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困境:不敢辭職和犯錯,35歲以上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2020-12-18 騰訊網

01多行業受影響的這大半年

這半年多以來,餐飲業、酒旅業、房地產業、影視業、交通業等行業的企業特別艱難,為了保存實力活下去,它們在不斷縮減開支,優化業務,等待新一輪復甦的機會。

由此一來,這些企業中許多部門的存在必要性,就成了考驗企業的大問題。一些企業默默地把不能直接創效的部門整個裁撤,讓自己回到更加輕盈的狀態中。

只有減負才能活下去,隨著企業裁員信息的下達,員工開始面臨冰火兩重天的處境。能被留下的自然欣喜萬分,不小心被裁的只好另謀高就,誰讓公司也很艱難呢。

這當中,35歲以上的職場人變得更加危險。一面是居高不下的薪酬期待值,一面是35歲門檻的限制。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職場人,一旦離開公司,再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許就要3-5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形容也不為過,企業稍有小小的變動,就足以讓他們心驚膽戰好久。

02觀望還是離職?未來在哪裡?

你會發現,在我們的同事或朋友當中,35歲以上職場人的危機感尤為明顯。許多人總是會看到「裁員、降薪、裸辭」這幾個詞,因為你越害怕什麼,越在意什麼,它就越容易出現在你的面前。

一個32歲的同事對我說:「雖然我沒有被裁,但是內心也是無比地焦慮。對現有的工作不太滿意,工作內容和薪酬待遇都不是我想要的。本想過完年就辭職重新找過工作,可現在根本就不敢隨意挪動,也許新的工作還不如這份好。我討厭這種委曲求全的感覺。」

還有一位朋友說:「我做了11年設計,現在老闆讓我要突破職業瓶頸,轉做銷售。這個時候好像不做銷售就活不下去似的,我沒有直接答應,說要再考慮考慮。老闆居然回我說如果不做銷售,公司可能也養不起我了。」說完他苦笑好久。

被裁的人很痛苦,被逼向裁員邊緣的人也很痛苦。

別以為這些問題只會出現在中基層崗位,中高層崗位也是一樣。尤其是那些企業一手培養出來的,已經在企業待了十幾年的老員工。

上有老下有小,手頭還有房貸、車貸、育兒貸,作為家庭和企業頂梁柱的他們,一旦公司出現問題,發不出工資,他們很可能連3個月都撐不住。

我的一位廣告業的前同事,在公司欠薪13個月以後,終於忍不住辭職了。離開副總經理的位置之後,就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崗位,要麼企業嫌他太貴,要麼就是他嫌企業太小,沒有前途。

硬扛了2個月,最終還是折價一半工資,進入一家銷售型公司,從銷售經理做起。

不管留下的還是離開的人,都要經歷一場洗禮,在矛盾中完成自我的救贖。

03中年職場人,你盡力了嗎?

我的一位前老闆對員工這麼說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你盡力了嗎?」

為什麼有的行業有的公司在這波影響下反而變得越來越好?每個階段都有唱衰的人,也有唱好的人。你會發現,你是如何看待問題,問題就會如何對待你。

重新做銷售的副總經理在2個月之內搞定了一個大客戶,業績抽成直接超過原來半年的工資總和。這個客戶是他原來的競爭對手,第一次登門拜訪時,他就被晾在一旁3個多小時。

無論對方的言語有多麼難聽,合作要求有多麼刁鑽,他都沒有放棄爭取合作的機會。他放下自己的面子,最終拿下這來之不易的大單。合約籤訂的那天,競爭對手對他說了一句:「你讓我刮目相看」。

那位11年的設計師最終沒有選擇兼職做銷售,而是選擇了跳槽。新的公司在離他家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市郊,工資也沒有原來的高,卻是他喜歡的設計崗位。

上個月他拜業界一位非常出名的設計大師做老師,準備提升自己的專業。現在只要一有機會,他都會跟老師去寫生,或者參加設計圈的交流溝通。

他說:「只有在專業領域做到足夠厲害的時候,才不會被別人小瞧。你越值錢,才越有資本對別人說不。」

04從焦慮到泰然處之,中年職場人需要克服這3個障礙

造成35+職場危機的因素有很多,本質上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1、個人成長滯後,核心競爭力衰減

從20幾歲到30歲,大多數職場人的職場狀態處於上升趨勢。到了30歲以後,有些人開始產生思維定勢,漸漸走入職場舒適區,成長速度也放緩下來,他們不太願意挑戰新的改變,更願意直接使用原來的經驗。

