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撿漏低價品牌外貿貨?小心商家借出口轉內銷之名賣仿品

2020-12-05 荔枝網新聞

  最近,各種電商平臺和社群裡,出現很多「受疫情影響外銷訂單取消,現超低價對內銷售」的商品信息,1折、2折的低價乍看很吸引人。不過據無錫外貿行業人士稱,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都有正規的途徑,尤其是品牌商品,沒有品牌方授權是無法進行內銷的。扛著「疫情影響」大旗的出口轉內銷超低價商品不少,是營銷噱頭,消費者「撿漏」機會很小。

  因疫情轉內銷的「外貿貨」今年特別多

  「疫情原因甲方撤單,現有少量庫存,低價出售。兒童外套25元一件,女士襯衫19.9元/25.9元/29.9元一件。」「機緣巧合對接到這家出口日本的蜂蜜企業,疫情影響,今年才轉內銷。58元兩瓶,旗艦店68元一瓶!」「疫情之下大量貨積壓國內,入手性價比巨高!出口日本的專櫃貨源,難得的牛貨!品牌授權工廠出的鞋子,特賣價99元。」

  市民周蕙發現,最近她加入的賣貨的社群裡,這類打著疫情影響名頭特賣的商品尤其集中,食品、服裝、箱包、廚房用品、日用品等等,品種可謂包羅萬象。根據一些群主的描述,這些商品都是年初外銷的訂單,由於疫情的原因,國外客戶取消了訂單,所以幫助工廠分銷,價格比出口到國外要便宜很多。比如某品牌的球鞋,專櫃售價要799元,在群裡銷售卻只有99元,且群主拍胸脯保證是代工廠的原單正品。在這些賣貨群裡,有的群主還會配發一段短視頻,背景是倉庫在疫情期間積壓的貨,有的還會配上故事情節,以體現真實性。

  周蕙看到群主發的球鞋圖片,款式比較時尚,價格也不貴,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了一雙。不過鞋子買回來,她發現和正品相比,商標沒錯,做工卻明顯粗糙。最令她不滿的是,其中一隻鞋的幫面麂皮部分甚至布滿了黴點。「哪有正品鞋會有發黴情況呢?一看就是時間很長的壓箱貨。」而店家卻解釋稱:「我們的產品有些是『外貿尾單』,有瑕疵是很正常的。」有了這次不愉快的購物經歷,周蕙對這種打著疫情旗號賣貨的商家都多了個心眼。「低價處理積壓庫存或者有瑕疵的商品可以理解,但是打上出口轉內銷的牌子賣涉嫌假冒品牌貨,就有問題了。」周蕙認為。

  低價品牌外貿貨多數是假的

  「哪有這麼多品牌撤單會流入市場,還等著賣貨群主分銷?」無錫一家外貿服裝公司的銷售部門負責人張先生直言不諱。「外貿企業如果有沒走貨的庫存,內銷是途徑之一。內銷的方式,要具體看產品的門類。如果是服裝行業,會有專門的長期合作收購商來收貨,也有尋求同行轉賣的途徑。如果是帶品牌的有庫存,是要剪標處理的,並且按照協議規定,要滿至少一年後才可以銷售。」

  張先生稱,根據他對外貿服裝圈同行的了解,今年疫情庫存並不算多。因為今年3月份工廠復工後做的單子,多是年前客人下的訂單,當時出貨還沒受國外疫情影響。國外疫情起來後,在4、5月份有部分客戶延遲下單,也有客戶減少了下單量,6到8月份客人基本不下單了。「總體來說,出口還是受到疫情一定影響的,今年和往年比降了20%左右。」張先生表示,但今年國內訂單還是不錯,一些品牌國內市場的訂單數量還有所增加。

  「我了解的是規模大的正規企業訂單來不及做。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和地區仍保持正常生產和出口,很多訂單都從其他生產國回到中國,像紡織類產品反而生意更好了,市場上這麼多號稱積壓的品牌外貿庫存低價處理,多數涉假。」無錫另一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孫小姐稱,今年外貿市場整體肯定是受到抑制的,因為消費量是縮減的。另外,大企業受影響相對小,庫存少,但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難說了。

