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2020-12-18 我來說人文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其實是實實在在過日子的經驗總結。

「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的意思是說,稻穀是需要曬乾的,而大米是不能曬的,如果把米曬了以後,是要吃虧的。這話聽起來也許覺得難以理解,但是對於實踐過的人來說,都會知道大米確實是不能曬的。因為大米本身具有較強的吸溼性,在儲藏過程中,米粒所含的水分一般較平衡,所以能保持大米存放的基本穩定性。但是一旦將大米放在灼熱的陽光下暴曬,大米就會迅速失去水分,看上去不僅有乾燥之感,而且還會失去應有的光澤,由潔白變灰暗,米粒上還會有一道道小的裂紋,一動還會由整米變成碎米,更重要的是,經過暴曬的大米更加容易受潮和黴變,不好保管。因此,曬過的大米既不好吃,更不好看好賣,豈不虧了嗎?

在農村,自己家吃的大米,大多都是自己種出的稻穀,運到糧食加工廠加工出來的。而在加工之前,都會把儲存的稻穀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放在嘴裡咬著嘎嘣脆的時候,才會拿去加工,這樣加工出來的大米,晶瑩飽滿,碎米少,做出的米飯特別清香可口。可是,到了夏季溼度大的時候,沒吃完的大米,就會受潮變色長黴,甚至還會生出小蟲子來。如果放在陽光下暴曬,小蟲子也許會從大米中爬出來了,但是,大米會變得灰白髮暗易碎,煮出來的米飯,也失去了濃鬱的清香,口感也失去了粘度和筋道,這樣的大米如果拿到市場去賣,也不會有人會買的。

