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一派欣欣向榮,在改變人們傳統購物方式的同時,也對快遞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單量突破631億件,位居全球第一。而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量下,也使得各大快遞公司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
不過,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市場規則下,勝利永遠都是向著強者,中國快遞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頭部玩家往往都是順豐、京東物流、三通一達這些擁有資本支持的公司,至於全峰、國通、如風達等二線快遞公司,由於品牌影響力薄弱,且沒有資本支持的玩家,也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遺憾離場。
不可否認,當前屹立在快遞行業頂端的玩家基本耳熟能詳,但是有一家快遞公司,卻因為與京東採用了同一模式才被外界所熟知,它便是唯品會旗下的物流品牌-品駿快遞。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品駿快遞成立於2013年,隸屬於品駿控股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快遞、倉配一體化、幹線業務等。
由於品駿快遞由唯品會全資成立,所以品駿快遞採用了直營,不加盟的管理模式,在背靠唯品會龐大的訂單量下,巔峰時期的品駿快遞在全國直營標準化的站點數量超過3900個,快遞員工數量多達31000人。在營收方面,品駿快遞去年宣布,在過去幾年時間中,品駿快遞已經實現連續22個季度盈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
無論是員工規模還是營收層面,品駿快遞用實力說明了自身在市場上的的競爭力,然而就是這樣一匹實力不容小覷的快遞黑馬卻選擇了出售。根據品駿快遞運營主體-唯品會在此前的公開表態,品駿快遞業務將由順豐接盤。用簡單的話來說,今後唯品會的配送服務將由順豐提供。
要知道,品駿快遞每年配送業務達到2.9億包裹,在業務較為可觀的情況下,品駿快遞會何選擇被順豐接盤?當然,順豐也針對這個問題作出解釋稱,受單平臺規模效應的限制,唯品會的單件物流成本高於快遞行業平均水平。為了有效補充運力,實現成本控制,唯品會與順豐達成深度合作。
其實很顯而易見,即便當前品駿快遞的各項數據均說明其在快遞市場上的表現非常亮眼,但是對於唯品會而言,品駿快遞的擴張也在無形當中增加了電子商品平臺運行的成本,雖然唯品會屬於中國一線電商平臺,但是相比於京東,唯品會的資金優勢卻是有著一定的不足,再加上銷量和業績的下滑,過分加大對品駿快遞的投入,將在無形當中增加唯品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