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35歲後,為什麼工作不好找?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危機!

2020-12-22 平凡人的生活zlm

年齡對於工作到底是不是個問題!過了35歲為什麼找工作會越來越難?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要想35歲後還能很容易的找到工作,以上問題是必須要了解和解決的!只有弄懂了這些,你才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到時後自己才能避免尷尬和危機,提前增強自己應對職場危機的防禦能力!

為什麼說35歲後工作越來越難找,這個說法從何而來?為何被大多數人認同?因為這是經過職場和人才市場的檢驗和證明的!在人才市場上去找工作,轉了一圈你會發現,所有有用工年齡限制的企業所招聘的員工年齡上線90%都是35歲。這是市場給的上線,求職人沒得選擇,過了35歲意味著你自動被淘汰,不符合要求!這是個門檻,一個很大的門檻!剛畢業的有工作經驗的限制,工作時間長的有年齡限制,你說這是不是求職人的一種悲哀!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企業人為設置了一個門檻,來降低對於大齡求職者薪酬的價碼!35歲了都是職場老手,各方面經驗充足,有能力,有手腕,招聘成本太高!企業不好開價,讓你跟年青人拿同樣的工資,你會覺得吃虧,賠錢!所以以用工年齡平衡你的心態!你會發現,所有的年齡要求,最終都要讓位於能力!有能力,年齡真不是問題!這也是一種選擇人員有沒有能力的方式吧!

二、大齡務工人員,身體素質和精力會逐漸下降,同時家庭瑣事眾多,會影響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而且又因為有了豐富的職場經驗,不太好管理!老闆都希望員工只幹活不說話,不反抗,歲數大的員工見識要多一些,經驗更豐富更容易識破老闆伎倆,同時有了自己穩定的價值觀,也相對敢說點真話!會對管理造成麻煩!

要想35歲後工作不愁,解決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一項自己能學會的技能或技術!如車床、銑床、木工、電工、開叉車、開貨車、開弔車、或其他特種作業車輛!這些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工作且工資不低!靠體力賺取收入的工作不要做了,也做不長久!

二、學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繼續深造,參加培訓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如外語培訓、禮儀培訓、電腦操作、視頻剪輯、管理培訓等!

三、考一些證件,一些資格證!有含金量的。哪怕沒有多少實踐經驗,但是有證在手就是你能力的一種證明!

四、自己創業。自己做點小買賣,能夠養家餬口且能夠長期幹下去的,哪怕少掙點,但是你可以一直幹到老!如果長期做下去也不一定就不能致富!這樣課以擺脫35歲以後中年的困境!

不管怎麼說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某一個領域有自己一番作為,鍛鍊自己的技能,錘鍊自己的才能!豐富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強大變得自信,這樣才能無所畏懼!

所以職場人一定不能揮霍青春揮霍職場,你如何對待職場,職場也會如何對待你!未雨綢繆,走好自己的求職路!才能換來35歲後的幸福職場!