可見,這條樸素的農村俗語是在告訴人們,大米還要新鮮的好,要儘量及時吃掉,一旦變質,或者生蟲子,拿到太陽下暴曬,是會給自己造成損失的。然而,有時候家中有了許多大米,一時間又吃不完,要如何保管呢?建議把米放在陰涼通風處,最好用密封的容器或袋子盛裝,用紗布包上一些去溼殺蟲防黴的東西,放在米中即可,比如花椒、海帶、大蒜等。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啥意思?為何大米不能曬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這裡指的就是大米,大米經過脫粒之後,是不能夠進行暴曬的。大米的晾曬,是要帶殼進行的,帶殼晾曬不會對於裡面的米粒造成影響,只揮發了稻殼的水分,讓其變得乾燥,從而便於貯存,等吃的時候在進行脫殼。
  • 農俗說: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大米真的越曬越少?真有點道理
    關於水稻和大米,農村有一句俗語說得很好,也被人們當作經驗之談,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解讀一下這句農俗,以及分享相關經驗吧!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我老家以往收割稻穀都是割好了放在稻田裡曬一兩天再將其打成稻穀,以前是人工,人們舉著稻穗猛地擊在石頭或木桌上,用人力將稻穀與稻穗脫離。
  • 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
    摘要:六月初六到,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昨日小暑(7月7日),在你家鄉的天氣如何呢?因為受到今年第一個登陸颱風——木恩的影響,在南方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降溫和強降雨天氣。而今天雨水也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天氣預報說今天可能還會有特大暴雨。遇到強降雨天氣,村裡的老人們沒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有些老人說今天的雨水這麼大,看來今年不能「曬紅綠」了,並且後面的雨水可能比較多。突然才想起,原來今天是六月初六,而以前有著「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習俗,這俗語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 蓋房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農村還有這樣的講究嗎
    在農村,關於婚禮、葬禮、生子、蓋房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少的講究,這些規矩通常以俗語的形式在農村口口相傳。其中,關於蓋房的俗語就有不少,像「牆上加牆,家破人亡」,「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等等,這些俗語有的雖然誇張,但也是老祖宗經驗的總結,有著一定的道理。
  • 農村老話:「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對農村人而言,人生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婚姻,二是建房。兩件事都馬虎不得,建房和娶媳婦一樣,事前要經過嚴密的規劃,房子一旦建好,那就是百年大計,不能輕動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小姨哭姐夫,點到就算數」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眾多古老的農村俗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教育和警示人們去如何為人處事的,其中基本上都含有比較深刻的道理。當然,有時候由於時代的原因,有的可能說得粗俗一點,誇張一些,但是,大多說得實在樸素,仍然可以讓人們從中受教和得益。那麼,農村俗語「小姨哭姐夫,點到就算數」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裡,有錢人和無錢人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單看這一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能說明一切。不僅如此,在農村裡由於習俗不同,人們的生活還是有講究的。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小暑至,「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是啥意思?
    節氣往往和農事、天氣緊緊相關,因此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農村形成了很多關於節氣的俗語、農諺,通過通俗直白的語言來告訴人們,為未來天氣變化提前做好準備,以更好地安排生產生活。就比如這句關於小暑的農村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 今天六月初六,農諺:「六月六,家家曬紅綠」,說的啥意思呢?
    導讀:今天六月初六,農諺:「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啥意思呢?今天是中伏第一天,也恰逢是農曆的六月初六,在農村對於雙數日子都會有很多的說法。大部分農村在六月六還是會選擇包餃子吃。除了飲食之外,在農村還有關於六月六的農諺叫做:六月六,家家曬紅又曬綠,說的是啥意思呢?
  • 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什麼意思?說法準確嗎
    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這句農諺老話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時節不見太陽、天氣較涼爽的話,那麼大暑期間就極為炎熱,太陽都能把石頭曬得裂開。「大暑曬開石頭」,大暑節氣後就是立秋了,立秋後天氣會一天天變涼。但是如果小暑節氣涼颼颼的,那麼大暑節氣必將是高溫現象,算是夏日裡面的最後一次「天氣狂歡」。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小暑節氣這天,如果不是晴天,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在大暑的時候天氣會很好,溫度會很高。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
  •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人信嗎?
    農村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什麼意思,你留心過嗎?「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一句中,「小暑」、「大暑」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節氣。「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有到最熱。
  • 卡戴珊曬合照,男主角卻不是湯普森!這句英文啥意思?
    卡戴珊曬合照,男主角卻不是湯普森!這句英文啥意思?科勒卡戴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NBA裡邊也是名氣如雷,畢竟曾經與奧多姆、哈登都有過一段,後來又和騎士隊的湯普森走到了一起,身在在上個賽季,卡戴珊還想邀請詹姆斯去參加卡戴珊家族的聚會,不過被詹姆斯直接拒絕了。
  • 俗語: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啥意思?農村人才懂
    俗語: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啥意思?農村人才懂俗語的產生是當地人對日常生產和生活的總結,生活在農村,總結出的俗語便大多與農業生產相關。有的指導人們何時種地,有的指導人們選擇良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教人們何時採摘的俗語——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所謂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意思是告訴人們,採摘冬葵的時候一定要選在沒有露水的時刻,割韭菜絕對不能選在日中時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這主要是植物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 內蒙古五當召「曬大佛」,曬佛臺鋪曬高20米佛像,引眾人膜拜
    (鴿子視角張順閣攝影盜圖必究)在這七天當中,全寺的喇嘛會在蘇古沁獨貢誦經,七天七夜不間斷,以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法會的最後一天,舉行盛大的「曬大佛」活動。喇嘛們在洞闊爾活佛的帶領下請出「大佛」。所說的「曬大佛」實際是曬巨幅佛像唐卡,該唐卡高20米,寬16.8米,由唐卡之鄉青海省熱貢製作,是內蒙古地區最大的唐卡。圖迎請「大佛」隊伍中吹長號的喇嘛們。
  • 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啥意思?有何道理?說了你可能不信
    俗語:半路夫妻,永遠是賊,啥意思?有何道理?說了你可能不信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用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是俗語在農村仍然非常常見,甚至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這便是俗語。俗語是勞動人民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來蘊含生活的大道理,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總結積累並傳承下來的話語。俗語的內容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個人的為人處事都有涉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關於夫妻之間的四句俗語。第一句:半路夫妻永遠是賊。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啥意思?
    隆冬季節的到來,想必這兩天大家都會有所感受,那個天氣冷的就像一首歌唱的『冷,這個死東北』,到處都變成東北了,天冷了,也沒地方去,農村不比城市,沒有暖和的空調房,又不能燒柴燒煤取暖,只能晚起早睡,碰上大晴天就曬太陽,可是越曬越冷,還是鑽進被窩暖和,農村有句諺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 在農村結婚預算有多少,小夥曬出清單,你怎麼看?
    在農村掀下紅蓋頭,預算會有多少?小夥曬出清單,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農村,俗話說「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每到一定的年齡都會有不同的奮鬥目標,而對於農村20多歲的男青年,結婚也成了這個年齡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