當後浪迎頭趕上,性價比和專業力都反超30多歲的中年職場人之後,中年職場人的危機正開始。

2、缺乏經濟後盾,造成進退兩難

30多歲的職場人雖然賺得多,可花銷也大,所以他們對於工資收入的期待值特別高。再加上成家立業後,肩上的擔子加重,想要讓這笨重的輪船掉頭,談何容易。

存款不足的中年職場人辭職也不是,跳槽也不敢,把自己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3、中年心態崩塌,選擇逃避問題

與20幾歲不同的是,30多歲職場人在挫折面前往往輸不起。放不下面子和身段,接受不了落差太大的改變,越糾結越迷茫,最終乾脆選擇逃避。

既然這是個繞不過的坎,何不乘風破浪去迎接它?其實網絡上很多文章都寫過要如何應對中年危機,方法有許多,就不再例舉。

我認為在不缺經驗、不缺閱歷、不缺方法技巧的35+職場人身上,最難改變的還是思維模式。如果想要徹底地擺脫中年職場危機,這3個思維障礙必須要跨過。

1、接納的思維:你必須去面對這個年齡該面對的問題,當你積極面對、積極擁抱這樣的變化時,才能夠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2、改變的思維: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個努力拼搏又好學向上的人。原有的路不好走,走不通,那就換一條路走,沒必要一路走到黑是吧?想要改變,什麼時間都不晚。

3、深耕的思維:只有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你才會是這個領域的行家。東打一槍,西放一炮,做什麼事都不持續可不行。35+,要知道選擇和深耕,成為行業有影響力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彆氣餒,35+以後的每一步,都可能是創造奇蹟的第一步!一起加油吧。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

