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文物從哪裡來? FBI揭秘:系私人收藏家非法掠奪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美國最大規模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從哪裡來?

  FBI揭秘:系私人收藏家非法掠奪

  2月28日,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這是中美兩國2009年籤署相關備忘錄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此次返還的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時間跨度長,從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幣、木雕建築構件等多個門類,多為中國古代墓葬隨葬器物。當天儀式現場展示了其中20餘件(套)文物。

  這些文物藝術品2014年4月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印第安納波利斯分局查獲。在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駐美使領館、美國國務院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共同努力下,這批文物藝術品得以全部返還中國。

  這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的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中美兩國於2009年1月首次籤署這一諒解備忘錄,2014年延續5年有效期至2019年1月。

  針對美方將此前查獲的361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移交中國政府,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日說,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涉事老人

  科學家、考古愛好者

  週遊全球上百個國家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稱,此次交還的文物由FBI於2014年4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一位名叫唐納德·米勒的私人收藏家處查獲。他在家中收藏了成千上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和考古文物。

  其實,2014年美國媒體就曾報導過這件事。據《華盛頓郵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年4月6日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州91歲老漢唐納德·米勒多年來週遊全球上百個國家,收集了數千件來自中國、哥倫比亞的珍貴文物,其收藏堪與博物館相媲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明代玉器、真人大小的紅陶雕像;埃及的石棺以及插有箭頭的古人頭骨、化石;美國南北戰爭紀念品等,價值無法估量。米勒透露,事實上他的確在家中的地下室裡建造了一個「小型博物館」。

  據報導,喜歡收藏文物的、米勒是一名科學家、考古愛好者、知名慈善家以及業餘無線電專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美軍預備役,在此後長達60餘年的時間裡,他一面為海軍航空電子中心工作,一面週遊全世界,進行考古挖掘等活動,並將所獲運到美國。

  由於米勒涉嫌違反文物收藏相關法律,2014年4月2日開始,FBI出動近百名特工,以及博物館專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同時派出多輛貨車,前往米勒在印第安納州拉什縣的家,把他家中地下室裡的所有文物搬運到設在室外農場的調查組帳篷中,由專家們一一鑑定這些文物的來源地、獲取方式、入境渠道,以判定哪些文物是米勒合法擁有的、哪些文物是有可能「獲取方式不完全符合來源國法律」等。

  涉嫌盜墓

  FBI藝術犯罪部門負責人:

他承認違法在各地挖寶

  美國聯邦調查局清點了大約42000件物品,沒收了超過5000件。FBI表示,被沒收的這些文物已經超過了合法收藏的範圍,是非法掠奪的。
FBI藝術犯罪部門負責人卡本特並未透露米勒多年來到底是如何成功跨國搬運這些文物的。不過該負責人表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邊境管理比較鬆懈,那時候偷運可能很容易。

  卡本特表示,米勒生前承認這些文物很多都是非法獲得的,幾十年來他一直違法在國外和美國各地挖寶。

  據熟悉米勒的人說,他從童年時代就開始收集文物。在印第安納州當地媒體《印第安納星報》的報導中,米勒向同事描述過自己在埃及的一次冒險經歷:他和同伴在埃及西部靠近利比亞邊界的地區探尋古蹟遺址,但被利比亞軍隊扣留審訊好幾個小時,以為他們是試圖潛入的中情局間諜。還有一次,米勒和妻子差點因為收集文物在墨西哥蹲監獄。

  在米勒的所有收藏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大約屬於500個人的2000塊人類遺骸,這些人骨都是從美洲原住民墓地中挖掘出來的。卡本特說:「將這些美洲原住民的祖先送回家鄉,是FBI最重要的使命。」

  然而,FBI並未就此對米勒提出指控。部分原因可能是米勒在事發後態度良好——他同意放棄這些文物的所有權,並表示希望這些文物回歸故土,全程配合FBI的調查。

  事發一年後的2015年,米勒的突然去世讓案件的解決蒙上了陰影。畢竟,涉案文物數量如此龐大,又廣泛分布在包括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等全球各地,並沒有任何一位專家能夠說出所有文物所屬的時間和地域。因此,怎麼樣辨識如此眾多的歷史文物,以便為它們找到自己的故鄉,就成了調查組最為艱巨的任務。

  迄今為止,已有部分文物歸還哥倫比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但即使算上此次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的361件(套)流失文物,仍只有15%的文物得以回歸故土,任務距完美收場仍任重道遠。

