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正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建設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國際道路運輸大通道。
8月27日,廣西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汝生在接受「一帶一路」陸路口岸萬裡行記者採訪時表示,廣西具有連接東協的區位優勢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路的通道和門戶地位,按照自治區「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總體目標,沿邊重點口岸國際道路運輸、公路水路基礎設施、與東協互聯互通建設等都在加快推進。
2014年,廣西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72.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排全國第17位。
中越客貨運輸快速增長
廣西與越南的陸路邊界線綿延1020公裡,有崇左、防城港、百色3個地級市,東興、憑祥、龍州等8個縣(市)與越南的廣寧、諒山、高平等3個省接壤,現有11個邊境陸路口岸和26個邊貿點,其中開放口岸4個,即友誼關、東興、水口、龍邦(其中友誼關、東興口岸為國際口岸,水口、龍邦為雙邊口岸)。
黃汝生介紹,目前已批准開放但未通過驗收對外正式開放的口岸2個,即平孟、愛店。目前,廣西在友誼關、東興、水口、龍邦4個開放口岸與越南開展國際道路運輸業務。
截至目前,經中越雙方批准的國際運輸線路20條(其中客運線路12條,貨運線路8條),已開通的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4條(其中客運線路9條,貨運線路5條)。目前,廣西在友誼關、東興、水口、龍邦4個開放口岸與越南開展國際道路運輸業務。
2011年10月11日,中越兩國交通運輸部共同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修改中越兩國政府汽車運輸協定的議定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於實施中越兩國政府汽車運輸協定的議定書》(下稱「兩議定書」),並於2012年2月17日起正式生效。
至此,運輸範圍擴大到了兩國非邊境地區,運輸方式除轉運、換裝外,增加了點至點的直達運輸。
「議定書的籤署,大大促進了兩國客貨運輸的增長。」黃汝生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越國際道路旅客運輸量為463.3萬人次,道路貨物運輸量為165.43萬噸;到2014年,中越國際道路旅客運輸量為753.66萬人次,道路貨物運輸量為258.63萬噸。中越道路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12.5%,道路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11.2%,均呈穩步增長態勢。
2014年中越國際運輸車輛94057輛(僅為東興口岸及友誼關口岸的數據),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長61.44%(其中中方出境運輸車輛71631輛,同比增長57.87%;越方入境運輸車輛22426輛,同比增長73.97%)。目前,南寧—河內(河內—南寧)、深圳—河內(河內—深圳)運輸線路;廣西—越南諒山中越公務車輛及貨運直達車輛,南寧—河內、深圳—河內貨運線路等均已開通。
黃汝生介紹,為加強對中越直達運輸車輛的支持與扶持,自治區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對進出
北部灣港和東興、友誼關口岸,憑祥鐵路口岸的國際標準貨櫃(20尺箱、40尺箱)運輸車輛減半收取車輛通行費;對國際道路客貨直達運輸車輛,按其實際燃油費的50%給予補助,同一條線路連續補助3年;給予承擔政府搶運、疏運任務的運輸企業專項獎勵;即將對開展國際道路運輸的甩掛運輸車輛(北部灣經濟區內)給予每公裡0.5元的燃油費補助。
「雙核」戰略
截至2014年底,廣西全區公路總裡程達到11.548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3754公裡,初步形成連接各市、連通周邊省和出海出邊的高速公路網絡;西江黃金水道綜合通過能力超過1億噸,2000噸級船舶從南寧可直航粵港澳;北部灣港綜合通過能力超過2億噸,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74個。
黃汝生對記者表示,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後,廣西也提出了實施「雙核」(打造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兩大核心增長極)戰略,海陸並舉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想法。「雙核」戰略包括重大項目1794項,總投資3.5619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599項、總投資1.5728萬億元。
在推進與東協互聯互通建設方面,黃汝生介紹,根據廣西公路網布局,共規劃12個通往越南以及東協國家的國際公路通道接點,其中高速公路接點4個,普通公路接點8個。目前廣西境內高速公路出邊通道已建成通車2個,即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防城至東興高速公路;在建已開工1個,即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預計2017年建成通車;計劃2015年新開工1個,即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
中越北崙河二橋項目已於2014年實現開工,中方正在進行引橋基礎及下構施工,完成投資約為總投資的20%。中越水口—馱隆二橋建設項目已完成中越建橋協議的籤署,2014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初步設計已完成並上報交通運輸部。
廣西北部灣港是中國-東協海上走廊的重要樞紐,具有承南啟北的區位優勢。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已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1個港口通航,海運網絡覆蓋全球。
黃汝生介紹,隨著中國—東協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基地建設的加快推進,欽州港已開通直航東協的「中國欽州港—韓國—印尼—泰國—越南」外貿貨櫃定期班輪航線。北部灣港定期貨櫃班輪航線達到35條(其中外貿17條、內貿18條),與東協地區的汶萊、印尼、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建立了海上運輸往來,成為我國與東協地區海上互聯互通、開放合作的前沿。
跨區域多式聯運
本月28日晚8時28分,一列南寧至深圳的「五定」貨運班列將由南寧出發。這是南寧鐵路局貨運中心與廣西震洋物流有限公司聯合試運行的跨區域聯運。
「通過公鐵聯運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公鐵運輸各自優勢,實現物流的高效、便捷,降低物流成本。」南寧震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鑫說。
黃汝生介紹,廣西利用連接東協的區位優勢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和門戶地位,推動貨運企業開行了東協(越南)經廣西(到蘇州、鄭州)至歐洲的桂蒙歐、桂新歐國際運輸線路(公路+鐵路運輸)和鄂桂連接東協的國際道路貨物運輸線路。
廣西運德汽車運輸集團經營管理部經理陸泉告訴記者,已開行了南寧-河內、南寧-海防等多條國際旅客運輸線路,在越南投資成立了(越南)山德汽車聯營公司,擁有各類營運客車50多輛,員工100多人。
黃汝生對記者表示,「十三五」期間,廣西將按照強化通道,做強樞紐,提升智能化,暢通多式聯運的要求,著力建設北部灣國際航運中心,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強化六大運輸通道,統籌五張基礎網絡,促進交通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鐵路輻射帶動作用凸顯,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以南寧為中心的「12310」高鐵經濟圈基本形成,鐵路營業裡程近6500公裡,其中高鐵裡程突破2000公裡,全區鐵路複線率、電氣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公路網絡規模顯著提升,逐步形成縣縣通高速的局面。公路總裡程達到12.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近7000公裡,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突破18000公裡,其中普通國省幹線二級公路以上達75%,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
西江黃金水道高效暢通,基本實現所有規劃河段通航。實現西江全線通航,千噸級以上高等級航道近1500公裡,內河港口綜合吞吐能力達到1.5億噸。
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加快建設,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心。沿海港口綜合吞吐能力達到4.5億噸,萬噸級以上泊位130個,貨櫃吞吐能力接近1000萬標箱。
民用航空網絡基本實現縣區民航全覆蓋。民用機場達到9個,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500萬人次,通用航空加快發展。
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進一步加強,促進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分層次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強化各種運輸方式、城市交通與城際交通之間的銜接,重點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廣西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汝生。攝影/章軻
廣西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攝影/章軻
北部灣經濟區自然地理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區位分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