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我被炒了!人到中年只有一種「酷」

2020-12-21 希財網

35歲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關口,希財君之前看到有網友留言:

35歲,我被炒了!接下來該怎麼辦?我都35歲了,竟然還要面臨被炒魷魚的命運……

其實,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困惑,早點感受到焦慮未必是壞事。

2017:華為對公司34歲以上員工實行大幅裁員;中興42歲員工被裁跳樓身亡;

2018:據媒體統計共有35家知名企業包括京東、百度、美團、阿里、騰訊和網易被曝裁員,裁員的同時,企業卻在招聘網站上大量招聘實習生;

2019:

京東證實「末位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的消息屬實;

滴滴過冬,將裁員15%,涉及2000人左右;

百度李彥宏通過內部信表態,將選拔更多的80、90後年輕人進入管理層。

騰訊被曝裁撤一批中層幹部,比例約10%。就在昨天,在職14年的騰訊網原總編輯宣布退休,知情人士稱騰訊網年輕一代將被重用;

……

連大公司的高管、中層管理人員都可能面臨被裁撤,35歲,不只是某一個人面臨的坎!

1

我們不招35歲以上員工

知乎上有個女生發帖問,自己35歲了,在某大型銀行做了10年軟體測試,金融專業的她後悔入了軟體行業,最終發現自己再努力都愛不上計算機,技術知識可以死背下來,但是非常痛苦終於崩潰。

前年下定決心辭職出國念了金融碩士。

她今年畢業回國找工作,才發現投簡歷根本沒有人搭理,國內銀行基本只招應屆畢業生,35歲以上幾乎只招行長。

破罐破摔,打算先從實習做起。

但是,有工作經驗的不符合實習生條件,不要。

業內人士跟她透了個底,

「你這個年齡根本沒有人要……」

那些HR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30以上,就算願意拿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問清楚家庭背景情況,不穩定因素太大。」

「針對高管以上的職位,男性家庭穩定加分,女性看情況而定,需要了解配偶和子女的情況。」

「中層管理者年輕化,條件差不多,選年輕的。」

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明確規定了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公務員考試的年齡上限也是35歲。

35歲是一道坎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35歲還沒有進入管理層,也沒有一技之長,要麼是技能不足,要麼是上進心不夠。

2、35歲的人生只有一種「酷」,那就是「殘酷」

人到35,上有老,下有小,往往家庭負擔重, 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父母贍養都需要錢。

每年有幾千萬的大學生加入職場,他們比你年輕,比你有衝勁。更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毫不留情地把你秒殺在沙灘上。

你要2、3萬的薪水,他們只要7、8千的薪水;你一天只能工作8小時,他們一天能工作16小時;你準點趕回家,他們享受加班;你上有老下有小,買房育兒養生,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他們沒有家庭,沒有房貸,沒有孩子,只有全力以赴,實現理想。

你覺得你一個人創造的價值能超過三個他們嗎?

蘋果員工平均年齡31歲,亞馬遜員工平均年齡31歲,谷歌員工平均年齡30歲,LinkedIn團隊平均年齡29歲,Facebook團隊平均年齡28歲,那些新媒體公司一水的小年輕……

此前領英發布的《職場人轉折點報告》中指出,職場人從普通員工升任經理的平均年齡是26.8歲,升任總裁的平均年齡是40歲。

所以很多公司裡往往會有一些中年職員,做事挺賣力氣,業績也還可以,尤其是心理素質特別好,會上被老大罵得狗血淋頭,會後私聊照樣咣咣表決心。油不油膩?油膩。沒辦法,那是被生活逼的。

之前,網上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這樣說的:不要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即辭職,但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3、35歲是人生一個節點

為什麼35歲會成為人生的分水嶺?

35歲,其實是一個人生重要的節點。人的一生,會有很多重要的時間節點, 比如從出生開始,3歲上幼兒園、18歲成年、22歲畢業參加工作……

2017年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規劃,針對年齡範圍為14-35周歲的青年。從這個規劃來看,過了35,只能和青年告別,步入中年。

人在20幾歲的時候,總期待35歲能財務自由,可現實卻是,35歲離失業更近。不想35歲失業無助,就要好好規劃人生。

22歲前要努力讀書;

22-30歲,要努力適應職場,要有事業的積累,還要趕緊結婚生孩子;

30-35歲,要努力賺錢,這個年齡段應該是事業的快速上升期,要有一技之長或者在單位有較高的地位。

到了35歲,你已經混得不錯了,在單位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又或者資產千萬,那麼接下來的路相對會好走一些。

4、怎麼應對35歲危機?

