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後跳槽很難,但又不想認命怎麼辦?3招可應對「中年危機」

2021-01-17 職場小龍女

4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齡,這個歲數的男人跳槽很難,這確實是現實情況,但我們又常常不甘心,那應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提前設計好自己的職業路徑,比如30歲時規劃35歲的職業路徑,35歲規劃40歲以後的職業路徑。

只有這樣,你才有充分的時間去做準備,也就不至於已經到了40歲,才覺得跳槽很難,繼續幹下去也難,讓自己身處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

現在職場上很熱的一個詞叫「中年危機」,也就是說在職場上35歲是個坎,很多單位不招聘35歲以上的人員,還有單位優化點35歲以上的員工。

但是千萬不要被年齡嚇退,只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也可以安全度過中年危機,甚至還能過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具體有哪些發展方向呢?

01立足現有工作,挖掘獨特優勢

如果你在原來的崗位上幹得不錯,在35歲時已經走上管理崗位,比如當上主管、經理、總監等等,那麼你就深度挖掘自身優勢,比如擁有一定的客戶資源,具有一些厲害的人脈關係,具備優秀的管理才能,保持並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才。

公司的職位呈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人越少競爭就越激烈,就算你無法一步步高升,至少還可以保住目前的崗位。職場不歡迎躺在功勞簿上的人,尤其是35以上的人員,不管你身處什麼崗位,都要不斷學習、持續提高,只有具備了絕對的優勢,才能在職場佔有一席之地。

02工作升職無望,抓住時機跳槽

40歲男人跳槽難,並不代表就不能跳槽,或者很難跳到好的地方。有的人在一個單位呆得久了,很可能由於公司的晉升機制、薪酬機制的局限性,導致升職加薪無望。這個時候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尋求機會呢?

很多企業信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你在這個單位升職無望,但是換個單位可能就升職加薪。比如一些急需專業人才的單位、初始的創業公司等,經常需要有真本事的人才。你在多年工作中積累的工作經驗及人脈資源,都可以在你的新單位繼續施展。只要你能持續給新單位提供價值,你就會成為被老闆賞識的香餑餑。

03打造個人品牌,主動突破自我

一個人到了40歲,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閱歷,也有了豐富的職場經驗,你不能還和剛工作的新人一樣,每天幹著重複的沒營養的工作,每月拿著固定的很低的工作,那不應該是我們的生活狀態。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一是轉換方向。總結以往工作中的方法論和底層邏輯,然後整合資源做好知識遷移,並且要梳理人脈資源,藉助自身影響力去樹立個人品牌。一旦樹立起了個人品牌,就會有外出培訓、寫書賣書、傳授技能的機會,通過線上線下的影響力賺錢,做職場導師。

二是自己創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優勢項目,適當的時機組建團隊,利用以往的人脈關係,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公司可能不喜歡40歲的老人,老闆不需要我繼續,我就改行自己當老闆,一個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隊伍。

04寫在最後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叫《終身成長》,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一樣,不能因為年齡大就放棄學習,更不能因為社會的偏見就放棄自我成長。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有成長型思維,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如果這條路走到了盡頭,那麼就要懂得適時拐彎,不要因為年齡大了就焦慮,而是要抬頭看路仰望天空,尋找到屬於我們自己路。只要我們提前規劃好職業路徑,就一定能夠再次開闢出新的天地。

您認為是這樣嗎?還有沒有更好的思路呢?

