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工會+法院+仲裁院聯合調解一集體糾紛

2020-12-18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3月31日電 「我已經拿到了兩萬多元多經濟補償金,還找到了新工作,太感謝工會、法院和仲裁院了!」3月22日,汕頭快遞員趙先生告訴市總工會法律服務團律師張衡,幸好聽取了工會律師意見,否則如今還跟公司打官司耗著,耽誤了找工作。

記者了解到,3月13日,汕頭某物流公司因轉變經營模式,撤離了市區的配送點,要求該配送點快遞員三天內到汕頭濠江區的倉庫報導。「公司沒有跟我們溝通協商就調崗,濠江區派送量還不到市區的三分之一,工資肯定會下降。」10名被調崗的快遞員認為,公司的做法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希望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然而,雙方在公司內部反覆多次溝通協調,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導致員工選擇法律維權途徑。

因該集體爭議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為迅速有效解決糾紛,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市仲裁院迅速啟動調裁審一體化工作機制,牽頭市中院行政庭、市總工會開展案前三方聯合調解活動。調解前期,汕頭市總工會法律服務團律師提前介入,了解勞動者訴求及調解意願。「勞動者希望經濟補償金按照近一年平均實發工資計算,而用人單位認為只能按照底薪1200元計算,之間差額有近7000元,雙方都不肯讓步。」張衡介紹說。

3月20日,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裁審一體化工作室成員單位市中院、市總工會、市仲裁院三方相關負責人以及工會律師服務團律師、仲裁員聯合在市仲裁院對該集體爭議進行調解。因涉及員工人數較多,工會指導員工推選出三名代表與用人單位代表先參與調解。

「調解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雙方是否有可能繼續保留勞動關係。用人單位提出希望繼續執行勞動合同,在調崗問題上雙方可以繼續協商;而勞動者認為調崗後工資會下降,堅持解除勞動合同。」張衡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接下來就談到經濟補償金的標準和數額了,還跟前期收集到的意見一樣,雙方堅持各自標準,不肯退讓。調解進行了兩個小時後,僵住了。

於是,調裁審一體化工作室決定進行分組溝通,勞動者為一組,用人單位為一組。「快遞員說調解不成,大不了打官司。我跟他們算了一下經濟帳,打官司不僅耗費時間、精力,還影響他們後續找工作,從經濟方面考慮,並不划算。調解能快速解決這一糾紛,儘快找到新工作,前提是雙方需要有退讓。」張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說服了快遞員同意在原來標準上,降至95%。另一邊,用人單位也提出願意以工人標準的70%來支付。雙方標準慢慢靠攏了。再次坐下來後,調解繼續,最後按勞動者提出的標準80%達成協議,並當場籤訂了調解協議。用人單位承諾,當天回去後馬上蓋章,並開始走支付流程。

該宗集體爭議從3月13日正式提交仲裁申請,僅用7天就調解成功,大大縮短了維權時間,減輕了員工的訴累和降低訴訟成本。據了解,為有效化解勞動爭議糾紛,促進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建設,汕頭市中院與市總工會、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共同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裁審一體化工作室,打造「法院+工會+勞動仲裁」三方勞動爭議調裁審一體化工作機制。在勞動爭議立案前或在審理過程中發現當事人有調解意向或認為案件有調解、和解可能的,在徵得當事人的意見後,由三方組織雙方當事人先行進行調解,減少勞資糾紛案件的發生。(工人日報記者 劉友婷)