  專家聲音

  如何追回流失國寶:

  需要證據不能光喊口號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通過外交斡旋、司法合作、友好協商等方式,促成包括圓明園獸首、大堡子山金飾片、虎鎣以及美國政府三次返還文物在內的30餘批次4000餘件(套)流失文物回歸中國。

  就如何成功追回文物,美國史丹福大學坎特視覺藝術中心亞洲主任、上海交大特聘教授楊曉能告訴媒體,需要證據和紮實的工作,不能光喊口號。

  1970年通過的聯合國公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是當前國際社會規範進出口文化財產最為重要的公約。楊曉能表示,現在國際博物館界相當於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以1970年的公約為準,1970年以後收藏的東西要證明藏品來源,證據不清、來歷不明的東西博物館不收。這也算是一個進步,博物館在徵集藏品時變得更加謹慎了。

  遺憾的是,國際公約的溯及力和約束力有限,依國際法原則與慣例,通常認為該項公約對其生效前發生的文化財產劫掠和非法出口沒有溯及力。
「對於歷史遺留的』舊帳』,要說歸還文物給原有國家,目前狀況下也幾乎是不可能,除非有明確證據證明這件文物是當初被盜的。」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科技日報》、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美方歸還中國361件流失文物 私人收藏家掠奪偷運被FBI查獲
    中國日報2月29日電 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這些中國流失文物,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印第安納波利斯分局近幾年查獲,涉及多個文物門類且時間跨度長。從文物來源分析,主要是古代墓葬隨葬器。這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自美國返還。也是自2009年備忘錄籤署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海外流失文物為何"回家"難:國際公約"形同虛設"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931年至1945年日軍侵華等,都致使難以計數的文物被劫。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基金會和私人收藏家,通過代理人到中國徵集文物的歷史也由來已久。他們利用當時中國文物保護法規的空白,到中國境內以各種方式獲取文物。通過此種方式流出中國的文物不僅數量大,而且名貴文物極多。
  • 他鄉遇故知:面對流失文物你痛不痛
    結果顯示,在不給出文物流失背景的情況下,認為有必要「收回」海外文物者超過90%。結合網絡印象,可以確信多數國人是希望文物回歸的。     為什麼要追討海外文物?54.47%的人認為流失文物「見證了列強對中國的掠奪」,21.7%的國人認為這些文物留在國外「損害了民族自尊」,可見呼籲流失文物回歸的背後,是敏感的民族尊嚴。
  • 怎麼追回流失國外的1000萬件中國文物,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別去買
    目前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在國外,流失文物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國本土博物館藏品的總量。12生肖獸首中除用巨資購回的幾件外,尚有蛇首、羊首、雞首、狗首至今流落海外下落不明。原藏於圓明園的11095冊《永樂大典》,目前僅有不足百冊分藏在北京和臺北。
  • 疑似非法流失文物今在英拍賣:3500年前西周青銅器
    呼籲國際友好人士本著人文主義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賣。希望有關部門通過一切必要途徑促使從我國非法流失的文物回歸中國。,不買賣非法流失的文物,不以此類文物為名進行商業炒作。今天(4月10日),國家文物局再發《關於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拍賣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事的聲明》,強烈譴責坎特伯雷拍賣行行為,並呼籲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賣。
  • 法國收藏家第二次返還禮縣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圖)
    法國收藏家第二次返還禮縣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家」24件「流失珍寶」昨正式移交省博返還的金飾片。  在國家文物局及有關方面的積極努力下,今年7月20日,原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禮縣大堡子山文物成功追索回國並正式移交我省,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在省博物館舉行了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儀式,並舉辦了《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受到了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32件回歸文物中,除4件鷙鳥形金飾片以外,其他28件均為吉美博物館退還原捐贈人戴迪安先生後,由其無償返還給中國政府的。
  • 法國歸還中國32件春秋時期文物 系90年代被盜挖走私
    盜竊文物和文物走私屢禁不止,致使無數珍貴文物流失海外。近年來,中國積極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大堡子山」為何重要?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白堅介紹,這些金飾片出自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歷史,此次歸還的金飾片系上世紀90年代被盜挖走私出境後,由法國收藏家購買並捐給吉美博物館。
  • 專家:追索戰爭中被掠奪文物不受法定時效限制