歡迎關注@職場小龍女,學習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突破之道。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中年找工作特別困難?努力做好這4點,讓你輕鬆應對職場危機
    下面向大家介紹四個方法來讓你輕鬆面對職場危機!1.35歲的中年人在跳槽前需要仔細斟酌,不要輕易換公司想必大家都有過跳槽的經歷,要麼工資方面不到位,要麼沒有在工作中獲得個人價值,要麼就是沒有學到一點知識。但是換個角度來說,跳槽真的好嗎?
  • 職場人如何應對35歲危機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找工作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探討了35歲+的職場人的職場現狀。今天一個「如何應對35歲危機」的話題就被網友們討論上了微博熱搜。近幾年提起職場上最焦慮、敏感的年齡,那必定是35歲,關於35歲是職場人一道門坎的討論也一直非常熱烈。
  • 有人說女性年齡超過35歲就不好找工作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小張有些認命地說,「沒辦法,已經老大不小了,總不可能一直那麼任性,想做些什麼就做些什麼,要好好地想想未來了。都說35歲是個分水嶺,我現在是真正受到了打擊,之前還說想換個工作,跳槽到更好的平臺和公司,結果,對方一聽我的年紀,就直接婉拒了。」
  • 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看完這本書,心裡升騰起了一股力量,也使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後半生。都說40不惑,但40歲也可能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很多人的情緒都可能會驟然低落,會為日益衰老而擔憂,會為被大城市掏空的身體而懸心,還有那還不清的貸款一直是頭頂上的一座巨山。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之前聽到網友說「職場過了35歲之後中年危機就日漸明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瞎扯淡」的意思。三十才是而立之年,意思才是可以自立的年紀,40歲之前,尤其對男性而言是春秋鼎盛的壯年之期,這會竟然成了爆發中年危機的時候?
  • 「40歲的我,不敢辭職」:真正的職場牛人,沒有中年危機
    有網友問我:當人生40歲以後,如果離職,很難找到如意的工作,有些擔心。該如何規劃?創業還是再就業? 40歲以後,你離職了還在為找工作還是創業煩惱,只能說明你年輕時的職業規劃沒做好!
  • 有親戚找你借錢,你不想借怎麼辦?不妨試試這3招巧妙拒絕
    那麼有親戚找你借錢,你不想借怎麼辦?不妨試試這3招巧妙拒絕。一、如果你打算少借,還不如不借。如果是自己的親戚提到借錢,我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問借多少?因為你不能直接答應對方,必須要看看對方要借的具體數額,好讓自己心裡有個底。
  • 35歲是中年危機的開始?該如何克服「35歲現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隨著年尾臨近,又一個「跳槽季」啟動,「35歲現象」成為職場熱議的話題。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中設置35歲的門檻,一些企業在裁員時也選擇清洗年齡較大員工,使得中年人壓力頗大。35歲是一個生理拐點與社會角色拐點疊加的時期。根據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科學團隊剛剛發表在《自然·醫學》的最新研究,生命周期中衰老明顯的3個轉折點,平均發生在34歲、60歲和78歲。也就是人的生理機能會在34歲左右從巔峰期開始下滑。
  • 35歲的中年危機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將要或已經面臨中年危機,我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如果你離35歲還很遠,那我告訴你哪些職業更容易越老越吃香,供你參考。到了35歲,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和體力已經比不上年輕程式設計師,被淘汰的機率就很大。二、如何走出35歲的中年危機?(1)成為難以替代的管理型人才或專家型人才。這條路是最難的,但是也值得去追求。(2)提前規劃好轉行的路徑。
  • 人到中年,比起生化危機,中年危機更可怕
    聽說現在最流行的恐怖屋,不是精神病院,也不是生化危機,而叫中年危機。但現實生活遠比恐怖屋可怕多了,因為,它不只是脫口秀演員口中的段子,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中年人的切身體會。別說人家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那是人家早就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今,只是隨性地換個跑道,繼續成功罷了。但時間留給我們這些普通中年人的機會,卻是真的不多了。
