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古稱蜀州,四川省轄縣級市,由成都代管。 東鄰成都市溫江區和雙流區、南同新津區毗連、西與大邑縣相接、北與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與汶川縣接壤。截至2020年,崇州市轄6個街道9個鎮。
崇州市歷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置江原縣;晉置漢原郡,後改晉原郡。公元686年(唐武則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領晉原、唐隆、青城、新津四縣;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升為崇慶軍節度。公元1144年(南宋紹興十四年)升蜀州為崇慶軍,亦領數縣;淳熙四年(1177年)以高宗潛藩於此乃升為崇慶府,以示崇慶之意。
崇州(古稱蜀州),老子思想創立發揚地。崇州市歷史悠久,漢代稱蜀川,唐代稱蜀州,其建制歷史長達43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制,1994年撤縣設市。 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陽街道辦事處為中國文化歷史名城。
崇州位於川藏公路幹線上,成溫邛高速公路貫穿崇州全境,已建設的川西旅遊環線、懷華路崇州段、崇雙貨運大道、以及光華大道大邑延伸線崇州段,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成溫邛快速通道、成蒲高鐵設有崇州站,只需十多分鐘便可抵達成都市區。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崇州市位於岷江中上遊川西平原西部,坐落於東經103°07'~103°49'、北緯30°30'~30°53'之間。面積1090.17平方公裡。東鄰成都市溫江區和雙流區、南同新津區毗連、西與大邑縣相接、北與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與汶川縣接壤。東距成都市區(成溫邛高速公路)25公裡,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約30公裡。
崇州市境內屬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類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區佔了崇州市總面積的38.4%,低山和丘陵為8.7%,平壩為52.9%。地勢從東南到西北逐漸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處為苟家鄉境內極西處之大雪塘主峰,達5364米。
崇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3條:西河、黑石河和金馬河。除降水外,崇州市年河川徑流總量為157074萬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輸水量80511萬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萬立方米,山丘塘庫蓄水、機電提水、山溪溝引水和可利用的淺層地下水計2611萬立方米。農業生產可利用水量為67648萬立方米,平均每畝有水1090立方米。
崇州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5.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4℃溫差為19.7℃。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61.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12.4mm。
崇州市總土地面積為1090.17k㎡。其中,山地面積471.52 k㎡,丘陵面積54.95 k㎡,平原面積563.7 k㎡。山、丘、壩內共有水域10萬畝,崇州市大體形成「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土地結構。
崇州屬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宜於生物生長。植物方面樹種繁多,遍布山、丘、壩的喬、灌木,主要有65科300餘種,藥用植物佔12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稀有樹木5種:紅豆樹、水杉、珙桐、羅漢松和紫檀。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以及軟體類、節肢類、環節類等動物達數百種,珍稀動物有金絲猴、巖驢、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貓、小熊貓。名貴鳥類有相思鳥、百靈鳥、野雉、鸚鵡、貝母雞等。此外,還有罕見的大鯢(娃娃魚)和雪豹、梆梆魚(俗名)等。
崇州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的有14種,其中探明儲量的5種:煤、鉛、鋅、石灰石和泥炭;尚未查明儲量的9種:硫鐵礦、銀、金、雲母、雄黃、石膏、鋁、鹽和天然氣。礦點分布於苟家、萬家、毛郎、懷遠、街子、公議、王場、道明和隆興等鄉鎮。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最多,正開採的礦種有3個:煤、石灰石和金。
崇州市元通古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離成都市區38公裡,城鎮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裡,已建成面積1.7平方公裡),古鎮歷史1650年。為四大集鎮之一,文錦江、味江、泊江三江匯合,貫穿元通全境。
文井江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部,是國家級生態鎮,距離成都市68公裡,全鎮森林覆蓋率95%以上,因崇州市的母親河文井江穿境而過而得名,這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境內有離成都周邊最近的天然醫療溫泉。自然資源豐富,人文資源深厚,人民群眾淳樸;有本味食品、秀味山川,美味富氧;空氣清新、陽光充足。
榿木河生態溼地公園位於位於成都市成溫邛高速以南,距崇州城西約3千米,榿木河溼地核心區總長度約14公裡,平均寬度約200米,規劃總面積約5040畝,其中有水域面積約1365畝,綠道18公裡,步遊道25公裡。溼地主要由榿木河、老河槽、低洼地、魚塘和豐富的原始植被支撐。
光嚴禪院又名「古寺」,位於四川崇州街子鎮的鳳棲山,距離成都63km,海拔1100m。光嚴禪院隱座於一片古森林中,四周是近千畝成片的參天古柏、古楠、古杉、古銀杏等珍稀樹木,夏季日平均氣溫比平壩低4至5度,是距離成都最近的成片森林。
四川省境內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文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西部孔子文化中心。位於崇州罨畫池南側。佔地十餘畝,現有建築面積約兩千四百平方米。
懷遠古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古鎮不大,佔地僅一平方公裡。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餘條,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臨江街等10餘條保存較為完好。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
雞冠山天然公園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公園內未完全開發,旅遊服務配套設施不是很完善,但風景優美,是個適合體驗原生態和戶外活動的公園。附近有不少特色的農家樂和休閒山莊,夏季溫度較低,空氣清新,可以住兩晚,享受避暑的涼爽。
罨畫池,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處園林,是四川園林中川西園林的代表作之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罨畫池園林始建於唐朝,初名「東亭」,是一座衙署園林。唐代,從蜀州城西北向東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後園與民居的界河,高適詩中可見沿河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