  那麼,市場上這些號稱原單的外貿庫存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據外貿服裝行業人士透露,有一些小規模的生產廠商,會通過訂貨的形式與部分網店、實體店「合作」,選擇一些流行款,只要達到一定數量,工廠便開始根據抄來的款式,打板、制樣、成衣、貼標籤,最流行的「外貿原單」就這樣出爐了。再打上「疫情積壓庫存」的旗號,成為營銷的一大噱頭。

  出口轉內銷並非容易事

  不可否認,外貿行業中有部分企業因疫情積壓庫存的情況確實存在。採訪中,一家生產竹製工藝品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劉先生稱,取消的訂單目前只能自我消化,一部分已經通過朋友的店鋪處理,一部分還在倉庫裡,準備依靠線上平臺拓展國內市場。

  對於傳統的加工型外貿企業,從紡織品服裝到各類輕工業產品,從機械設備到電子數碼產品等等,有不少是為國際知名企業進行「貼牌生產」。事實上,對於產品全部外銷的代工企業來說,「出口轉內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涉及智慧財產權、稅收徵收、海關監管等問題。

  有外貿行業人士就透露,在出口轉為內銷的情況下,企業在國外市場進行銷售時所獲準使用的商標產品若希望在國內進行銷售,因商標權利具有屬地原則,就需獲得商標權利人的書面許可方能進行內銷,否則可能構成對註冊該商標的權利人的權利侵犯。另外,企業產品出口轉內銷,需依法補繳相應的稅額,否則可能會面臨海關監管風險與行政處罰。

  如此看來,企業要出口轉內銷,尤其是一些知名度高的品牌,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面對市場上如此多的「外貿品牌貨」,消費者可得仔細辨別真假。很多消費者往往看中的是「外貿單」的高性價比,一些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這一心理打著「清外貿庫存」的幌子招搖過市。在江蘇創合元律師事務所王震律師看來,以「外貿單」的招牌賣品牌仿品,這實際上是一種涉嫌制假售假行為,涉嫌侵犯了品牌商的智慧財產權。對於消費者而言,可以欺詐為由,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要求商家進行賠償。

  (來源:無錫日報 編輯/李明莉)

