產品主要銷往美加、歐盟等地。
  • 外貿受阻 廣東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發力內銷
    如今,他們正在通過差異化經營發力內銷。澄海玩具出口受阻「世界玩具看中國,中國玩具看澄海」澄海素有「中國玩具禮品城」的稱號,2018年,澄海玩具產值達546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一半,75%以上出口歐美、中東、南美等140多個國家。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大批澄海玩具外貿企業卻因海外客戶取消訂單而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