相關焦點

  • 依託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去年四川工會成功調解勞動爭議9385件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10月24日記者從省總工會獲悉,省法院、省人社廳、省司法廳、省總工會日前召開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新聞發布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會上,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說,2019年,全省工會組織依託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勞動爭議9385件。會上明確,到今年底,全省各級法院、人社、司法行政、工會加強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平臺和組織建設,建立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相互銜接的勞動爭議預防化解新機制,「一站式服務」化解勞動糾紛。
  • 一次性解決糾紛 | 「法院+工會」高質量調解10起勞動爭議糾紛案件
    12月10日,依託「法院+工會」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海城區法院成功調解10起勞動爭議糾紛案件。
  • 陽穀縣「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揭牌成立
    大眾網·海報新聞陽穀5月10日訊(記者 馬慶帥通訊員 楊雪)為完善勞動爭議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勞動爭議,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實現勞動爭議糾紛解決主體多元化、方式社會化、工作規範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 南沙自貿區法院:「掌上」調解,2小時化解140宗糾紛!
    只有一名書記員、一塊大屏幕,2小時便順利化解了140宗著作權侵權糾紛。在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沙自貿區法院」)多元調解中心,通過南沙自貿區法院的多元調解平臺APP,調解申請人雙方與調解員在三地同時遠程登錄平臺、參與線上調解。
  • 浦東仲裁院43小時調解百人欠薪案
    由於涉案規模大、金額多,浦東仲裁院高度重視,聯合用人單位所屬地花木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7月17日,浦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趙思軍、副院長汪海潮,與花木街道調解辦公室共同約談了酒店負責人。
  • 前移調處化糾紛!觀山湖區搭建調解服務平臺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收到申請後,仲裁院立即開展調查核實工作,經核實,該物流公司在2019年6月已暫停經營活動,拖欠熊某等4人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的工資43000餘元,公司在暫停經營期間未對員工進行妥善處理,未支付員工的工資及無故辭退導致糾紛。
  • 全力構建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渠道|仲裁院聯合法院建立裁審銜接工作...
    臨近年底,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呈高發態勢,針對群體性、重大勞動爭議案件,近日,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與區人民法院召開裁審銜接工作座談會,共同籤署了《金東區法院、仲裁委裁審銜接長效工作機制共建意見書》,建立裁審銜接工作制度,加強法院與仲裁院的溝通合作
  • 廣東法院多元解紛改革案例(全文)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始終致力於以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為己任,以專業審判為核心,以科技融合為支撐,積極傳承和發揚「楓橋經驗」,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強化「訴源治理」,創新「法院+」機制,服務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一、創建「法院+仲裁院」辦案平臺銜接機制一是探索創新,建立裁審銜接工作「廣州模式」。
  • 「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成立
    近日,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包頭市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揭牌儀式在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調服務中心舉行。該工作室的成立,將有助於進一步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化解企業和職工之間的矛盾,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 妥處糾紛維穩定,持正守中惠民生!構建新時代和諧勞動關係的歷下經驗
    為了高效化解糾紛,歷下區人社局在全市率先啟動裁審銜接工作,通過裁審合作平臺,與歷下區法院高效聯動、通力協作,不斷規範裁審程序、統一裁審尺度,將維護轄區穩定和保障民生工作落到實處。通過裁審銜接工作機制,歷下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與法院凝聚共識,高質量化解轄區勞資糾紛矛盾,案件處理效能得到顯著提升。2016年至今,歷下區仲裁院通過裁決方式結案710件,上訴率逐年下降,仲裁裁決結果與法院二審判決一致率達到96.6%,經終局裁決敗訴的案件全部被二審駁回,裁審一致率100%。
  • 海珠區仲裁院:小程序+三方聯調,助零跑腿拿血汗錢
    今年4月21日,海珠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以下簡稱區仲裁院)了解情況後,指引郭師傅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申請調解,並委託給區勞動人事爭議三方聯合調解中心調解。聯調中心指派黨員調解員郭文萃迅速介入調解,4月22日,餐館負責人最終同意支付郭師傅工資,並在兩日內通過轉帳支付了工資。該案由申請調解到調解成功、工資到帳僅歷時4天。
  • 法院駐人社局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站,7天受理案件13件
    雨花法院近年來的受理勞動爭議案件逐年以20%的速度遞增!2018年,雨花區人社局受理勞動仲裁案件1021件,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557件;2019年,人社局受理1378件,法院受理669件;今年以來,人社局受理775件,法院已受理442件。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勞動關係矛盾處於凸顯期和多發期,相關的糾紛更是漲勢迅猛。
  • 解決勞動糾紛有更大選擇 最高法、全總聯合發文了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孝金波)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工作的意見》,在內蒙古、吉林、上海、江西、山東、湖北、廣東、四川8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西安、寧波、北海3市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工作。
  • 我院在全市法院及仲裁院勞動人事爭議疑難案件研討會中做經驗介紹
    我院在全市法院及仲裁院勞動人事爭議疑難案件研討會中做經驗介紹 2020-12-14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非勞動爭議調解制度
    此外,經工會或僱主組織設立的地區性或行業性集體談判委員會通過集體協議設立程序或調解、調停和仲裁委員會的授權也可以對大部分糾紛享有管轄權。  調解、調停和仲裁委員會  調解、調停和仲裁委員會依據《勞動關係法》設立,由政府出資,總部設在約翰尼斯堡,在全國共有15個辦公地點。
  • 解讀:深圳國際仲裁院十大舉措如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和「深圳仲裁委員會」,英文簡稱SCIA)推出十大措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十大措施包括:一、在法人治理機制中進一步強化香港因素;二、持續增加港澳仲裁員數量;三、以規則創新推動制度融合;四、發揮平臺優勢,提升合作水平;五、聯合港澳,共同服務「一帶一路」;六、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七、在深圳建設「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八、創新服務職能,提升服務水平
  • 滎經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流動仲裁「添人氣」 仲裁調解「接地氣」
    近期,滎經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受理一起工傷待遇勞動爭議案件時,因案情相對簡單且申請人數量較多,滎經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主動作為,充分念好「走、規、便」三字決,將該案仲裁庭設置到用工企業會議室進行流動仲裁,受到群眾和社會的高度讚揚。
  • 因案施策,這個法院調解有點「潮」 ——廣東潮州法院打造特色解紛...
    2020年,進入訴前調解的案件有四成以上得到妥善化解,收案增幅和案件信訪投訴率持續下降類案專調 專業調出質效來 走進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樓訴訟服務大廳的訴前調解和解中心讓人眼前一亮,「兩手相握形成一個『心』型,『心』型中間豎立著一座廣濟橋的亭閣,這一標識融入了潮州文化元素和法律理念,營造出一衣帶水、心手相連的調解氛圍。」
  • 上海靜安區建立「工會+仲裁」集體爭議協同處置機制
    隨著勞動關係的主體及其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化、複雜化,靜安區集體爭議數量增加。為提高集體爭議裁審效率,靜安區總發揮工會法律援助制度的優勢,於2019年底與區勞動爭議仲裁院建立起集體爭議協同處置機制。事發後,區仲裁院與區總工會立即啟動集體爭議協同處置方案,引導職工理性維權並及時指派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根據職工反映的情況,靜安區總工會幹部發現,由於人數眾多,案件情況比想像中更加複雜。涉及的職工中,有因為企業關門而被迫離職的,也有前期就因企業欠薪主動申請離職的。
  • 麗水市仲裁院舉行法院勞動人事爭議巡迴庭掛牌儀式
    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饒慶勤,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美順,市中級人民院民三庭庭長陳江雲,區人民法院副院長盧建華,市仲裁院院長張立等參加了掛牌儀式。對勞資雙方來說,未來在發生勞動爭議時,將免去來回奔波的時間和精力,體驗到「一站式」法律服務的方便與快捷。