相關焦點

  • 35歲是中年危機的開始?該如何克服「35歲現象」
    與此同時,職員在經歷10年左右的工作後,事業面臨一個瓶頸期,知識也開始老化,在家庭逐漸扮演父母角色,並且要照顧自己的父母,因此,在35歲左右,人的工作熱情、體力、精力都扎堆出現問題,讓很多人出現職業焦慮,甚至被誇張成中年危機。
  • 有人說女性年齡超過35歲就不好找工作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他們之間很多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給自己的未來打造了自己的領域和平臺。但是還有很多的中年女性,每天頻繁地在家庭和公司之間奔波,努力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卻無可奈何地陷入35歲找工作難,45歲工作沒人要的尷尬境地。
  • 35歲被裁員?中年危機是因為你沒意識到新世界的爾虞我詐
    35歲被裁員後該怎麼辦?當然35歲只是一個中國職場籠統的說法,有可能會更早一點,有可能會更晚一點。但是無論如何,大概到了這個年齡附近,大家都會有一個職業危機。這個職業危機伴隨著個人再就業的困難,所以它就是一個挺明顯的個人職業危機。現在很多人都在考慮怎麼度過中年危機。所以今天我就來聊一聊35歲的中年職業危機該如何度過?
  • 40歲後不打工?人到中年,該換工作還是轉身當老闆?
    對於很多職場當中的人來說,應該都聽說過所謂的35歲危機,嚴格來說,所指的大多都是網際網路行業。畢竟,這個行業所吃的都是青春飯,也都是加班加點熬出來的,而到了35歲之後,體力、照顧家庭的精力等等都會讓自己分心,似乎工作方面也都有些跟不上了。其實不光是網際網路行業,其它行業也是差不多的。
  • 找工作都要求35歲以下,那麼35以上的人都去哪了呢?
    坦率地說,人一到了35歲就會焦慮,這是肯定要遇到的問題。無論是做管理還是技術,一旦失業,在就業市場上都一樣沒有競爭力。管理崗也不會輕鬆,其實到了管理崗會更沒有競爭力。35歲之後,處於職場的上升期,但是身體卻每況愈下。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也讓自己的身體很難吃得消。人過了35歲,社會上的年齡歧視也越來越重,公司也是需要盈利的,所以肯定要鍾愛年輕人。中年危機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沒有辦法說消除中年危機,但是我們可以降低中年危機對我們的影響。
  • 職場人如何應對35歲危機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找工作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探討了35歲+的職場人的職場現狀。今天一個「如何應對35歲危機」的話題就被網友們討論上了微博熱搜。近幾年提起職場上最焦慮、敏感的年齡,那必定是35歲,關於35歲是職場人一道門坎的討論也一直非常熱烈。
  • 35歲後職場中年危機漸顯?那是你未挖掘自己的優勢
    回到主題,身為華為總裁的任正非先生,43歲才創立的華為。所以我多少有點認為題主這樣的說法有點杞人憂天。從生物學看中年主題關鍵詞是「35歲」、「中年危機」、「職場」,那我們分別對這幾個關鍵詞進行分析,看看如何才能化解「危機」,取得優勢。
  • 中年困境:不敢辭職和犯錯,35歲以上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這當中,35歲以上的職場人變得更加危險。一面是居高不下的薪酬期待值,一面是35歲門檻的限制。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職場人,一旦離開公司,再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許就要3-5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形容也不為過,企業稍有小小的變動,就足以讓他們心驚膽戰好久。
  • 內捲化日益嚴重的網際網路行業,如何安然度過35歲中年危機?
    今天我們簡單聊一下面對35歲危機,還有各行業的內捲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的觀點是基於自己的主觀感受,而不是數據做出的判斷,這裡只是做一個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我認為可以做的事情用一個詞來形容,那應該是晴耕雨讀,天氣可能會有晴天,有雨天這點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是選擇耕田或者是讀書。
  • 齊俊傑:是什麼讓35歲成為了人生的一道坎!我們該如何破除?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齊俊傑最近聽到一個段子,說年底了不法分子缺錢過年,所以提醒廣大市民要加強防範意識,很多人聽到之後就表示十分氣憤,為什麼不法分子只有在年底才缺錢?而我們似乎全年都缺錢?最近幾年,像太難了,難上加難這樣的網絡流行語越來越多,足以說明大家是真的不好過。特別是那些35歲以上的中年人。
  • 35歲後找工作為什麼沒人要?那還能做什麼,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
    文|韋彪圖|網絡最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35歲以後就找不到工作啦,人到中年沒人要,面對不同的壓力,你該何去何從?」昨天公司集體搬遷,我們從晚上的8點一直搬到11點半。二、壓力大我們35歲的男人壓力真的很大,只有自己到了35歲,才真正體會到這個年紀找工作是多麼的尷尬,現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自己是條廢鹹魚了。不知道各位也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你們如果去找工作,就會發現很多單位限制35歲以上,為什麼呢?
  • 消失的70後、焦慮的80後、奮鬥的90後,誰該為「中年危機」買單?
    之前,網絡上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火了,伴隨著「中年油膩」,中年危機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中年油膩」的走紅反映出了以70後、80後為代表工薪族的深層焦慮。這種焦慮不僅表現在人到中年,身體卻出了問題,頭髮脫落、腰酸背疼、每天端著保溫杯。
  • 30歲的人工作不好找,創業沒資金,未來一片迷茫,該怎麼辦?
    30歲正值壯年,未來擁有無限可能,首先在信念上,就要堅信,眼前的困難不算什麼,機會總會出現,只要付出努力,終會成功。擺正了心態,再開始謀出路。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先解決生存問題。一、工作不是不好找,而是你沒有核心技能不管是30歲,還是35歲,都有人說是職場人的中年危機,其實這是被各種媒體誤導了。
  • 人到中年,比起生化危機,中年危機更可怕
    聽說現在最流行的恐怖屋,不是精神病院,也不是生化危機,而叫中年危機。但現實生活遠比恐怖屋可怕多了,因為,它不只是脫口秀演員口中的段子,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中年人的切身體會。別說人家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那是人家早就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今,只是隨性地換個跑道,繼續成功罷了。但時間留給我們這些普通中年人的機會,卻是真的不多了。
  • 35歲,我被炒了!人到中年只有一種「酷」
    她今年畢業回國找工作,才發現投簡歷根本沒有人搭理,國內銀行基本只招應屆畢業生,35歲以上幾乎只招行長。破罐破摔,打算先從實習做起。但是,有工作經驗的不符合實習生條件,不要。3、35歲是人生一個節點為什麼35歲會成為人生的分水嶺?35歲,其實是一個人生重要的節點。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我看不見得,想要找到出路或解藥,必須先了解問題根源在哪,即為什麼打工人會患上35歲焦慮症?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乍看之下,他們故意在搞年齡歧視,實則也有自己的現實考量。人到35歲,囿於生理原因,自身體力和精力已不夠用,無法和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相比。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35歲的中年危機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將要或已經面臨中年危機,我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如果你離35歲還很遠,那我告訴你哪些職業更容易越老越吃香,供你參考。程式設計師所需的技術更新非常快,而且往往工作強度很大。到了35歲,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和體力已經比不上年輕程式設計師,被淘汰的機率就很大。二、如何走出35歲的中年危機?(1)成為難以替代的管理型人才或專家型人才。這條路是最難的,但是也值得去追求。
  • 中年35歲以後已婚女做什麼工作才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
    35歲這個坎,不論男女想要輕鬆邁過都沒那麼容易。但如果你有這個危機意識,或者說能夠提早「布局規劃」,那麼僅憑這一點你就已經走在了大多數人的前列。那35歲以後可以做什麼工作才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呢?與其說什麼工作能夠增值不會貶值,不如說我們如何才能實現自我的增值。一、女性到中年,如何才能增值而不是貶值?
  • 35歲以後的人往往不好找工作,這4種方式有必要知道!
    職場中年危機一直是社會上討論不斷的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中年危機即將到來。家庭開支的增長、職業發展的瓶頸、基本刻板的職業方向,讓越來越多的職場中年人,尤其是35歲甚至45歲的人,對職場發展心有餘悸,唯恐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