鍛鍊身體成年人的身體總是在走下坡路的,鍛鍊是為了身體在報廢的路上走得慢一點。

拼命工作的同時,別忘了努力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好身體,才能走好人生的下半場。

不斷學習35歲雖是一個分水嶺,但事在人為,大器晚成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說「七年一輩子」,大意是每個人從零開始到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大約7年的時間。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人社部、民政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楊燕綏去年發表演講表示:很多人可以活過100歲,擁有黑髮50年和白髮50年的銀色人生。

即使你只能活到80歲,現在35歲,你也還有時間和機會至少成為六個領域的專家。

「傳奇奶奶」姜淑梅,60歲開始認字,75歲開始寫作,今年82歲,已經出版了4部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轟動,還拿了很多獎。

人一生只應有一個職業,那就是學生。

理財投資所謂的中年焦慮,不管哪種焦慮,背後或多或少都與錢有關。

想要徹底破除財務焦慮,僅僅依靠「人賺錢」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通過「錢賺錢」,獲取更多的收入,讓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持續的現金流收入。

工作前幾年漲薪特別快,但隨著年齡增長,漲薪越來越慢,甚至下降或者被裁。在收入多的時候做好理財規劃,當風險來臨時,手有餘糧,心中不慌。

努力終有意義,希望人到中年,我們會感激現在努力生活,努力學習,做好理財規劃的自己。

相關焦點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對於35歲職場人來說,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進入管理層,要麼辭職。換言之,35歲之後依然能安心和體面地工作在一線,似乎成為一種奢望。考慮到絕大多數打工人都是泛泛之輩,35歲時有能力進入管理層的人少之又少,這意味著,他們在35歲只有辭職或被淘汰這條路可選。事實果真如此嗎?
  • 人到中年35歲後,為什麼工作不好找?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危機!
    過了35歲為什麼找工作會越來越難?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要想35歲後還能很容易的找到工作,以上問題是必須要了解和解決的!只有弄懂了這些,你才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到時後自己才能避免尷尬和危機,提前增強自己應對職場危機的防禦能力!為什麼說35歲後工作越來越難找,這個說法從何而來?為何被大多數人認同?
  • 那個35歲男人,因為買不起房哭了:人到中年,哪裡才是我們的家?
    01前兩天,我的一個朋友老於,竟然酒後抱著我大哭起來了,面對一個35歲老男人的「驚人」舉動,當時確實是讓我吃了一驚!他當時一邊哭,一邊向我哭訴著:我感覺自己好失敗了!在廣州拼搏了10年,竟然買不起一套房!
  • 一個男人的肺腑之言:人到中年,能讓我收心的女人,只有這一種
    -0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到了四十歲的年紀,就漸漸踏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因為經歷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心境也會變得不一樣。說到中年人的愛情觀和愛情標準,自然也是和年輕人不一樣的,就拿中年男人來說,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更注重外貌帶來的愉悅感,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沒有哪個男人不喜歡長的好看的女人。
  • 甲骨文裁員:我才35歲,就失去職場競爭力了
    0135歲,中年危機大企業的裁員浪潮一起,35歲中年危機這個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有企業甚至公然宣稱:「過了35歲的,便宜也不要。」更有獵頭表示,中年危機,其實30歲就開始了。假設你35歲了,還在基層崗位工作,那大概是很難有上升的空間了,所以被炒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要以為自己是公司的「老臣子」就沒人炒,公司運營看的是盈利。如果花比你工資少的錢,可以請到工作能力比你強、腦子轉彎比你快、願意吃苦耐熬的年輕人,傻子都知道該選誰。
  • 人到中年才慢慢懂得,有一種心累叫做人到中年
    人生如許的經歷,許多事情,遺失了才懂得珍貴,才懂得那便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咱們時常疏忽當初的對我們好的人!覺得所有的事好像是理所當然的,而且不知感恩還一味的要求。中年了,有一種心累叫人到中年。中年了,有一種辛苦叫人到中年。
  • 35歲是中年危機的開始?該如何克服「35歲現象」
    35歲是一個生理拐點與社會角色拐點疊加的時期。根據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科學團隊剛剛發表在《自然·醫學》的最新研究,生命周期中衰老明顯的3個轉折點,平均發生在34歲、60歲和78歲。也就是人的生理機能會在34歲左右從巔峰期開始下滑。
  • 中年困境:不敢辭職和犯錯,35歲以上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只有減負才能活下去,隨著企業裁員信息的下達,員工開始面臨冰火兩重天的處境。能被留下的自然欣喜萬分,不小心被裁的只好另謀高就,誰讓公司也很艱難呢。 這當中,35歲以上的職場人變得更加危險。一面是居高不下的薪酬期待值,一面是35歲門檻的限制。