相關焦點

  • 京東京喜推幫扶政策助外貿型商家轉內銷
    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面對困局,很多外貿型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尋找出口轉內銷機會。為給外貿型企業「輸血」,近日,京東旗下的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正式推出專項「外貿型商家扶持政策」,從金融保障、入駐服務、流量扶持等多個方面進行幫扶,全力扶持外貿企業開展出口轉內銷,為外貿企業贏得「疫」線「生」機。
  • 出口轉內銷,外貿紡企的救命稻草?
    但是,對於習慣國外市場的外貿企業,轉內銷並不是想轉就能轉的,國內市場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在市場需求、銷售渠道、客戶喜好、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困難重重。  01.海外市場持續低迷,服裝出口嚴冬依舊  過去兩個季度國內曾一度出現出口量飆升的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當時出口大幅回暖的主力軍是電子、家電類產品,服裝外貿不在其中。
  • 外貿渠道貨和正品區別
    外貿渠道貨和正品區別:定義上,正品貨指某個品牌原創出產的產品,外貿貨是本來的出口外貿貨由於某種原因由出口轉為內銷。價格上,正品貨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出售,外貿貨因為外貿產品一般不在企業庫存內,所以往往價格更加低廉,等等。
  • 「出海優品 雲購申城」上海政企合力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
    據了解,上海市商務委和相關部門在前期調研摸底過程中,了解到一批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境外市場需求不足,國外客戶訂單縮減或取消,產品面臨積壓風險。為解企業之困,上海市商務委第一時間與拼多多、i百聯、愛庫存等電商平臺積極開展對接,為外貿企業聯繫內銷平臺。
  • 江蘇南京:政府搭臺,用電商直播加速外貿商品轉內銷步伐
    一邊是外貿商品展示區域,另一邊是外貿企業與電商平臺、MCN機構溝通洽談區域。看過企業展示樣品後,平臺和機構負責人與企業負責人坐下來,面對面溝通後續商品推銷形式和途徑。  9月4日,在南京市浦口區求雨·MCN直播空間進行的南京首場出口轉內銷商品上線行動,給外貿企業緩解壓力、深度拓展國內市場開闢出新路,贏得了參與企業的一致好評。  據悉,本次出口轉內銷商品上線行動,由南京市商務局主辦,浦口區商務局、南京高新區(浦口園)協辦,南京求雨山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求雨山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 蘇州聯合京東、工品匯啟動「企業超省月」 打造外貿轉內銷突圍新路徑
    如何充分發揮產業帶優勢,大力引進優質市場資源,幫助當地外貿型企業加速「轉內銷」成為各地地方政府的重要命題。6月18日,在疫情後首個B端全行業、全量級大促之際,蘇州市經發委、蘇州市總商會、蘇州工業園區與京東企業購、工品匯共同啟動「企業超省月」專項服務活動,以「政企聯合」形式加大對於當地中小企業、特別是外貿型企業的成長扶持力度。
  • 出口轉內銷 「轉」出新天地(產經觀察·危中尋機謀轉型·產業集群...
    是應對之舉也是主動轉型看長遠,出口轉內銷有利於外貿企業優化經營結構、降低運行風險、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國外大型商超業務保持正常,但一些中小客戶訂單新增乏力。」「近幾個月,海外終端賣場和跨境電商都將銷售重點放在了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多數國家的玩具嬰童用品銷量有所下滑。」
  • 【兩會熱議】應對疫情危機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怎樣才能「加把火」?
    【兩會熱議】應對疫情危機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怎樣才能「加把火」?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外貿企業「眼睛向內」需要哪些支持與幫助?  外貿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外貿至關重要。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市場持續走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全國人大代表尹同躍對此很有信心。
  • 出口轉內銷 「轉」出新天地(產經觀察·危中尋機謀轉型·產業集群篇)
    是應對之舉也是主動轉型看長遠,出口轉內銷有利於外貿企業優化經營結構、降低運行風險、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國外大型商超業務保持正常,但一些中小客戶訂單新增乏力。」近幾個月,內銷比例原本只佔1/3的星輝互動娛樂公司也在國內市場投入了更多精力。公司副總經理盧醉蘭認為,目前國內人均玩具消費水平遠低於歐美,市場潛力巨大,「做內銷與做出口並不矛盾,可以彼此學習、相互促進,有利於企業長遠穩健發展。」不少受訪企業均表示,出口轉內銷既是壓力倒逼下的應對之舉,也是事關長遠發展的主動轉型。
  • 釘釘「線上展銷會」成外貿工廠「寶藏」平臺
    受疫情影響,全國很多外貿工廠都經歷了訂單取消、貨品積壓等窘境,而現在,他們找到新的內銷「寶藏」平臺。5月25日,釘釘聯合淘寶、天貓、1688開「線上展銷會」先河,首屆淘博會開場火爆,大量淘寶中小商家湧入,在為消費者選購優質低價外貿商品的同時,還提高了貨品對接的效率。外貿工廠也找到了一條最快捷的轉內銷之路:讓淘寶店幫忙賣貨。據了解,淘博會是「線上展銷會」的首次嘗試。
