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導,近日,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收到了兩面來自同一案件雙方送來的錦旗:「仲裁公正,為民解憂」「廉潔高效,行業楷模」。這個涉及128名員工的今年最大規模欠薪案件,在浦東仲裁院累計43小時的高效工作和「兩線聯動」的創新方式下得以圓滿解決,員工也收到了拖欠的工資和補償金。
成立「專案專組專人」對話協商
7月,浦東新區勞動維權綜合受理大廳陸續接待多名某酒店員工。經核查,該酒店因受疫情影響,自2020年2月歇業至今,共有128名員工處於待崗狀態,拖欠員工4個月工資。
由於涉案規模大、金額多,浦東仲裁院高度重視,聯合用人單位所屬地花木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7月17日,浦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趙思軍、副院長汪海潮,與花木街道調解辦公室共同約談了酒店負責人。
召開專題研討會、擬定可行性調解方案、組織企業和員工進行對話協商,在專案組的多次努力協調下,酒店最終同意按法定標準支付員工的待崗工資,並與員工協商解除勞動關係支付法定經濟補償金。
從7月19日至7月25日,僅一周時間之內,專案小組成功促成128名員工與酒店全部達成和解,由花木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出具調解協議書,共支付員工工資及補償金452萬餘元,今年以來浦東仲裁首個最大規模欠薪案件得以有序快速調解。
勞動者「跑三回」變「跑一回」
傳統辦案模式下,申請、調解、執行……勞動者最少要跑三次才能解決問題,時間上也要花費45天至60天,既耗時間又費精力。
此次,浦東仲裁院在辦案中創新工作方法,採用「兩線聯動」方式化解群體性案件。線下,多部門聯合處置,為勞動者提供案前、案中、案後的全流程服務。線上,浦東仲裁院首次嘗試通過區勞動維權網上通辦平臺開展群體性欠薪化解。
據介紹,調解前,仲裁院向勞動者充分做好法律釋明,聯繫花木街道法律援助中心為勞動者提供免費法律服務。調解中,仲裁院開通綠色通道及時啟動調解程序,督促酒店儘快梳理員工欠薪名錄和經濟補償金清單,搭建溝通對話平臺,暢通勞動者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一攬子解決雙方所有爭議。調解後,仲裁院統籌安排勞動者分批至花木街道籤署相關文書、辦理調解手續,督促企業按調解協議約定履行調解內容。
「調解員特地和我們講了具體的法律法規,還指導我們線上申請,這次調解非常快捷方便。」一位員工如是說道。
記者獲悉,除40名勞動者是在現場申請調解以外,其餘勞動者均通過勞動維權網上通辦平臺在線申請調解、預約辦理時間、當場籤署調解文書。浦東仲裁院指派專人現場提供一站式辦結服務,實現申請、調解、執行三個程序的「三合一,跑一次」,改變了傳統辦案模式中勞動者至少跑三回的現象,減輕了當事雙方的負擔。
酒店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浦東仲裁院和花木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及時介入,為我們開通綠色通道,引導部分員工合理表達訴求,最終化解了糾紛,也減少了我們企業的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