  • 43歲的陳數憑氣場上熱搜:人到中年,越來越美的女人,只有一種
    她舉手投足間都很有氣質,氣場很足,會給人一種威懾力。陳數的狀態很好,她的狀態並不是那種年輕的感覺,但是特別有味道,很內斂。並不是只有年輕的女人才是美的,真正美麗有韻味的女人是像陳數這樣的,她這樣的女人你一眼看過去就不簡單,而且你會有點怕她,因為她氣場實在是太足了。
  • 人到中年,男人迷戀的女人,只有這一種
    人在不同的年紀會做不一樣的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和選擇。所謂從幼稚到成熟,其實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所處的環境不同,處理方式自然也會有所差異。對於感情生活的選擇也是一樣,年輕時可能會選擇澎湃的愛情,隨著年歲增長,人會越來越趨於平淡,希望一起生活的對象類型也會不同。所謂擇偶標準的變化就是這樣來的。
  • 35歲被裁員?中年危機是因為你沒意識到新世界的爾虞我詐
    35歲被裁員後該怎麼辦?當然35歲只是一個中國職場籠統的說法,有可能會更早一點,有可能會更晚一點。但是無論如何,大概到了這個年齡附近,大家都會有一個職業危機。這個職業危機伴隨著個人再就業的困難,所以它就是一個挺明顯的個人職業危機。現在很多人都在考慮怎麼度過中年危機。所以今天我就來聊一聊35歲的中年職業危機該如何度過?
  • 人到中年,不爭是一種態度,爭是一種責任
    靜寂的黑夜中閃現出一點光亮,忽閃忽滅,那是我用寂寞點亮的香菸,看著燃燒的孤獨,聽著耳旁傳來雨水的滴答,感受著空氣中湧過來的陣陣冷意,我知道秋天真的來了,是不是也在告訴著我,人到中年了。,只是秋風瑟瑟,帶著點只有中年人才懂的悽涼;冬季寒風入骨,代表著人一生中最難熬的老年時期,看透了世間冷暖,只能抱團取暖,才能感受到那絲絲的人情。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之前聽到網友說「職場過了35歲之後中年危機就日漸明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瞎扯淡」的意思。三十才是而立之年,意思才是可以自立的年紀,40歲之前,尤其對男性而言是春秋鼎盛的壯年之期,這會竟然成了爆發中年危機的時候?
  • 職場人如何應對35歲危機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找工作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探討了35歲+的職場人的職場現狀。今天一個「如何應對35歲危機」的話題就被網友們討論上了微博熱搜。近幾年提起職場上最焦慮、敏感的年齡,那必定是35歲,關於35歲是職場人一道門坎的討論也一直非常熱烈。
  • 世上只有一種堅強的人生,人到中年,活著真的太難了
    人生實苦,每個人都生而不易。可是如果你感到了艱難,不如先試著放過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因為這肯定不是最終的答案,生活不會永遠壓迫著你向它妥協。於我而言,哪怕只給我一絲的甜,我都會拿它治癒所有苦難。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好像從來沒活過。只有活到最後,才能證明你在這個世界真真實實地存在過。
  • 公司裡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35歲危機!
    ,因為每個人都要過35歲這個階段。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 35歲的中年大叔,那些你不得不避開的4個「坑」!
    職場上,最讓人敏感、焦慮的年齡大概是三十五歲了吧!35歲的尷尬,意味著你投遞的簡歷會被拒絕,意味著你隨時可能被企業清退,意味著你的職業生涯可能要另啟篇章,而你未必有重新開始的勇氣……到了這個年齡的中年男人,不再是職場中備受關注的佼佼者,而是經常冷遇,隨時可能被替換、放棄的那個曾經的躇躊滿志的少年。
  • 35歲,人到中年,到底是該繼續打工還是考公務員?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公務員考試培訓的,雖然已經不再從事這個行業,但是之前幫助過一些朋友上岸。最近,有一位朋友的親戚經過打聽聯繫到我,說自己已經35歲了,繼續打工好像看不到什麼希望,做生意也沒有太多本錢,最想考公務員,但是好像年齡又大了,又怕考不上,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人到中年,疲於奔命:累,不是想要得到什麼,而是想要守住什麼
    作者:一勺美文似乎只是一轉眼的事,就已經步入中年了。一到中年,就似乎感覺自己越來越喜歡沉默了,有時候寧願獨處,發呆、看書,或者去河邊找個沒人的地方釣魚,也不願去應酬或者與人打交道。當然,中年人的獨處機會是很少的,這個年齡的人,壓力都很大,妻兒老小、工作生活等等,自己的麻煩已經夠多了,有時候還會被牽連在別人的麻煩中,哪容許你有太多獨處的時間。人到中年,大多的人都在做著自己不願做的事,說著自己不願說的話,明明心裡有所埋怨,但通常都會言不由衷,明明心裡發苦,臉上卻還要綻放出笑容。
  • 快評|35歲內卷,中年打工人情何以堪?
    專家:建議從女性開始,從50歲延到55歲》一文引發熱議。網友爭論的一個焦點是,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之前,是否先取消35歲招聘年齡限制?35歲成為職場內卷的臨界點,成了中年打工人的夢魘,已有好多年了。有一個問題我始終弄不明白,為何35歲是職場的一道「玻璃門」甚至「生死門」?搜遍網絡,我也沒找到權威答案,也不知道是誰劃定的槓槓,但放眼望去,這道槓槓就像一道鐵門檻,經常卡在各類招考、招聘中,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顯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