  • 《中年的意義》:你擔心的中年危機、空巢綜合症,教你怎麼應對!
    1、中年的意義這18種定義在本書裡各成一章。所以中年有各種風貌,包括:·出現在人生的40-60歲之間。·是「生命時鐘」和「死亡時鐘」的平衡時期。·已知的宇宙中最聰明的動物達到認知的巔峰。雖然人類抵抗不了地心引力和大自然亙古不變的規律,抵抗不了皺紋、曬斑、肥胖,但是拋開這些表象,「中年」的確是一個千萬年人類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中年」的出現是符合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的,要知道史前人類都活不過40歲。大自然進化的奧秘給予人類「中年」這一人生階段,必定有著特殊的原因。
  • 從中年危機的角度回顧劉備的一生
    中年危機這個話題在最近網際網路的裁員大潮中又成為了一波熱點。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劉備在漢末就經歷了少年得志(逆襲),然後中年危機,最後逆轉登基的劇情。27歲就因軍功當上公安局長(縣尉,對應到公司相當於一線leader?),旋即趕上朝廷要精簡人員,怒鞭督郵而被罷官,後來起起落落(各種跳槽?),30歲當上平原縣長,34歲就當上實際的徐州刺史,成為一方封疆大吏,省長也算國家中層(相當於公司維度的總監?)了。
  • 40歲,小公司做行政管理,跳槽沒地方去,上有老下有小,何去何從
    他,就職於一家小公司,從事行政管理,特別是今年的情況,感覺公司發展也遇到困難了,工作不穩定,目前自己也已經40歲,感覺跳槽也沒地方去了,孩子還年幼,父母已經漸漸老去,白天忙碌沒時間思考,晚上靜心下來一想到自己的未來,就感覺很慌,常常失眠,睡不著覺!現在才覺得當年沒有好好讀書,無法更好的選擇人生,老大徒傷悲。
  • 人到中年想越活越好,40之前,一定要逼自己讀懂《論語》
    高級的金錢觀藏在《論語》裡,40歲前讀懂的人很多都賺大錢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句《論語》可發家。如果人一輩子只能讀一本國學經典,我首推《論語》。人到中年想越活越好,一定要逼自己讀懂《論語》。40歲之前讀懂了,人生就有可能逆風翻盤。01-中年人最大難題:賺錢"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 人到中年,常常如履薄冰,如果不想輸,就必須把這幾件事做好
    中年人的危機在哪?現如今「中年危機」和「副業剛需」等詞風靡網絡,不知從何時開始,現實的壓力早已讓中年人喘不過氣。雖然國內對於中年的界定是在40歲以後,但是這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已經讓許多30多歲的人提前感覺到了即將來臨的危機。
  • 職場培訓師最容易上錯的一堂課:給中年人講中年職場危機
    引言在企業招聘廣告中,許多崗位都有一條要求:35歲以下。面對這條要求,許多人就會質疑:35歲不是正值壯年嗎,為什麼會遭企業嫌棄?35歲,是職業生涯的一個分水嶺,過了這個年紀,就步入了大家常說的中年職場危機。
  • 40歲後不打工?人到中年,該換工作還是轉身當老闆?
    對於很多職場當中的人來說,應該都聽說過所謂的35歲危機,嚴格來說,所指的大多都是網際網路行業。畢竟,這個行業所吃的都是青春飯,也都是加班加點熬出來的,而到了35歲之後,體力、照顧家庭的精力等等都會讓自己分心,似乎工作方面也都有些跟不上了。其實不光是網際網路行業,其它行業也是差不多的。
  • 中年困境:不敢辭職和犯錯,35歲以上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這當中,35歲以上的職場人變得更加危險。一面是居高不下的薪酬期待值,一面是35歲門檻的限制。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職場人,一旦離開公司,再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許就要3-5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形容也不為過,企業稍有小小的變動,就足以讓他們心驚膽戰好久。
  • 男性中年危機和女性中年危機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1/3最近,我在追一部劇,《遇見幸福》(蔣欣、李光潔、劉孜、郭京飛、劉佩琦等主演),說的是三位發小各自遭遇到的中年危機,以及他們是如何面對與解決的。在這裡,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中年危機」的問題爆發得很全面,事業、婚姻、子女、父母等等,全方面崩潰。
  • 80後程式設計師工資被減,預感中年危機來襲,即將面臨裁員該怎麼辦?
    80後程式設計師工資被減,預感中年危機來襲,即將面臨裁員該怎麼辦?一般被裁員的都是已經步入中年,不管是在精神活力上還是專業技能上都不如當代年輕人的前輩。如果你問,中年危機可以避免嗎?那我想告訴你一句話: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只是因為你年輕時努力得不夠。但這句話是否又太一概而論了呢?我們不如看看下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