相關焦點

  • 35歲以上的人該何去何從?做好這3點養老才保險
    35歲以上的人該何去何從?做好這3點養老才保險最近,延遲退休真的來了,這一政策改革,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涉及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利益。眾所周知,在當今社會,就業壓力非常大,競爭激烈,想要找到一份穩定,且收入可觀的工作,真的是難如登天。為了養家餬口,有些事情不得不選擇妥協,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中年職場焦慮成為社會常見現象且趨年輕化。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對於35歲職場人來說,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進入管理層,要麼辭職。換言之,35歲之後依然能安心和體面地工作在一線,似乎成為一種奢望。考慮到絕大多數打工人都是泛泛之輩,35歲時有能力進入管理層的人少之又少,這意味著,他們在35歲只有辭職或被淘汰這條路可選。事實果真如此嗎?
  • 「40歲的我,不敢辭職」:真正的職場牛人,沒有中年危機
    20歲的你會迷茫,可以用年輕來解釋;30歲的你會迷茫,也還能再轉型;可40歲的你還如此迷茫,留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我身邊也有40歲左右的職場朋友,這個年紀不可能像20多歲那樣輕易跳槽,至少應該對自己要走什麼路非常清楚。
  • 找工作都要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哪去了?跑不了3個下場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 01 朋友中年被裁,找工作時傻了眼 都說35歲是中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這句話在汪磊身上體現得最真實。已經工作了十來年的汪磊,近來比較頹廢,原因無他,只是他被公司裁員了。
  • 遇領導「離職暗示」 該何去何從?職場「被辭職」暗語知多少
    三月底至今,鄭女士所在公司業績不理想,她也感覺工作量越來越少,時常被一向寬容的領導挑挑揀揀。前不久還被約談,問她打算幹到什麼時候。鄭女士一聽,這是領導在暗示她主動離職,身邊其他同事也收到「被辭職」暗語,她懷疑自己上了裁員名單。記者了解到,在職場,還有不少頗具深意的被辭職暗語,不懂你可能真就危險了。
  • 35歲,我被炒了!人到中年只有一種「酷」
    前年下定決心辭職出國念了金融碩士。她今年畢業回國找工作,才發現投簡歷根本沒有人搭理,國內銀行基本只招應屆畢業生,35歲以上幾乎只招行長。破罐破摔,打算先從實習做起。但是,有工作經驗的不符合實習生條件,不要。
  • 40歲後不打工?人到中年,該換工作還是轉身當老闆?
    對於很多職場當中的人來說,應該都聽說過所謂的35歲危機,嚴格來說,所指的大多都是網際網路行業。畢竟,這個行業所吃的都是青春飯,也都是加班加點熬出來的,而到了35歲之後,體力、照顧家庭的精力等等都會讓自己分心,似乎工作方面也都有些跟不上了。其實不光是網際網路行業,其它行業也是差不多的。
  • 人到中年35歲後,為什麼工作不好找?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危機!
    過了35歲為什麼找工作會越來越難?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要想35歲後還能很容易的找到工作,以上問題是必須要了解和解決的!只有弄懂了這些,你才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到時後自己才能避免尷尬和危機,提前增強自己應對職場危機的防禦能力!為什麼說35歲後工作越來越難找,這個說法從何而來?為何被大多數人認同?
  • 職場35歲,再做不回「打工人」?中年人危機該咋辦?
    前段時間,國家正式宣布推行延遲退休,男性推遲到65歲,女性推遲到55歲,今天咱不談工作到這個年紀,身體狀況咋樣,就談談在現在的社會職場上,被年齡歧視困住的大批中年人,工作到五六十歲現不現實。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超過35歲,職場進入瓶頸期,到40歲,職場進入轉型期,這話還真不是白講,目前,職場上,35歲就是招聘的「隱形門檻」,超過35歲轉業、再就業都非常困難,這樣的年齡門檻幾乎佔據了各行各業。
  • 中年職場人走過危機:只要開始一切都不晚。改變四種心理底層邏輯
    文/職場三哥字/2272閱讀需3分鐘我不是不願意下功夫琢磨自己,怕終於明白自己並非金石珠玉。只不過心中還存著一點期待:不甘心了此餘生。——職場三哥01人生如果是一場戰鬥,對35歲,45歲中年人的職場危機而言。說到底,就是五年前,十年前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之前聽到網友說「職場過了35歲之後中年危機就日漸明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瞎扯淡」的意思。三十才是而立之年,意思才是可以自立的年紀,40歲之前,尤其對男性而言是春秋鼎盛的壯年之期,這會竟然成了爆發中年危機的時候?
  • 職場人如何應對35歲危機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找工作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探討了35歲+的職場人的職場現狀。今天一個「如何應對35歲危機」的話題就被網友們討論上了微博熱搜。近幾年提起職場上最焦慮、敏感的年齡,那必定是35歲,關於35歲是職場人一道門坎的討論也一直非常熱烈。
  • 35歲 · 而已
    也許年輕時還不明顯,但等到一定的年齡,你就會明白,時間正在衝刷著每個人的價值。  可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自己身上的零件,以及你以為的身價,早已損耗得不像樣。  想想大洋彼岸,兩位70多歲的老人還在為一份工作爭的面紅耳赤,才35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 「對不起,不招35歲以上的'前浪'!」
    前段時間,在各種社交平臺,我不下五次看到一張叫「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圖自網絡雖然只是一個調侃的段子,卻也給「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答案對於職場人,兩條線橫豎我們是繞不過去的:一條是年齡生死線,也就是被社會默認的「35歲」,另一條是職級天花板,你的未來出路在哪裡?今天我繼續和大家聊聊35歲這個話題。註明:以下我將35歲及以上的人群統一稱之為「35歲人群」。
  • 超職教育:35歲的職場人都去哪了?人生的天花板,不在年齡
    在各種社交平臺,我不下五次看到一張叫「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了?」與其問他們去哪了,不如先思考一下:問問題的人是誰?
  • 35歲以後,還能靠什麼在職場安身立命?
    35歲,對女人來說,或許是人生最尷尬、最無助的年齡。前有職場坎坷沉浮,後有新秀崛起猛追。除了你多工作幾年,貼有職場老油條標籤外,別的一點優勢都沒有。35歲,我失業了。雲溪,某雜誌社的編輯,在編輯崗位上兢兢業業、筆耕不輟多年,卻因公司效益不好被迫失業。
  • 35歲是中年危機的開始?該如何克服「35歲現象」
    35歲是一個生理拐點與社會角色拐點疊加的時期。根據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科學團隊剛剛發表在《自然·醫學》的最新研究,生命周期中衰老明顯的3個轉折點,平均發生在34歲、60歲和78歲。也就是人的生理機能會在34歲左右從巔峰期開始下滑。
  • 公司裡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35歲危機!
    ,因為每個人都要過35歲這個階段。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 35歲孕媽,上班一月休2天工資4000,為什麼不敢辭職?
    但就這,她也不敢辭職,為什麼呢?家有大寶要養,懷孕也需要花錢這位孕媽說,她家大寶現在正在上小學,吃穿都要花錢,光每個月上輔導班、才藝班的錢就花去她跟老公收入的一半。如今,她又懷了二胎,孕期營養要花錢,產檢要花錢,孕婦衣服用品要花錢,給寶寶準備出生用品也要花錢……她不敢辭職,要不然就養不起大寶、生不起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