    既然文物的來源是劫掠所得,全屬非法,那麼無論中間經過多少次轉手,不能改變它們作為贓物的性質,必須歸還。  按照國際戰爭法規定,「無軍事上的必要,非法和恣意地廣泛破壞和侵佔財產」屬於戰爭罪。它和一般民、刑事案件不同,戰爭中掠取的贓物既不是民法中的「不當得利」,也不受刑法中的時效限制。一切戰爭罪犯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必須受到法律制裁,其掠奪的財產不管藏在哪裡都必須追回。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被劫文物的精華部分被各國皇家機構收藏,同時也有大量被軍人私藏的流入歐美民間收藏。許多民間收藏又以收購和捐獻的形式最終流向各國博物館。另須指出的是,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文物並無認識,軍隊的搶掠行為主要針對「金銀財寶」,而不是系統性的文物掠奪,所以如果從現在博物館評估文物價值的標準來看,八國聯軍搶掠的東西許多並不高明;另外,因為「不識貨」,洗劫過程中有的珍貴文物沒被看上而躲過一劫,但也有不少遭到破壞。
  • 美國返還361件中國文物,背後還有三個FBI沒有說的秘密
    題記: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而在印第安納州唐·米勒的農場裡,收藏了大約42,000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文物。這些文物「從地板堆到了天花板。」明朝的花瓶或複雜的義大利馬賽克可能會在他的家中與內戰和革命戰爭物品一起展出。誰也不知道他收集的這些文物,是來自正規收集或者是非法購買,亦或是徹頭徹尾的掠奪。
  • 美國向中國歸還361件流失文物,至今十二生肖銅首的還未全部歸國
    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這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自美國返還。聯邦調查局稱,此次交還的文物由FBI於2014年4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查獲,經由一位名叫唐納德·米勒的私人收藏家掠奪偷運而來。
  • 揭秘中國文物流失經歷的四次浪潮
    核心提示:  數量驚人的中國文物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過非法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數。藏於賓大博物館的颯露紫  數量驚人的中國文物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過非法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數。
  • 觀點|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已達千萬件,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這些天來,關於文物走私與回流的事件不斷,美國政府前不久向中國返還了361件(套)流失文物,這些中國流失文物由美國聯邦調查局近幾年查獲。而在日本,一組西周青銅重器前天被撤拍,專家稱被疑走私,警方已介入調查。根據相關統計,中國流出的文物總數達一千萬件。
  • 美國收藏家偷運361件中國文物 FBI查獲歸還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國家文物局3月1日發布消息,當地時間2月28日,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交接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胡冰、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李克新、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代總領事劉軍、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阿麗莎·伍德沃德、美國聯邦調查局跨國有組織犯罪事務部主任克裡斯蒂·約翰生等出席儀式。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國際法專家:侵略戰爭中掠奪的文物必須返還
    既然文物的來源是劫掠所得,全屬非法,那麼無論中間經過多少次轉手,不能改變它們作為贓物的性質,必須歸還。  按照國際戰爭法規定,「無軍事上的必要,非法和恣意地廣泛破壞和侵佔財產」屬於戰爭罪。它和一般民、刑事案件不同,戰爭中掠取的贓物既不是民法中的「不當得利」,也不受刑法中的時效限制。一切戰爭罪犯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必須受到法律制裁,其掠奪的財產不管藏在哪裡都必須追回。
  • 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回家! 文物歸家"路在何方"?
    國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後立即開展信息收集、鑑定研究,在基本確認青銅「虎鎣」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後,數次通過多種渠道聯繫英國相關拍賣機構,希望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  4月10日,國家文物局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並譴責該機構執意拍賣流失文物的行為,表示將繼續按照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開展流失文物追索。
  • 楓丹白露宮被盜文物不止15件 收藏家馬未都分析案件線索
    中國文物學會估算,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入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統計,流落中國境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館,而流落海外民間的文物數量恐為館藏文物的十倍之多。但理性地說,流失、流落只代表文物轉移後的狀態,並不代表文物轉移過程的性質。
  • 追回流失文物 再大的努力都值得
    【文化評析】近日,國家文物局介紹有關追索文物回國的情況時稱,計有68件流失英國的文物,在25年之後,被追索回國。這68件珍貴文物,是1995年英國截獲的大量走私文物的一部分。25年來,中國有關部門始終沒有放棄追索這些文物。
  • 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都被誰收藏了?
    這件「虎鎣」的年代、名稱、器型等學術問題以及是否為圓明園流失文物,是否存在某種商業炒作都引起了包括圓明園文物專家的注意。圓明園研究專家劉陽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以前也出現過多次類似的情況。那麼,除了這次被發現的「虎鎣」,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物都被收藏的誰的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