  • 外貿受阻 廣東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發力內銷
    陳卓越是汕頭市億創空間品牌負責人、億創拼購旗艦店負責人,他的公司的境遇便是眾多澄海玩具外貿企業的縮影。「2019年公司銷售額達5000萬元,其中外銷佔比40%,主要出口歐美、中東等市場。而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公司第一季度外銷下滑了25%左右,如果沒有這次的突發狀況,原本公司今年是打算把內銷和外銷做到各佔50%的。」
  • 超35萬外貿企業借1688拓內需 新批發模式轉內銷獲推廣
    來源:中國網科技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在新批發能力的支撐下,1688推出了整套「一鍵外貿轉內銷」解決方案。據統計,「春雷計劃」發布1個月內,外貿工廠在平臺的交易額即超220億元。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利用1688新批發拓客,每月新增2萬外貿企業轉內銷。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文稱,「1688作為全球B2B電子商務採購批發平臺,聚焦解決企業採購批發難題,提升企業供應鏈競爭力,搭建數位化產銷體系,多渠道幫扶企業出口轉內銷」。
  • 優衣庫、HM等海外客戶砍訂單,中國服裝廠轉內銷努力破局
    溢達現在也嘗試跟幾家線上品牌合作, 與大貨模式相比,線上單計劃性弱、單量小、需求急、產品更新快,外貿企業在這一階段,更多是去了解線上品牌怎麼做,去更接近市場。對於當下的外貿企業,難點是如何推動國內零售快速成長起來。「我們希望自有品牌和國內品牌代工營收逐年翻倍,在公司整體營收裡幾年內能有大幅度提升。」
  • 上海市政府聯合拼多多等啟動出口轉內銷,覆蓋1000家上海外貿企業
    4月22日,在上海市商務委組織、拼多多承辦的出口轉內銷培訓會上,可容納一百多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為滿足外貿企業主的需求,當天共舉辦了3場這樣的培訓。由上海市商務委組織、拼多多承辦的出口轉內銷培訓會。(穆功 攝)「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停滯了3個多月。」上海服裝外貿企業主徐佳表示,受海外疫情形勢變化的影響,公司的業務已停滯至今。
  • 玩具產業帶的「新批發」:B端直播轉內銷 工廠貨直供夜市
    新批發,是阿里1688最新的數位化批發模式,通過將批發市場搬到線上,毛細血管型的商家店主都能直連工廠源頭好貨。5月29日,阿里1688發布「便民夜市」扶持計劃,上線工廠直供的夜市經濟供貨專區,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為全國「夜市商戶」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
  • 五五購物節|出口轉內銷,大批上海外貿企業上線多個電商平臺
    外貿企業上線電商平臺,將帶來哪些優惠?4月28日,上海電商平臺支持外貿出口產品內銷暨「出海優品·雲購申城」活動啟動。2020年,上海將助力千企億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平臺開專區。外貿企業也拿出最大誠意,商品低至一折。
  • 內貿服裝廠老闆自述:遭「外轉內」和「直播帶貨」雙重擠壓 想靠新...
    不過,近幾年來,隨著線下知名品牌不斷向線上拓展,拓路者面臨著愈來越激烈的競爭。再加上「外貿轉內貿」和「直播帶貨」的前後夾擊,拓路者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黃德華直言:上半年銷售額直接下滑了20%,今年公司沒有發展這回事,能熬過去就好。實際上,像拓路者這樣的工廠,中國還有很多。
  • 服裝外貿原單拿貨內幕揭秘
    現在市面上些人聲稱拿貨各大品牌的服飾,幾乎店家們,自己百分之百每年拿貨原單正品。這對我這個長期從事外貿服飾拿貨的人來說,還真是有點感到奇怪? 日韓的單子好弄出原單來,難道有些歐美大牌子的外貿原單現在也到了失控的地步了?號稱ARMARNI的潮流男人服裝原單或者CHANEL的潮流魅力潮流女裝原單能做到每年的拿貨,真是了不起。在這個行當裡哪個真正的大拿貨商敢說每年手頭都有這些牌子?
  • 廣東潮州陶瓷企業出口轉內銷 實現海內外雙循環
    受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海外訂單遇冷,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出口難的問題。日前,針對外貿轉內銷時所面臨的種種難題,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外貿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內銷展會,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 上海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國內銷售,首批出口轉內銷商品本月上線
    上海首批出口轉內銷商品將於4月28日上線。4月23日,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透露,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外貿企業面臨訂單取消或延期。為應對當前形勢,一些具有自主品牌或國內商標的外貿企業,嘗試調整企業內外銷比例,拓展國內市場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